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昨天看到一位妈妈发文吐槽自己,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这位妈妈自己是干育婴行业的,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起普通家长也更加的重视,但在一次和同样是母亲的乐乐妈妈聊天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差距还挺大。

那位妈妈的孩子乐乐,大方开朗,也非常的懂礼貌,在玩过玩具后总会自己把玩具归位,而且语言能力也非常突出,已经远超同龄的孩子。

这位妈妈算是体验了一把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滋味,连忙向乐乐妈妈取经,是怎么把孩子教的这么优秀的。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乐乐妈妈说:“我的方法挺简单,平时让孩子多听故事、儿歌,他自己也挺喜欢。时间久了,把他的语言能力也锻炼好了。”

听了乐乐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是更疑惑了,自己一直都有给孩子听故事啊,从小到大就没断过,怎么感觉都没效果。

后来从乐乐妈妈那里得知,乐乐妈妈是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钻研幼儿教育都有差不多十年了,可以说的上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了。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她说:“给孩子听的东西,适合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敏感期,在这些时期给孩子一定的刺激,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在孩子适合的时期给他听优质的内容,才是开发他的智力,培养良好性格的制胜秘诀。”

孩子的成长确实少不了儿歌和故事的陪伴,悦耳的声音不仅可以刺激孩子听觉的发育,搭配儿童故事更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启蒙。

可问题就是,我们天天给孩子听这些,是真的给孩子听对了吗?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家长给孩子听儿歌、故事走进的误区:

一、给孩子挑的儿歌和故事,都是按家长个人的偏好来的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儿歌和故事音频时,往往都是挑自己认为看起来好的,这些根据父母个人的喜好挑的音频,往往并不符合孩子当前真正的需求,孩子的感受也被作为家长的我们忽略了。

可见,家长们在给孩子挑选儿歌故事这一问题上,错的有多离谱。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二、在错误的时间给孩子听错误的故事、儿歌

比如,在孩子应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来刺激听觉发育的时候,家长选择了节奏过于欢快的儿歌;

或者是在孩子只能听简单的语言启蒙时,家长却给他们灌输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学经典;又或者是在孩子正需要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却只给他放童话故事。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三、过于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相信很多家长都是非常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越长越优秀,甚至远超同龄人。孩子出生没多久,就给准备了一大堆学习上的图书、绘本。

孩子才一岁多点,就开始给他听十万个为什么的音频书,两岁的时候开始攻诗词歌赋。生怕自己一不上心,孩子将来就比别人落后太多。

有一位特别搞笑的妈妈,孩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发愁孩子高考要怎么怎么样,对孩子的教育真不是一般的迫切啊。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正如上文中那位乐乐妈妈所言,孩子的成长是具有关键期的,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育需求。

橘枳给大家罗列了以下孩子各个能力发育的关键期,建议家长朋友们收藏下来:

1、2-5岁是孩子发展音乐能力的关键期。

2岁至5岁是宝宝接受声音影响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注意宝宝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宝宝听一些简单轻快的儿歌和童话故事。

2、4-5岁是孩子书面语言和握笔能力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精细的,需要锻炼到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小玩具,比如用勺运球,用筷子夹弹珠等,但是要注意时长,我们只要求起到锻炼作用。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3、3-8岁是孩子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于语言特别的敏感,他们通常很快就能掌握母语,同时,对于成人来说很难掌握的其他语言,在这个时期孩子却能很快掌握。

当然,抓住这个关键期,父母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计划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更懂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最适合他的成长,这也就需要家长们留心观察自己宝宝的成长。

“我每天都给孩子听故事”早教专家:错得离谱,宝妈一愣,有点懵

我是橘枳,你可以评论留下你和孩子的趣事,看看这个亲子瞬间,你是否又更懂你的宝宝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