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2019年7、8月份颱風等天氣,以及反常高溫雷陣雨天氣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諸多問題。倒藻、水質突變、水質惡化等問題很常見。蝦病方面,南美白對蝦遭遇的病害主要有:棉花蝦、偷死、腸炎、白便、各種弧菌病、紅體、白斑等等。回顧2019年對蝦養殖情況,仍是在艱難中進行,2020年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改進呢?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2019年蝦病流行特點

2019年蝦病流行特點首先表現在季節性的病害明顯,上半年弧菌比較嚴重,高溫季節亞硝酸鹽高,端午節的紅體等,各種養殖中的問題在全年各個季節中該出現的都出現。

對蝦養殖病害生物類疾病為主,其中細菌性疾病最為嚴重;發病情況、病害種類隨著氣溫、水溫的增高而增加,總體上呈增加的趨勢。同比2018年發病率增加10%以上。其次,2019年的高位池養殖是最差的一年,中造蝦發病率高達80%,混養模式發病率較低。從6-8月份上市的蝦規格看,在放苗時間相近、養殖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同比2018年規格小15-20條/斤。蝦慢大、瘦、吃不上料!蝦個體差異大,參差不齊等,是今年最常見的問題。此外,有養殖戶反映出現不少“棉花蝦”。從市場上客戶反映上,最多的是蝦苗質量差問題,市場上各種種苗質量參差不齊、以次充好現象普遍存在。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南美白對蝦養殖常見問題

1、南美白對蝦早期偷死

南美白對蝦早期偷死是指從放苗到蝦苗上箏之前這個階段出現的偷死現象。大概是養殖20天左右。此階段疾病發生過程如下:先是藻類開始生長旺盛,水色開始變濃、變青;pH開始升高,蝦苗出現身體白濁現象,嚴重的話出現抽筋,如果處理不好,很快蝦苗就會出現偷死。有些不經歷水色和pH變化,只是出現蝦苗游水現象,(此時很多養殖戶判定蝦苗不夠吃)過幾天就會出現蝦苗偷死現象。有些什麼徵兆都沒有,(其實沒有仔細觀察而已)只是下雨或天氣變化之後就會出現蝦苗偷死情況。

綜合比較認為南美白對蝦早期偷死的原因是:池塘底部蓄積有毒物質,使得南美白對蝦早期養殖應激較大,蝦苗容易產生應激,如身體白濁、游水等。而長期應激的結果則是南美白對蝦生長緩慢、厭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弧菌,容易腸胃炎,最終偷死。其實池塘底部在蓄積有毒物質的同時,也很容易滋生弧菌等有害病原菌,當免疫力下降的蝦苗遇到弧菌等病原菌時疾病爆發不可避免。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2、南美白對蝦中後期偷死

南美白對蝦中後期偷死情況比較複雜,小編認為原因大體如下:

(1)投餵增加,池塘底部分解殘餌需要消耗大量溶氧。底部溶解氧急劇下降。而且投餵的增加使得池塘淤泥的組成更加適合蓄積有毒物質和滋生病原菌。

(2)池塘底部蓄積有毒物質,南美白對蝦處於應激狀態。

(3)弧菌等病原菌滋生。只要能夠真正解決這三個問題,南美白對蝦偷死情況就可以緩解。

問題的難點在於淤泥的組成和性質很適合病原菌滋生和蓄積有毒物質,這是用改底、培菌等無法根絕的。也就是說問題的反覆是不可避免的。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3、有害藻的滋生

但是有害藻往往是池塘生態系統指示生物,有害藻的滋生從側面證明了池塘生態系統的脆弱和變化,值得我們的關注。有害藻的滋生往往成為疾病爆發的前兆。比如藍藻的爆發就很容易出現南美白對蝦白便,很多養殖戶就判斷是藍藻的爆發就導致了南美白對蝦白便。

有害藻的異常滋生,往往說明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偏多,水體耗氧增大,病原體容易滋生,池塘底部容易缺氧。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減少投餵,底部增氧,緩解症狀。而不應該殺藻,殺藻只會導致下次有害藻更大規模的爆發。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從上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其實南美白對蝦養殖出現的很多問題本質在於水源和淤泥營養結構的變化,導致水源和池塘淤泥中有害微生物的富集,有毒物質積累,從而導致蝦苗易感,南美白對蝦難養。如果我們的養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水源和淤泥的營養結構,那麼我們的養殖將越來越難養。這就是連續養殖障礙現象。

2020年對蝦病害應對措施

1、科學合理的養殖理念

提前投苗時間(通過搭建溫棚方式,每年2-3月份,提前抽水水質好,錯開投苗高峰期,放養優質種苗,同時有條件輔以鍋爐加溫);注重管理,勤巡塘(把重心放在早造,精養為主);土池中晚造魚蝦混養(注意主養品種的選擇及環境容納量與密度關係),提高成功率;建議養殖戶勿投放較差的土苗。

2、選擇優質的蝦苗

無論早晚造,建議選擇大公司大品牌的種苗,無論生長速度還是淡化穩定程度都有保障。

3、重視前期調水,做好養殖第一步

堅持調水和穩水工作,通過解毒、施菌、增氧相結合的方式維持水質,倡導重解毒、輕消毒的育水理念,魚蝦混養模式推行以菌制菌的調水方式,維持水體透明度40cm左右,保證水質肥、活、嫩、爽。

2020年對蝦“慢大”長勢不均”仍是主流!今年養殖如何突破瓶頸?

4、注重補鈣,增加對蝦蛻殼

無論土塘或高位池,今年養殖成功者無不對蛻殼格外重視,因為只有對蝦定時蛻殼,對蝦才能生長。今年福州區域土池養殖很差,120天80-90頭的對蝦比比皆是,全是因為對蝦蛻殼較少,幾乎不蛻殼,跟種苗和對蝦殼軟有直接關係。

5、加強增氧措施

今年養殖比較成功的高位池,很多老闆都是加強增氧,長樂林老闆,有30畝高位池,由於前期沒有加強增氧,300平方水面配置增氧機4臺,由於對蝦密度較大,對蝦在70頭出現大量遊塘,建議養殖戶多增加2臺增氧機和4臺底氧設備,對蝦不再出現遊塘。

養殖須明白預防為主的重要性,重預防,輕治療。保護對蝦肝胰腺健康,預防腸炎偷死白便的發生。“抑菌、增氧、調水、內服”的防控思路必須貫穿到整個養殖全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