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是唐朝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闻名于世。

不像很多诗人喜欢用典,白居易的诗歌文字浅显,很少用典。

此外,他还特别喜欢以民间的口语和俗语入诗,所以他的诗歌大都浅切平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但他有一首诗,只有寥寥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让人难以捉摸。

这首诗名为《花非花》,全诗如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虽然诗歌名为“花非花”,但其实就是取前三字,相当于是“无题”,也许正是因为题目不明,所以白居易这首诗的主旨才会千年争议不休。

诗歌开头两句就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

它好像花,仔细一看却又不像。

它又像雾,再一瞧却又不是。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诗歌一开头连用两句似是而非的句子,引起读者的兴趣。

后来苏轼还从中得到启发,写下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他写的是柳絮,意象明确,而白居易到底写的是什么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接着的两句好像给了我们提示:它是半夜来,天明又离开。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这说的应该是“梦”,但是接下来的后两句又明显否定了这答案。

它来时,就像春梦一样匆匆忙忙,离开时又像彩云一样无迹可寻。

“春梦”美好却短暂,“彩云”绮丽却易散,这两者都是世间最易幻灭之景,诗人以此为喻,可见遗憾至深。

这首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却又令人捉摸不透。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大约就是两种:一是对生命中所有美好却又易逝的事物之惋惜,二便是对爱情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梦”和“朝云”的比喻,就像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之景,所以后世之人更倾向于这是一首情诗。

但是令他念念不忘的到底是哪位女子?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一种说法,说是官妓。

白居易也是风流人物,与歌妓来往密切。

当时唐朝有一批专门供官僚应酬宴会取乐的官妓,色艺双全。

但她们毕竟不是一般女子,通常是不能留宿的,所以“夜半来,天明去”倒也合情理。

第二种说法,是指他的妻子。

白居易曾写下《真娘墓》和《简简吟》来悼念他的妻子,而这首诗又编在其后,想来应该都是悼亡诗。

他的妻子去后,就像“朝云无觅处”,也很符合他对妻子的怀念。

前两种说法都有不少支持者,而更三种说法更广为流传。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都认为他这首诗说的应该是他一生求而不得的初恋——湘灵。

他在11岁的时候,随父母迁至符离(安徽),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生的挚爱——邻家女孩湘灵。

她活泼可爱,精通音律,和白居易甚为投契。

两人朝夕相处,彼此心生爱恋,但是因为门户之见,他的母亲始终不同意两人的婚事。

诗歌《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写的便是15岁时的湘灵。

后来一直到了他37岁的时候,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他才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杨氏。

而湘灵也成了他心口永远抹不掉的朱砂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两人爱情悲剧的写照。

这首诗中那种美好,朦胧,却又可望不可即的比喻,也正像他和湘灵的那段无果恋情。

所以很多人更倾向于这首诗是写给湘灵的。

白居易最难懂的一首诗,短短26字,却写出了朦胧的最高境界

到底是官妓、亡妻还是湘灵,亦或是其他事物,也许只有白居易自己知道了。

它就像一个谜,但我们却永远无法找到答案。

不知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