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長期只吃煮的蔬菜,不吃炒的蔬菜,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a820697057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要攝入蔬菜300-500g,當然每種蔬菜的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如果說長期吃水煮菜,不吃炒菜,那麼一些特有的營養成分就會缺乏,也失去了食材的特有功效。例如:

胡蘿蔔:胡蘿蔔生吃不利於營養吸收,但是如果用高於180℃的熱油長時間烹炒,胡蘿蔔素也會造成大量損失。最理想的做法是在燉肉的時候加胡蘿蔔,因為這時溫度合適,既不會損害其中的營養,適當的油脂又有利於胡蘿蔔素滲出。水煮胡蘿蔔也要比涼拌和榨汁有營養,因為胡蘿蔔自身含有微量脂質,在加熱的過程中會釋放出來,也有利於胡蘿蔔素滲出。弊端:一些脂溶性的維生素,必須通過與油脂結合才能釋放出來的在飲食中會大大缺少。例如:胡蘿蔔裡面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與脂肪一起攝入吸收率更高可以轉化成脂溶性維生素A,未轉化的β-胡蘿蔔素也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維生素A的缺乏:維生素A是屬於典型的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夜盲症(俗稱的暗適應能力下降)、乾眼病、角膜軟化等,皮膚症狀:基底細胞增生和過度角化。維生素A缺乏的防治有哪些妙招呢?①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臟、魚肉蛋奶等② 富含ß-胡蘿蔔素的食物,如深色蔬菜③ 強化維生素A的食物如鮮奶、烹調油等所以從以上情況來看,長期吃水煮菜、不吃炒菜身體容易缺乏脂溶性的維生素,可以在做水煮菜的時候在最後加一些油伴著吃,這樣會緩解很多。

高爽(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藥學學士、營養學會會員、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營養海賊團


我是陸軍總醫院營養師於仁文,也是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委的美食專家,處於對營養美食的研究,可以給大家分析下長期吃煮菜而不吃炒菜對身體的影響。


1️⃣煮菜的分類也很多,可以對號入座。

煮,顧名思義就是用水來加熱。其實我們很多人對煮的界定並不清楚,比如汆、涮、焯燙、燉、煮幾種烹調方法貌似很雷同,其實卻有不少差別。

①加熱時間最短的:焯燙、汆、涮,如白灼菜心、涮油麥菜。

②加熱時間較長的:燉、煮,如煮白菜豆腐。

蔬菜加熱時間越長營養損失越多,尤其是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一些多酚類抗氧化物。

2️⃣如果只是青菜用來煮,其他的菜還是炒就沒問題。

如果只是擔心烹製蔬菜用油較多而採用短時間水煮(其實很多人是用焯燙的方法)還沒問題,畢竟還可以通過其他烹炒的食物獲得脂肪和維生素。比如你一頓飯中吃的是白灼芥藍,但還有紅燒魚、雜糧飯,每天還吃維生素C和花青素等顏色鮮豔的水果,那就沒問題。

其實很多人擔心爆炒會增加油脂的攝入量,畢竟本來脂肪含量就少的青菜如果還不放油炒,是不容易好吃的。國人在炒菜的時候經常讓油燒的冒青煙了才放入蔥薑蒜和食材,而且很多餐館炒菜幾乎是每道菜都是鍋中呼呼冒火的爆炒,其中的油脂氧化聚合物較多,的確不利於健康。

3️⃣如果基本不吃動物性食物,蔬菜又是煮的,可能會有問題。

在經常吃水煮菜的人中,有一定比例的是飲食極為清淡的甚至不怎麼吃肉的人,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長期只吃水煮菜,基本不吃肉類、禽蛋、奶類食物,不可忽視的是容易造成維生素(不僅僅是水溶性維生素,還有脂溶性維生素)和蛋白質以及脂肪的攝入不足。這類人群常見的有免疫力低下、皮膚鬆弛無光、頭髮容易發黃斷裂、易口腔潰瘍、視力模糊。

4️⃣小結

① 如果素食者想長期吃水煮菜,那麼加熱時間一定要短,煮完之後要加一些油脂來調味,比如香油、亞麻油、橄欖油等等。還需要增加足夠的豆製品,建議選用蛋奶素食方式,並根據健康狀況服用營養補充劑。

② 長期吃水煮菜,需要搭配其他含有脂肪的食物,比如排骨、牛腩、帶皮的魚和雞鴨肉,當然水果也是不可或缺的。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您有營養或飲食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此感謝圖片作者!

  •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馬裡和南蘇丹維和部隊遇襲重傷員康復專職營養師


營養師於仁文



蒸、煮、燉是比較好的烹調方式,比較適合減肥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長期吃煮的青菜,每天配以堅果、豆製品、雞蛋、魚、肉、牛奶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不吃油會導致營養不良嗎

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烹調油很多,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芝麻油、調和油等。這些油的共同特點就是脂肪含量高,可達到99%左右,還含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E,有的還含有少量香氣物質和其他微量脂溶性物質,比如植物固醇、酚類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D等。油脂中蛋白質、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都微乎其微。

不吃炒菜油,主要是少了些脂肪和維生素E,其他營養成分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脂肪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能量,還能提供亞油酸和亞麻酸這兩種人體不能合成,必須有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維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保持紅細胞的完整性;調節體內某些物質的合成。

烹調油裡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很重要,而且含有不少維生素E。但是,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不僅僅在烹調油裡,還有許多食物裡都有。植物油本身是從許多堅果或種子裡提取的 。花生油含維生素E,是因為花生裡面含有大量維生素E。各種堅果(核桃、榛子、松子、杏仁等)、油子(花生、瓜子、芝麻、亞麻子等)、都是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維生素E的不錯來源,而且是天然的。

關於 脂溶性維生素

油脂會促進脂溶性營養成分的吸收,比如說胡蘿蔔素就要靠油來幫助吸收。不吃油,這些脂溶性成分怎麼吸收呢?

膳食指南推薦食物要多樣化,每天魚、肉、蛋、奶、豆製品、堅果、青菜、水果都要攝入,而魚、肉、蛋、奶中本身就含有脂肪,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不必擔心脂溶性維生素的問題。

脂溶性維生素一共有4種,維生素A、D、E和K。維生素A和維生素D存在於蛋黃、奶類、魚類、肝臟中; 維生素E幾乎存在於所有植物種子當中,一般來說含脂肪高的種子含量比較高,比如核桃、花生、黃豆當中就很豐富;維生素K則在黃大豆、黑大豆、豆製品和綠葉菜中含量比較高。

那麼,如果不用油,綠葉菜裡的維生素K和胡蘿蔔裡的胡蘿蔔素怎麼吸收?在烹調的時候可以把蔬菜蒸熟或煮熟,先軟化一下細胞壁,然後和牛奶、雞蛋一起吃,或者直接和肉一起煮就可以了。肉、蛋、奶裡面本身帶的脂肪足夠幫助吸收胡蘿蔔素和維生素K的吸收了。維生素吸收是在小腸裡進行的,不是在鍋裡進行的。蔬菜用不用油炒不重要,保證食物中有足夠的脂肪就行了。

水煮菜注意事項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維生素,所以煮菜時不宜煮的太久。一般情況下,水燒開後,放入青菜,1-2分鐘撈出即可。水煮菜還有個好處,會去掉蔬菜中的草酸。燙好的蔬菜,配點亞麻籽油、醬油、香油或者芝麻醬都是不錯的菜。


我是一個懂營養的內科醫師,曾經是空軍飛行員的營養師。欲知更多分享,敬請關注。


贏養食事


您這個問題太好了,趁此機會,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既營養又健康、又美味的水煮菜!按照這個方法,再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飲食多樣化,主食粗細搭配,餐餐有優質蛋白質、蔬菜,每天有水果、奶及奶製品、豆製品、堅果!

長期吃這樣營養的油煮菜,不吃炒的蔬菜,也沒問題哈!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嘛,應該說是積極的。用煮、蒸、燜等少油低溫的烹調方法,再結合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長期堅持可以很好的預防癌症和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哈!

這個油煮菜是範志紅老師的原創哈,我也在家裡不斷的嘗試很多次,步驟也簡單:

  • 鍋裡先放一小碗水煮開,加一勺芝麻油或者亞麻油、或者初榨橄欖油、核桃油(家裡如果有朋友送的各種保健油,平時不知道怎麼吃的,都可以用來做水煮菜,這裡是低溫烹調,非常適合)

  • 把各種蔬菜菜放進去煮2~3分鐘(蓋上鍋蓋哈),關鍵是中小火來燜,維持沸騰。

適合做油煮菜的蔬菜

綠葉菜(菠菜、油麥菜、木耳菜、上海青、小白菜等),還有菜花、西蘭花、冬瓜、絲瓜、白蘿蔔、青蘿蔔都可以哈

更營養美味的油煮菜

  • 如果您想更營養均衡一些,更美味一些,可以加蘑菇、雞湯、骨頭湯、蝦皮、肉丸、腐竹、肉片等。

  • 建議連湯一起喝掉,可以吸收湯裡的鉀、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這對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非常棒!而且少油煙,還可以預防肺癌哈!

  • 如果你平時不愛吃肉的,可以把肉片稍微用醬油醃製一下,再煮進去,味道很清淡,營養又均衡。不妨一試哈!煮好之後,上面可以撒一點點芝麻,既是裝飾,還能補鈣呢!

想了解更多油煮菜的做法可以留言交流,歡迎關注我們,謝謝!

作者:陳蘭蘭,南方醫科大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碩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廣東醫學微量元素學會理事,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在健康管理行業從事營養師工作7年。


營養百事通


吃菜可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的一個簡單而麻煩的現實問題,煮著吃,還是炒著吃,還是生吃,還是蒸著吃?烤著吃?……為了身體,在這個問題上還不能隨著性子,任性的瞎吃!萬一吃的方法不當,為了身體好,卻吃出了問題,對身體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不僅僅是白吃了,更是害了身體。可見,吃多麼重要!尤其是菜,營養豐富,身體缺不得,還很貴,就更應研究它的吃法。



其實,一想都會明白,菜類的主要營養是維生素類,這類營養見熱易揮發掉,因此,菜見不得高溫。那麼,煮、炒、煎、烤等高溫對菜都不很好。




這就顯而易見生吃最好,短暫的煮、炒等烹飪方法應該對菜類的維生素保存更有利一些。可是,有的菜根本生吃不得,如土豆,怎麼也生吃不了吧?所以,還得加熱,只要加熱,菜中營養就損失。可見,時間短、低溫對食物加熱很重要!



顯而易見,不少人疑惑: 不同的烹飪方法對蔬菜中的營養成分有影響嗎?如果長期吃煮的蔬菜,不吃炒的蔬菜,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等等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其實,煮菜和炒菜的主要區別在於用油還是用水烹飪的問題。



可見,長時間吃煮的蔬菜,不吃炒的菜可能會導致脂類攝入不足、一些水溶性的營養物質也無法在蔬菜中獲取。



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低,而且,蔬菜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常吃蔬菜可以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炒菜,加油,快炒;煮菜,加水,快煮。

一般來說,喜愛煮菜的人大多偏好清淡,因此,在煮菜時可能只會放入少量油甚至不放,只是焯水後伴以調料食用。



而炒菜往往會加入各種食用油,具有較香的氣味。

如果長期食用煮菜,而平時的飲食又比較清淡的話,則較容易缺乏脂類。 人類每日的膳食脂類攝入量大概維持在20%-30%。 脂類在人體內具有儲存能量、構成機體組織、保護機體、潤滑皮膚等功能,如果長期攝入不足這些功能可能就會有所下降。維持的辦法是多吃堅果,如核桃、花生、杏仁、瓜子等。



在每日的食物中,若有適宜的脂類攝入,有利於脂溶性物質如維生素A等的消化吸收。 如果由於脂類攝入不足而造成維生素A的吸收障礙,長期則有可能出現皮膚乾燥、角質化等症狀;如果長期脂肪攝入不足,人體內儲存的脂肪含量相對較少,在人體飢餓時會消耗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和糖來滿足機體。這也是不支持節食減肥的原因。



蔬菜中含有穀類、豆類、動物性食品缺乏的維生素C、B等和在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的胡蘿蔔素,在日常飲食中具有重要意義。




炒菜的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相對於煮菜來說烹飪的時間短而且不加入水,因此,造成的可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損失較小。 在炒菜時加入食用油,蔬菜中的脂溶性物質如胡蘿蔔素會溶解在油中,在食用後會更容易消化吸收些。




在煮菜過程中,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類極容易溶水損失,此外,還有一部分會分解損失。 除了上述的水溶性維生素外,蔬菜內還含有其他的一些水溶性物質如鉀、多酚類抗氧化物等,在煮菜的過程中也比較容易進入菜湯中。由於分解損失的量較小,溶在水中的量比較多,所以如果在食用時連同菜湯一起,那麼蔬菜中的大部分水溶性營養物質還是被我們所食用。



但是,現在大多人們都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如果長期吃煮的蔬菜可能會有一些營養物質攝入不足。 例如,如果一個人平時不怎麼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食物,但又經常吃煮的蔬菜的話,就會比較容易出現維生素C缺乏。當維生素C嚴重缺乏時會引起壞血病,皮膚毛囊會出現血點、傷口難以癒合等症狀。



由此看來,無論如何,在日常的飲食中還是要杜絕單一的吃法,要吃不同種類的食物,同種食物多嘗試不同的烹飪方法,這樣對身體才能更好!



田蘭地博


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千百年,吃了千百年的炒菜,不能說炒菜不健康。但是炒菜的一些不良習慣可能影響健康。比如說,炒菜時將油溫加熱到冒煙,這種做法就是不科學的。油在高溫下不但會破壞素菜的很多營養成分,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所以炒菜時,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煙,這樣還可避免煙熏火燎損害健康,避免炒菜者吸入過多油煙。相對而言,煮菜就要簡單多了,也不會產生致癌物,而且無需學習過程,煮東西誰都會。

只是很多人都會偏執的認為:煮菜沒有炒菜那麼香,沒有炒菜那麼好吃,其實這個我們長期形成的習慣有關係,並非絕對。有的人說了:煮肉燉魚還能理解,想到煮的蔬菜實在吃不下去。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中國人吃了千百年的炒菜,已經習慣了。煮菜的優點明確,首先是沒有油煙,蔬萊體積明顯縮小,無形中就會吃蔬菜的量就會增加,同時可以做到儘量少的攝入油和鹽,菜在煮的同時也能去掉一半以上的有機磷農藥和草酸。但是也不是說煮菜就絕對的好,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首先一半以上的可溶性營養物質溶解到水裡,這裡麵包括包括維生素、葉酸、維生素、鉀、類黃酮、硫苷類物質等等。

所以,無論您選擇或者說喜歡那種烹飪方式,不要過度烹飪,儘量保存蔬菜更多的營養不丟失才是正確的。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要看怎麼吃,是天天吃頓頓吃,還是隔三差五吃一次;是單吃水煮蔬菜,還是搭配一個以上的其他菜吃;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吃,茹素,信仰還是減肥?普濟說說自己的看法。



蔬菜健康吃法前三名,第一名是生吃,涼拌或沙拉,維生素100%保有;第二名就是水煮,維生素損失最小;第三名是蒸,維生素損失多,但其它營養物質損失少。當然,無論煮還是蒸,都不能過火,斷生就行。


人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主要通過吃喝來滿足。在人的食物結構中,蔬菜的營養少的可憐,沒有蛋白、脂肪和澱粉這些人體必須的大量物質。所以,單獨吃水煮蔬菜,只能當時管飽,持續下去,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營養匱乏狀態,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還不說,長期營養缺乏,會對身體造成一些永久性傷害。

如果是為了減肥,那就更要慎重。不錯,一段時間吃水煮蔬菜,人為的減少營養供應,身體只能用自身保存的脂肪補充缺乏的能量,會瘦一些。但是,凡是這樣減肥的,一旦有了效果,瘦了,很快就會恢復原先的飲食習慣,也就很快的恢復原先的體態,學名叫做“反彈”。一般來說,反彈不僅僅是恢復體重,大都比原先還要胖。



普濟贊成人們為了信仰吃素。但也要提請茹素的朋友,不可只吃水煮蔬菜,各種豆類、豆製品、菌類,能吃的素菜要多種搭配著吃,每頓不要吃不飽,也不好撐著。如此這樣,在信念的支撐下,會得到均衡的營養。


普濟


長期吃煮的蔬菜,適量的通過其他方式攝入一定的油脂,不會有大問題,一點油星都不沾的話那就麻煩了。

長期不吃油可能會出現以下四大問題,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第一、營養不良以致精神萎靡,免疫力嚴重下降;

第二、皮膚乾燥粗糙,顏值塌方式暴跌;

第三、體內相關器官組織的韌帶功能減弱,在日常的人體活動中不堪一擊;

第四、機體相應器官組織功能發生病變,直接導致:智力發育遲緩、動作不協調、視力弱、多動症、肥胖、厭食、發育緩慢、免疫力低下等30多種症狀和疾病。


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需求越來越大了。但是呢,很多人不知不覺就會走入到一個誤區,就是談油色變、談脂肪色變。要知道油脂是人體必要的六大營養素之一,人體必需適當攝入脂質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長期不吃油會導致體內脂質不足,引發各種問題。

比如說食用油能夠為身體提供能量,更重要的是為身體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也就是人體不能自我合成,必須由食物供應的脂肪酸。比如亞油酸和α-亞油酸,人體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就會影響機體免疫力、傷口癒合、視力、腦功能及心血管健康;還會產生生長髮育遲緩、生殖能力下降、皮膚感染風險增加等問題。我們體內很多其他營養素的吸收也是靠脂肪的,像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及胡蘿蔔素等營養素的吸收都需要脂質的協助。

我們日常飲食中如果滴油不沾,這些營養素就算吃了也無法吸收到體內,造成大量的營養流失。另外,血脂的調節,血栓的清理等都需要油脂的參與。所以長期油脂攝入不足,就會出現身體營養不良,容易出現疲勞、體力不支、水腫、目光暗淡等。

我們知道脂類主要存儲於皮下,皮膚的彈性和光澤都要依賴皮下脂肪,如果脂質攝入太少會直接影響皮膚彈性,完全不吃油或者油脂攝入不足,很容易出現皮膚乾燥、長皺紋等危害。

我們上面說過不吃油,維生素E吸收會受到影響,而維生素E能對抗自由基過氧化的作用,抗衰老的同時保護皮膚,有的人 皮膚失去維生素E的保護,很可能會長黃褐斑有的甚至可能爆痘痘。

再說說關於韌帶,韌帶是一種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比如干皮腎等的位置正方分佈,填充在各內臟器官的間隙中,可保證機體的韌帶功能。使其免受振動和機械損傷。足夠的脂肪可以保證韌帶的韌性和彈性一旦缺乏,韌帶就會變得脆弱,使人體各部分都容易受傷。

我們都知道日常食用的 植物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α-亞油酸、花生四烯酸等,都是人體正常代謝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缺乏的話,身體相應的器官組織功能就會發生病變,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食用油並不是不能吃,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明確表明:烹調用油的標準是每人每天25g。儘量不要只吃一種油,不然脂肪酸的種類不足,也會有一定的營養不良症狀。選擇一些比較健康的油來吃,比如說 橄欖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配合玉米油或大豆油來食用,能起到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壓,預防糖尿病防治癌症、減肥、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清理血液中有害物質和防治心臟病,減緩更年期綜合症、提神健腦、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調節情緒,用於皮膚癬或溼疹,預防與治療便秘,腹瀉和胃腸綜合症,預防老年痴呆等作用。

最後再說一點,喝油也是可以減肥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生酮飲食的減肥方法,這個方法基本上說來就是:大量的攝入油脂,幾乎不攝入碳水化合物。這樣做的話,可以不用刻意去運動,一個月減幾十斤哦!


大醫惠眾


你好,煮蔬菜和炒蔬菜是烹調方式的不同,各有優缺點,除此之外,如果你的飲食習慣良好,營養攝取均衡,那麼,對身體同樣可以起到維護健康的作用。

大部分人更喜歡吃煮菜,從營養角度的考慮多認為吃炒菜容易攝取更多的脂肪,對控油控體重不利,也不利於各種慢性病的防治,油溫過高還可能會致癌。其實,炒菜在做到熱鍋涼油、急火快炒、少油少鹽的前提下,炒菜能夠更多的保留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在我們當地,還很流行吃“大燴菜”,就是各種蔬菜匯在一鍋炒,用油量和單炒一盤差不多,同時實現了食物多樣化和控油鹽,口感也非常不錯,非要說少點什麼,有時候就是少了點吃盤菜的感覺吧!

煮菜 — 吃法有講究

不過,說到煮菜,每個人的做法不同,有的放油,有的不放油,有的喝湯,有的不喝湯,那麼從營養角度來講會有一些差別。比如,適量放油可以同時攝取油脂中的必須脂肪酸和維生素E,喝湯可以攝取溶解到湯中的水溶性維生素、鉀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等。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吃煮菜更好呢?我們有幾點和大家分享,你可以根據蔬菜品種不同做不同的選擇。

1. 葉菜類焯水之後涼拌

綠葉菜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第一個是吸油,這個在我們涮火鍋的時候就會有最直觀的感受。很多人覺得清炒綠葉菜很健康,但是看到盤底汪著一盤油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只是一盤“偽青菜”。綠葉菜的第二個特點是草酸含量比較高,口感較澀,草酸會和鈣結合成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草酸鈣結石是在腎臟形成的,在鍋裡和菜盤裡生成草酸鈣不會造成結石)

因此,綠葉菜不炒著吃而焯水之後再吃就同時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綠葉菜用開水焯過之後,大部分的草酸就可以去除了,例如把菠菜放在沸水中焯燙半分鐘,撈出控水即可去掉40-70%的草酸。為了保持良好的色澤,在焯水時還可以加入一點植物油。

綠葉菜焯水晾涼,切碎,可與各種食材一起涼拌,比如豆腐、豆皮、雞蛋、堅果、芝麻醬(避免沙拉醬,脂肪含量太高)等,例如菠菜與胡蘿蔔等涼拌,葉黃素與胡蘿蔔素一起,對眼睛的健康大有益處。總之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一起涼拌,食物種類不受限,調味的時候滴幾滴亞麻籽油、橄欖油或者香油,淋上生抽、耗油或者撈汁,也是美味的不要不要的。

2. 有些蔬菜蒸著吃口感也很棒

常見的比如藍莓山藥,蒸茄條、蒜蓉娃娃菜、蒸南瓜、紅白蘿蔔絲、蒸土豆等,通過蒸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留蔬菜的營養成分,還可以根據口味搭配不同的料汁。

3. 自制“麻辣燙”健康又美味

基本做法就是鍋中少放一點油,煸香蔥薑蒜,沖水或者高湯、放菜、煮菜、出鍋、淋上芝麻醬或者喜歡吃的其他醬料就OK了,自制麻辣燙的好處就在於各種蔬菜各種放,比如多種綠葉蔬菜、多種豆製品原料、海帶等藻類、蘑菇等菌類,有薯類,有魚類,有蛋類,能一次提供給我們10種甚至20種以上的食物,連菜帶湯一起吃掉,飽腹感很強,而且避免了在外就餐時不明其底細的濃厚湯汁和重口味調味料,無疑是一道營養豐富又操作簡單的快手餐。

4. 水煮菜,胃腸很清爽

我的媽媽隔幾天就會做一次水煮菜,準確的說是水煮菜湯麵,做法很簡單:鍋中放水、燒開、放入蔬菜、放入麵條,煮熟後加鹽、生抽調味,出鍋時滴幾滴芝麻香油,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吃起來卻十分爽口,胃腸道也感覺無比清爽!其實我們家的飲食向來比較清淡,但是再清淡的炒菜和這種水煮菜給我們的感覺也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不妨也來試一試,注意綠葉菜水煮時間不要過長,可以在水煮菜裡面加少量的植物油改良口感。

綜上,不丟失美味的水煮菜也是營養和美味兼具的佳餚,再此基礎上,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做到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對健康的影響將是有益且長遠的。


營養師阿喵


煮蔬菜和炒蔬菜確實會對蔬菜的營養產生不同的作用,但是即便長期用只一種方法做蔬菜吃,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影響。原因有兩個。一是不同做法雖然對蔬菜營養有不同作用,但是隻要不是非常極端的做法,對營養成分的流失或破壞也是有限的。二是除了蔬菜,我們還會吃其它很多種食物,從其它食物獲取營養。

其實,炒蔬菜和煮蔬菜只要方法得當,都是可以的。說說我的心得吧😄

炒菜是好多人兒時就有的記憶:長輩們將油燒得滾燙,蔬菜倒入鍋裡的瞬間,滋啦一聲,油煙騰起,再過一會兒美味的蔬菜就出鍋了。這種記憶陪伴我們長大,吃炒菜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然而最近幾年炒菜受到質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擔心炒菜油多熱量多;二是高溫油炒破壞蔬菜營養;三是炒菜產生油煙有害身體。這些擔心都是有道理的,但是隻要稍加改進,我們既可以吃早已習慣的炒菜,又可以避免上面說的那些缺點。

方法呢也很簡單。一是少放油,其實炒菜用一湯匙油就夠了,多了浪費還長肉。二是熱鍋放冷油,直接炒菜。以前把油燒得滾燙是因為以前的菜油豆油含有不少可揮發的雜質,需要高溫去除,否則不好吃。現在的色拉油調和油都是已經去除雜質的,生吃都行,所以不用把油溫燒得很高,這樣既減少了蔬菜營養的破壞,也大幅度減少了油煙對身體健康的傷害。


再說說煮蔬菜。其實煮熟菜如果方法不得當,蔬菜營養的損失也是相當大的。有人煮蔬菜的時候用的水太多,結果大量的水溶性維生素溶解在蔬菜湯裡,最後蔬菜湯喝不完,維生素也被倒掉了。有些人煮素菜的時候擔心發胖,一點油都不放,也會導致蔬菜當中一些脂溶性的維生素不能很好的吸收。

煮蔬菜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先說初級版,煮蔬菜的水要少一小碗就夠了,再放半湯勺到一湯勺的油,可以用亞麻油茶,籽油,橄欖油等,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最後加一點點鹽,一碗煮蔬菜就新鮮出爐了。不過初級版做出來的煮熟菜味道也就這樣了,再看進階版的煮蔬菜。在初級版煮蔬菜的基礎上加入金針菇蘑菇、蛋、豆腐、魚丸肉丸、蝦仁、肉片…這就是一碗標準的燉菜了,色香味營養俱全。


總結:蔬菜不管是用炒的,還是煮的,只要方法合適,都可以做出美味營養的蔬菜。這樣的蔬菜,每天吃上一斤,對身體總是好的😊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