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市公司扎堆股票回購“忽悠”式回購逐漸浮出水面

2月份以來A股市場迎來新一波的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熱潮,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擇機實施回購,向市場傳遞了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號,有可能對公司股價形成一定的支撐。但與此同時,投資者需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的“忽悠”式回購。

上市公司掀起股票回購熱潮

重慶鋼鐵於3月3日公告,公司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數量不低於4500萬股,不高於5000萬股,回購價格不高於2.3元/股,回購股份期限為3月2日至5月20日。

實際上,近期涉足股票回購領域的A股上市公司並非只有重慶鋼鐵,據記者統計,2月份以來已先後有歐普照明、振江股份等17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與回購股票事項相關的公告,統計數據同時顯示,上述171家公司已實施的股票回購金額和擬定的回購金額上限合計高達321.5億元。

就具體公司來看,神州泰嶽、洽洽食品等112家上市公司在2月份以來實際進行了股票回購操作;廈門象嶼、瑞凌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則在此期間公佈了股票回購預案;同期還有捷順科技、天汽模等2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方案獲得股東大會批准。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期涉足股票回購事項的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公司直言回購股票就是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比如廈門象嶼就表示“基於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和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為進一步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同時增強投資者信心並增強公司股票長期投資價值,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部分股份。”

“忽悠”式回購隱患漸現

就在上市公司掀起股票回購熱潮的同時,部分上市公司的“忽悠”式回購也逐漸浮出水面。

就在3月3日,海印股份公告稱,公司及相關人員因存在違規行為,於當日收到廣東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而海銀股份之所以被處罰,原因在於海印股份曾在2019年1月公告稱,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於2.5億元(含)、不超過5億元(含)。但是在回購股份期限過後,海印股份實際回購金額只有2899.78萬元。

海印股份股票回購“缺斤短兩”,道道全則上演了回購計劃提前“跑路”的戲碼,據道道全2月29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2月28日,道道全完成回購1503.17萬股,成交金額為2.08億元,離其在2019年3月承諾的回購金額下限尚有超過5000萬元的缺口,道道全卻決定提前終止該回購計劃。

除了實際回購金額低於計劃金額以及提前結束回購計劃以外,借回購利好掩護股東、高管減持的事件也在近期再度爆出,2月24日收到深交所監管函的力盛賽車就是典型案例,該公司本計劃自2019年1月11日至2020年1月10日期間,在回購總金額不低於0.56億元且不超過1.12億元的額度內實施回購事項。然而回購期滿後公司完成回購的總金額僅999.72萬元,在此過程中,力盛賽車的股東減持卻毫不手軟,公司第四大股東曹傳德於2019年6月4日至6月13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250萬股,套現達4185萬元。此外,今年2月13日,公司第三大股東蘇維鋒又拋出減持計劃,擬在未來半年內減持不超過759.92萬股。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的回購計劃雖然尚未爆出負面消息,但回購計劃的預期效果卻令人生疑,比如晨光生物,晨光生物3月1日公告,公司回購資金額度由此前1億元至2億元,調整為2億元至4億元,回購股份的價格仍為不超過8.5元/股,但晨光生物股價在3月2日已經觸及8.35元,3月3日股價也曾達到8.3元,這也意味著目前晨光生物的股價回購空間並不充裕,能否達到計劃中的回購規模存在較大變數。

低價錢多公司回購更穩妥

華龍證券投資顧問劉偉指出,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大股東通常比一般投資者瞭解更多公司信息,因而大股東選擇在公司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時增持公司股票或者回購註銷的概率較大。一般而言,具備市盈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處於破淨狀態、資產負債率大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閒置資金規模較大等特徵的上市公司擁有較強的股票回購動機。在具體操作上,可從兩個方向尋找到真正的有價值的回購概念股,首先,推出回購計劃的公司是因為其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同時目前股票價格較低,具備投資價值。其次回購股份數量及動用金額反映出大股東對於公司及股價前景的信心,回購股份數量越多,金額越高,股價就會獲得更強的支撐,而回購數量較少的公司股價走勢則取決於公司的基本面發展以及當時市場環境。

國泰君安投資顧問張濤則表示,上市公司的回購均價可視為其股價的合理估值中樞,當上市公司股價低於回購均價時,投資者就可以考慮逢低介入;當上市公司的回購進程達到60%~70%時,往往是回購效應對上市公司股價提振效能最大之時,此時投資者可考慮獲利了結。投資者尤其要關注那些控股股東為央企的上市公司所發起的回購,這類公司大股東回購的力度通常較大,基本上都能夠按照預案足額完成回購。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凌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