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东汉王朝:灭亡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林俊杰《曹操》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精彩的一段历史。历来被史学家、小说家、权谋家和吃瓜群众们所津津乐道。而之所以有三国这么精彩的历史,向前推,要拜东汉所赐。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至汉献帝刘协亡国历经一百九十五年。由汉朝宗室,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所建立。定都于洛阳,位在西汉都长安之东,故称东汉。与西汉统称汉王朝,亦被称为后汉。

东汉王朝:灭亡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却因横征暴敛,压榨百姓而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光武帝刘秀趁机发展壮大,最终结束战乱,恢复了大一统局面,建立了东汉王朝。即位之初便吸取西汉外戚、权臣干政至灭国的惨痛教训,致力于整顿吏治,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对之更是多加限制。在行政体制上,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简并郡县,裁撤冗官。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重视经济复苏。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刘秀的种种举措带来了东汉的兴盛,带来了“光武中兴”。

东汉王朝:灭亡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后来的汉明帝和汉章帝,致力发展,使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在汉章帝后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外戚日益跋扈,后汉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可是好景并不长。后期又发生了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宦官弄权,皇权旁落,戚宦之争,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地方大族和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趁机发展个人武装。到了桓灵在位的时期,更是昏庸无道、横征暴敛、买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荷,终于爆发了黄巾之乱,中央政府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平定了起义,州牧的设立和州刺史权力的提升,和却导致了地方官员豪强拥兵自重。自外戚何进掌朝,十常侍弄权,董卓之乱又起,自此东汉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大幕,东汉政权变得岌岌可危。

东汉王朝:灭亡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黄巾起义之后,董卓入朝,由于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已同归于尽,导致董卓实际控制了朝廷和皇帝。为了更好的立威,使用权力。董卓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董卓的诸多倒行逆施引起了关东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纷纷以讨董为名起兵。组成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而董卓则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并且焚烧了洛阳。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实力,东汉中央政府的威望荡然无存。后王允设计,与吕布合力除掉董卓,但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刘协和群臣不得已逃出长安回到洛阳。处境凄惨无比。后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到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刘协变成了“傀儡”皇帝。 220年,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东汉宣告灭亡,从此进入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灭亡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能够把一个中兴的王朝弄到灭亡,不单单是那几位军阀“大佬”造成的。滴水成冰,非一日之寒。造成最后的结果,是很多因素纠缠在一起,最后集中爆发了而已。刘秀立国之初,便打击外戚,怕的就是重蹈西汉覆辙。然而最后还是有外戚在搅混水。西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加速了西汉灭亡。东汉黄巾起义,又是历史的再一次重演。宦官干政,祸国殃民,霍霍完了东汉王朝最后一点生命力。当权者没有远大的忧患意识,放任问题发展,直至最后失去了对问题的控制。日积月累,必然爆发。所以说,东汉王朝有最后的结果,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