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成功,那麼蘇聯還會解體嗎?阿富汗戰爭對蘇聯解體有什麼影響?

靖仔5201314


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認為:蘇軍入侵阿富汗失敗,消耗了大量的國力,但如果僅僅是這個原因,蘇聯並不會解體,阿富汗戰爭對於前蘇聯的解體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美軍打越南戰爭消耗的國力更大,損失的士兵更多,但並沒有因此解體,甚至連解體的跡象都沒有。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僵化腐敗的政治經濟制度,導致經濟惡化,人民強烈不滿,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為國家的解體埋下了種子。

年富力強的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領袖之後,企圖進行政治經濟改革,以重振蘇聯的大國雄風,但是,其改革的方法出現重大錯誤,是首先進行經濟改革還是先進行政治改革,他選擇的是先改革政治。

這就犯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則性錯誤,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內心嚴重不滿時,先進行政治改革導致難以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

是進行自下而上的改革,還是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選擇再次發生根本性錯誤,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對於蘇聯這個國土極其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一百多個民族很容易引起國家分裂。

戈爾巴喬夫自上而下的改革,首先挑戰了國家領導核心這個根本問題,使得蘇聯的國家領導層發生分裂和崩潰,以至於發生著名的“819”事件,領導層企圖推翻戈爾巴喬夫的統治遭到失敗,國家一下陷入無法收拾的混亂地步。

這時,各個加盟共和國的野心家、陰謀家找到機會跳出來,乘機瓜分了蘇聯,蘇聯因此解體。

阿富汗戰爭只是使得蘇聯經濟更加惡化,並不難導致蘇聯解體。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麻辣戰爭


既然蘇聯入侵阿富汗成功,蘇聯一樣會解體。阿富汗戰場失利,只是蘇聯解體的一個很小的因素。我們要知道,蘇聯解體是怎麼一回事。

蘇聯的解體,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布爾什維克失去執政地位,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瓦解的事件。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宮懸掛的蘇聯鐮刀錘子旗幟被緩緩降下,換上俄羅斯紅白藍三色旗,存續七十年,深刻影響20世紀世界權力版圖的蘇聯降下帷幕。

那麼,強大一時的蘇聯為什麼會解體呢?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外因與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外因是起促進作用。單方面強調內因或者外因起決定性作用都是偏頗的。

從內因來看,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無法適應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加之蘇聯政府內部的腐化和變質,最終導致蘇聯萬劫不復。雖然表面上有強大的軍事,但人民生活水平很低。蘇聯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是以犧牲農業發展速度換來的。在農業集體化之後,為了保障重工業的發展,過多的向農民徵購農產品,而且價格很低,致使農民收入減少,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直到蘇聯解體前,官方數據表明,蘇聯的農輕重發展比例是1∶1∶3。經濟發展比例失調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

而由於長期要和美國競賽,蘇聯採用粗狂經濟方法,不顧一切的擴大規模,擴大投資,以在經濟總量上趕超美國。這是違背經濟基本規律,結果導致了七八十年代蘇聯經濟停滯不前,最終開始大幅度倒退。

從外因來看,隨著里根總統的上臺,美國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經濟上里根積極刺激經濟發展,用科學技術推動經濟變革,並對蘇聯能源出口進行圍堵;軍事上推行“星球大戰”計劃,拖垮蘇聯軍事工業和軍事經濟;外交上美國也主動出擊,在歐洲亞洲非洲增強影響,淡化蘇聯影響力,同時通過文化滲透推行演變。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蘇聯僵化的體制根本無力應對,加之20世紀80年代原油價格下降,蘇聯外匯收入減少,社會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而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後推行的改革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蘇聯解體過程。

 


懷疑探索者


★蘇聯解體原因重重,窮兵黷武包括出兵阿富汗是其中一個原因。

二戰以後,蘇聯始終在擴軍備戰,與西方對抗花費了7000億美元,與中國對抗花費了2000億美元,其它軍費開支約100億美元,後期又肆意將軍事基地擴張至全球,國防軍事預算過多地投入,加劇了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嚴重消耗和削弱了國力。

1979年爆發的蘇聯阿富汗戰爭歷時9年,給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加速了蘇聯的解體。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死亡12210人,致傷35478人,失蹤311人。蘇軍在阿富汗曠日持久的戰爭,使蘇聯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成了日夜不停的“流血的傷口”,如耗資450億盧布,給原本瀕臨崩潰的經濟雪上加霜,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

堡壘最能從內部攻破,如果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成功,同樣改變不了解體的命運。比如蘇德戰爭,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是有英雄的蘇聯人民被激發了的“為祖國而戰”戰鬥精神作強大支撐。當時,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有資料顯示,戰爭期間,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湧現了以彼得羅夫斯基中將、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如有軍民1.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

而蘇聯的解體是被“不戰而勝”的。比如在政治上,蘇聯國內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官僚主義盛行、喪失了民心,解體之時沒有一個蘇聯公民站出來維護蘇共和蘇聯的體制,與葉利欽等反對派的一呼百應反差強烈。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領土疆域之上又有了“信息主權”,武力或已無法消滅一國家,“信息”與“精神”攻擊“效費比”或更高。“信息邊疆”或決定地緣邊疆!


生態號


首先蘇聯入侵阿富汗幾無成功的可能,畢竟全球性的大國中美都不會同意,區域性大國印度和伊朗也不會坐視阿富汗被滅。

其次是蘇聯拿下阿富汗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阿富汗所在的地區是伊朗高原,但阿富汗佔據的是伊朗高原中陸路很重要且沒有優良港口的區域,好港口都被伊朗和巴基斯坦佔了。同時,佔領了阿富汗而不征服伊朗和巴基斯坦就等於白費勁,所以蘇聯當時只是捏軟柿子而已,所謂南下印度洋不過是一廂情願。

其實不是入侵阿富汗掏空了蘇聯,而是蘇聯本身的各種無效和低效軍事投入掏空了他自己,這個不僅限於入侵阿富汗,也包括髮展各種大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