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我本想用葛優躺看完這篇爸爸對女兒愛的告白,可看到一半被驚到了

讓我陪你靜靜地長大,請你伴我慢慢地變老

謝謝學校和老師給了我一個自責的機會。因為工作原因,孩子4歲的時候,我去了外地。這一走,就是5年。5年中,我每年在家的時候加起來沒有超過3個月,所以,談教育孩子,我基本上是“小白”。我想談的是,僅是這些年我的一些感受。

在孩子教育中,我錯過的,不僅僅是她長大的過程,更是她成長的過程。長大與成長,在我的概念中,是兩層意思。長大,是身體的;成長,是內心的。由小到大,孩子一天天長高了,長胖了,不需要抱了,從蹣跚學步到又跑又跳,從咿呀學語到又說又唱,這是一個過程,需要的是教與陪,需要的是耐心與付出;由無知到懵懂,孩子一天天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了,這又是一個過程,需要的是不僅是教與陪,更要有耐心、細心,更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與觀察。

前些年,因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偶而回家休息時,也總是有種種應酬(這或許只是自我開脫的藉口)。很多次,早上我在床上睡覺,孩子站在我旁邊,怯怯的問:爸爸,你今天能送我上學嗎?我在說:爸爸累了,想休息休息……或許,是我沒有注意到她眼角的淚花。也有很多次,孩子很興奮的問:爸爸,明天週末,我們去那裡玩?我又在說,爸爸明天有事,或爸爸明天加班……

其實我也象很多父母一樣,很在意孩子的成長,總在研究各種育兒規則,學習各種教育理念,研判種種未知的未來;總認為有了理論和先進的理念,便可以帶好孩子,給她一個春天。但我卻忘了,爸爸應該是去做,而不是去說,更不是去想!

我本想用葛優躺看完這篇爸爸對女兒愛的告白,可看到一半被驚到了

讓我痛定思痛的,有幾件事。

一次是孩子一年級暑假,我帶她出去旅遊。一個團裡有好幾個跟她差不大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天真好動來比,她表現的是敏感與不安,她總在不停的看著我,我不高興時,她便很乖很乖的坐在我的身邊,不說話,也不鬧。與其他孩子和爸爸媽媽的親密來說,她對我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尊重和甚至是客氣……(那時,我接受的理論是:好父親應該有威嚴)

第二次是孩子二年級的冬天。孩子感冒,最終發展成肺炎。當時我在內蒙古的沙漠。聽到這個消息後,我連夜從沙漠趕出來,從徒步到汽車、飛機,歷經20餘小時趕回成都,當時已經是晚上了。從睡夢中驚醒的孩子,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走……。接著開始大哭大鬧,無法收拾。我只有流著淚離開。(那時,我感受到的是孩子對我的陌生)

第三次,應該是今年上半年,我回家休假。一天早上,我興沖沖的起來,問她:爸爸送你上學好不好?孩子說,爸爸,你休息吧,奶奶送我……(這時,我體會到的是一種孩子與我的淡漠)

至此,我開始反思……

我到底為她做了什麼?總在說,爸爸愛你!卻總在用種種藉口回絕孩子那麼一點點小小的要求,用“父親的威嚴”去拒絕孩子溫暖的擁抱,用成人的目光去阻止孩子探索的腳步,甚至是在用成人的思想去扼殺孩子應有的童真與快樂!

她長大了,成長了,她也許就不需要我了。

反思前幾年失敗的育兒經歷,我下決心調回。

回來後,我開始推去許多可有可無的應酬,抽出時間用來陪孩子。與她一起靜靜的讀書,享受午後的陽光;與她一起看電影,分享動畫人物的快樂;與她一起看熊出沒,抓螞蟻,養蝸牛、倉鼠……

現在,雖說仍不能天天送她上學,但我可以陪她一起起床,比誰起的快;雖然不能天天接她放學,但我可以陪她一起做作業,看誰做的好。經過這幾個月的磨合,我感覺,孩子跟我在一起話多了,開始給我講她在學校的點點滴滴了,開始說她的煩惱了,開始與我分享她的小秘密了……

我感覺,要陪孩子一起長大。這裡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重要的父母的認知。

第一,應拿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孩子需要父母、依賴父母的日子只有那麼幾年,等她再長大點,自己的思想逐步的成熟後,就要擺脫父母了,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有認識。用心地陪伴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與理解,會給孩子的童年增加很多色彩,自己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和快樂。在家裡,我經常在地上坐著,不是因為懶,只是覺得我應該跟她在一個平行的視覺面上,去看東西。這一點很重要。蹲下去,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很多不是問題的,成了問題;很多問題,不是問題。

第二,要做有質量,有效果,有交流的陪伴。陪伴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父母如何做,孩子就會如何學。夏天時,我常常在沙發上“葛優癱”,沒幾天,孩子便學會了……,現在在家,我儘可能的坐端坐正,以給孩子榜樣,孩子的坐姿同樣也得到了改變。同時,陪伴一定是要有交流的陪伴,不能只是陪著,讓孩子能看到你,而感受不到你,那種無效的陪伴,是在浪費時間。

第三,要做無條件的陪伴。陪伴是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而這個過程,必須是無條件的。不要有過多的嘮叨、批評、指責,如果總是要求過多,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一定要找到方法,這一點我做的也不好,有時會吼孩子,有時會不耐煩,我反思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反思,我們對孩子的種種不滿意,折射出來的,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是在想,自己小時候沒做好的,自己已經吃了虧的,不願讓她重蹈覆轍,想以身示教,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其實,我現在覺得,父母不一定要那麼威嚴,或許與孩子做為朋友更好。平等,真誠,無條件的溫暖的陪伴,會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我陪你靜靜的長大,請你伴我慢慢的變老。

——以此送給我深愛的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