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我,無條件寫作#

公益人在旅途

我的14天抗疫之旅始於2月17日,Z41次列車。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新疆阿克蘇地處南疆。此行,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把抗疫詩歌館項目做的更好。在火車上,我們阿克蘇那邊的社區幹部來電話了,說,到了以後集中隔離。

下了Z41次列車,我在烏魯木齊火車站測體溫、填表,然後被安排住進了烏魯木齊新市區的恆豐凱悅酒店。

服務員沒讓我沒交房錢和押金,估計疫情防控指揮部徵用了這家酒店。

賓館一樓,有一名警察,跟我說了“進入房間,就一律不準出門”,領取了一份《法律告知書》。進了房間,刷牙、洗臉、洗頭、洗襪子,一陣忙。午飯送到,一頓猛吃,有人敲門,是測體溫的。我趕緊穿好褲子,配合測體溫。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師,我看重的是服務模式。行政命令下的服務模式,和志願者的服務模式,很不一樣。

今天,在烏市新市區的隔離賓館,早餐有饅頭,第一次測溫,36.9℃。看央視新聞,中央和地方關於復工復產的報道很多,特別是浙江。浙江省的新增病例個位數。上海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區新增病例為0。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打開通風設備和電視,看電視新聞。早飯是在火車上吃的,現在已經是中午1點了。肚子餓了,打電話到前臺,買一盒泡麵,10元一盒,居然比火車上的還貴。還是同意買了。剛放下電話,午飯送來了,一點多。當方便麵稍後送過來,我說:剛剛吃過了,這盒泡麵退掉吧。送貨者挺不高興的。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聽見走廊裡清潔房間的聲響,打開門,問了一下賓館工作人員,1點多叫我退房,提前2小時去機場。我網購的是4:40的飛機。收拾好行李,不一會兒,來了一個穿防護服的人,通知說,二點鐘自己下樓,集合,一起乘車去烏魯木齊國際機場。

慈善文化研讀

看到華東師大圖書館館長鬍曉明寫的《正人君、變今俗和文學話語權——鄭注孔疏今讀》,論文涉及詩教與中國文化。胡曉明教授對儒家的政治文學思想深有研究,他不贊同朱熹老夫子對《詩經》的研究結論,贊同朱東潤先生對《詩經》的一些研究結論。(摘自我的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中年社工,讀書並關心電視上的社會新聞,有一種每天疫情都在蔓延中減輕的感覺。

疫情來了,可以閉門讀書和思考,也是一種樂趣。

先說說我的慈善文化研讀計劃吧,14天內,讀了970多頁書,一本大部頭學術著作加上一本文藝評論輯刊,就連借隔離賓館工作人員的《白鹿原》都快看到一半了。平時,我沒有大塊時間坐下來看它們,有的書,放在案頭幾個月了都不翻閱,到期後,幾乎原封不動還給圖書館。

疫情對大家的生活影響很大,這是肯定的。不過,這種影響因人而異。我報名參加了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的一個行動,成為線上專家組成員。新冠肺炎流行和爆發,給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不想混吃等死的人都應該反思:讀書寫作的生活,也許更有意義。

疫情中的觀念革新

疫情中,我覺得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觀念革新:

第一,健康比金錢重要,抓好自我保健、尤其是自家老年人健康工作,十分重要。通過這次疫情,衛生健康、老齡委、食品藥品監管、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等部門在政府的重要性提高了,體現了在行政上對健康的重視。

第二,商業化時代的人不要盲目樂觀,老百姓連口罩都買不上,髒了沒得換,也得戴著,否則進不了超市和菜市場,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我所在的新疆阿克蘇地區棉花產量全國第一,是棉紡工業大區,應該加大對口罩等低端產品產品和輕工業的重視程度。

第三,疫情中的慈善行動感動了我,包括社會醫療隊的組建和進駐武漢,是一個精神文明亮點。新疆建設兵團慈善會系統收到疫情捐款捐物達2000多萬元。富裕省份的慈善會、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會收到更多善款。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第四,報喜不報憂不行,我們的記者、作家、自媒體人要有批判精神。一團和氣的“老好人文化”要改正。去年年底就發現了新冠病毒感染,某些領導捂蓋子,最後搞得疫情大爆發,實在捂不住了,誤國誤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大年初一開會研究部署抗疫,成立領導小組,事情鬧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不易抵消。

第五,加強道德和法制建設,你我有責。涉及疫情的犯罪事件惹人矚目,特別是經濟犯罪。包括詐騙犯罪、製假售假、尋釁滋事打傷防疫人員、患者故意感染他人等等,暴露了商人奸詐的本性,也暴露了國人良知的問題。首先是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道德劃破,必然帶來疫情爆發中的發財夢綜合徵發作。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國民素質,強化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為經濟建設又好又快,保駕護航。

宅在隔離賓館14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