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今日頭條怎麼了?

今日頭條怎麼了?

今日頭條直到今天仍然採取的是單雙休制度,每個月多上兩天班。不過多出來的時間並沒有轉化成與百度“互撕”的生產力,雙方的爭鬥直到目前為止依然膠著。百度市場公關一側的員工習慣富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在需要時,可以連續高強度作業。昨天凌晨零點三十分左右,百度員工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一張長圖,內容是回應今日頭條對百度“不正當競爭”的指責

今日頭條怎麼了?

這件事的起因是某知名媒體人爆料百度內部成立了一個“打頭辦”,由李彥宏的妻子馬東敏直接負責,存在的目的就是聯合GR、PR力量打擊今日頭條。隨後停更三個月的“網紅”公眾號這屆百度公關發文回應,稱今日頭條“寧可捅自己一刀,也要絆對手一腳”。一場口水仗就此拉開帷幕。今日頭條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上連番回應。稱這屆“黑公關”很行。

今日頭條怎麼了?

在此我們不對這起事件下論斷,既然即將對簿公堂,那交由法院審理、給出結果即可。我們觀察到的是,人工智能浩大的聲勢下,AI公司百度近來一直高歌猛進(這屆百度公關數月不更就是一個側面例證),

但AI公司今日頭條卻一直麻煩重重。這是為什麼?

今日頭條怎麼了?

2017年以來,由於新聞、廣告的推送“過於”精準,今日頭條頻頻被懷疑盜取、竊聽了用戶的隱私信息。

今日頭條怎麼了?

今日頭條今年1月4號出面回應“沒那個本事”,否認通過麥克風獲取個人隱私。但對於可能涉嫌竊取隱私的其他方式沒有提及。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讓大眾在官方回應之後依然不太買賬。

今日頭條怎麼了?

相比於大眾的態度謹慎,政府機關表現得更為激烈:因為內容涉嫌低俗,過去一年今日頭條被網信辦約談4次,被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並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查處1次。在第一次約談中,網信辦就明確表示

“嚴肅批判,責令整改”。2017年12月29日,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推薦”“熱點”“社會”“圖片”“問答”“財經”等6個頻道被勒令停更24小時。這是新聞類 APP史上第一次遭到網信辦全面封禁 。

在此之前的各類採訪中,當被問及內容低俗的問題時,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一直強調,今日頭條是一家技術公司,而不是媒體公司。2016年年底,他接受《財經》記者宋瑋採訪時說,今日頭條不會也不需要設立傳統意義上的總編輯。他說自己最忌諱價值觀先行,他認為“不干涉”可能是他對內容最好的管理。

今日頭條怎麼了?

在那次採訪中,他還說明了今日頭條為什麼存在嚴重的標題黨現象:“因為沒有收錄足夠多的用戶信號,所以我們不知道你是因為被誘惑還是因為興趣而點擊。”如今被用戶指責盜取隱私,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收錄到足夠多的用戶信號”。

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海量的用戶信息(無論是結構化的還是非結構化的)都只存在於大數據中才有意義,我們相信包括今日頭條在內的大部分主流應用,除了幫助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都不會將用戶數據用作他途。但為什麼今日頭條不能讓用戶放心?一個如此成功的技術公司,又為何會屢犯眾怒,引發競爭對手、政府機關、產品用戶的一致聲討?

實際上,理性、冷靜的張一鳴,為今日頭條制定的每一步戰略都穩健紮實、科學合理。今日頭條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犯過錯。“今日頭條的產品和延展業務都是圍繞著內容這個核心做的。”一位今日頭條內部的市場人員說。西瓜視頻對標秒拍,抖音對標小咖秀,火山小視頻對標快手,悟空問答對標知乎,內涵段子對標糗事百科,懂車帝對標汽車之家……在內容生態的路上,的確沒有一家企業比今日頭條的佈局更完整。但算無遺策的今日頭條,偏偏處處透著“不招人喜歡”的氣質。

今日頭條怎麼了?

這多半要源於今日頭條對待技術的放縱,和對價值觀的漠視。快播遭到禁封時,其創始人王欣曾稱“技術無罪”。張一鳴也認同這一看法,他強調技術本身是中立的。我們姑且不探討技術無罪這一說法是否正確。但今日頭條將這句話當免死金牌,模糊技術可以施加影響的邊界,這才是惹人側目的癥結。

今日頭條從創始人張一鳴開始,價值觀就是追求效率。技術能解決效率的問題,因此即使已經擁有了海量內容,以及自有的內容分發平臺,今日頭條仍然是一家技術至上的公司。張一鳴認為,更高的效率就能給用戶提升更好的體驗。

但從實踐結果來看,效率顯然不能代表全部的用戶體驗。對於今日頭條神乎其技的預測,用戶只有驚恐。

即使競爭對手的攻擊、政府機關的責罰都不值得在意,今日頭條也需要謹慎地對待用戶體驗及反饋,並把優先級放在效率之上。畢竟這款客戶端早已經成為了日活過億的龐然大物,深入到了廣大受眾每天的生活中,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年末,用戶在今日頭條的平均停留時長就已達到74分鐘/天。中小企業能以生存、謀利為第一要務,但今日頭條這種體量的大公司,還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擁有更傑出的企業形象。

今日頭條怎麼了?

今日頭條也在學著招人喜歡。儘管聲稱不需要也不會設立總編輯,張一鳴還是聘用了張輔評擔綱總編輯一職;就在昨天,今日頭條還發布了一個“養狗計劃”,通過小程序向全社會招募測試員,目的是構建一個完善的反低俗算法模型。總編輯張輔評說:“我們對內容的監測標準非常嚴格。但同時我們意識到,算法仍然有缺陷,我們需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上線‘靈犬’系統,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一起幫助頭條改進算法,更好地服務社會。”

今日頭條怎麼了?

一個企業的成長過程會經歷許多困難,人們理當給創業者更多的包容,尤其是那些創造了成功產品的優質創業者。但至少,他和他的企業應當具有合格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億萬用戶在同一個平臺產生數據、消遣時間、接觸世界。這個平臺需要表現出值得信任的一面。

今日頭條怎麼了?

今日頭條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