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郭沫若有哪些经典题字?

惊龙轩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界的又一面旗帜,他在文学、历史、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世人皆知,这里就不多说了。共和国题字是门学问,谁能写不能写大有讲究。郭沫若在政治地位、学术地位、书法水平上均是有资格的。

有的朋友已经列举了不少著名的牌匾、碑石、甚至商标,我这里也举几种读书人常遇到的:

一、中国科学院。

二、中华书局。

三、二十四史题签书名。

四、资治通鉴书名。

五、中国历史地图集(初版)书名。

六、人民文学刊头。

1949年9月,茅盾出任《人民文学》主编,致信毛泽东求题刊名。毛泽东接信后,给茅盾寄来题词,并附信:“雁冰兄: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毛泽东九月二十三日。”后来,即由郭沫若写了《人民文学》杂志封面的刊名。

七、语文课本

当然不止这些,欢迎大家补充。

单就书法艺术而言,郭沫若跻身于中国20世纪书法大家之列,也是当之无愧的。郭沫若很小就接受了书法的启蒙教育,其书法受颜真卿、苏轼的影响很深,无论用笔、结体还是气韵上,都有苏东坡的意味,同时又具颜真卿的博大,他把这些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继承中又突出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被世人称为“郭体”。关于书法的学习,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的八字要诀;他在《洪波曲》中明确承认:“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工夫的。”沈尹默则评价他说:“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

所谓“饱受争议”,无非是把其他问题投射到了书法上,这和蔡京被踢出“苏蔡米黄”梯队的背后情绪是一样的。

最后,再附上一个他的书法(古文字研究)生涯年表:


八砖学士


围绕在郭沫若先生身上的争议从未停歇过,当然,由书法引发的争议似乎更为广泛。作为著名学者的郭沫若,同时也是一代文豪和大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才华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首肯。不然也不会担任科学院院长和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对于郭沫若先生书法水准的评价,由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其书法具备传统底蕴,更有独到的创新意识,称其书法为“郭体”;另一部分人则对郭沫若先生的书法颇为不屑,认为其书法结构松散,笔力不足,艺术水准不高。

其实,郭沫若先生并不以书法名世,不过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题字作品)数量极多,影响甚为广泛。一般人只知道启功先生题字特别多,殊不知郭沫若先生的题字数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启功先生书风沉稳,题字作品几乎没有什么争议。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就不同了,单单是“山东博物馆”的题字,就因为太容易引发诸如“山东情妇馆”之类的不雅联想,持续被网友吐槽。

客观地说,郭沫若先生的行草书法还是具备了一定水准的,就说题字,起码“中国银行”和“故宫博物院”等书法就堪称经典,赢得了众多好评。当然,郭沫若先生的书法不够沉稳,笔力稍显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郭沫若先生在文学、历史、考古和文字学等领域都有着不俗的造诣,加上其相对不错的书法功底,称其为书法家还是没什么争议的。对于郭沫若先生书法水准的评价,我们没必要拔得太高,也不能不屑一顾,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公允的态度。


惊龙轩


谢谢能提出问题。我是千千千里马。郭沫若先生的书法本来就非常好。加上他在新中国崇高的地位,他的题字也很多,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黄帝陵、中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国银行、中国书店、麦积山石窟、杜甫草堂、华清宫、屈原纪念馆等等,分散于全国各地。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自由沉雄,笔力遒健,无迹可寻,是现代文学家书法的佼佼者。书法家沈伊黙先生,对郭沫若书法的评价很高。

可以说,现代书法家画家,都对郭沫若的书法非常赞赏。

例如,郭沫若给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这些大画家都题过诗。尤其徐悲鸿本人也是书法家,他喜欢郭沫若的书法,那是一种无言的评价。

1972年,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拿着一件徐悲鸿没有落款的奔马册页请郭沫若题字,结果,郭沫若把1943年赠送给廖静文的一首七绝诗“豪情不让千钟酒,一马冲破万重关……”题上去了,正好把一幅画的空白补充的非常合理。郭沫若自己非常高兴,这件作品,已经成为徐悲鸿纪念馆的珍品。

但是,近年有一些人对郭沫若的书法提出了种种批评,其实,这些批评真的都站不住脚。

因为,郭沫若的书法确实是杰出的书法家作品。

例如,他给故宫的题字,大部分人都是认可。因为,最近有人在网上说,故宫以前的一个颜体字好还是郭沫若的好,结果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现在悬挂在故宫的“故宫博物院”五个字,有时代精神,有书法气派,有新意。





千千千里马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最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书法家。他是著名的诗人,他足迹踏遍中国的大好河山,也歌颂祖国的每一处美景。他每到一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总是请他题字。他是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化教育方面的事儿都归他管。很多学校,包括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找他题写校名。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刊物纷纷出现,很多刊物的刊名也找他题。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各种刊物,比如《历史研究》《物理》《力学》等等也都找他题写刊名。很多出版社、企业甚至饭店、宾馆也都找他题字。郭沫若十分随和,凡是找他题字的,他都题。有时候因为题字,耽误了行程,他也毫不在乎。古人说,凡有井水处都歌柳词。那么,现在,除了西藏和台湾,中国凡有文化处均有郭沫若题字。

郭沫若题字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风景名胜。比如北京的八个公园。比如三亚的天涯海角,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广东的白云山,四川的杜甫草堂等等。

第二类是各种学校,包括大中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

第三类是各种出版社。比如下面这些。

第四类是各种书刊,比如下面这些:

另外还有一些饭店也是郭沫若题的:


王可期


郭沫若是现代书法名家,其书法学古能化,个人风格明显,书法水准是相当高的。

人们对他的书法有争议,在我看来,一是对他的人品有争议,根据字如其人原理,波及其书;二是一些字被后人拿来大做文章,造成质疑,最好的案例就是山东博物馆。

这个题字被很多网友恶搞,比如山东情妇馆之类的,但这责任不在郭沫若,而怪后人。因为这几个字是从郭沫若的信札中选出来的,小字机械放大本身就不对,更何况放这么大?

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很多,很多都成了经典。像故宫博物院,沈园,中国书店,等等。

郭沫若题字,最大特点是整体感很好,利用粗细笔画强烈对比,而能浑然一体。在我看来,他最好的题匾是给中国银行的。

这几个字对比强烈,但整体感又很和谐。中字竖画很粗,到了国字的外框,细若游丝,银字仍然用细的笔画过渡,到了行,因为笔画少,便加粗笔画作为平衡,同时又与前面的中字遥相呼应。这幅字不仅是郭沫若的题匾经典,也是中国所有牌匾中的佳作,可圈可点,值得玩味。


书法日课


不论人,单说字,我个人认为郭沫若的书法水平是很高的,当今在世的文人是比不了的,当今在世的书法家能和他的水平相媲美的也了了。

他的书法可以说是学者型或者文人型的书法,他擅长行草书,笔力爽劲洒脱、韵味无穷,留下了大量的行草书作品。

我们当今的职业书法家,虽然技法成熟,但是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成了一个写字匠,而文人如贾平凹,余秋雨等人,虽然文学素养很好,也练习书法,但是书法的基本功却不行。

而郭沫若不仅在文学、考古、历史还是书法上都能称得上是大家。

由于他的成就和他特殊的地位,他在全国各地题写了很多牌匾,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山东博物馆、荣宝斋、武侯祠、黄帝陵等等。其中以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和山东博物馆比较出名。


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牌匾,在网上还有一个新匾和老匾哪个好看之争,故宫博物院本来有一块老匾,是民 国著名学者李煜瀛用颜体题写的,因为他写的太像颜体,还一度被人误以为是集的颜真卿的书法。后来建国以后,换上了郭沫若的题字。

中国银行的题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街上经常看到,写的很好。

有意思的是郭沫若题写的“山东博物馆”在网上火了,因为郭老用行草书题写的,经常被人误读为“心系情妇波”,看来书法还要再普及啊。

喜欢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郭沫若是新中国比较知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考古学家等,由于时代的需要,他也题写了大量的
牌匾等,但其敢于用新观点去改变旧传统,所以也受到许多人的批评,看看他题的牌匾








他的字还是很好的,也是新中国非常好的书法家之一,但文化艺术,总是历来的原则是文无第一,所以也经常被批评,
最有名的就是康生,经常是当面批评,最好玩的是说拿左手写字也比他强,其实历代文人都有这传统,比如苏轼和黄庭坚也是如此,他们本是师徒,苏说你这字如死蛇挂树一般,而黄说您的字如石压蛤蟆一样,其实文人墨客就是用这种比较风式互相解嘲和攻击,这也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垢病,不过也是互相促进的方法之一,后人只可观热闹足亦…




郭沫若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历史,他后来的书法家,虽然层出不穷,当时也是名声在外,但书法造诣而言,并不比他强,也许书法艺术的历史只能成为历史,要想再重现书法盛世,真的很难了…


玉乡大哥1


如今一出门,到处可见郭沫若的题字,他的题字包括景点,博物院,大学,碑文,给书题字等等。

他比较经典的题字有中国银行,故宫博物院等等。

郭沫若是一个大文人没问题,各个方面的成就都堪称楷模,也是学术巨擘。他的书法说实话我看不太懂,我喜欢相对规范中和一派的。那么他的书法水准到底如何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书法保受争议?


第一,他的书法既然被很多大家所公认,自然是很有出处的。也是继承传统的。那么他的书法饱受争议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他的字太普遍,也就是题字太多反而更俗了。


第二,据说郭沫若这个人人品欠佳,这可能成为了人们诟病他的书法的原因之一!人们往往喜欢把一个人很多的其他方面来作为客观评价的因素。这样往往做不到客观。

第三,郭沫若在组织考古的工作过程中,被认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执意挖掘古墓,导致大量文物被毁坏。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后,人们往往带上了有色眼镜看待,例如严嵩,秦桧,蔡京等人字写得很好,但没人学他们,这就是“字因人贱”了,当然,郭沫若还谈不上这些,但是道理却是相通的。



启功题字也比较多,你认为哪个好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关注!


存希斋书法




郭沫若比较经典的题字有:故宫博物院、大理、中国银行、华清宫、屈原纪念馆等等。由于郭沫若题字很多,不一一列举。他的书法水平饱受争议有以下几点:

文人相轻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的通病。我们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很容易陷入了自我陶醉的状态,无限制的提高自己,看不起别人。郭沫若的书法虽说不上极品,也算大家。可是,由于他的经历,无论是与他同时代的人,还是现在的文人,好像不批评他就跟不上潮流,所谓人红是非多,文人相轻是也。

每个人欣赏水平不一样,审美观点不同

每个人对中国书法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欣赏水平。这么说吧,中国书法能题字,敢题字的,都是有些墨水的。在中国这个书法为文人门面的国家,水平不够是没勇气去题字的。正如郭德纲相声所说的,有些东西,有人就是不喜欢,这纯属个人爱好,与其他无关。但是,我们国人有个毛病,就是自己不喜欢的就要贬,好像不贬不痛快,不贬显示不出自己一样。所以,无论郭沫若,启功,还是于右任,林散之,康有为,吴昌硕,乃至瘦金体等等,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郭沫若的人格争论,导致了对他题字的争议

我们对一个人的好恶,往往掺杂了这个人人格人品上的一些东西。郭沫若的人生经历与非议,这里不做介绍,大家有兴趣自己查阅。现在很多人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平心而论,郭沫若在我国近代文化,文学上的成就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文学中的诗歌、甲骨文、历史考古、翻译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至于他的情感经历和从政经历,纯属个人的爱情观和事业路线,我们不要混为一谈。

我们对于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经常会有一种想法:我要是到达他的高度,我会如何如何……其实,我们真要是达到那个高度,也许还不如别人。

当然,正常的理解和批评还是要有的,扣题来讲,郭沫若的一些题字水平确实一般,正常的批评也是很好的,可以促进我们书法水平的提升。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店点赞、转发、评论


风舞鹰翎


郭沫若题字遍布全国各地,估计是全国题字最多的人了。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郭老的精力充沛!看图:














郭沫若的书法,饱受争议?错!

除了康生说过比郭的字好,那是文人相轻,不值一提。应该说有争议的是郭沫若的人品,而不是书法。他算是全才,诗、文、字、史,无所不精!他的书法是从颜体入手,讲究意的挥洒,韵之和谐。

沈尹默赞之曰:

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

意造妙掺无边法,东坡原是解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