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王兴有梦想:美团正在加戏,开局一片大好


八年抗战,守得云开见月明。

王兴有梦想:美团正在加戏,开局一片大好

美团点评9月20日即将登陆港股,成为第二只同股不同权的新股。从认购来看,基石投资者除了腾讯的4亿美元外,还有来自美国的一线基金Oppenheimer要知道连同子公司Oppenheimer管理的资金规模高达2490亿美元。目前,他们拥有16支投资团队,投资范围涵盖了股权、固定收益等。此外,还有Lansdowne、Darsana、结构调整基金等海内外家基金机构,预计上述机构将共分配约15亿美元,占此次发行总规模的约三分之一。

此外,美团在海外的公开配售中获得超10倍认购,国内资本中,高领资本、老虎基金、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利福国际(01212)主席刘銮鸿、新世界发展(00017)执行副主席郑志刚入飞均悉数入局。

开局一片大好。

同时,美团敲定了IPO定价区间,每股定价60港币-72港币,区间估值在455亿美元-547亿美元之间,按照发行8%的新股计算,美团点评募集资金区间在36.4亿美元到43.76亿美元之间。在生活服务领域这条赛道上有一名巨无霸级的物种即将诞生。

“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美团点评王兴喜欢的这句话,写进了美团IPO的招股书中。无论是荆棘还是荣耀,王兴“让每个人都生活在更想要的世界里”的初心是新一代互联网企业的真实写照。


根据“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今年5月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在以市值计算的世界20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有11家,中国有9家。美团、小米、滴滴占据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创新企业五强中的三个席位。

这些独角兽作为BAT之外的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在崛起。

除了上榜的这9家,不得不提的还有后面以闪电般速度崛起的拼多多,都是超级独角兽,也集体展示了新一代互联网的蓬勃之气。

小米和美团相继上市,使得二者有了个同股不同权的共同故事。

在2007年,金山辗转8年赴港上市,受《硅谷之火》指引的雷军却陷入创业的沉思中,小米公司诞生经过了长达三年的酝酿期。同样是在2007年,雷军38岁,比他小10岁的王兴,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立志做中国最早的twitter——饭否网。

2010年雷军进入手机行业,而王兴转战团购。雷军和王兴都在寻在自己的大象,像AT那样的大象。

11年之后,小米公司迎来高光时刻,2018年7月9日,小米赴港IPO,市值超过450亿美元,在2018年福布斯中国排行榜上显示,雷军的身家高达191亿美元。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点评涵盖了外卖、出行、酒旅等多元业务板块,也即将挂牌,目前最高估值超过500亿美金。创始人王兴则进入了《财富》杂志2018年“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仅次于Instagram创始人Kevin Systrom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并列第一,位列第三。

美团点评和小米这两家“10后”企业双双进入了“2018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企业”的前十名,分别位列第九、第十。而在他们之前的是最早进入互联网领域的BAT、京东以及网易、搜狐等传统门户企业。

相较于小米上市一波三折,子展抽飞,估值一调再调,美团点评IPO之路顺利得多。因为它不需要向小米一样讲好一个“互联网”的故事。

王兴在发售会上说,互联网发展史就是一部O2O的历史,从线下到线上,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已经深耕了八年,目前涵盖“吃住行娱”个大板块。在8.7万亿规模的“吃经济”下,向周边延展,其超级平台的战略先于滴滴、今日头条出现了。

互联网的阶段性很强,几乎每过一个周期就会出现一堆的超级玛丽,这几年提的比较凶的是TMD,即今日头条。

王兴绝对是个把创业当做信仰的人。

从2004年到2010年之间,他做过的创业项目多达10个,虽多次找到风口,却次次以失败告终。2011年,千团大战,上半年有5300多家团购同类网站注册上线,BAT均卷入其中,国内外各大资本一掷千金,王兴很长时间内是陪跑的角色。最后,在千团大战中甩开了拉手网、窝窝团、躲过了聚划算的围剿,熬死了百度糯米,最后合并了大众点评。

王兴创业史上的光芒开始照耀在生活服务这块领地上。

2011年,王兴32岁,已经创业数次,公司从五道口搬到知春路再搬到中关村。而那一年程维还叫常遇春,阿里P8,曾作为阿里中供系第一批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刚调入支付宝负责B2C业务线,再后来,常遇春叫回程维本名,据说程维创业离不开王兴的鼓励。

美团和滴滴在生活服务领域前方的山口汇合。

滴滴本来和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这条赛道上角逐IPO的。然而,最近掉入了麻烦中,日子不太好过,好在“互联网+车”角度上,硬生生打出了一个超级长板,而且命特好,一路上没费太大劲消灭了主要竞争对手,占据市场90%的份额。

“你喜欢的,就是头条”,今日头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现象级产品,花了不到三年时间,被人民网舆情检测评为“两微一端”之一。依靠算法,今日头条在微博和微信的夹击中,聚拢了6亿用户,巨头回神之时,想要扑杀已经来不及了。

和美团、滴滴相比,今日头条是个纯互联网应用,其第一发展驱动力是产品。按张一鸣的话讲,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技术公司,他是想用技术让用户以最低的成本看到他们想要的内容。

然而,算法再好,本质上还是一个MCN,是一个内容整合集大成者,既有文字,又有视频,现在也开始搞电商了,但必须得说,术业有专攻,根还在内容,也就是媒体。

媒体再好,毛利率再高,你会发现,依然是个“小生意”,它只是个营销的大通道,而且让低等人性更低等的玩法,左有监管,右有用户觉醒,这不是条健康的长路,今日头条的转型,投资,就是奔着这个去的。

总结下来,日子很好,但天花板却是有的,只不过比传统的媒体高点,未来的路还在探索中。

重点要说的是,即将上市的美团点评。


王兴在此之前,经历了校内、人人网、饭否三家公司,算是屡战屡败的老江湖,但这个公司有两点牛逼的地方,一个是战略;二是执行力,一路血拼,从产品、运营到地推的强执行,终于杀成了生活服务类的最大巨头。

生活服务类的市场,要十倍于实物电商领域,看看阿里一路折腾,口碑、淘点点,投美团再到收饿了么,可以说,马云很清楚这个市场必得的压力。只是可惜得很,王兴有自己的梦想,并不愿做阿里的“棋子”,以至于得而复失,再到重新操戈。

据王兴介绍,目前,美团在需求侧有3.4亿消费用户,也就是截止到今年4月结束的一年时间里面,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在美团点评的平台上进行过消费。过去一年中,美团点评完成69亿笔交易,平均一天1900万笔交易,交易规模达到4100亿元。

美团点评整体战略里,吃是整体最重要的品类。因为吃是巨大市场,美团点评通过做餐厅评价,通过建立最大外卖平台,加上线上线下结合的生鲜零售方面开始起步。美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关于吃的互联网平台。

从“吃”延展辐射周边,形成吃喝玩乐的交叉营销,美团点评的“超级平台”有一出大戏要唱了。

围绕吃核心,美团点评在前端有最大的生活服务搜索平台——大众点评,全球最大的外卖平台——美团外卖,最大的即时物流体系---美团目前骑手数量已经高达54万,关键还有超过15年的耕耘,美团点评在商家端的赋能,投资了不少ERP、IBO、支付软件集成企业,为商家赋能的最大体系。

所以,如果从新生代来看,美团点评无疑是最有想像力的一家,天花板足够高,这个平台,将又一个腾讯、阿里量级的企业,它相当于2015年京东的GMV。

至于拼多多,抓了社交流量,加上了游戏人心的玩法,它只是个意外,速成的企业,都要看一看,现在还不好说未来如何。


不妨分析一下市场追捧美团点评的逻辑。

美团从7号到12号的公开招股期,从认购情况来看还不错,美团点评的价值几何呢?

首先,美团点评是一家纯粹互联网平台公司。如果从大众点评算起,这家公司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其致力于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梦想从未改变,时至今日更是覆盖了“吃喝玩乐”等全方位领域,当然存在网络同边效应,实现纯正互联网平台梦想的可能。 其二,美团点评一路发展而来,已在多个领域拿下市场头牌:如生活服务搜索引擎大众点评,外卖第一美团外卖,全球最大的即时配送网络美团快送,签约了超过2800县市的500多万商户;酒旅维度则已逼近携程,出行领域并购了共享单车头牌摩拜等,这一堆的从“吃”延展开来的市场地位,对于实现整体生活服务的突破将起到最为关键的竞争力。其三,亮眼的增速与不断攀升的利润率。截至2018年4月份,其年度交易用户已达3.4亿户;年在线活跃商家则为470万户;这两项2017年年度数据则分别为3.1亿户、440万户。收入上今年前4个月则达158.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1.19亿元增长了近一倍,同比增长95.9%;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年交易额则实现4110亿元,首次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较2017年3570亿元交易额增长了15.3%。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服务业的崛起,美团点评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挚信资本李曙君称,“上市将会是美团点评高速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表现出这样的看好也颇能理解。其四,来自腾讯系的强力支援。美团点评属于腾讯系,腾讯持有它很大股权,而腾讯系输送流量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美团点评作为腾讯系投资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美团点评的支持不会小,此番认购作为基础投资人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美团点评“狼性”团队亦是加分重点。从千团大战、百团大战中生存下来的美团点评,不仅有着连续创业的核心团队,如王慧文、穆荣均等,更是有前阿里阿甘系这样的强执行力地推力,外加来自腾讯系、百度系高管的加盟,美团点评战队可以说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堪称“豪华”。

上市对于美团点评而言只是第一步,大故事还在后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