03.06 為什麼有人說成都到處都是重慶火鍋,而重慶沒有成都火鍋?

qzuser


不知道提問者是哪裡人,會有這樣的認知。告訴你,重慶火鍋基本在成都消失了,德莊秦媽劉一手孔亮等基本都銷聲匿跡了,相反成都火鍋發展越來越好,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香天下等,在全國遍地開花,重慶已來了兩家海底撈,小龍坎接著很快會進駐,這是市場的選擇。





風之力27


先說清楚,我是重慶人,在成都定居了,老婆和家裡親戚都是重慶的,每年也要回重慶很多次。在成都和重慶這個問題上,我觀察的一些現狀,大家看看熱鬧吧。

成都其實是一個本地人很少的城市,2000年以前,成都中心區常住人口也不過300萬,大區人口不過900萬,而同期重慶市區就有1700萬人。成都市如今市區人口超過1000萬,大區超過3000萬,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外來的。

從成都本地人的心態而言,對外地都是新鮮的,好奇的,特別看重各地的特色,比如火鍋,其實四川火鍋的重慶品牌並不是重慶打出來的,四川火鍋如果沒有成都近30年的發展 演變 推動,到如今是不會形成風靡全國的一種行業模態,一種幾乎獨立的菜系,頂多就是個麻辣燙的水平。在成都的餐館,特別喜歡標出地方特性,比如雙流白家肥腸粉,樂山冷串串,大邑肥腸血旺,宜賓把把燒等等。這其實是種輕鬆寬容的心態,在別的地方計較這計較那的時候,成都人根本沒看在眼裡,他看重的是,這個東西有特色,好吃,值得來,值得帶人來分享(炫耀)。

這種神奇的心態其實滋生了很多偽地方菜,很多所謂的某某地方的菜,搞不好就只有成都有,當地人壓根不知道,或者根本沒名氣,也不流行。我經常去買的一個涼拌菜就號稱是什方拌豬蹄,在這個小菜市非常有名,已經有人開著奔馳RR來排隊買了,但實際上,只是老闆是什方人而已,自己發明調和的口味,招牌不打地方就是沒有打個地名賣的好。

重慶這麼多年一直有怨氣,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資源充分的發展,直轄以後為了顯示獨立文化和特色往往有點過度表現,刻意去拉開文化差距,刻意去正名,刻意去比較成都,其實成都有大約1/5的重慶人,搞不好現在重慶來成都的人都超過原來的原駐民了,要不要乾脆說成都都是重慶的算了?

重慶行政直轄了,人種都變了,不是四川人了,叫渝人,菜不是川菜了,是渝菜,哎 不自信若斯


走到哪兒想起你


開篇之語,此回答是從類似問答本人寫的一篇複製過來,並作了部分添加和修改,大體意思也差不多,因為兩個提問者都是同一個人。

為什麼重慶沒成都火鍋品牌,而成都有很多重慶火鍋,其實現實成都中心城區已很難見到什麼小天鵝,德莊,劉一手等等重慶字號的火鍋店了,在成都個別農村鄉鎮可能看得到一家,二家,這個話題的背景其實更多體現的是城市文明進程度,城市文化融合度,以及城市接受包容度,由此顯而易見的是成都城市格局更大氣,更顯深厚的底蘊。

去年重慶提了一個城市宣傳語“行千里,致廣大”,其意為重慶的發展要走得出去,並且努力得到外界認可,不可否認該宣傳語立意明確,言短意明,多少也算得上一個及格的城市宣傳口號,但現實生活中卻與口號比比皆不符,就如同擂著胸口吼的“老子們嘿耿直叻”一樣。從某網絡語言“××一家親,xx除外”,到“一座城市只有一個啤酒品牌,其他的爬開”,再到東水門街的“渝菜博物館”……,那麼作為重慶人的精神支柱,並引以為傲,雙手緊攥世間唯一牌匾火鍋之城的重慶火鍋,重慶人視為全球唯一最牛滴地域文化特點和標誌而倍感自豪和榮光感,牢固閉門固守“唯重慶火鍋”品牌,拒絕和排斥外來火鍋品牌,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也不排除某家禽牌火鍋等,在市場營銷中,植入唯獨性,排他性的營銷思維形態,教唆消費群體的盲從性,從而達到市場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要知道,作為川味麻辣火鍋類質化最大的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市場就來自於成都,從火鍋地域流派,火鍋種類,火鍋品牌,門店,從業人員,消費群體,甚至相關原料集散物流,再到城市文化特點,成都隱然先於重慶而絕不次之之態勢,讓重慶業界不免憂桑蔥蔥,其中種種排他手法不一一嘮叨,所以才出現成都有重慶招牌的火鍋,而重慶無成都招牌的火鍋現象,甚至“重慶老油火鍋味道才巴適”,“調味只用香油蒜泥才正宗”,一度成為重慶人對重慶火鍋奉為迷之痴癲狀態。

在中國,每個人都知道眾口難調,個人口感味覺喜好並不能強加他人身上,重慶火鍋最突顯朝天椒的辣式火鍋,講究的是嘴裡辣豁豁,菊花也得同步辣豁豁,就是重慶人心口相頌的“勒個火鍋霸道慘咯,硬是巴適,來嘛整起嘛”,對此,北方人,抑或江浙沿海一帶的人可就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這種催命式死辣味覺,也不是誰都想去感受上下同時“豁豁”的“好吃慘咯,嘿安逸哩”感官刺激,反觀成都火鍋在表現形式上就豐富多彩,調味的多樣性就能受到更多人的接受,這也體現出一個城市對外開放和歡迎的程度。

火鍋只是中國人的一種飲食烹飪的方式,要講火鍋起源地,擁有4000年文明史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那麼多三足陶鼎,就足以證明火鍋起源地乃廣漢三星堆。講近點,就是四川地區家戶人家的連鍋子,打個啥蘸水,視個人口味輕重,除了瀘州小米灘之說,還有自貢鹽幫菜一說,自貢鹽商富甲一方,鹽井上使用的一些牛不中用後才殺了供鹽工食用,鹽工下力活,平時口味就重,牛雜下水一鍋連鍋煮了再食用,逐步演化到川式火鍋雛形。重慶船工縴夫發明,這就是讓人不忍直視的撒謊之言,牛,對於當時中國人來講,那是什麼,是田間勞作的重要生產資料,並不是滿足人們口腹之物,還縴夫船工,有牛肉牛雜吃嗎?有沒有腦子?有沒有能正視歷史與現實?那個時代人民物質生活十分,而且是可怕的貧乏貧窮,怎麼就能大言不慚違背歷史事實去杜撰所謂的發源地文化?

話題雖簡,但背後突顯更多的卻是城市內涵,一句話“世界那麼大,不單單隻有重慶火鍋”,跳出地方保護主觀思想的怪圈,真的會發現世界原來勒麼大,意識形態上不“廣大”,哪裡能得“千里”來?仍藉此與山老表互勉之。


老寶寶5867


我熱愛騎行,尤其長途騎過10多個省份。

騎車在成都卡卡角角轉,重慶火鍋,或打著重慶名頭的飯店真的隨處可見。即使騎行在川內各地,“渝”字頭或重慶字樣的招牌同樣隨處可見,哪怕是最冷落的小巷,冷不丁也會冒出家重慶小面,有種攻城撥寨的氣勢,叫滿川橫也行。

但騎車到了重慶,也是卡卡角角的轉,幾乎沒看到“蓉”字頭的飯店,“川”字頭飯店也難有,更別說成都名號了,大概只有川外、川美和川劇等少量去不掉,或不想去掉的地方才有個“川”字吧,挨四川邊上倒是有叫合川、永川的,巴不得改為“合渝”、“永渝”更好,半個月裡只在歌樂山頂上看到過一家有成都字樣的小餐館。還有曾經響徹華夏大地的川江號子也沒人提了,四川人不好意思提,重慶那邊無意改成渝江號子,也就徹底涼涼了。當然了,誰還把重慶那段江面叫川江呢?

在重慶,還能感覺到刻意避免“蓉”字使用,必須叫蓉的話就叫“成” ,如川人叫習慣的廈蓉319國道,在重慶地界標的就是“成廈”。多年的習慣,說個蓉字,一下子反應是成都,但說“成”呢,腦子總要慢一拍兩拍的。

而四川周邊相鄰省,川字頭,蓉字頭,或直呼成都的各式餐館不經意間都能看到,有時也能看到“川渝”連在一起,陝西省內從棋盤關到華山一線,沿途不時看到“川渝酒家”、“成渝川菜館”什麼的,在廣西東興倒是見過一家“重慶川菜館”,覺得應該叫渝菜館才對,但可能要費點口舌才給外省人說得明白。在江西信豐縣街頭找了一家成都餐館坐下來吃飯,一問才知道是重慶人開的,不過在外面那麼遠的地方碰上了,還是覺得川渝一家親。

就是在湖北的恩施,湖南的湘西,原與四川接壤的一些縣市,也還能看到保持“川”“蜀”字頭的路名街名,在咸豐,最著名的大街叫“楚蜀大道”,什麼通川大道,利川大道,鄂川街,湘川巷路什麼的,如按重慶去川化的執念,現在他們早已既不通川,也不利川了,應改為“通渝”、“利渝”等等才好,但僅讓民間去推動還需要時間,尤其官方之間默契一下最好。

成都對重慶耍過小心眼沒呢?我看是耍過的,就是當初把崇慶改為崇州。因當時成都人提到重慶時,還得在前面加個“大”字,叫“大重慶”,提到崇慶時,得在前面加個“小”字,叫“小崇慶”,不這樣叫生怕大家搞不伸展。不過,同樣是成都,騎行界最有號召力的口號就是“走,騎重慶路去!”硬生生把崇州的“重慶路"吆喝成全國最美風景大道。


山山之妖


成渝啥子都要爭個高低,除了火鍋[捂臉][捂臉]

這個是兩地公認的重慶火鍋確實比成都火鍋好次。

火鍋起源確實是在重慶,而且重慶火鍋料確實香,牛油用的多。

但是,在商業運作上重慶確實是矮了成都不止一篾片兒。

真正打出來名氣的火鍋,追根溯源基本都是成都的餐飲公司。[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漆小柒


我說有些人真的是臉皮比城牆拐拐還厚 啥子原因嘛 簡單得很 因為麻辣火鍋就是從重慶起源 重慶做的麻辣火鍋最好吃 享譽全國 為啥子要改叫成都火鍋?你們成都遍地都是重慶火鍋 還不是因為打起重慶的招牌 別人看到了 覺得地道會去吃?我們重慶本來就是麻辣火鍋第一 為啥子要取個成都火鍋的名字 我都奇怪了 還日嗎找天找地 居然扯到包容性上面去 我就呵呵了 成都人就一個字 假 隨便問成渝兩地待過的外地人 別人都說重慶人更好打交道 我們重慶人在外面一般不得亂說成都人啥子 都說川渝一家親 結果 這麼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你們這些成都人都不得了了啊 不黑重慶是沒得存在感的 我可以說 四川整個省除了成都 都沒得這麼假 四川其它城市的人跟重慶人都處得很好 就不曉得 你們成都人為啥子這麼招人厭 甚至連其它四川人都不喜歡你們成都人 如果單就一個重慶市的人不喜歡成都人可能還能說是偏見 但這麼多其他城市的人都不喜歡你們成都人 都要想哈了 那絕對你們自身的問題撒 呵呵 還真把自己當成西南地區的上海人 自己高高在上 哪個你都瞧不起 呵呵呵呵


大花看影視


第一、火鍋這種飲食早期是山區的叫法,壩區、平原地區叫烘鍋子。重慶又是山區裡面發展的最好的(當然原因有歷史的現實的中央的地方的)。

第二,成都的包容性確實要高於重慶。不是有重慶老闆發話嗎:只要是成都人,賺錢的生意老子也不跟他做!這是貴陽昆明街頭到處可見"成都"、"蓉城"字樣的餐館,而重慶難覓一處的原因。


首座題壁經濟學


因為成都人大氣,海納百川。成都不僅有重慶火鍋,來成都你還能吃到全國有名的火鍋,還能吃到川湘粵菜,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意大利麵等等全國各系,世界各國的餐飲。所以,這是成都GDP排名始終在新一線第一名的原因。


樂馬天


重慶曾經當過陪都,普天下除了北平誰都不放在眼裡,心中始終有個老大夢,又想當西部的老大,心胸狹窄沒老大的樣,旁邊又有個成都在猛跑,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有點棒子的心態,再加上直轄後幾任領導級別有點高,更是飄上天,一門心思搞去四川化,川劇改成渝劇川菜改成渝菜,結果是全國人民沒反應不捧場,想把四川美術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改成重慶的名字結果喃,四川馬上要接回去重慶又害怕了不敢改,鬧個大笑話,四川人民敞開胸懷歡迎重慶兄弟,而重慶喃就是怕,成都的李伯清要死要活的要到重慶去發展結果幾年就跑回來了,重慶要想發展要想當老大必須認真反思一下,心態很重要,


手機用戶55480207666


於成都人而言,只要我覺得你好吃,你就可以被接受,才不會管你是重慶的還是廣東的或者是東北的,只要你好吃。

成都人對於飲食美味的追求是超過於服務或者說是環境的。大家有沒有在很多的網絡短視頻平臺上面看到一些蒼蠅館子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我並不是說蒼蠅館子的服務差,只是他們不會像海底撈或者一些西餐廳一樣那麼嚴謹。或者也沒有很多大牌火鍋店裡面的裝修精美。蒼蠅館子受歡迎在於它本身的味道更能被成都人所接受,只要你味道美,沒有什麼飲食健康問題,那麼你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很多小的蒼蠅館子每天門前一樣能排起長隊,收到大家的歡迎。

另外這裡說成都到處都是重慶火鍋,其實也有很多的成都火鍋,只是這些火鍋大多沒有像重慶那樣做成連鎖。很多老成都人吃的火鍋都不是這些連鎖大店鋪,都有自己固定的一些小的店鋪。被好多當地人帶過好幾次,真的很幸運了,可以說便宜又美味,哈哈哈。

我喜歡成都人,是因為成都人的包容。在成都各地的菜都能被接受,當然前提是你的菜品符合成都人的口味,只要你好吃,管你是不是成都的呢~

其實我並非成都人,只是一個四川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