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养猪大户温氏负债5亿为何仍执着做乳业?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

隔行如隔山,养猪养得好不代表养牛、做乳业同样好,养殖界“土豪”温氏现在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局面中。

近三年财报显示,乳品板块占温氏股份营收比重尚未超过1%。今年一季度,温氏乳业营收6541.4万元,亏损606.26万元,总负债已增加至5.71亿元(截至3月31日,未经审计)。

就在最近,温氏决定继续投钱搞乳业!然而在业界看来,温氏所谓的“供港”优势已经不被消费者所稀罕,再加上营销做得不咋样,想热卖实在有点难……知食君这就带你逛逛这家风雨飘摇中的“大户人家”。

养猪大户温氏负债5亿为何仍执着做乳业?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

押宝乳业,负债仍继续投钱!

如果你身处广东却不知道温氏,那就实在是有点……从没自己上街买过猪肉是吗?没错,这艘养殖界的“航母”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涵盖养殖、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实业投资等几大产业的大型现代化、信息化的农牧企业。

别看家大业大,烦恼一样不少。最近温氏股份宣布,拟与关联方筠诚投资共向旗下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增资6.9亿元,以改善其财务状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其中温氏股份出资5.85亿元,筠诚控股出资1.05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温氏乳业无论是亏损面还是总负债均呈扩大趋势。2017年温氏乳业营收1.21亿元,亏损1521.38万元,总负债达1.5亿元;到今年一季度末,其总负债达到5.71亿元。此前温氏乳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这次交易完成后,温氏乳业注册资本扩大至7亿元,其中温氏股份持股85%,筠诚控股持股15%,温氏乳业由温氏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转为控股子公司。

为什么突然决定继续往亏损扩大的乳业里投钱?

因为老本行、摇钱树——猪也不好卖了。

养猪大户温氏负债5亿为何仍执着做乳业?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

烦心事真多,猪肉也不好卖了……

是的,温氏最引以为傲的生猪养殖业务目前正处于“不景气”中,主要是被低位徘徊的市场猪价所伤。其商品肉猪销售简报显示,6月份销售商品肉猪161.39万头,收入21.56亿元,销售均价11.58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6.23%、-11.6%、-15.16%。温氏股份曾多次在投资者会议纪要中透露,自身生猪养殖成本在12元/公斤左右。

温氏股份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时就“交底”称,预计净利润8.5亿~9.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52%~53.04%。好在报告期内肉鸡行情不错,公司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上涨58.16%,养鸡业务盈利倒是同比提升了175.43%。

猪卖不起价鸡卖得起价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卖鸡的数量有限,除非短期内肉鸡销售蹭蹭蹭上涨,否则太过依赖肉鸡还是有隐患。怎么办?多条腿走路呗,乳业继续搞,万一就好起来了呢!业务多元化当然没错,只是乳业也不见得比养猪卖鸡简单……

养猪大户温氏负债5亿为何仍执着做乳业?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

乳业不温不火 “供港”优势难续

知食君发现,温氏股份官网展示的多款成品奶外包装仍在强调“100%供港鲜牛奶制造”这一概念,而温氏乳业仍豪迈放言自己要“精耕广东、布局华南、迈向全国”。

但实际上,在业界观点看来,温氏乳业以往最大的卖点——“供港”优势已经不再突出了,准确说不再吃香了,因为供港的不止它一家,香港市场饱和不说,就算内销也市场竞争非常充分了。再说了,翻来覆去强调这一点毫无新意,因为大家对于供港为品质“背书”这一概念开始变得无所谓起来,市面并不缺好奶。与此同时,温氏乳业自己的营销又做得实在不咋样,下游乳制品已经被指是温氏一大“鸡肋”般的存在。

业界人士认为,温氏乳业要想“杀出血路”,还得在“供港”这一招牌外另辟蹊径,在产品特色、营销创意、渠道变革上下功夫。总而言之,不是光砸钱增资就管用的,因为乳业竞争难度不比养殖低!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养猪大户温氏负债5亿为何仍执着做乳业?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