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美國著名東亞研究專家告訴你,為何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

美國領土兩端接連世界上最大的兩片海洋,給了美國一種相對優勢;而這種相對優勢常被聚焦大西洋及美歐關係的歷史學家所忽視。布魯斯·卡明思大膽挑戰這種觀點,在《海洋上的美國霸權》一書中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雙重視角論述了美國曆史,同時,這本書還通過對中美地理位置、文化傳統、歷史變革的對比,闡述了中國崛起對於美國,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

美國著名東亞研究專家告訴你,為何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

中國和美國都是大陸國家,地理面積相當。二者都經歷過長久的與世隔絕階段——在很多個世紀裡,漢人曾在大陸上擴張,幾乎是一個積聚的過程,只在11 世紀有過短暫的世界貿易;美國在近兩個世紀裡(18 世紀80 年代到20 世紀40 年代)相對孤立,對外部事件並不關心。除了幾個例外,多數鄰居與中國和平共處,並在不同程度上模仿中國的藝術、文字、哲學、治國理念和社會制度(朝鮮和越南模仿得更多一些,日本則少一些)。與此同時,美國邊境在150 年中也處於和平狀態,儘管墨西哥人可以自由來去。中國是出了名的自給自足,加上文化優越性和作為“中央帝國”所形成的文化中義主義,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種對於附近鄰居的良性忽視。美國的地方主義和自我陶醉更難被發現,因為美國人對待多數他們並不想關注的人時表現得非常自然——並不值得談論。(在一代人中,美國總統最重要的國家安全顧問有三個是出生於外國: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瑪德萊娜·奧爾布萊特——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怎麼可能發生?)

在美國,冷戰的結束似乎帶來了1941 年以來對於世界其他地方漠不關心的頂峰,如果不考慮必要的孤立主義因素的話。“9·11”事件發生兩年前有一場重要的民意調查,讓美國人列出兩到三個美國當時最重要的對外政策:21% 的民眾一個都想不到(他們回答“不知道”),只有7% 的人列出了對於這個國家很重要的對外政策。雙子塔被襲擊打破了被催眠般的冷漠,但隨著伊戰的明顯失敗,當代民意調查又顯示出日漸增長的孤立主義。20 世紀80 年代末,一部由官方贊助、大受歡迎的系列電視紀錄苛評了中國內生的、輕視海軍、安土重遷、縛於土地的文化,辯稱中國要麼加入西方文明,要麼就有瓦解和被遺忘的風險。美國也適用於同樣的批評。所以,一種奇特的孤立主義聯繫可能是兩個民族最深層次的歷史和文化因素之一,自相矛盾地從底層加強了達成中美和平的可能性。如果是這樣,這是二者諸多相似性中的一種。

中國和美國都發生過影響世界的革命,在很多方面看都是變革的社會。二者都是軍事傳統較弱,有著強烈的民治和人民至上原則。兩者都經歷過政府集權和去中心的緊張局勢。兩者都有過小企業和小資本主義力量較強的長久歷史。兩者都被外國評論為高度平等主義的社會,同時二者都是多民族國家,特別是與日本、韓國或德國對比來看。兩者都有過大規模的遷徙——只是美國的遷徙是向境內的,通過大規模的移民,而中國的遷徙是向境外的,通過歷史上的向外移民。兩者都有獨立、努力工作、開拓進取的觀念,以中國的例子看,大量的華裔家庭幾代人孤獨居住於美國的小鎮,開餐館、開洗衣店。

如此看來,在文化、風俗、價值和實踐(特別是政治實踐)等方面,中國和美國常被認為完全不同,但實際上卻有很多相似點,是不是很有意思?面對中美關係中複雜的困難,我們需要更多對於普遍假定的逆轉——例如,在朱鎔基訪美期間,比爾·克林頓對美國人說,那些憂心中國崛起的人,不要忘記了“羸弱的中國會帶來危險,包括內部的衝突、社會的混亂和犯罪活動,會使其自身成為亞洲廣闊的不穩定區域”。

文章摘選自《海洋上的美國霸權》,新世界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

《海洋上的美國霸權》

入選《大西洋月刊》年度最佳25本書

鋪展大西洋沿岸各州鮮活的歷史

講述太平洋如何決定美國的未來

內容簡介

著名歷史學家、東亞研究專家布魯斯•卡明思以開闊的視野和天馬行空般的敘事,回溯了美國從歐洲屬地發展為超級大國的三百餘年的歷史,重點記錄了西進運動從中西部地區向太平洋沿岸遷徙的歷史進程,提出了這樣具有創新性與挑戰性的論點:美國與太平洋各國的聯繫對其未來的造作用,將超越其與大西洋各國的聯繫,美國的命運終將與亞太國家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布魯斯·卡明思,生於1943年9月5日,美國最著名的東亞研究專家之一,古斯塔夫·斯威夫特和安·斯威夫特歷史學傑出貢獻教授,曾任教於斯沃斯莫爾學院、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後成為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主任。1999年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20世紀國際史、美國與東亞的關係、東亞政治經濟和美國國際關係,尤其對東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抱有深厚興趣。

2007年5月,卡明思因其在民主、人權及和平研究中獲得的傑出成就和做出的學術貢獻,成為首位金大中學術獎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