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政府政策如何才能促進創新創意經濟高質量發展呢?

政府政策如何才能促進創新創意經濟高質量發展呢?

新時代,經濟中高速增長,為高質量發展營造了空間。

互聯網及其引發的數字經濟浪潮,也為創新創意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平臺、想象空間。

政府政策怎樣促進創新創意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客觀講,極端假設下,即使沒有政府的介入,創新創意經濟也會發展起來的。牛頓那句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不經意之間透露出了創新創意發展的秘訣——有積累的強關聯

大量經驗的積累和思考,與偶然的強關聯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創新創意的思想火花,導致重大創新創意的出現。你可以把這理解為技術的邏輯。

甚至最近有本書《偉大創意的產生》中,認為創新創意其實就是諸多想法經驗和觀點拼湊疊加在一起後因為強關聯而出現的。

既然如此,那麼企業為創新創意主體的大環境下,政府政策能做些什麼事,推動創新創意經濟高質量發展呢?

按照近年政府對電子商務、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數字經濟發展所採取的政策舉措看,有幾點經驗值得拿出來,與大家品味一番。

一是在創新創意經濟萌芽、初步發展階段,政府產業政策採取了一種契合自由市場經濟的做法,“不作為”,站在一旁觀察、調研和把握特徵規律。這種政策“不作為”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可以讓新生事物有一個寬鬆的政策環境,不至於剛萌芽出生就被幹掉,或胎死腹中。在這種政策導向下,國內企業的創新激情被點燃,並引發了海內外諸多資本的關注關切,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所謂豬都能被吹上天的“投資風口”。

二是在創新創意經濟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的時候,政府政策開始介入,從嚴規範產業行業發展,避免惡性競爭、無序發展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出現。一般而言,政府政策介入的順序大多是中央政府及行業主管職能部門出臺全國性政策,各地按照創新創意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接中央隨後出臺地方政策,實施大原則統一、小條款差異的政策約束。在這方面,有些地方政策的開放度、包容性還不是很好,地方行業保護主義的色彩還沒有完全褪去,還需進一步觀察和改進。但總體上,政府政策的介入,的確發揮出了規範行業發展、監管行業服務質量和安全等積極作用。

三是在創新創意經濟發展好的地區,政府政策開始圍繞新經濟發展重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圍繞數字經濟強化帶寬、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等建設;開始整合省內科技部門、高校、企業和園區要素資源,強化基礎研究、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為創新創意經濟提供智力、科研與經費支撐。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制約創新創意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硬件問題和基礎研究軟件問題,為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總體看,政府政策,為新經濟發展提供了寬鬆發展環境、行業規範發展保障和必要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基礎研究支持,使得這一輪“互聯網+”創新創意經濟表現出強勁發展、風口不斷、欣欣向榮的美好趨勢。

這其中,政府政策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功不可沒。

從國內產業政策變化趨勢看,目前不少地方正由以往有限資源環境下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發展幾個產業的政策向競爭性產業政策轉變,通過構築開放競爭型經濟體系,加快新舊動能的深度轉換,讓區域經濟在爬坡過坎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一輪新經濟發展政策到了一個需要升級換代的時刻了。

該寬鬆的要寬鬆,該出手規範的要及時規範,該強化的基礎設施、基礎研究和產學研創新機制要進一步強化。同時,通過簡政放權和互聯網政務改革降低企業准入準營制度性成本,豐富創新主體數量規模,還得繼續加油幹,不放鬆;更重要的是儘快建立一個有法治保障的開放競爭經濟體系,主動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平臺經濟大勢,協調集聚全球要素,為企業創新創意發展提供必要、大量、多元的豐富素材——思想、觀點、技術、裝備、文化等。

這與之前國家搞的沿海、沿江、沿邊、沿路、沿軸局部性行政區域開放,大不相同,是一個致力於建立統一法治市場經濟的開放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走到了一個全面深入開放發展的法治新時代。

鼓勵地方差異有序發展、協作競爭,充分發揮法治保護私有合法財產、知識產權的作用,盡力逐步掃除一切阻礙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罈罈罐罐,建立統一的法治市場體系,為創新創意發展肅清障礙、打掃灰塵、營造環境,是升級的重點所在。

誰幹的早,乾的好,走到了前列,就會在政策普惠的年代擁有一段政策競爭優勢的美好時光,把握先機,為區域經濟只爭朝夕的迅速崛起、換道超車提供強大助力。

如此,政府政策才算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好了催化劑作用。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