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不吃草的兔73285837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農民種糧是在為國家作貢獻!

農民種糧一直在為國家做貢獻!改革開放前、初期,農民積極交納公糧、愛國糧那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最顯著的時期。在那個時期,生產力低下,農民就是吃不飽也要繳納公糧和愛國糧,而且是短時間很快繳完,不僅做了貢獻還表現出了極大地熱情!

在新時代的今天,農民雖然不再為吃不飽發愁!但是,農民在農資價格上漲,社會各種商品價格都在攀緣上升的背景下,依然在無奈的感受著平穩的糧食價格給他們帶來的低收入的經濟窘境。有相當部分農民不得不進城幹著難以忍受的苦力活!還過著“不幹活,晚上吃不吃也沒啥”的生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種糧,為社會、為城市提供著最基本的剛需!為社會、城市、工廠等提供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分工不同職業並不固定!

曾幾何時,用分工不同來批駁對底層人或者從事所謂不文明工作人的歧視者。如今,這種現象雖然有所減少,但是,也不能以分工不同,來抹殺農民種糧做貢獻的事實。更不能認為農民種糧就是應該的。戶籍制度改革,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定為農民。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民的身份稱謂迴歸職業稱謂,既是一種職業,那麼城裡的人也可以從事農業生產。也可以體驗種糧的艱辛!也可以種糧作貢獻!

以上就是凡塵觀生活的看法!親親網友,你的看法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

謝謝!

再見!


凡塵觀生活


分工雖不同,都是主人翁。14億同胞要吃飯,這是國家大事,民生大事,不可以掉以輕心。記得60年節糧渡荒,我曾經和媽媽去挖野菜,遠在天津郊區的舅爺這麼大歲數,給我家用自行車馱來了一麻袋胡蘿蔔,半口袋棒子麵,半口袋高粱米,一小袋小站稻(5斤),這都是他們的口糧啊!這一冬天,我家是胡蘿蔔棒子麵茬粘粥,雖是水飽,總算是熬過了困難時期。現在我這般歲數,飯量大的很,就是那時候把胃口撐大了,每當想起幫我們的親人,不由得熱淚盈眶,唏噓不已。農民苦啊,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砸腳面啊!農民兄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現在,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想著點農民大哥吧!我看啊,農村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小農經濟不行,必須逐步的建設大農場,糧食經濟作物一起上,特色工業旅遊業一起抓,農民每個月也必須開工資,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國家正在實施脫貧富民政策並且在加大扶植力度。我們期盼著這一天,城裡人在往農村跑呢!


哈哈95128931


農民種地肯定是在為國家做貢獻,確實是分工不同,具體貢獻有多大,得一一表來:首先,從建國初期來說,當時我國還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來自農民上交的農業稅,這個貢獻不用懷疑,是農業稅保障了軍隊的衛國功勞和公務人員的正常工作。第二,為了解決城市居民、公務員、軍人等的吃飯問題,政府給農民下達糧食統購任務,農民在自己的溫飽問題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首先滿足政府要求,將統購糧食交完之後才把剩餘的糧食做平均分配,這點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肯定,是這個統購糧食保障了公務人員、軍人、工人、城市居民的吃飯問題。第三,義務工,在改革開放前,農民每年都在參加政府指派的義務工勞動,不僅是沒有工資報酬,連生話都要自帶,參與了修建公路、鐵路、水利工程等,他們乾的全是苦力活,有了這些付出才有了當時的基本交通便利和城市用水保障。第四,豬牛羊的低價出售,農民在當時的集體勞動之餘,起早貪黑的餵豬、牛、羊等,將其低價賣給政府,政府不允許農民自己銷售,農民將其交給政府後,政府下放低於城市居民幾倍的肉票計劃,滿足了城市居民的吃肉問題,農民自己只能在春節、端午、中秋節能吃上一點肉,這種農民是在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支持國家。第五,改革開放後,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參與了所有的公路、鐵路、港口、樓堂館所、商品房、大型工程建設等等,在這些工程建設中,最苦最累的活是靠農民工付出的,在這四十年的建築大軍中,主力軍是農民,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換來了共和國的巨大變化,有外國人把他們稱之為“共和國的長子”。第六,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政府處於經濟困難,需要精減兩百萬工人,這些工人無法安置,全部由農民接受了,這是農民為國家分憂。有了以上的貢獻,你不會說農民的貢獻小吧?農民是純樸善良的人,是大公無私的人,是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的人。沒有他們的付出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餓死的就不是農民,沒有他們的付出,城市居民的生活就沒有保障,沒有他們的付出中國的社會就不會穩定,沒有他們的付出中國的翻天覆地之變化就不會那麼大。


劉飄飄6


五六七十年代的農民全心的為國家做貢獻,首先了解國家對農民的吃糧標準和分配製度,吃糧標準全年每人只准吃70至130斤,無論你生產隊對農業投入多大所產出的糧食全部繳給國家,當時叫愛國糧,餘糧,提留,提成糧和農業稅,我們生產隊最多有一年吃90斤,當時有一個社員站出來說讓我當隊長能吃130斤結果乾了好幾年也沒吃上130斤,二,分配,當時的分配政策是二八,三七,四六,到後來的人五勞五積倒四六,從這二個方面看農民確是全心的為國家做貢獻,還有每年幾個月的義務工挖河修石子路等等,二﹥那時候農民撐農民伯伯上級說只是分工不同,農民也認了,那麼為什麼待遇也不同呢?那時候吃國家皇糧的人每月除了有工資以外每月按時供應細糧二十幾斤到四十多斤,是農民細糧的幾倍這合理嗎?,再看同是一代人同時有老的那一天他們的老是怎麼生活的?農民的老又是怎麼過的這也叫公平合理嗎?,中國這麼大啥工作都要人去幹,分工不同合情合理,中國有句古話有志吃志無志吃力都負合規律,那麼那個年代從哪方面講分工不同待遇也是應該相同的了。


開心就好232936374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農民種糧食當然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因為社會主義分工不同,沒有高尚和低賤的分別。但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是,農民種糧食大部分都被自己消費了。據統計數據,我國農民的糧食只有百分之三十是能拿出來賣的,百分之七十剛剛夠吃。所以,這貢獻也不能誇大。

1、農民的貢獻有多大?

很多人說,農民種糧食養活了全國人民,甚至養活了全世界,這些說法很荒謬。原因就是,農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種糧食有餘糧賣出,同樣要消費工業品。如紡織品、如汽油柴油等石化品,如農業機械和農業工具等鋼鐵製品。住房子,要消費鋼筋水泥、瓷磚等裝修材料。你能說農民養活了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在養活農民嗎?

2、農民到底賣了多少糧食?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農民產的糧食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拿出來賣的。百分之七十都自己消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我國目前還有7.5億農民,糧食產量還沒有美國多。美國只有不到300萬農民。那麼,你怎麼說你種的糧食養活了全世界呢?可以說,剛夠自己吃。主要產糧區如東北會好一點,商品糧多一點。其他地區就是自給自足而已。

3、農民要活的有尊嚴必須從農業之外找出路?

因為農民太多,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不可能會大富大貴,那麼農民要出人頭地就只能往農業以外找出路。比如說,進入製造業、服務業打工。從事小生意經商等。單純依靠種地,你也別說養活了多少人了,你能養活你自己都是不容易的。這就是,為啥現在很多地方土地被撂荒農村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4、未來,農業會怎樣?

其實,未來的農業一定是要大幅減少農民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也就是機械化、科學化和做長農業產業鏈。那麼,分流出來的農民怎麼辦?一部分進入城市落戶,成為城裡人。依靠打工和經商來賺錢。另一部分轉化成農業工人,進入新型農業主體打工。還有一部分成為農村小商人,比如說開飯店、做小買賣等。


聚焦三農熱點說


農民種糧是不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回答這兩個問題首先來說是肯定的!稍微上點年紀或者對中國現代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初期,由於連年戰爭,加上國民黨臨走時大肆搜刮,中國大地道處是一片狼藉,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那叫一個窮啊!四萬萬同袍嗷嗷待哺,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又圍困封鎖,致使中國的糧食棉花油料副食等生活必須品萬分緊張。在這困難的情況下,是農民發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不分白天黑夜地開墾土地生產出糧食等農產品支援國家建設。他們寧可勒緊褲帶少吃一點也要為國家作貢獻。當時中國的工業更是不堪回首,硬是在農業農民的支持下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

當然,中國今天的工農業等各方面都象滾雪球似的飛速發展,一切都得益於農民最原始的貢獻。如果沒有當初農民的貢獻,其他行業的這這那那一切都是狗屁。

那麼,現如今工農業產品都有了極大的富餘,就可以說農民不再為國家作貢獻了麼?答案是否定的。試想,如果不是農民進城務工,那麼城市的工廠將會多半倒閉,城市的衛生將一塌糊塗。再假設,如果留守的農民不再種糧,中國的糧食將全部依賴進口,要是西方列強再加封鎖,那麼即使中國的工業品再富足,鈔票再多也免不了要走伊拉克的老路

所以,農民朋友自始至終都在為國家作貢獻!


用戶71889066465


說起這個話題又略顯沉重,農民種糧當然是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遠的不說,就說現在的糧價為什麼那麼低?合理嗎?高中政治課本就告訴我們: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格會圍繞價格上下波動。那麼農民的一年種地收入為什麼就比其他人低那麼多呢?



因為糧食的價格是政府控制的,當然,糧食作為重要的生活資料,政府必須保證城市的低收入群體的溫飽問題,可是問題是農民的收入無法提高,這就是中國農民一直默默的在為國家做的貢獻。

我們經常在說國際糧價比中國低,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對農場主的補貼是非常大的,遠遠超過我們國家一個工人家庭的收入。



那麼,對於我們周邊的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為什麼他們沒有所謂的三農問題,就是因為一方面政府的大量農業投入,同時農產品的價格是相當高的。我們只知道日韓的農產品質量好,卻不問他是靠政府的大量投入,使農民的收入能夠得到保障,所以他們能夠精耕細作,投入勞動力,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

所以中國農民是被犧牲掉的一個群體,用自己繁重的勞動,養活著全體國民。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投入也在逐漸加大,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希望農民也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讓他們靠種地也能獲得社會的平均收益。


熱愛農村的小許


首先明確一點,不管什麼工作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農民也不例外!中國古代把平民職業分為士、農、工、商,士即知識分子;農即農民;工即手藝人;商即做生意的。可見,在古代就把農民當做一種職業來看待,屬社會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現在,白行百業興旺,而農民卻一直都沒有消失,仍然承擔著社會最重要的糧食生產任務。和工人、教師、公務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平起平坐,仍舊是社會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做貢獻?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文化就是農耕文化,可以說在我們國家,農業當屬百業的根基,沒有農業就沒有華夏文明。單從這一點上來說,農民、農業所做的貢獻就已經相當大了。

第二,新中國建立後,農民交公糧、交農業稅、開荒種地,想盡一切辦法保證糧食生產,就是為了讓工人吃飽了,支持工業、支持城市發展。這貢獻不大嗎?第三,改革開放後農民大軍進入城市,又成為了城市建設工人,髒活累活都不怕,城市裡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哪一幢少得了農民的辛苦勞動?沒有農民的辛苦勞動,城市人能享受乾淨、整潔的服務嗎?這貢獻還不大?

第四,每個人都要吃飯,吃的糧食就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沒有農民吃什麼?能用種出來的糧食餵飽你的肚子,這就是農民最大的貢獻!個人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沒用腦子想!這是想都不用想的問題。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在市場經濟時代,提出這樣的問題,不覺得無聊嗎?各種職業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因為社會有需求。說個不好聽的話,妓女就是個古老的職業,不然怎能屢禁不止?有時只是由明轉暗罷了。

農民種地是最古老的謀生手段,隨著生產力發展,社會需求愈來愈多,因此也就有了306行的說法。因為人們除吃飽飯外,也有更多的需求。這就需要交換勞動產品和服務。社會發展程度愈高,則交換愈加頻繁和重要。所以不能說是誰養活誰的問題。應該說是某一行業在向別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在享受著別人為自已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教育\\醫藥\\交通等。簡言之就是社會成員之間是互相依賴而生活的。

更何況還有國家的存在,有保護國民安全的職責。對外要防禦外國入侵,對內要保障社會安定。這就要建立強大軍隊和公丶撿丶法及政權組織等國家機器。古今中外的國家概莫能外。因此每位國民都有無償納稅的義務,收繳稅收是強制性的國家行為,除非國家明文公佈,對某些行業減兔,如我國兔徵農業稅。不然就是偷稅漏稅,嚴重的要受法律制裁。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社會主義階段,人們參加勞動生產的主要動機,首先是為了謀生,而不是無償奉獻。當然農民生產農產品除滿足自生需求的同時,也為國家和他人貢獻出自己的勞動果實。各行各業蓋莫能外。

只有到了我們的理想世界一一共產主義時代,人們參加勞動生產,才會成為人生第一需要。

結合前陣子頭條上連篇累續的問答和文章,都在議論三農問題,今天這個題目卻有意迴避了農村養老問題。我願在此再次重複說一下:。這些問題國家已有明確的法規,並且已依法實施了很久,在國家尚未公佈新法規之前,一切必依法辦理。不要信口開河,撓亂視聽。


不老松林589


個人認為是分工不同,但農民的貢獻更應該得到認可。現代農民一面種糧,一面用打工的錢養家餬口,從最基本的方面說是穩定了社會的基礎。糧農在社會就是分工,人類之初就是農耕起家,各行各業都是在農業的基礎上分離出來的,隨著行業的細分,產生了所謂的360行,現實生活中,不斷產生新行業,實際要多的多,有的被現實淘汰,有新行業產生,但農業在可見的未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行業,既然是不可或缺,你說能沒貢嗎?

因為糧食的特殊性,種糧不可能是暴利行業,但人們又天天離不開它,農民就在微利間行走,不向工廠那樣利潤的隨意性,從利潤上說,這就是農民的絕對貢獻,不認可的事實就是如此,如果糧價的隨意性,大家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就會出現社會問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就是農民的作用,說農民沒有貢獻,就讓他餓幾天看看,還有能力說出這樣的話不?

農民按實際來說就是產業的分工不同,但待遇也被無情的抹殺了,供養著全國百姓,同樣是生產,利潤確被抹平,工業憑什麼就能高利潤,這就是農民的特色,默默的付出,貢獻也被默默的抹殺,分工的最底層,註定了農民的默默無聞。真心希望在到來的2019年,更多的人關注農民,關注農民工,關注廣大的農民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