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 古人从小教导孩子,说“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这都是提醒人们,对人慌里慌张的,是导致出错的原因。

  • 《弟子规》上也说:“事勿忙,忙多错。”《礼记.玉藻》上也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中国古人从小学习的是琴棋书画,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观之处。这都是教导我们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学其庄重。所以古人从小教导孩子,说“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这都是提醒人们,对人慌里慌张的,是导致出错的原因。《弟子规》上也说:“事勿忙,忙多错。”《礼记.玉藻》上也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足容”,就是我们行走的时候,一定要稳重,像大象那样四平八稳,非常缓慢。曾国藩曾教导弟子说,要“走路慢,吃饭慢,说话慢”。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一种稳重的作风。像我们在中央党校工作,经常看到有很多领导干部出来散步,这些领导干部散步的时候确实都是非常缓慢,踱着方步,四平八稳,让你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领导。这样就让人感觉到很庄重,而且值得信赖。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一个人他有定力,有这种稳重,无论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保持冷静。保持冷静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才不至于慌里慌张。

“手容恭”。在坐的时候,手要敛,要手敛。“起脚敛手”,在走路的时候也不能够甩着胳膊,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端”就是平的意思,平视。我们经常说一碗水端平,这就是告诉我们的眼光不要向上,也不能向下。向上,向下,或者觉得轻视傲慢,或者显得很不屑等等。这也说明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的心里有傲慢或者很刻薄,表现在眼睛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观察有的人跟你说话的时候,这个眼睛咕噜咕噜地乱转,这说明这个人的心思很复杂,心眼很多,在那不停地动。

“口容止”。这个“止”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吉人之辞寡”。说话不要太多,要懂得适可而止,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要说。孔老夫子也说,随侍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哪三种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话没到该说的时候就抢着去说,这说明一个人心浮气躁;该你说的时候,譬如说有人问到你了,你又隐而不说,这个被称为隐,这是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君子的神色就说话,就是不懂得说话的分寸,就像盲人。说话不看对方的表情,说了一些别人不喜欢听的话,别人可能都要发怒了,你还在那说,可能就让他火冒三丈,这是大为失礼的,这都是过失。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言语也要谨慎,要懂得适可而止。

“声容静”。就是我们说话的声音,不要大声喧哗,像噪音一样。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譬如说坐在飞机上第一排人的声音,可以让最后一排的人都能够听到。我们到一个中餐馆,彼此交谈的声音乱嘈嘈地响成一片,但是我们去西餐馆吃饭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很多中国人在出国的时候,也是很喧哗,也很失礼,所以不受外国人的尊重。这是我们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特别值得深思的。据说有人到过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结果发现在圣母院里边用汉字写了一个标语,什么标语?“请勿大声喧哗”。提醒我们中国人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所以特意用汉语写了一个标语挂在那里,专门给中国的游人看的。我们想一想,能够到巴黎圣母院去参观的人,是哪些中国人?都是我们中国的上层人物,或者是有钱的,或者是有权的,或者说我们现在说的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一般的底层老百姓还去不了巴黎圣母院参观。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人,走出国门之后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我们礼仪之邦的礼已经丧失到一定的程度了。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中国在历史上被誉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那不是我们自己封给自己的,是我们邻邦的人到中国来访问,看到中国人之间相处彬彬有礼,特别地和谐,他们很羡慕。回去之后就向自己的国君报告,这些国君特别喜欢派使臣到中国来学习,所以把中国称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像唐朝唐太宗的时候,万国来朝,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特别地有礼貌,而且影响到周边的人纷纷来学习。


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经过了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我们把中国的礼批判得体无完肤,被称为“吃人的礼教”,对它生不起信心。结果怎么样?结果我们现在的人言行没有规范,受到外国人的嘲笑,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件事。这就是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抛弃了自己的礼仪、风俗所导致的。

“头容直”。“直”就是不要歪斜,要端正。像我们在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能把头侧在一边,这就是没有做到头容直。“气容肃”。就是我们喘气的声音不要太重,要给人一种肃静的感受。一个人恭敬心提起的时候,他就自然很注意这些细节,呼吸都不敢出大气。“立容德”。站立的时候不要倚在一边,也是要端正,这样给人一种有德行的感受。“色容庄”。色容要庄重。刚才我们讲到“色思温,貌思恭”,这些都做到了,就会给人有威仪的感受,别人就不敢轻慢。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君子不重则不威”。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要从言语、行为、容貌、嗜好等方面注意保持庄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肃然起敬。

(摘自《群书治要360讲记》)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