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三国演义》前几年在中国的火热程度,那简直就是爆表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三国主要描述的就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不能说国家吧,应该说是三个政权,在争夺中国统治权利的各种斗争,一点不看国际大形势,感觉三个老大有点像现在那个XXX角色,不看国际大趋势,他们就是自己在互相的争斗,演义吗当然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当时势力最大的一方就是曹操,因为曹操方面有天子的加持,二是曹操占据中原地区,各种资源丰富,人还多、地也多,人才那不用说更多,但是曹操也有短板,那就是多疑,好色喜欢娶人家的老婆,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喜欢杀人,杨修、华佗等许多很多才华的人都被他给杀掉了。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第二应该的就是东吴政权了,以长江天险为屏障,孙家世代在当地为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群众基础很好,想想世代为官,在当地各种势力都有自己的生态体系,统治阶层比较团结,人才济济,像孙策、孙权、鲁肃、陆逊、黄盖等太多了,这一点比刘备强多了,刘备没有储备人才资源,除了五虎上将和诸葛亮好像也想不起来其他什么人了。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最后那就是刘备了,刘备刚开始就是没有自己的地盘,就是一个卖草鞋的,自己说是汉室后代,在桃园三结义才有了自己的一点骨干力量,实力不行那就找高人吧,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利用诸葛亮的谋略一步步才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四川,但是他们都是外来户,你再牛逼,还有地头蛇呢?只有像现在的美国总统一样只有实行高压政策,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但是呢势力最强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让刘备和孙权联军给打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这都是经典,曹操差一点命丧黄泉,有了火烧赤壁之后,曹操元气大伤,这样就给刘备留下了充足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壮大自己的势力,在说赤壁之战中也抢了很多曹操的物资,充实了刘备的军队的所有装备。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三国中谋士之间的较量,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大家熟悉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经典故事,我感觉最经典的就是三气周瑜,《三国演义》中说是诸葛亮三次气周瑜把周瑜给气死了,但是根据正史的《三国志》中的记载,周瑜是中箭受伤最后感染才死了,当时还没有发明出来抗生素,有抗生素的话周瑜一定不会死的。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就是神一样的人物,有很多的夸张成分,就是周瑜临死的时候说的“既生瑜何生亮”这个桥段就是后人的断章取义,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其实后面还有很重要的后半句“君未归,孤何安”,后半句就是简单的六个汉字,充分体现了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后面那一句,才体现出周瑜的广大胸怀

稍微思考一下,这不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一个问题,一个是东吴的大都督,一个是丞相,论官职、论地位都是人上人,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奇才,没有能力的傻瓜能到会是大都督、丞相吗?演绎就是演义允许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就像现在的古装剧是一样的演绎,若都是古代的文言文之乎者也的,有几个人会看?有几个人会看懂?哪里来得收视率?投资的钱不就等于打水漂了,去哪里赚钱。

周瑜说的:“既生瑜何生亮,君未归,孤何安”我们把两句放在一起去看,不要断章取义的去分析,不用小编来解释了,和现在的白话文差不多,开始周瑜和诸葛亮是盟友,后才也有决裂,对待盟友也好、敌人也罢,能说出这样的话,充分证明了周瑜的大气、霸气、才气,我们看历史一定要客观公正,才能看明白过去,善待我们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