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我,无条件写作#

公益人在旅途

我的14天抗疫之旅始于2月17日,Z41次列车。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新疆阿克苏地处南疆。此行,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把抗疫诗歌馆项目做的更好。在火车上,我们阿克苏那边的社区干部来电话了,说,到了以后集中隔离。

下了Z41次列车,我在乌鲁木齐火车站测体温、填表,然后被安排住进了乌鲁木齐新市区的恒丰凯悦酒店。

服务员没让我没交房钱和押金,估计疫情防控指挥部征用了这家酒店。

宾馆一楼,有一名警察,跟我说了“进入房间,就一律不准出门”,领取了一份《法律告知书》。进了房间,刷牙、洗脸、洗头、洗袜子,一阵忙。午饭送到,一顿猛吃,有人敲门,是测体温的。我赶紧穿好裤子,配合测体温。作为一名社会工作师,我看重的是服务模式。行政命令下的服务模式,和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很不一样。

今天,在乌市新市区的隔离宾馆,早餐有馒头,第一次测温,36.9℃。看央视新闻,中央和地方关于复工复产的报道很多,特别是浙江。浙江省的新增病例个位数。上海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新增病例为0。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打开通风设备和电视,看电视新闻。早饭是在火车上吃的,现在已经是中午1点了。肚子饿了,打电话到前台,买一盒泡面,10元一盒,居然比火车上的还贵。还是同意买了。刚放下电话,午饭送来了,一点多。当方便面稍后送过来,我说:刚刚吃过了,这盒泡面退掉吧。送货者挺不高兴的。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听见走廊里清洁房间的声响,打开门,问了一下宾馆工作人员,1点多叫我退房,提前2小时去机场。我网购的是4:40的飞机。收拾好行李,不一会儿,来了一个穿防护服的人,通知说,二点钟自己下楼,集合,一起乘车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

慈善文化研读

看到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写的《正人君、变今俗和文学话语权——郑注孔疏今读》,论文涉及诗教与中国文化。胡晓明教授对儒家的政治文学思想深有研究,他不赞同朱熹老夫子对《诗经》的研究结论,赞同朱东润先生对《诗经》的一些研究结论。(摘自我的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中年社工,读书并关心电视上的社会新闻,有一种每天疫情都在蔓延中减轻的感觉。

疫情来了,可以闭门读书和思考,也是一种乐趣。

先说说我的慈善文化研读计划吧,14天内,读了970多页书,一本大部头学术著作加上一本文艺评论辑刊,就连借隔离宾馆工作人员的《白鹿原》都快看到一半了。平时,我没有大块时间坐下来看它们,有的书,放在案头几个月了都不翻阅,到期后,几乎原封不动还给图书馆。

疫情对大家的生活影响很大,这是肯定的。不过,这种影响因人而异。我报名参加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一个行动,成为线上专家组成员。新冠肺炎流行和爆发,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不想混吃等死的人都应该反思:读书写作的生活,也许更有意义。

疫情中的观念革新

疫情中,我觉得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观念革新:

第一,健康比金钱重要,抓好自我保健、尤其是自家老年人健康工作,十分重要。通过这次疫情,卫生健康、老龄委、食品药品监管、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等部门在政府的重要性提高了,体现了在行政上对健康的重视。

第二,商业化时代的人不要盲目乐观,老百姓连口罩都买不上,脏了没得换,也得戴着,否则进不了超市和菜市场,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我所在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产量全国第一,是棉纺工业大区,应该加大对口罩等低端产品产品和轻工业的重视程度。

第三,疫情中的慈善行动感动了我,包括社会医疗队的组建和进驻武汉,是一个精神文明亮点。新疆建设兵团慈善会系统收到疫情捐款捐物达2000多万元。富裕省份的慈善会、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会收到更多善款。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第四,报喜不报忧不行,我们的记者、作家、自媒体人要有批判精神。一团和气的“老好人文化”要改正。去年年底就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某些领导捂盖子,最后搞得疫情大爆发,实在捂不住了,误国误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大年初一开会研究部署抗疫,成立领导小组,事情闹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易抵消。

第五,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你我有责。涉及疫情的犯罪事件惹人瞩目,特别是经济犯罪。包括诈骗犯罪、制假售假、寻衅滋事打伤防疫人员、患者故意感染他人等等,暴露了商人奸诈的本性,也暴露了国人良知的问题。首先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道德划破,必然带来疫情爆发中的发财梦综合征发作。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强化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保驾护航。

宅在隔离宾馆14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