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是根深蒂固的,我们也常听到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里的“后”其实并非说有后人就是孝顺,更深的意思是说,得有儿子的意思。

农村很多父母觉得,女儿都是迟早要嫁人的,是要成为别人家的人的,所以以前的很多妇女都没能读书习字,还被“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传统观念所压迫。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生女儿是赔钱的,生儿子则是举家欢庆的事情,所以农村也有“多子多福”的说法。

但是生儿子这事,在农村也不是越多越好,今天要分享的这句俗语,就道出了生儿子太多的痛苦。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家庭最好是不要生两个儿子,不然父母就会像以前的马一样,被人轮流着养,其实就是被推来推去,谁也不愿意养。

这样看好像有点不科学,按照以前老人“养儿防老”的说法,儿子是给自己养老的,多个儿子应该多个依靠呀,但为何这里说,养两个儿子,父母年老反而会没人养呢?

其实吧,在农村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明显。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反而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那个儿子异常的孝顺,父母的老年生活还被安排得好好的,爸爸经常就说很羡慕那家的父母。

而与之相对的是另外一家,正好是两个儿子,父母老了,做不了农活了,两兄弟就商量父母的赡养问题。

最终两兄弟决定,哥哥养爸爸,弟弟养妈妈,结果妈妈没几年就去世了,弟弟希望哥哥出钱一起给妈妈办葬礼,但哥哥不同意,说是说好弟弟养妈妈的,就要负责到底。

当时两人就这个问题还大打一架,让他们的老父亲伤心不已,也让村里人看了寒心。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而弟弟把他们的妈妈送走后,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肩上是彻底没负担了。

哥哥独自赡养着爸爸,哪知道一晃五六年过去了,爸爸身体依然硬朗,但偶尔生病住院也花费不少钱,这下哥哥不开心了,开始埋怨,甚至每次爸爸住院都要抓着弟弟说要一起出钱,弟弟可不愿意了。

于是乎两兄弟又开始吵吵闹闹,一家人闹得鸡飞狗跳,村里人更是感叹,养儿子有什么用?

其实吧,这是正常的,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父母奋斗的目标都是他,以后的财产都是这个儿子的,养父母他自然是没话说的。

而且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也会好好教育,父母的重视也会让这个儿子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

但两个儿子,农村人常说“一碗水要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一旦父母稍稍关系大儿子一点,二儿子就肯定有意见,矛盾由此产生。

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父母老的时候,兄弟两很容易相互推脱责任,父母自然沦为官马,无人赡养。

生儿别生三,生三没有家

前面说到,生两个儿子父母没人养,那么生三个,甚至更多呢?

这里的生三,其实也是说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意思,儿子越多,这个家的矛盾其实会更深,家的意义会更浅薄。

以前爸妈们喜欢看山歌碟,记得就有个关于“多个儿子多把刀”的故事。

父母有很多个儿子,但等几个儿子都结婚后,却在父母财产分配问题上不满意,之后谁家都不愿养老人,甚至用剩菜剩饭给老人吃,几个儿子家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架。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其实这一句更多的是在说,农村家庭不应该只想着生儿子,或者热衷于生一堆儿子,而更加要注意培养儿子们的品行和教育。

以前我家也只有我哥哥一个男孩子,我出生的时候,街坊领居都说可惜,应该再生个儿子的,因为上面两个都是姐姐。

但我父母就常说,人家谁谁谁老师家,一个儿子没有,但是三个女儿都考上大学有工作,现在还不是把父母接到城里去过,一家人过得可好了。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意在说明,没有儿子也不意味着老年要无依无靠,看父母能否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其实农村现在父母赡养问题还挺值得关注的,越来越多的父母有家不愿回不能回,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那些表面上有很多儿子,却和丧子无异,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一味的生儿子却忽略教育和培养,到最后真的能实现自己“养儿防老”的梦想么?

此外,农村人也常说“一母能养九子,九子难养一母”,道出的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农村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生太多儿子的弊端,但更多人接受的,却是“多子多福”这样的落后思想,反而对一些值得学习和深思的俗语视而不见,也没法看到本质上存在的问题。

生儿别生俩,生俩轮官马!生三个更惨,农村这句俗语三观好正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那么关于这句俗语的理解,大家还有哪些其他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