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又到清明节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请为他们做一件事》,为24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寻找回家的线索。

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回家。

国家号召,立刻全国响应,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烈士的家属。

然而,在当年的抗日战场,还有很多烈士默默的躺在大山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家人... ...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1.2016年,我参加美丽乡村建设,在宽城县孟子岭乡南天门村下乡,了解村情村史时,请村里老人过来座谈,80多岁的谢兰兴老人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1943年前后的一个冬天,七个延安抗大学生,从王厂沟执行任务回来,经过过现在的千鹤山,住在了石柱子村,当时,王厂沟是我党冀东军分区司令部、报社、干校、医院等机关所在地。第二天凌晨路过九虎岭去xx峪,正要穿过公路时,鬼子的汽车来了。

车上的鬼子见人就开枪,其中一名同志负伤。另外六名同志架起他往山上跑,可鬼子的汽车马上就到了跟前,子弹横飞。

受伤的这位同志一看大家带着他走不快,就一个人留下来,掏枪还击,掩护同志们撤退,最后寡不敌众,开枪自尽。

整个过程,石柱子村有目击者。

鬼子割下这位同志的头,挂在九虎岭附近的一棵树上,写上标语:为八路军收尸者与八路军同罪!

头颅一直挂到那一年的春节,现在那条公路改地方了,但那棵树还在。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2.谢兰兴老人说,当时我已经十来岁了,从那里路过时,还见过头颅挂在树上。

不知道那六位同志后来去哪里了,牺牲的这位同志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也都不知道。

老人叹到,真应该在那里树一个无名烈士碑,来纪念这位同志,因为我都八十多岁了,如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不在了,还会有人记得这件事这个人吗?

最后老人说,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没有人管,将来再出现战争,还有人上战场吗?!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3.我下乡所在的孟子岭乡,和我的老家相连,都是当年日伪制造的无人区范围之内,我下乡的南天门村就是部落(人圈)之一。

为防止关内(冀东)八路军向东北发展,早在1939年,日伪军就已经开始在热河省南部、辽宁省西南地区进行“集家并村”,但在冀热辽军民的顽强抵制下进展甚缓。

1943年,日本关东军在华北方面军的配合下,以打砸抢烧等各种手段,“拔根断源”式地摧毁当地生存条件,加速推进“集家并村”行动,逐渐造成了“千里无人区。

“千里无人区”东起绥中县,西至平北独石口,南迄长城内侧沿线,北达承德东北的光头山,东西长35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不等,一些地方还伸入长城内侧20余公里,总面积5万余平方公里,区内人口140万。

“无人区”分三个层次:一是集中居住的“集团部落”,主要设在交通沿线。二是“无住耕作区”,设在“部落”附近2.5公里左右范围内,只准农民耕作不许人员居住。三是“无住禁作地带”,不准人员居住、耕作、放牧、樵猎和通行,简称“双禁区”。

为控制这些区域,日伪军在“无人区”内常驻兵力达数万人,在“部落”内部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和“十家连坐”制度,并强迫居民相互检举,肆意屠杀、拘捕、流放群众。

对“双禁区”则经常进行“扫荡”,特别是对八路军、游击队活动过的地方,反复剔抉,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

这位无名烈士牺牲的地方,正是“双禁区”。

请为这位在承德牺牲的无名抗日烈士寻找部队或家人

4.据李运昌、李楚离、詹才芳等人的回忆文章,到1944年夏,冀热辽根据地已经形成,中央于同年七月决定成立冀热辽军区,是全国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这个根据地与国内其他根据地不同,毛主席早在1938年就指出了这个根据地的特点:

高度流动、高度游击、较长时间难以形成稳固的根据地。

1940年7月,在冀热边成立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辖12、13两个团,李运昌任司令员,包森任副司令,曾克林任参谋长。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八路军与日伪军长期形成包围与反包围、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犬牙交错,异常复杂,多次进行扫荡和反扫荡斗争,零星扫荡每天都有,战斗异常频繁,斗争异常残酷,牺牲的团级以上八路军干部也多于其他根据地。

副司令包森也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枪,壮烈牺牲。

这支部队后来转战南北,参加了解放承德、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南、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编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

这位烈士的那些战友,应该在这个部队当中。

如果有读者有相关线索,请行动起来,为这位烈士寻亲。

(老羊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