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 古人從小教導孩子,說“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這都是提醒人們,對人慌里慌張的,是導致出錯的原因。

  • 《弟子規》上也說:“事勿忙,忙多錯。”《禮記.玉藻》上也說:“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中國古人從小學習的是琴棋書畫,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觀之處。這都是教導我們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學其莊重。所以古人從小教導孩子,說“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這都是提醒人們,對人慌里慌張的,是導致出錯的原因。《弟子規》上也說:“事勿忙,忙多錯。”《禮記.玉藻》上也說:“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足容”,就是我們行走的時候,一定要穩重,像大象那樣四平八穩,非常緩慢。曾國藩曾教導弟子說,要“走路慢,吃飯慢,說話慢”。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一種穩重的作風。像我們在中央黨校工作,經常看到有很多領導幹部出來散步,這些領導幹部散步的時候確實都是非常緩慢,踱著方步,四平八穩,讓你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是領導。這樣就讓人感覺到很莊重,而且值得信賴。古人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一個人他有定力,有這種穩重,無論發生了什麼意外的事情、突發的事情,他都能夠保持冷靜。保持冷靜才知道應該如何去應對,才不至於慌里慌張。

“手容恭”。在坐的時候,手要斂,要手斂。“起腳斂手”,在走路的時候也不能夠甩著胳膊,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端”就是平的意思,平視。我們經常說一碗水端平,這就是告訴我們的眼光不要向上,也不能向下。向上,向下,或者覺得輕視傲慢,或者顯得很不屑等等。這也說明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如果我們的心裡有傲慢或者很刻薄,表現在眼睛上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觀察有的人跟你說話的時候,這個眼睛咕嚕咕嚕地亂轉,這說明這個人的心思很複雜,心眼很多,在那不停地動。

“口容止”。這個“止”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吉人之辭寡”。說話不要太多,要懂得適可而止,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個字都不要說。孔老夫子也說,隨侍君子時容易犯三種過失,哪三種過失?“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話沒到該說的時候就搶著去說,這說明一個人心浮氣躁;該你說的時候,譬如說有人問到你了,你又隱而不說,這個被稱為隱,這是隱匿之過;沒有觀察君子的神色就說話,就是不懂得說話的分寸,就像盲人。說話不看對方的表情,說了一些別人不喜歡聽的話,別人可能都要發怒了,你還在那說,可能就讓他火冒三丈,這是大為失禮的,這都是過失。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言語也要謹慎,要懂得適可而止。

“聲容靜”。就是我們說話的聲音,不要大聲喧譁,像噪音一樣。特別是我們中國人,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大。譬如說坐在飛機上第一排人的聲音,可以讓最後一排的人都能夠聽到。我們到一箇中餐館,彼此交談的聲音亂嘈嘈地響成一片,但是我們去西餐館吃飯的時候,就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很多中國人在出國的時候,也是很喧譁,也很失禮,所以不受外國人的尊重。這是我們禮儀之邦的中國人特別值得深思的。據說有人到過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結果發現在聖母院裡邊用漢字寫了一個標語,什麼標語?“請勿大聲喧譁”。提醒我們中國人說話的聲音太大了,所以特意用漢語寫了一個標語掛在那裡,專門給中國的遊人看的。我們想一想,能夠到巴黎聖母院去參觀的人,是哪些中國人?都是我們中國的上層人物,或者是有錢的,或者是有權的,或者說我們現在說的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一般的底層老百姓還去不了巴黎聖母院參觀。但是即使是這樣的人,走出國門之後都有這樣的表現,說明我們禮儀之邦的禮已經喪失到一定的程度了。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中國在歷史上被譽為“禮儀之邦,華夏之族”。那不是我們自己封給自己的,是我們鄰邦的人到中國來訪問,看到中國人之間相處彬彬有禮,特別地和諧,他們很羨慕。回去之後就向自己的國君報告,這些國君特別喜歡派使臣到中國來學習,所以把中國稱為“禮儀之邦,華夏之族”。像唐朝唐太宗的時候,萬國來朝,把中國的皇帝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說明什麼?說明當時的中國人特別地有禮貌,而且影響到周邊的人紛紛來學習。


結果怎麼樣呢?結果經過了五四運動和十年文革,我們把中國的禮批判得體無完膚,被稱為“吃人的禮教”,對它生不起信心。結果怎麼樣?結果我們現在的人言行沒有規範,受到外國人的嘲笑,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件事。這就是我們拋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拋棄了自己的禮儀、風俗所導致的。

“頭容直”。“直”就是不要歪斜,要端正。像我們在跟人交談的時候,不能把頭側在一邊,這就是沒有做到頭容直。“氣容肅”。就是我們喘氣的聲音不要太重,要給人一種肅靜的感受。一個人恭敬心提起的時候,他就自然很注意這些細節,呼吸都不敢出大氣。“立容德”。站立的時候不要倚在一邊,也是要端正,這樣給人一種有德行的感受。“色容莊”。色容要莊重。剛才我們講到“色思溫,貌思恭”,這些都做到了,就會給人有威儀的感受,別人就不敢輕慢。這就是孔老夫子講的“君子不重則不威”。

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要從言語、行為、容貌、嗜好等方面注意保持莊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肅然起敬。

(摘自《群書治要360講記》)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