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邦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楞香媽咪


酈食其的死,不僅僅是韓信的問題,更多是劉邦的問題。縱觀事件的經過,酈食其很可能是被劉邦拋棄的那枚棋子,屬於權謀鬥爭中的犧牲品。



嚴格來說,酈食[yì]其[jī]是戰國末期人,他出生於公元前268年的魏國,比劉邦還大12歲。中年時期的酈食其因為秦始皇橫掃六國的原因變得比較落魄,心理上的不滿也導致他對秦國的統治非常怨恨,性格也變得孤傲不訓。

秦末農民大起義時,劉邦於公元前209年到達陳留,這時酈食其雖然躍躍欲試準備投靠劉邦,但卻耍了一個小心思抬高身價。他打聽到了劉邦身邊的一個騎兵是自己的老鄉,於是讓這名騎兵不斷地在劉邦面前誇耀自己,說自己身高八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才。

騎兵很聽話,在劉邦面前狠狠了的誇讚了酈食其一番。劉邦一聽,那就來吧,讓酈食其到我的營帳來,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有本事。



酈食其來到劉邦的營帳後,劉邦正在讓兩個美女為自己洗腳,這在當時屬於無禮的行為。於是酈食其說:“你是想幫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幫諸侯攻打秦國呢?”

劉邦一聽大怒:“你個奴才樣的儒生,天下苦秦久矣,你竟然問這種問題。”

酈食其不慌不忙的說:“既然你準備帶領諸侯攻打秦國,怎麼能用如此傲慢的禮儀如此對待我這名尊貴的長者呢?”

劉邦聽後,覺得自己要滅秦,必須依靠一些人,於是屏退了兩個美女,把酈食其請到了上座。之後兩人談論了很久,劉邦也因此清了酈食其的才能,把他當成了心腹的謀士。



楚漢相爭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劉邦都處於劣勢。公元前204年的秋天,項羽引兵再次圍困劉邦,劉邦覺得滎陽——成皋一線太危險了,準備放棄。

這時酈食其站出來說:“你不能退,你要進兵佔據敖倉的糧食,然後堅守,我去齊國說服它投降,成為漢的屬國,這樣我們在對抗楚國時就能穩操勝券了。”

當時韓信已經攻破燕國、趙國等地,但卻沒有攻打齊國。因此劉邦當時也認為韓信兵力不足,而且齊國兵精將猛,一時半會兒是拿不下來的,於是就同意了酈食其的計謀,讓他去遊說齊王田廣。



劉邦派酈食其去齊國之後,讓人很奇怪的是再也沒有任何命令發出,包括讓韓信停止攻打齊國的命令。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劉邦是準備犧牲酈食其,其目的是徹底摧毀齊國,為將來的大一統奠定基礎。至於酈食其,對不起,你只能是我劉邦登頂至尊之路的犧牲品。”

劉邦的想法顯然不能告訴酈食其,所以酈食其被蒙在了鼓裡,他懷著為大漢建功的憧憬欣然前往了齊國。

經過一番利益得失的分析之後,齊王田廣對酈食其那是深深地佩服,於是我們看到了田廣背楚投漢,每天以山珍海味、美酒佳釀款待酈食其。

既然漢齊已經結盟,齊王田廣為了顯示誠意,解除了戰備。

韓信看到齊國解除戰備非常高興,既然劉邦沒有讓自己停止進攻,那麼我必須要拿下齊國。



公元前204年十一月,韓信突然對齊國的重要防線歷城發動了攻擊,由於齊國士兵根本沒有準備,韓信攻勢凌厲,並且很快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

韓信出兵攻破歷城後,酈食其很快就被田廣擒獲。田廣大怒,對酈食其說:“你個糟老頭子可真是壞的很呀,竟然敢出賣我,現在我給你兩條路走,第一、勸韓信撤兵,第二、把你投入鍋中煮肉粥。你自己看著辦吧。”

酈食其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勸韓信停止進攻,也明白這是劉邦故意涮了自己一把。索性,自己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死就死吧,於是厲聲拒絕,最後被投入了大鍋之中。



就這樣,劉邦算是徹徹底底的坑了酈食其一次,酈食其也被煮成了肉粥。事後,劉邦也沒有傷心,只是形式的說了幾句想念酈食其的話,以此,把酈食其被烹殺的罪過推給了韓信,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我是越關


一個窮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躋身沛公幕僚,後又說服齊王歸降,可以說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個傳奇。只可惜,就在酈食其沾沾自喜於眼前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在背後捅了一刀,讓酈大叔成了一鼎肉湯。

根據《漢書》的記載,酈食其這個人頗似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為裡監門,然吏縣中豪傑不敢役,皆謂之狂生。——《漢書·酈食其傳》

這段史料中提到的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高陽是秦漢時陳留縣的的一個小邑,今屬河南杞縣。按《漢書》的說法,酈食其是個喜好讀書的儒生,但卻十分貧苦,沒有某生之業。不過,當地的官府和豪傑卻不敢役使他,都稱其為狂生。

酈食其的狂,大抵是與他的才情有關的。在陳勝和項梁等人起兵時,酈食其也曾萌生過投奔他們的想法,但因聞聽這些義軍首領心胸狹隘,不聽勸諫,故而繼續隱居。後來,酈食其憑著自己的口才和計謀,讓一隻討厭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幫劉邦拿下了糧草充足的陳留,因功受封為廣野君。

回顧酈食其的一生,他最為巔峰的時期,便是說服齊王田廣罷兵投降的時候。可是,就在他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績時,韓信卻再次興兵討伐齊王,逼得田廣大怒,將酈食其給烹殺了:

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備戰,與食其日縱酒。韓信聞食其馮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食其賣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漢書·酈食其傳》

原本齊王田廣覺得酈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劉邦對手,故而聽從酈食其的勸說,放棄抵抗,聽從劉邦的差遣。可是,此時韓信突然發兵,令田廣覺得是酈食其和韓信在戲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說客酈食其給烹殺了。

酈食其之死卻是比較冤枉,他憑著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經做到讓漢王劉邦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廣,得七十餘座城池。可是,陳兵外圍的韓信聞聽酈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卻乘機發兵攻打齊國,算是把自己的戰友推進了火坑裡。

不過,劉邦對酈食其也算是仁至義盡。後來曲周侯酈商擊敗黥布有功,劉邦分封功臣時想起了曾經為自己效力的酈食其,於是封酈食其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史海爛柯人


世上的有志之士不少,有作為或者說想有作為的也不少,酈食其老先生好像也可以算作其中之一。

酈食其老先生獻身劉邦,誠心誠意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鄉人,家境貧寒。雖然博學多識,但自視甚高,狂放無忌,人稱“狂生”。

劉邦帶兵打到陳留時,經別人介紹見到了酈食其。因劉邦接見他時的姿態不雅(兩個女子在給他洗腳),老先生不樂意了,就教訓劉邦:你要是想去討伐暴秦,建功立業,就不該這麼傲慢無禮地對待年長的人。



酈食其(劇照)

歷來瞅著儒生不順眼的劉邦,一看這老先生有點意思,於是就端正姿態,向他道了歉,隨之請教天下大事。

扯東道西地拽歷史,劉邦不太感興趣。但當聽到老先生要為他勸降陳留縣令時,劉邦大為高興,就趕忙派他去。

可是,陳留縣令並不想起義造反。於是,老先生就砍了縣令的腦袋,向劉邦交差。劉邦就讓人把陳留縣令的腦袋掛起來示眾。

陳留城中的人們一見縣令死了,就都投降了。隨後,劉邦在陳留招募了大量新兵,大大地充實、壯大了自己。

公元前204年秋,西楚霸王項羽進攻劉邦。兩軍在滎陽、成皋間相持不下。這時的劉幫打算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紮鞏縣、洛陽。

酈食其知道了後,認為劉邦這麼做不合適,就勸告他:敖倉是天下糧食的運轉中心,應立刻向滎陽進攻,攻佔敖倉,守住成皋,斷絕太行山的通道,然後可觀天下。

劉邦聽了認為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派軍隊攻佔了敖倉。


劉邦(劇照)

與此同時,因齊王田廣還沒歸順劉邦,老先生就自請去遊說田廣。劉邦見老先生這麼努力,這麼追求進步,就忙不迭地安排他去了。

到了齊國後,老先生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對比著項羽和劉邦的一些做法,把田廣說得心服口服。田廣隨即解除了國內的防務,盡心盡力地招待老先生。

齊王田廣(劇照)

當韓信得知酈食其已經勸降齊王時,茫然了。因為,他正遵照漢王的命令去攻打齊國。



韓信(劇照)

矛盾中的韓信,聽了蒯通的分析、建議後,毅然決然地率軍渡過了黃河,開進了齊國。


蒯通(劇照)

由於齊國鬆懈了軍事防守,韓信進軍極為迅速,偷襲了歷下後,很快就逼近了臨淄。

消息傳來,田廣認為酈食其欺騙了自己,就對老先生說,你要是能讓漢軍退兵,我就饒你不死。否則,就殺了你。

此時的老先生不但不想轍解決面臨的危機,反而對著田廣發飆、耍清高:成就大業的人不在乎小節,德行高潔的人不在乎別人的責難,我不想和你廢話了!


酈食其被烹殺(圖景)

於是,田廣惱羞成怒了,就架鍋烹殺了他;於是,老先生成了肉羹。

酈食其老先生變身肉羹,悲劇人生

故事完成了,老先生的悲劇仍讓人回味:

——劉邦真地拿老先生當回事了嗎?真地把老先生當成自己人了嗎?

——劉邦既然已經命令韓信攻打齊國了,又讓老先生去遊說齊王,劉邦出於什麼目的?

就算同時安排了,起碼也應該知會韓信一聲,讓他心裡有數。好像也沒有這回事,為什麼?

——老先生被烹殺後,未見劉邦有什麼反應。或針對老先生本人,或針對間接殺人的韓信。又是為什麼?

由此可見,老先生在劉邦眼裡,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有用之人;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有他不多無他不少之人;是一個來了就存在,去了就等於沒來之人。

但是,老先生確實為劉邦所用了,確實為劉邦出力了而且出大力了!

但是,老先生死得確實太憋屈! 可能他自己不覺得!


老王頭談歷史


酈食其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活活煮死?

說起中國第一史書,毫無疑問應該是《史記》。這本書尤其是對漢朝初年的歷史記述相當準確詳盡,還相當有文采。那麼在史記中,就記載著這樣一件事,一個文人用三寸不爛之舌為大漢拿下70城池,卻很快被活活煮死。

這個人,就是智謀不亞於張良、口才不亞於張儀的酈食其。

酈食其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讀錯,準確的讀法是:lì、 yì、 jī。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呂雉有個姘頭,叫審食其,和他同名不同姓,比酈食其幸運多了。

酈食其,是高陽人,有個稱號叫“高陽酒徒”,也許是因為過於狂傲放蕩,也許是因為實在沒有事業心,到了60歲還只是一個守城門的小吏。從某些方面來看,酈食其和劉邦真的是同一類人。

當劉邦在陳留附近攻城略地時,酈食其跑到軍中,求見劉邦。酈食其以酒會友,一下子成了劉邦的好朋友。酈食其是讀書人,劉邦是文盲,兩人十分互補。酈食其拍著胸脯對劉邦說“兄弟放心,我一張嘴就能給你打開通往咸陽的路!”果然,酈食其第二天就找陳留縣令勸降,縣令不同意,酈食其直接一刀砍了縣令,帶著人頭給劉邦交差了。最後縣令的人頭,成了通過陳留城門的鑰匙。

後來,劉邦進攻嶢關,張良獻計讓酈食其帶著大量金錢去收買守關將領,當將領答應投降時。張良又建議發動突襲,一舉殲滅了秦軍。這次張良建議的突襲,是在酈食其回來之後發生的,所以酈食其很安全。打通了嶢關,關中就近在眼前了。

毫不過分地說,酈食其應該是劉邦入咸陽,取得關中的頭號功臣。對於劉邦來說,酈食其不只是一個陪酒員,還是手下第一縱橫家、外交家。

劉邦東出與項羽爭雄時,酈食其曾遊說魏王豹歸附劉邦,魏王豹拒絕。一路上酈食其把魏王豹手下的主帥及騎兵、步兵將領摸得一清二楚,知己知彼,漢軍再次勝利。

公元前204年,韓信受命攻打齊國,卻停在邊境上不動了。酈食其說服劉邦拿下滎陽的敖倉,控制糧食,然後請命勸說齊王歸順漢王。

當時的齊國,擁兵20多萬,田氏在齊國範圍內根深蒂固,韓信想要直接用軍事手段解決,的確是很難的。

酈食其到了齊國,很快勸降了齊王。齊王也長了心眼,說你們當初勸降秦軍,又攻打秦軍,如何能讓人相信?酈食其對齊王說,這還不簡單,我馬上寫信讓韓信退兵!果然,韓信聽到齊國已經投降,就回復給齊王使者,承諾漢軍和齊國不再開戰。

韓信不想打了,可是蒯通勸他要打。蒯通原來叫蒯徹,因為避諱漢武帝的名字改為了蒯通。蒯通說:

將軍奉命攻打齊國,費了許多心機,才能有今天的局面。酈食其雖然說服了齊王,但畢竟還沒有最終實現齊王的歸順。並且,漢王也沒有下令讓將軍撤軍,將軍怎麼能擅自行動呢?現在軍營裡流傳出這樣的說法,說酈食其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而將軍您率領數萬精兵,用了一年多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如此看來,將軍您根本比不上一個儒生。這種議論您怎麼能忍受?您不如乘著齊軍守備鬆懈,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掃平齊國,將功勞全部搶到自己手中。

韓信是個老實人,那有蒯通那麼多的彎彎腸子。一聽攻打齊國對自己好處大,就發兵攻打齊國,很快就把齊國給滅掉了。

在自己的國家被滅亡之前,齊王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向了酈食其,把酈食其推到了沸騰的油鍋邊。酈食其說:“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說完之後,就被丟進了油鍋,活活烹死。

韓信不知道的是,蒯通給他設計的人生之路是借雞生蛋,利用漢軍擴大個人勢力,將來問鼎中原。韓信想要的只有榮華富貴、衣錦還鄉而已。這一點,韓信和項羽是一樣的。所以,蒯通請韓信求封齊王,韓信願意,當要求韓信造反,韓信又不願意了。

當韓信死的時候,說出了那一句“悔不聽蒯通之言!”實在是腸子都悔青了。

返回來說酈食其,他在劉邦心中的地位相當高,這也許是韓信爭功害死他的原因之一。權力鬥爭就是這樣殘酷,但韓信絲毫不知道劉邦早已把酈食其之死扣在了韓信頭上。劉邦取得天下後,大封群臣,忽然思念起酈食其,把酈食其的兒子酈疥破格封為高粱侯。至於,酈食其之仇,劉邦自然是要報的。韓信造反失敗,被呂雉殺死,蒯通也被抓,也差點被劉邦丟油鍋裡烹了。

酈食其之死,從本質來說是韓信和劉邦的權力之爭,這場爭鬥一旦開始,雙方都沒有單獨退出的機會。當韓信決定放棄時,其實給自己判了死刑。


歷史知事


韓信和酈食其的故事在唐朝也重演過,那就是李靖和唐儉。



李靖奉李世民之命征伐突厥,頡利可汗被李靖打的毫無招架之力,於是求和,李世民答應了,派出近臣唐儉前去和談,已經談好了,李靖決定大舉進攻,李靖手下說,唐儉還在突厥大營,你要是進攻了,唐儉就死掉了。李靖說,區區一個唐儉,跟大唐社稷比起來,就是一根毛,他平常受到皇帝那麼多寵幸,也沒給國家做出過什麼貢獻,現在到了為國捐軀的時候了。再說了我接到的命令是征伐突厥,沒有接到退軍的命令。



於是李靖大舉進攻,把頡利可汗活捉了,李世民大喜過望,不僅沒有追究李靖的責任,而且大大獎勵了李靖。

李靖和韓信都是戰神,他們的做法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酈食其和唐儉都是說客,文死諫,武死戰,他們在出去忽悠別人的時候,就應該有赴死的準備。誰都不養閒人。酈食其的死並不冤。

有人說,齊國已經答應投降了,韓信還要打,這是顯示大漢王朝的沒有誠信。其實兵不厭詐,人家來和談了,你就放下武器不抵抗了,這是傻逼行為。而且韓信打下齊國,當了齊王,既有自己的私利,也有為劉邦的考量。齊國掌握在韓信手裡,劉邦的掌控度就比掌握在田廣手裡要高得多。



所以酈食其死了,劉邦並不悲傷,反而肯定了韓信的做法。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唐風宋月


《史記》記載,沛公劉邦進軍關中途中準備攻打陳留時,一位名叫酈食其的人特地前來拜訪。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自幼刻苦讀書,才高八斗,但性格放蕩不羈,恃才傲物,被當地豪傑之士鄙視,素有“狂生”之名,因家境貧寒,沒有背景,難以謀生,只得在縣裡謀了份低賤的差事——做高陽門吏。門吏就是負責把守城門的小吏。

以前,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後,其麾下將領率軍路過陳留,酈食其見這些人端著貴族架子,喜好繁瑣的禮節,沒有遠見卓識,聽不進氣度恢弘、登高望遠的言論,且各懷私心,便閉門不出,不願和這些人為伍。這次,他聽說雄才大略、禮賢下士的沛公劉邦經過這裡,就主動前來投效他。劉邦的部將夏侯嬰聽完酈食其的來意後,就告訴他劉邦一向不喜歡讀書人,並描述他羞辱儒生並往他們的帽子裡撒尿的事例,但酈食其並沒有知難而退的意思,依然請求他幫忙引薦。夏侯嬰沒辦法,只好答應他的請求。

酈食其獻計,劉邦兵不血刃襲奪陳留

夏侯嬰就向劉邦推薦了酈食其。數日後,酈食其依約前往漢軍營拜訪劉邦,衛兵通報後,劉邦聽說來人身著袍服,頭戴冠帽,像個讀書人。 他以不耐煩的口氣對衛士說:“替我回絕他,就說我正忙於天下大事,沒空見儒生”。

酈食其在帳外聽得清楚,遂瞪著兩眼,大聲嘶吼道:“沛公,我不是腐儒,是高陽酒徒” 。

劉邦聽後,就讓衛士帶他進帳。酈食其高視闊步走進去,見劉邦正在洗腳,瞅都不瞅他。他僅拱手作揖,卻未下跪,開口以很衝的語氣說道:“您是要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要率領諸侯攻秦呢” ?

劉邦喝罵道:“沒用的酸儒!天下苦秦久矣,才相繼揭竿而起反秦,你怎麼能說助秦攻擊諸侯這等昏話呢”?

酈食其不慌不忙爭辯道:“如果聚集天下百姓誅暴秦,您就不應用如此倨傲的態度對待長者。以貌取人,就會失去天下賢能之士。我估計您的智勇都不如我,卻如此慢待於我,真替您感到遺憾”。

劉邦見他牛逼哄哄,口氣很大,心中不免驚歎,便立即擦乾雙足,理正衣冠,請酈食其上坐。二人攀談起來,酈食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暢談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的歷史典故,劉邦聽後大喜。他連忙道歉,命人置酒食款待。席間,他迫不及待地詢問破秦之策。

酈食其建議劉邦,與其率這群烏合之眾進關中,不如先佔據陳留,利用此地交通便利,糧草充裕的優勢,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待軍力強大時再起兵攻秦。劉邦聽後如茅塞頓開 ,欣然同意。

酈食其自告奮勇,說願意回去勸陳留縣令投誠,若他不願意,再與劉邦裡應外合,一舉襲奪陳留。

酈食其連夜回城,以減少戰火殃及百姓為由,勸說縣令投降沛公。結果縣令拒絕其勸告,但卻好心留他在縣衙過夜。夜半時分,酈食其抹黑潛入縣令臥室,一劍將其刺死,割下他的首級,悄悄出城來到漢軍營地。天明後,城中守軍發現縣令被殺,群龍無首,早已亂作一團,劉邦乘勢揮軍攻城 。城中百姓見漢軍勢大,只得開門迎降。

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得了陳留,得到了大批軍糧。後來,他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命他留守陳留。酈食其用三個月的時間替劉邦招兵買馬,很快擴軍至三萬人。酈食其的弟弟酈商聽說後也率四千人前來投靠,被劉邦封為將軍。

巧言勝千軍:憑一張利嘴替劉邦拿下齊地七十座城池

酈食其這人的特點是能言善辯,巧舌勝千軍。劉邦封其為廣野君後,命他出使各諸侯國。

不久,劉邦拜酈商為大將,出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漢軍進至武關,酈食其冒險入關勸秦將歸降,秦將在他的一番勸說下開關出降,劉邦不戰而得武關,遂率軍直搗咸陽,秦朝滅亡。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之際,酈食其建議漢王劉邦奇襲滎陽,奪取敖倉,為日後逆轉楚強漢弱的不利局勢並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受命出使齊國,勸齊王田廣審時度勢,歸降漢王,齊王遂背楚歸漢,還放棄了戰備,獻齊國七十餘城歸漢。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贏得齊國七十餘城,可見語言的威力有時能勝過千軍萬馬。

韓信背盟攻齊,齊王遷怒酈食其,將其活活煮死

漢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漢大將、淮陰侯、左丞相韓信見酈食其用巧言白得齊國七十餘城,嫉妒其大功,為爭功,他悍然率大軍渡河,在歷下(今濟南)一舉擊潰齊軍,兵鋒直逼齊都臨淄。

韓信背盟擊齊,齊王田廣遷怒於酈食其,居然將他活活烹(煮)死了,然後逃離臨淄,奔往高密,派使者向西楚王項羽求救。項羽派悍將龍且率二十萬精銳楚軍前來救齊,卻被韓信用阻水衝淹法大破之,漢軍大敗齊楚聯軍,斬殺龍且,生擒齊王田廣,一舉平定了齊國,韓信自立為齊王。

酈食其憑伶牙利嘴遊說列國,不愧是成功的舌辯之士與外交奇才,尤其是楚漢戰爭後期他說服齊王獻城歸漢,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因功高遭忌(被韓信嫉妒)而被齊王活活烹殺,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分封有功之臣時很是思念酈食其,於是破例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假如酈食其不死,這位口才大師或許能與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平起平坐呢。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酈食其是劉邦的謀臣,也是劉邦的說客,曾勸降齊王,拿下70餘座城,但後來被齊王給煮成肉湯,個人認為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酈食其是被劉邦秘密派到齊國去勸降的,本來就危險係數較高

公元前203年,韓信打敗魏國,降服趙國以後,被劉邦派去進攻齊國。

這個時候,劉邦還秘密派了酈食其到齊國,去勸降齊王田廣。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知名說客,曾勸降秦國堯關守將,讓劉邦順利進入關中。

這次,酈食其也不辱使命,勸說齊王田廣背楚歸漢,並且說服齊王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作為獻禮。可以說這次勸降也非常成功。

2、但是,范陽說客蒯通,則規勸韓信,讓韓信繼續進攻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準備進攻齊國,還沒渡過平原津,就聽說劉邦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攻。

這時,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進軍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餘座城邑。您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韓信認為他說得對,就聽從了他的計策,率軍渡過黃河,開始進攻齊國。

3、齊王以為被騙,就把酈食其給煮了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規勸,本來已經同意叛楚歸漢,並且願意獻出70餘座城池給劉邦。挽留酈食其開懷暢飲,同時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

但韓信聽了蒯通的規勸後,突襲齊國軍隊,並且很快便打到了齊國國都臨淄。

齊王田廣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了,所以大怒,就把酈食其給煮死了。自己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

結語

酈食其本來已經勸降成功,但是蒯通規勸韓信,韓信也想爭功,所以就不顧酈食其安危,發動進攻,攻擊齊國。於是齊王大怒,認為被酈食其給騙了,就把仍在齊國的酈食其給煮了。可見,再厲害的說客,也怕“豬”隊友,或者是故意置你於死地的“狼”隊友!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這事得怪韓信,本來酈食其已經大功告成,成功遊說齊王降漢,齊地70座城地池將盡歸大漢。可萬萬沒想到韓信竟然公然舉大軍伐齊。這不明擺著忽悠齊王嗎。齊王感覺上當了,一氣之下就將儒生酈食其給烹殺了。


酈食其是劉邦早期重要的謀士,曾經在劉邦反秦之路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秦末天下大亂,劉邦與項羽兵分兩路,揮師攻秦。當劉邦率領大軍攻打陳留時,陳留名士酈食其慕名來投。劉邦本來對儒生也沒什麼好感,因此也沒把酈食其當回事。當酈食其面見劉邦時,發現劉邦正讓美人幫他洗腳呢。這明顯不是待客之道嘛。然而酈食其並沒有退縮,憑著其三寸不爛之舌,終於打動了劉邦,劉邦放下洗腳盆,接納了這位狂生。後來,酈食其又獻計幫助劉邦攻佔陳留,劉邦對他因此更為倚重,封其為廣野君。


此後,酈食其憑著其智謀與巧舌,為劉邦立下不少功勳。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也加入漢軍,成長為一名大將。轉眼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派韓信領軍討伐諸侯,自己則與項羽相持於滎陽一帶。韓信平定燕趙兩國後,酈食其向劉邦獻計,漢軍應主動佔據滎陽,固守糧倉與險要之地。而他則可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田廣歸降。

劉邦同意了。酈食其將自己送上了不歸路。沒錯,他說服了齊王。但卻惹惱了韓信。如果天下的城池都被酈食其這樣的人如此攻下,那韓信和將軍們,豈不都得回家種地。韓信知道酈食其成功了,但他仍就出兵攻齊,直接導致酈生被烹殺了。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如此評價這段歷史:“韓信一啟貪功之心,從蒯徹之說,疾擊已降,而酈生烹。”所以,酈食其之死,最大的原因乃是因為韓信貪功伐齊。酈食其死的確實挺冤的,誰叫他碰上了目中無人的韓信呢。


風雪夢不逝


權利紛爭必然是你死我活,酈食其之死既是高祖劉邦的帝王心術所致,更是劉邦集團內部政治勢力的互相傾軋所致,也是酈食其“求仁得仁,殺身成仁”的儒生表現。


酈食其之死

漢二年,陳平對劉邦獻上了殺人誅心的取彭城之計,此計被劉邦採納,於是以義帝被項羽誅殺之罪名,直取項羽大本營彭城。取得了彭城的劉邦開始得意忘形,隨後又被項羽率數萬精兵趕了出去,並在漢三年反過來包圍了滎陽。劉邦因此想放棄成皋以東地區,欲於鞏、洛屯兵與項羽對抗。

此時酈食其站了出來,他認為成皋不可放棄,滎陽也必須要收回來,但前提是必須要把正準備打齊國的韓信之兵調回來,那麼解決齊國問題就擺在了桌面上。酈食其以大局為重,主動提出自己願意以三寸不爛之舌勸降齊國,以取得軍事上的優勢。

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酈食其到了齊國後,對田廣說:“漢王天下歸心,若稱藩,可保社稷之存。而項羽有功不賞,殘忍無度,大王若降楚,社稷不保,性命也危在旦夕。”齊王田廣聽後,深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但是陳兵於齊國北方的韓信卻進退為難,想進一步建功立業,可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降漢,如果不打,酈食其說齊的功勞要大於他數年滅趙之功,自己“涉西河,虜魏王,滅趙國,誅武安君”等等功勞都將被這個儒生給蓋過,正猶豫間,謀士蒯通一句“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的話堅定了他攻齊的信心,於是在齊國沒有防備之際偷襲了齊國。“齊王以為酈生賣己,乃烹之”。

一代傳奇人物酈食其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烹殺”!


酈食其之死的原因

①從表面看來,酈食其之死是韓信爭功心切導致,其實也是劉邦集團內部的傾軋。酈食其雖然年過六十才投奔的劉邦,但他剛投奔不久便為劉邦送上大禮拿下陳留,以此大功被封為廣野君,張良提出的“嶢關之策”也是酈食其具體執行的,其手段與能力不容小覷,他已經影響到了不少人。陳平張良多次在背後下黑手,韓信更是藉著這次機會認為自己“受詔擊齊”,而“無詔止將”。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本來受劉邦詔攻齊國,然而劉邦得知齊國歸降後位沒有下詔撤軍,於是韓信趁此良機蓋酈食其以死地。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劉邦明知齊國已降,還默認韓信攻齊呢?他不怕酈食其被殺嗎?

②從深層次看來酈食其之死更像是因劉邦所為。酈食其除了自己投奔劉邦,更是把自己弟弟酈商也拉入漢王陣營。酈商在漢王軍隊中地位極高,一直是穩定關中的最重要大將,在剛加入劉邦時便為其帶來了數千兵馬,軍事實力幾乎與劉邦相同。所以在長期的戰爭中,酈氏兄弟便成為劉邦集團中地位最高的兩個人,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對劉邦屬下影響甚大,再加上酈食其本為一個狂生,口無遮攔,雖然有才,卻甚被劉邦厭之。為了打壓酈氏兄弟在漢王屬下中的重要影響,必須要借一個機會除掉作為智囊的酈食其,那麼所剩酈商一個武夫就翻不起什麼大浪了。這也正是明知齊國已投降,但卻沒有阻止韓信出兵的重要原因,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酈食其之死,與劉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得知韓信出兵時,以酈食其的智慧已然可以想到幕後主使,所以他抱著“殺身成仁”的心思最後成全了劉邦、韓信們。當齊王氣勢洶洶找到酈食其質問他時,他竟無言以對,的確他已經傷心到了極點,一片忠心換來了陰謀謀殺。當齊王又提出讓他阻止漢軍時,他感慨的說:“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

”。酈食其說的很明白,我做事從來都不是謹小慎微的,我也是有道德的人,更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所以為了漢王大業,我寧願被烹!這是一個忠心之士對生死的取捨,更是一種成全他人“殺身成仁”的儒家精神。

結語:酈食其面對齊王的大鍋不僅僅是害怕,更多的恐怕是悲涼。酈食其不顧己身以高齡之軀為劉邦謀劃,最後卻被眾人共同拋棄,陷入絕境,此時的酈食其面對著兩種結果——身死事成或身存事亡,他毅然選擇了前者,這估計也是一種信仰!最後以毛主席詩句結束本文。

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鳳。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望風瑟瑟


酈食其是劉邦的謀士,漢初著名的“辯士”。由於在“楚漢相爭”時屢獻奇謀妙計,助劉邦取得了不凡戰績,被劉邦賜“廣野君”稱號。

酈食其從年輕時就比較“野”,狂放不羈,有文化但很高傲,一般人不入他的法眼。

他除了學習外更多的是觀察時局,當劉邦和項羽滅秦後爭天下之主時,酈食其洞察一切,認為劉邦以後必成大器,於是出山輔佐了劉邦。

其實想想也是,酈食其這樣的人和劉邦脾氣性格差不多,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投劉邦時酈食其已經是60歲的“高陽酒徒”,這時他應該在家含飴弄孫,但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要在晚年建功立業、彪炳史冊。

上天總是青睞有遠大理想的人,對於酈食其的機會來了。

就在劉邦攻打齊國時,酈食其找到劉邦說:“拿下齊國不需大動干戈,憑我一張嘴可為漢王拿下70座城池”。

原來酈食其打算去齊國說服齊王投降,齊國共有七十座城池。

當時劉邦並沒把他的話當回事,酈食其見劉邦將信將疑,於是說:“如果說服不了齊王投降甘受懲罰,要殺要剮但憑漢王發落。”

劉邦一看火候差不多了,於是笑呵呵道:“如果是這樣有勞先生跑一趟吧”,酈食其一聽急忙拜謝,然後屁顛屁顛地走了。

有道是“奇人必有異事”,酈食其這老傢伙走狗屎運,到了齊國諸事順利。

當時酈食其見到齊王田廣後,問田廣:“大王可知順天應人和天意不可違這兩句話嗎?”

田說:“此話怎講,還望老先生多多指教”。

酈食其笑笑道:“指教談不上,我只是告訴大王,漢王劉邦將來是天下之主,這是大勢所趨,還請大王不要與之相抗,順應天意老夫可保大王富貴依舊”。

齊王田廣確實感到劉邦勢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其手下元帥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其死磕真沒有勝算,既然如此不如順坡下驢答應投降劉邦。”

想到此,田廣接受了酈食其的勸降,二人馬上擺酒慶祝。田廣為了表達投降誠意,下令所有城池撤防,準備投降劉邦。

酈食其心中高興,沒想到這麼順利就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知不覺“高陽酒徒”的本色發揮了出來,酈食其千杯不醉,這讓田廣深深佩服。

就在二人推杯換盞之時,一士兵在田廣耳邊一陣嘀咕,田廣臉色大變,命令手下將酈食其綁了,然後投進油鍋把他活煮了。

(問題來了)本來說好的事,齊王為何把酈食其煮成肉湯了?

原來這都是韓信和謀士蒯通幹得好事,講真酈食其死得冤!

事情是這樣的:劉邦答應酈食其出使齊國後,他沒想到酈食其進行的如此順利,當天就憑一張嘴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劉邦遠在後方不知齊國情況,過去又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再說他也不相信會有此等好事,兵不血刃拿下城池還從來沒遇到過。

劉邦準備了第二套方案,雙管齊下命令韓信帶十萬大軍攻齊,意思是給齊王施加軍事壓力。

當韓信率軍來到齊國都城後,前方傳來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的消息。

韓信本來打算撤軍,此時他的謀士蒯通上前問韓信:“將軍是不是要把拿下齊國的功勞拱手讓人呢?”

韓信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了,我還能攻城啊?”

蒯通道:“將軍攻城是受誰之命?”韓信道:“當然是漢王劉邦了。”

“那就對了,既然受命漢王,現在漢王又沒有下令停止進攻,你為何撤軍呢?”蒯通的意思是讓韓信裝傻,該幹嘛幹嘛,不理會酈食其。

蒯通繼續說道:“將軍現在撤軍,等於拱手把蓋世之功讓給了一個糟老頭子,你想想看,一個糟老頭子憑一張嘴拿下了70座城池,將軍之前浴血奮戰也沒這麼大功勞,誰高誰低一目瞭然。酈食其等於把你之前的功勞都抹了,以後漢王還能恭敬對待你嗎?”

韓信一聽倒吸了一口氣,於是下令攻城。

(話接前言),在韓信攻城的時候,齊王手下的士兵把韓信攻城消息悄悄告訴了齊王,齊王以為酈食其和韓信裡應外合賺取城池,於是一怒之下活煮了酈食其。

綜上所述,酈食其確實能投機取巧,韓信的軍事能力迫使齊王投降,並非他能說會道,沒有實力的勸降等於白扯。幸虧韓信有蒯通這樣的謀士,否則韓信還不被酈食其“玩”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