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近期连续接诊了几位确诊为胆囊癌晚期的老年患者,都是自认为平时身体健康没什么问题,家属也说老人身体一向好好的,怎么就一下子胆囊癌晚期了?言语中似乎还流露出对检查结果的疑惑,往往第一句就会说,是不是给误诊了?

这些胆囊癌患者,有的是因为腹痛一段时间,在家自行治疗无效后来的;有的是因为吃不下饭、明显消瘦来的;还有的是出现眼睛皮肤发黄、浑身瘙痒来的。通过影像学检查(增强CT、核磁)和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等)后,不仅确认为胆囊癌,而且还出现肝脏侵犯、胆管堵塞或其他部位的转移,是没有被误诊的!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胆囊癌在老年人高发

胆囊癌一旦发展到这种阶段,除了给予姑息性治疗,外科医生是没有办法实施手术治疗的,换句话说,胆囊癌晚期预后很差,预期生命恐怕只有几个月时间了。那么,胆囊癌到底是一种有多严重的疾病,到底有没有办法才能早期发现和预防其发生呢?

一、什么是胆囊癌,其恶性程度有多高?

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肿瘤等),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胆囊癌属于恶性程度相当高的肿瘤

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胆囊癌发病率约3.64/100,000人,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35%,虽然其发病率并不算很高,但由于胆囊癌起病往往较为隐匿,多数人缺乏特异症状,如果一旦以腹痛、黄疸或胆囊肿物就诊时,往往处于胆囊癌晚期阶段,患者5年总体总生存率仅为5%,也就是说,100个胆囊癌患者,预期能活到5年的只有5个人。

二、哪些疾病容易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胆囊癌的发生也绝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其实文章开头的哪几位老年胆囊癌患者,都有多年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平时根本不去定期检查,也没有规范治疗。目前公认的是,部分胆囊良性疾病、先天性因素、某些慢性病容易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胆囊结石:虽然绝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不会发展为胆囊癌,但毕竟胆囊结石的患病人群数量太高了,有研究发现,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其中单个结石直径>3cm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cm者的10倍,所以胆囊结石患者必须要定期复查。

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组织的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粘膜腺体内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都属于癌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胆囊结石常见,相关的并发症也多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相当高,大约5%的成年人会患胆囊息肉,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假性息肉无癌变风险,但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具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其特征如下: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

胰胆管汇合异常:这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丧失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的控制功能,胰液经由胆管逆流入胆囊,引起胆囊粘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有约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

遗传学: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传背景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家族遗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可不小

胆道系统感染: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粘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幽门螺杆菌(也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的“罪魁祸首”),伤寒带菌者中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胆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

肥胖症和糖尿病:肥胖症者[体重指数(BMI)>30kg/平方米]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BMI每增加5,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肥胖的危害太大了

年龄和性别: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0~49岁发病率为0.16/10万;50~64岁为1.47/10万;65~74岁为4.91/10万;>75岁为8.69/10万。此外,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6倍,女性朋友又要多加小心了!

三、胆囊癌这么恶毒,发现后还能治好吗?

现有资料显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但为什么确诊胆囊癌后医生却说做不了手术呢?原因在于,根据肿瘤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可将胆囊癌分为五期,其中只有I期和II胆囊癌的手术效果较好,特别是I期胆囊癌的手术可获得治愈,但III期以后的胆囊癌手术效果就很差了。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胆囊癌预后主要取决于分期

胆囊癌分期:I期:癌组织仅限于胆囊粘膜内;II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的肌层;III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IV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同时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V期:癌组织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I期胆囊癌只需要做单纯胆囊切除,II期和III期胆囊癌除做胆囊切除之外,还需要将肝门、肝总动脉周围及十二指肠后方有可能出现转移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同时切除胆囊床周围的肝组织,如果肿瘤侵犯胆囊管,需要将胆总管切除和胆肠吻合手术。如果胆囊癌已侵犯到十二指肠、胰腺、横结肠等组织,或导致胆管阻塞出现黄疸,这种情况即使再怎么扩大切除范围,包括右半肝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这样的复杂手术,往往预后也很差。

胆囊癌离我们其实不算远,多种胆囊疾病要及早治疗

胆囊癌手术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或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如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且非I期,则建议尽快做第二次根治性手术。

四、胆囊癌的预防还是要规范对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

由于胆囊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不是早期,据大宗病例分析,能获根治性切除的胆囊癌只占23%左右,由此就导致胆囊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较短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早期发现疾病和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其中,对于胆囊良性疾病的正确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编写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当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1)直径>3cm的胆囊结石;2)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结语

胆囊癌的防治任重道远,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癌变的胆囊良性疾病一定要重视定期检查和规范治疗,虽然我们不鼓励过度治疗,特别是没有恶变风险的胆囊息肉要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对于存在癌变风险的某些胆囊疾病,还是建议早做胆囊切除手术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