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玉兒先後輔佐兒孫兩代君主,為何沒有成為武則天第二?

牛桂森


題主想說的應該是順治帝之母,康熙帝祖母孝莊皇太后,大玉兒只是民間小說以及影視劇中對他的稱呼,從來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大玉兒這個名字和孝莊皇太后有什麼聯繫。



至於他為什麼沒有成為武則天第二,總結起來很簡單,實力上不夠,出身上不行,自己不想。

第一,實力上不夠

我想題主對孝莊皇太后的瞭解應該來自於兩部電視劇《孝莊秘史》,《康熙王朝》。在這兩部劇中,孝莊皇太后是神一般的存在,對朝政的影響和把控遠強於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可以說,孝莊皇太后就是順治,康熙兩朝的幕後老闆,沒有她清朝的歷史會大大改寫,如果他願意,他也完全可以把兒子,孫子甩開,自己當皇帝。

其實如果你翻翻清史,找找孝莊的資料,你就會發現,孝莊皇太后從來沒有真正執政過,他的尊貴身份來自於他是順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順治當皇帝前期朝政主要把持在多爾袞手裡。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順治死後,康熙年幼,朝政主要由四大輔政大臣把持,雖然說孝莊皇太后地位尊貴,也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他從來沒有走上朝政第一線,也就是說,他連垂簾聽政都沒幹過,更別說要當皇帝。


第二,出身上不行

滿族在打進中原之前,最重要的征服對象是蒙古人,後來在林丹汗死後,滿族對蒙古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並和蒙古通婚,共同對抗明朝,我們經常聽說一個詞叫“滿漢一家”,這個在清朝基本是嘴皮子上說說,“滿蒙一家”才是實打實的,皇太極的五大妃全是蒙古人,這其中就包括孝莊皇太后。

但是對於八旗貴胄來說,娶蒙古族老婆,和讓蒙古女人當皇帝那是兩碼事,也是不可能的,滿族人流了這麼多血才征服蒙古人,怎麼會這麼簡單就主僕異位,讓蒙古人變成主人。


第三,自己不想

孝莊皇太后是個聰明人,他的丈夫把她看作一位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賢內助;他的兒子順治帝,因為立後的問題,把她看做惡毒殘忍,了無親情的仇人,而不是母親;在孫子康熙眼中,他是一位慈愛穩重感情至深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對手看來,她是一位頗具心計的對手。但是不管那一類人也從沒把他看成野心勃勃的獨裁者,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踐祚登位。


醉美木瀆


為何大玉兒沒有成為武則天第二,要先從大玉兒的感情史來說。

大玉兒是蒙古科爾沁草原的格格,貝勒寨桑之次女。傳言大玉兒十三歲時,在草原遇一喇嘛,此喇嘛見大玉兒面容後大驚,預言玉兒必將母儀天下。此傳言後來傳到正在訪蒙的皇太極耳朵,皇太極是何等敏感之人,不管是真假,他心裡已經有想法。天意弄人,大玉兒此時與皇太極同行的多爾袞在草原上一見鍾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惦記。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在惦記大玉兒,那是皇太極的原配妻子,正福晉哲哲,也是大玉兒的姑姑,愛情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皇太極的後嗣血液中流淌著蒙古族的血,他們的婚姻本身是政治聯姻,無論是誰得寵,都是為母家爭光。

就在大玉兒一心等著多爾袞來娶她時,等來的卻是姑姑的苦口婆心的勸說,等來的是皇太極的花轎。一邊是整個科爾沁的安危,一邊是自己的幸福,大玉兒無奈落淚訣別多爾袞。

然而婚後的大玉兒卻並沒有按自己的想法徹底“訣別”多爾袞,時間長了,惹來皇太極的猜忌,皇太極對她越來越冷淡,可以說青年的大玉兒太多時間放在處於感情問題上,歷史上記錄孝莊美貌很少,但是記錄她聰明的卻是很多,但是這個聰明又有能力的女人,在青年的時候,疲於處理感情問題,還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與作為。

1643年征戰一生的皇太極突然猝死,毫無徵兆,所以也沒有立下皇位接班人。八旗的各位首領暗自動作,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多爾袞,有很多人暗自支持他,其次就是皇長子豪格,兩股勢力明爭暗鬥。就在大家不知道誰勝誰負的時候,多爾袞退出爭奪之戰,將大玉兒的兒子福臨扶上王位,就是後來的順治帝。

為何多爾袞會如此做呢?其實與大玉兒有很大關係。民間流傳大玉兒慣用美人計,包括流傳的“莊妃勸疇”等故事,這些都說明了大玉兒是個集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女子。其實大玉兒她清楚的知道,這兩股勢力最終的結果會導致“內亂”,為了國家的利益,也為了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年幼的皇子來當皇帝。其實此時的大玉兒,在經歷皇太極的冷落,已經看淡很多事情,她更在意的是一個母親,能為兒子做些什麼。

在成功的將自己兒子扶上寶座後,大玉兒和多爾袞一起輔佐幼主處理國家政事,有很多野史記載,此時的大玉兒與多爾袞,儼然像是一家人。無論她自願還是無奈,這時候的大玉兒根基太淺,她的兒子那麼小,隨時可以被人廢了,完全依仗多爾袞在背後“撐腰”。所以中年的大玉兒,按照當時的情況,唯有運籌帷幄,鞏固根基,哪裡有想法取代兒子?

既然,兒子在位的時候她沒有想過,那麼,孫子在位的時候,她會不會想過這個事情呢?

公元1661年,她的兒子福臨因病去世了,孫子玄燁即位當上了皇帝,就是後來的康熙帝。

玄燁登基的時候才七歲,孝莊再一次擔負起保護、教育幼帝的重任,孝莊太皇太后對這個孫子特別的好,著貼身侍女親自服侍他。康熙初年,政局複雜,在給孫子挑選皇后的時候,孝莊平衡各種關係,沒有從母家族女中挑選,親定首輔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足見她的胸襟與見識。康熙沒有辜負祖母的厚望,漸漸成長成一代有作為的君主,對晚年的孝莊極盡孝順,這也是大玉兒一直所期盼的,可以說她的晚年很幸福。試問,人生如此,晚年還需要費盡心思去折騰嗎?


而知而行的歷史


嚴格來說,如果單論大玉兒這個名字,歷史上是沒有此人的,只不過是影視劇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影視劇中的大玉兒的確有歷史原型,就是孝莊皇太后!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掌握朝政大權、卻又不貪戀權力的偉大女性!

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而皇太極是清朝極為重要的人物,他接過父親努爾哈赤手中的權力,即皇帝位,為大清最後入主中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皇太極突然死去後,為了自己的安全,為了讓自己年幼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能夠繼承大統,也為了平衡朝中各種政治勢力,孝莊不得不依附當時位高權重的多爾袞。

忍辱多年,終於等到福臨繼位,但是由於福臨繼位時年僅六歲,所以朝政大權依然掌握在多爾袞手中,直到多爾袞死去,福臨才算真正掌權。

為了輔佐福臨,孝莊可謂嘔心瀝血,但是這位清世祖不愛江山只愛美人,在心愛的董鄂妃生病去世後,變得心灰意冷,於是有了出家的念頭,無論福臨最終有沒有出家,他對皇位毫無興趣是不爭的事實。

無奈之下,孝莊只能選擇玄燁繼位,並傾盡一生輔佐這個孫子,在孝莊的影響下,康熙:“早夜誦讀,無問寒暑,至忘寢食”,並教導年幼的康熙:“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後來的康熙能夠成為文武全才的千古明君是離不開孝莊的培育和教導的,更為康熙除鰲拜、平三番等等重大事件打下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孝莊,清朝入關後就很難順利渡過平穩期,年輕的康熙皇帝也極有可能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落敗。

孝莊皇太后一生輔佐過三位帝王:她的丈夫皇太極、兒子福臨、孫子康熙,她為清朝前期打下了牢固的統治基礎,為之後“康雍乾盛世”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在中國歷史上,皇后臨朝稱制、垂簾聽政的大有人在,西漢開國時期的呂雉、大唐時期的武則天,其中更是以武則天登基稱帝最為震撼!但是縱觀孝莊一生,政治智慧高明,手握實權跨越三朝帝王,但她不貪權不戀權,無慾無求,不爭名利,一心為大清王朝服務,為天下太平祈禱,這樣的女中豪傑憑藉自己的英明與仁慈贏得了後人的無限敬仰。她不是一個權力的追求者,而是一個為國為民、心繫天下的傑出女政治家!她的智慧、功績、仁慈與寬厚絕不輸整個封建時代任何一位帝王!而她的境界以及對權力的淡泊名利又是任何封建帝王無法與之相比的!





悠悠華夏五千載


主要是大玉兒屬於美人計犧牲者,有汙點了

1643年皇太極死後福臨繼位,大家都知道那時候國內可不是什麼太平盛世,相反各個勢力打的相當慘烈,為了最基本的穩定,大清繼位者都應該是多爾袞或者豪格。可最終上位的確實六歲的福臨,搞笑吧

這事情發生在農耕文明到沒什麼問題,因為皇位大部分時間屬於擺設,傻子都能幹,但發生在遊牧部落,就有些不可思議了。他們講究的是狼王文化強者為尊,老王衰弱都可能被兒子幹倒,何況娃娃呢,冒頓不就是射死他爹上位的麼?在草原上,兄終弟及才是王道,實力者當權才能保障家族繁衍

為什麼福臨能上位呢?這就涉及到大玉兒的犧牲了。多爾袞對大玉兒愛之甚深,典型的愛美人不愛江山,大玉兒看到這一點以委身下嫁為交換,要求多爾袞輔助福臨登基。多爾袞自己又沒有孩子,對於大玉兒的兒子福臨也是視若己出,顯然是答應了

福臨後來不是喊多爾袞叫皇父攝政王麼,長大後還透露出小時候都難得見到母親秘密,為什麼難見到呢,因為大玉兒被多爾袞收到了後宮唄

以太后之尊,用自己身體實行美人計,雖然換來了皇位,但名聲是真臭了。大臣們嘴上不說,心裡頭不會怎麼高看她的,就像貂蟬、西施,雖然功勳很大,但在人們心中,她們倆就是玩物,一個道理

大玉兒可以隱藏在身後當個軍師,給順治康熙出謀劃策,走到臺前,那真不行


靈石蘊珠寶



大玉兒這個名字是後來編造的名字,莊妃是一個蒙古人,不可能叫這個名字,因為這是一個明顯的漢人名字。

莊妃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當時的蒙古是分裂的,科爾沁部屬於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科爾沁部和努爾哈赤聯姻結盟,是典型的政治婚姻。當時的建州女真已經比較強大了,所以和科爾沁部聯姻。

不過科爾沁部嫁給皇太極的第一個女人並不是莊妃,而是她的姑姑哲哲。哲哲嫁過去多年,沒有生育,科爾沁部又把莊妃嫁給了皇太極,主要是指望她嫁過去了能生個兒子,加強兩邊的關係。

但莊妃還是沒有生育,科爾沁部只好又把莊妃的姐姐海蘭珠也嫁給皇太極。海蘭珠比莊妃漂亮,皇太極更喜歡的其實是海蘭珠,而不是莊妃。但是海蘭珠比較不幸,生了個兒子卻夭折了,剛好夭折不久,莊妃又生了福臨。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本來努爾哈赤最希望多爾袞繼位,並且當時已經預先做了安排,皇太極的勢力並不強,但皇太極的權謀術水平不錯,拉攏分化了多爾袞的支持陣營,又迅速逼著多爾袞的母親殉死,當時多爾袞才十五歲,也無力反抗,只能接受。

皇太極死的時候,最有希望繼位的實際上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多爾袞,但豪格沒有什麼政治能力,是個粗人,多爾袞比較有心機,又是皇太極生前最為重用的人,所以多爾袞是很有機會繼位的。

但豪格和多爾袞實力相當,互不相讓,爭執不下,最後就達成了讓福臨繼位的決定。福臨當時只有六歲,完全是個小孩,所以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擔任輔政大臣。本來濟爾哈朗德高望重,排名也在多爾袞之前,但多爾袞用權謀讓濟爾哈朗主動提出,多爾袞應該排名在他之前。


這樣,多爾袞就從輔政大臣實際上變成了攝政王。之後,多爾袞才和莊妃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多爾袞的稱號也從皇叔攝政王先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最後乾脆變成了皇父攝政王。這也就意味著,多爾袞和莊妃確實曾經有過婚姻關係。

但當時莊妃只是依附於多爾袞,她本人在朝廷並沒有什麼勢力。也是因為莊妃和多爾袞的特殊關係,順治對莊妃是非常討厭的,和莊妃關係非常緊張。一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才親政,不久就下詔剝奪了多爾袞的所有禮遇,並且除去了宗籍,到乾隆時期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的封爵。

等到康熙繼位的時候,雖然康熙繼位是莊妃的決定,但除此之外,她也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當時還是鰲拜輔政。她連垂簾聽政的資格都沒有,朝廷大事都是鰲拜和大臣商量決定的,莊妃並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所以莊妃當時的主要角色就是養育還在幼年的康熙,參與權利鬥爭並不多。

這和武則天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武則天在李治還在位的中後期就基本上控制了朝廷,生殺予奪完全控制在她手裡,皇帝廢立也是她說了算。所以她在李治去世後,雖然沒有皇帝的名義,但實際上就已經擁有皇帝的權力了。


蕭武


清初大玉兒所面臨的形勢與武則天所處的形勢不同,清皇太極薨後,繼承人爭奪非常激烈,大玉兒只是後宮中一個普通妃子,沒有權力,皇太極又沒有指定她的兒子福臨為繼承人,她只有依靠美色搭上愛慕她的強權者多爾袞,所以才能讓她的兒子坐上皇帝寶座,實際上權力掌握在多爾袞手中。兒子長大親政後不久就死了,她孫子(康熙)雖小,但很聰慧,所以大玉兒就不必去奪孫子的皇位了。武則天不同,她丈夫唐高宗是一個只貪女色的平庸皇帝,而且處理政多都是武則天在幹。唐高宗死後,兒子繼位同樣很平庸,所以才有是武則天直接當皇帝的歷史。而且,大玉兒也比不上武則天的雄才大略。


墨之14


因為個人性格啊,大玉兒沒有武則天的野心。


沉香品歷史


她有武則天的能力,沒有武則天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