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實現財務自由,幾乎是所有人的夢想。實現財務自由之後,我們再也不用為了生存上班,可以去做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去想去的地方旅遊;可以隨心所欲的購物等。總之,只要實現了財務自由,我們就可以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什麼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不是指一個具體的金額,而是一種無須為了生活開支努力工作的狀態。換句話說,我們即使不上班,也可以用其他收入支付日常開支。

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十分美好,實現財務自由很難,但並不是不可能。當我們確定了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就為改變拉開了帷幕。

一、實現財務自由前,努力拓寬可控領域

每個人的月薪是不同的,有人月薪三千,有人月薪十萬。出現差異的原因是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也就是可控領域不一樣。可控領域越大,你獲得的回報越多。

《實現財務自由》一書提出了四種拓寬可控領域的方法:

1.脫離舒適的環境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長期沉迷在舒適的環境裡,最後會變成溫水裡的青蛙,永遠也跳不出來。

在工作上,不滿足於已經掌握的技能,不斷學習的人,才有升職加薪的可能。

舒適的環境,可以帶來安全感。然而,世界是變幻莫測的,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只有脫離舒適的環境,不斷優化自己的人,才能有效應對不確定性。

2.在解決問題中成長

每一個新的問題,都出現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外。解決新的問題,就可以拓寬可控領域。

遇到問題時,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積極應對,把困難當成成長的機會;另一種是消極退縮,把問題當做麻煩。而積極應對,才是強者的姿態。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深藏著新的成長機會,善於抓住機會的人走得更快更遠。

3.用正確的方式提問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提問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水平,不當的提問方式,影響職場命運。

遇到問題時,有些人會問“為什麼”,為什麼背後是找藉口。比如,領導給你安排一項任務,有些人會問為什麼是我?心裡感到不平衡,於是開始抱怨,對待工作很敷衍,結果可能被新人替代;而有些人會問“怎麼做”,積極尋找對策,最後出色地完成任務,受到老闆的賞識。

問“怎麼做”的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不斷蛻變,久而久之,他們可以站到更高的位置。

4.擴大個人範疇

個人範疇可以理解為所有影響你的事物、你感興趣的事物和對你而言重要的事物。

比如,有些職場人士把自己定位為打工者,那他可控的範圍比較小;有些職場人士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他不僅完成本部門的任務,還考慮公司的發展方向,關注行業的動態等,那他可控領域就比較大。

你的可控領域越大,越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實現財務自由四步走

1.擁有明確的目標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這個大目標可以拆分為多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比如,在一年內,我要掙10萬元。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跨出了走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實現財務自由》一書提出我們應該為自己定一個大目標,因為目標越大,問題相對就小。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而大目標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你克服重重困難,勇敢前行。

明確目標後,將目標畫面化,即把目標在頭腦中轉化成一幅畫。

在《實現財務自由》一書中,作者博多·舍費爾舉了一個例子,一位男士之前是一名模具工,後來,他得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是他們公司年薪百萬的精英。他把其中一人的照片裁剪下來,然後貼上自己的照片,想象自己是他們中的一員。重複想象多次後,他非常渴望實現這個目標。於是制定了實現目標的規劃,然後一步步執行。六年後,他成為了公司的高層。

將目標畫面化,能夠幫助你堅定信念,釋放巨大的能量實現目標。

2.找到一名教練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教練也可以理解為導師,指能夠給你提供專業的指導,激發你潛能的人。

股神巴菲特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與他的導師息息相關。

巴菲特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公認為“財務分析之父”,他的證券分析學說是華爾街人心中的《聖經》,巴菲特看到格雷厄姆的新書《聰明的投資者》後,感覺看到了一束光。他立馬前往哥倫比亞商學院,跟隨格雷厄姆學習證券投資,後來成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門生。費雪是教父級的投資大師,他對巴菲特也有很深的影響。其實,查理·芒格對巴菲特也有很大的影響,他給巴菲特帶來全新的視角。名師出高徒,巴菲特在名師們的指導下飛速成長。

普通人自然無法和巴菲特一樣,找到傳奇般的人物當導師。但我們可以找到比自己優秀很多的人,然後想辦法讓他們當自己的教練。比如聽名人的講座、請求有人脈的朋友幫你介紹成功人士、加入大V的社群等。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接觸優秀人士的機會大大增加了。跟著導師學習,就能少走很多彎路,從而加速實現人生目標。

3.用副業賺錢,擴大收入來源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副業已經成為我們的剛需。在疫情期間,不少人更是感覺到了副業的重要性。即使宅在家,副業也可以為你帶來收入。

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在《副業賺錢》一書中,作者Angie提出了副業賺錢的五種組合方法,我將為大家重點介紹其中三種:

鐵飯碗+興趣愛好組合

這種組合適合有相對穩定的工作、時間比較充裕的人,比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立學校教師等。在工作之餘,努力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寫作、做美食等。做自己熱愛的事,才能長時間堅持。

體力+腦力的組合

這種組合方式,有利於平衡體力和腦力,促進身心健康。

程序員、財務人員等的工作十分費腦,可以發展以體力為主的副業,比如健身教練等。以體力為主的副業,可以緩解腦力工作帶來的緊張感,促進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寫作+教學+諮詢的組合

這種組合方式需要我們逐漸進階,在初級階段,通過寫作分享自己的觀點。當寫作水平提升到高度後,可以開展教學,通過說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最後,再通過諮詢的方式變現。

當你把自己打造成知名的個人品牌時,就可以在相應的平臺(比如在行)開展諮詢業餘。比如,蕭秋水在《知識變現》一書中提到,她用在行一年多賺了十多萬。

找到副業,就能擴大收入來源,在生活中多一份從容。

4.合理投資,增加被動收入

學會投資,就能擁有被動收入。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正確投資,用錢生錢,相當於擁有一臺賺錢機器,避免淪為賺錢機器。

首先,趁早儲蓄

“不上班,就沒有錢”:教你四步實現財務自由

越早儲蓄,越能發揮複利的威力。愛因斯坦認為,複利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是什麼?舉個例子,假如你擁有10000萬,購買了年化收益率為10%的理財產品,那麼一年後的利息為1000元,此時的投資金額為11000元,一年後的利息為1100元,利息逐年增加。

本金越多、投資年限越長,總金額越多。

也許你可能會說,你每個月的工資比較低,沒有多餘的錢用來儲蓄。然而,無論工資多低,我們都可以拿工資的10%用來儲蓄,少用10%不會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卻可以幫助我們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其次,用資產組合,實現低風險高收益

一般人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其實,實現低風險高收益的途徑之一是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可以理解為把錢分散,然後投資在不同種類的資產或者不同類型的資產中。

資產配置可以想象成把錢放入兩個水桶——安全水桶和風險水桶。這是《錢:7步創造終身收入》一書提到的兩個概念。安全水桶中放的是收益低,但是安全可靠的投資,比如餘額寶、債券等。風險水桶裡放的是收益高,風險高的投資,比如股票、期貨等。

你的資產配置比例,取決於你所處的人生階段和抗風險能力。如果你只有二十多歲,還有很多的時間創造財富,那你可以加大風險水桶中的投資比例;如果你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那也可以放更多的錢到風險水桶。

安全水桶裡的投資,可以平衡風險水桶裡投資的波動性;而風險水桶裡的投資,可以提升總體的收益。資產配置,可以讓你實現高收益的同時,把風險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實現財務自由很難,但並不是不可能。確立財務自由的大目標,有利於拓寬我們的機會意識,從而抓住更多的機會,提早過上理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