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論及美國遠征軍及其海軍陸戰隊在一戰歐洲戰場上的表現與貢獻,熟悉戰史的朋友自然會首先想到貝勞森林血戰,的確,美國大兵們在這場戰役中用血的代價,書寫了自己的傳奇。而在此戰後不久的1918年秋天,又有另一場戰鬥值得大書特書,這就是白山之戰。在這場戰役中,美國遠征軍同樣贏得成功,也同樣付出高昂的代價。

白色的山峰

時至1918年夏秋之際,一戰西歐戰場的形勢正在發生著急劇變化。

德軍在這年春天發起的一場雄心勃勃的大攻勢已經困頓下來,這支曾經掃蕩西歐大地的大軍,現在失掉了鋒芒,被迫轉攻為守。他們在整個9月步步後退,最終來到一條被稱作“興登堡防線”的野戰防禦帶上,打算在這裡恢復元氣。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跨洋來到歐洲戰場的美國遠征軍

另一方面,協約國軍隊則抖擻精神,打算雙路並舉,全面攻破德軍防線,以期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從而結束這場漫長的戰爭。協約國的信心來自多個源泉,其中最主要一點在於苦戰多年的英法兩國軍隊得到了生力軍——美國遠征軍的強勁支援,美國人的到場使得協約國陣營無論在兵員和裝備數量方面,還是士氣精神方面,都對德軍佔據了顯著優勢。

而在來援者當中,美國遠征軍下轄第2師(編有1個海軍陸戰隊旅)在夏天參與貝勞森林戰鬥,以慘重的傷亡代價換取了一場顯赫勝利,從而在本方陣營裡樹立了崇高的聲望。而在9月,該部又奉調前往一個新的地區,準備接受新一輪的重要任務。

這個新的地區是位於法國香檳省——座落在重要城市蘭斯東北面的白山一帶。對於正在努力逐步收復法國東北部失地的協約國軍隊來說,攻取白山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德軍在白山的防禦工事正是“興登堡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拿下這個制高點,就意味著在“興登堡防線”上打出一個缺口;而一旦協約國軍隊將足夠的火力部署到這個制高點上,那麼白山周邊地區的德軍勢必將全面後撤。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開赴前線的美軍機槍部隊,初期使用的武器和服裝與英法軍隊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白山的拼寫是Blanc Mont,意思是“白色的山峰”。熟悉外文的朋友應該能發現,這兩個單詞加在一起,正好是另一個著名地標的名稱——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雖然香檳地區的白山只是一處坡度較緩的山丘地帶,但對於受命主攻的美軍來說,其難度絲毫也不會次於登山愛好者攀爬勃朗峰。

臨危受命

在美國人受命攻打此地之前,法軍已經對白山實施過攻擊,但由高羅德將軍所指揮的法第4集團軍進展緩慢,在山地之下徒然流血。說起來,進攻的法軍和防守的德軍都已是久戰疲旅,但完整的工事體系還是幫助了防守方:自一戰爆發之初的1914年9月起,德軍就佔領了屬於法國的這條山嶺地帶,而經過長達4年的經營,此地的工事之堅固自然在情理之中。這裡密佈著鐵絲網、相連塹壕和暗堡,還配有大量機槍和火炮武裝的支撐點。

駐守白山的主力為德軍第200步兵師,另外還輔以第213步兵師。尤其第200師來自於傳統普魯士地區,此前曾轉戰多個戰場,編內的山地部隊具有豐富的山地戰經驗,全師也被認為是1918年德國陸軍中最好的師之一。除了這兩個師,配備在山嶺周邊地區的幾個德國步兵師也可以隨時提供增援。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穿林推進的美國遠征軍

在看到自己的部隊難以突破之後,法軍貝當元帥便向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將軍求助,希望將美國師投入這個方向。法國人非常看重美軍的人力儲備——要知道,當時美國遠征軍的一個師編有兩個步兵旅和1個炮兵旅,總兵力達2.8萬人左右,幾乎相當於法軍的一個軍!

潘興對貝當的請求欣然允諾,並很快指示美第2師開赴白山地區。在此前的貝勞森林之戰中,這個師已經證明是美國遠征軍屬下最出類拔萃的單位之一,而該師所轄的陸戰旅尤其享有“敢戰”的名聲。

9月底,高羅德將軍在司令部裡迎來了美第2師師長勒瓊將軍。高羅德在法軍中也是一個知名人物,此前在鎮壓殖民地起義的行動中失掉了一條胳膊。勒瓊本人來自海軍陸戰隊,不久前剛被任命為師長,會面中,他用法語和高羅德交談。高羅德開門見山:“你的人能否幫忙拿下白山?”勒瓊直截了當:“保證完成任務。”

突擊戰打響

勒瓊迅速行動,他的師於10月1日就展開在白山以南的陣地上,他本人則於2日帶著參謀們參加了法軍會議,在會上受領了次日突擊白山的任務。

根據作戰計劃,美第2師將以正面強攻的姿態,直取德軍防禦最堅固的地段。雖然看起來必將充滿艱苦,但是這時畢竟不能“打退堂鼓”了。於是勒瓊打定主意,要讓麾下的海軍陸戰隊第4旅負責正面進攻,陸軍第3旅則從右翼包抄敵人陣地。會議結束後,勒瓊對高羅德說:“第2師具有戰勝一切困難局面的過硬能力。”這一慷慨表態令後者大感放心,對早已厭戰的法國人而言,現在輪到美國大兵去“啃這塊硬骨頭”了。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德軍防線局部

時間緊迫,第2師的參謀們連夜工作,以期落實具體的作戰細節。準備過程完全可以用“爭分奪秒”來形容,結果就是,指揮第4陸戰旅的內維爾准將直到戰鬥打響前1小時才收到作戰指令!

10月3日拂曉5點50分,一直籠罩在灰暗薄霧下的白山地區,寧靜被打破了,地動山搖之下,法軍和美軍的火炮開始噴射烈焰和鋼鐵,炮彈所至之處,升騰起的黑煙使天光變得更加黯淡,紅色的爆炸閃光則在煙幕中透出奇幻的景象。

為達成進攻的突然性,這次炮火準備僅僅持續了5分鐘,不過已經迫使部分德軍開始離開自己的戰壕。一名德國兵在日記裡寫道:“彈片紛飛,炮擊讓我們一半的機槍都報廢了。”炮擊結束後,在一些法國坦克的支援下,內維爾的旅開始推進。陸戰隊員們冒著“復甦”過來的德軍火力的阻擊,仍然堅定地指向白山的主山脊一線。

德第200師中一位名叫裡謝特的中尉這時身處山頂的一個前哨崗位中,他和師部保持著實時的電話聯繫,記錄下來的通話內容生動地反映了戰鬥的進展。8點15分,裡謝特報告稱,美國人開始登上山嶺;8點30分,他又報告稱,美國人正在進一步逼近;9點,裡謝特驚呼,從自己的位置上已經可清楚地聽到美國人的說話聲;9點20分,這一通話中止了,第200師師部從電話裡聽到的最後聲音是美國人喝令裡謝特等人投降的喝罵。

德軍的兵力本來就不足以填滿整條白山戰線,因此他們非常依賴機槍火力點和堅固據點,而當許多機槍點被打得啞火後,德軍的防守便隨之鬆動。美國海軍陸戰旅奮勇向前,突破多處陣地,抓獲不少俘虜。

從許多德國人甘願放下武器這一點可以看出,德軍的抵抗意志沒有事前估計的那麼強。事實上,此時西線德軍的士氣普遍低落,狀態已遠遠不能同1914年相比了。德第200師的一名高級軍官就曾向上級報告:“我有責任提請上司注意,部隊的身體和精神都已透支,我無法保證這樣的部隊在一次突然打擊下仍能堅守他們的陣地。”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準備投出手榴彈的德國士兵

到這天中午時分,美第4陸戰旅成功登上了白山,但他們還將面臨艱苦的肅清任務——仍有大量密佈的暗堡和戰壕在德軍的控制下。

山頭拉鋸

第4陸戰旅展開突擊後不久,由伊利准將指揮的第3旅便開始向白山右翼按既定包抄,但是他們一開始就遇上了麻煩。

原來,計劃指定一塊原由法軍佔據的地區作為該旅攻擊前的集結地,不料這片地區卻在頭一天晚上被德軍重佔了!結果,當伊利屬下開入這片集結地區時,立即遭到了德第213步兵師的火力襲擊。好在第3旅仍能臨危不亂,在經過一番肉搏激戰後,又趕走了德國人,當然,這也造成該部的行動略微落後於時間表。

儘管發生延誤,到中午時分,第3旅打頭的第9團仍然在德軍機槍的彈雨下艱難推進,趕到了指定地區。而一支法軍友鄰部隊也適時出現了,從而保障了第9團右翼的安全。伊利手裡的另一支部隊第23團在下午隨後跟進,擴大了第3旅在白山右翼的既得陣地。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戰鬥間隙的美軍士兵

在得到兩路部下都“按計劃進展”的報告後,師長勒瓊便要求兩個旅儘快將戰線連成一片。這個要求雖然合理,卻很難做到:一方面,鄰近地區的德軍部隊正投入反擊,伊利的第23團面臨德第15巴伐利亞步兵師的反擊,直到晚上都在不停地阻擊敵人的猛攻;另一方面,內維爾也派出手下的第5陸戰團前來和陸軍部隊尋求會合,但也同樣因為面臨德軍反撲,無法實現。

如果從空中往下看,美軍在白山取得的突破區域就像是一個梯形——這個伸入德軍戰線中的梯形突出部深2.5公里,底部的寬度為1.5公里,而頂部的寬度還不足500米。圍繞這個突出部的拉鋸戰晚上還在不斷進行,在白天取得成功的美軍必須在晚上用盡全力,才能確保戰果不致“溜走”。

慘烈時刻

10月4日清晨,勒瓊下令第5陸戰團必須儘快和第23團建立聯繫。面對著這道嚴令,第5陸戰團全力以赴,而這一天也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日子之一。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操縱37毫米機關炮的美軍士兵

短暫的炮火準備在6點開始,之後第5陸戰團便以第3營、第1營、第2營的順序向友鄰部隊的方向攻去。隊形展開還沒多久,這支部隊便遭到了德軍機槍和炮火的壓制,打頭的第3營不得不打打停停,但仍努力向前。當他們最終完全停頓下來時,也終於看到了第23團的陣地——至少達成了和友軍“相通”的最低目標。

在第3營的後面,第1營和第2營同樣遭到猛烈夾擊,兩個依次跟進的營逐漸變成齊頭並進,然後也停滯不前。相比之下,第1營的處境更糟,據稱機槍火力“覆蓋了本營的全部方向”,而在不遠處還可以看到大批德軍步兵正在集結,顯然準備發起反擊。在此重壓之下,有的陸戰隊員嚇呆了,軍官們不得不抽出手槍,威脅他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身處危境的第1營營長漢密爾頓決心採取主動,帶著自己的部下衝向了集結中的敵人。一名隨第5陸戰團行動的法軍聯絡官看到:“這是近乎野蠻的勇敢,上帝本尊也無法讓他們停下來了。”美國人和德國人很快拼上了刺刀,最後,站立在山頭上的是第5陸戰團第1營,德第213師的側翼逆襲被擊退了。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凱旋而歸的美國遠征軍

夜色將至時,第5陸戰團在白天的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而檢點傷亡的結果則令人大吃一驚:第2營和第3營各蒙受了約60%的傷亡,而第1營在這天清晨有1000人投入行動,傍晚時僅剩170人仍可作戰!營長漢彌爾頓向上級報告稱:“我知道現在說‘不行’很困難,但師長應該意識到,這個團已經‘不行’了。如果再有類似的進攻,這個團就將喪失戰鬥力。”

所幸,不再有“類似的進攻”了。到5日清晨,美軍終於肅清了德軍在白山的最後一處據點。6點15分,第2師宣佈已完全奪取了白山山嶺及其西部的接近地。這天晚些時候,經過短暫休整的第2師從白山出發,向附近的由德軍佔據的聖艾蒂安城郊做試探性推進。直到那時,勒瓊才向高羅德提出要求:“讓我的人歇一歇吧!”

被遺忘的勝利

將德第200師和第213師逐出白山,戰鬥中遭受重大傷亡的美第2師,在10月6日迎來喘息之機。這天的晚些時候,來自德克薩斯的美第36師來到這裡,於當晚逐步接管第2師的防區。除了留下炮兵和工兵繼續參戰外,勒瓊所部全部撤至二線休整。

「戰役」因付出殘酷的代價,而被故意淡化的美國遠征軍的白山之戰

白山戰役紀念碑,那些犧牲的士兵幾乎被人淡忘

白山被突破,不僅使德軍損失了數千精銳、300餘挺機槍和90餘門火炮,更意味著德軍“興堡堡防線”被扯開了一個口子,這對整體戰局的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當面德軍選擇了全線後撤,美軍繼而於10月10日奪取了聖艾蒂安,德軍則進一步全線撤向色當。

白山之戰被貝當元帥稱作“1918年諸戰役中最了不起的功績”,這自然是美國遠征軍最為成功的戰役之一。參戰的第2師成為白山的勝利者,證明他們不愧是美國遠征軍中“最為鋒利的矛頭”之一。

但是,這場勝利的意義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傷亡數字抵消了。據勒瓊報告,第2師第4陸戰旅在戰鬥中共損失2300人,第3旅的損失大體與之相當,而這近5000人的損失主要集中在3日至5日的三天內——即便是在血流成河的一戰西線戰場,這個損失率也是驚人的。

正因為白山之戰令第2師“付出了駭人聽聞的代價”,所以美國遠征軍高層不願對此戰做過分宣揚,事情逐步發展到:從潘興將軍以下,許多人乾脆對此戰避而不談,以致白山之戰逐漸成為一次被遺忘的勝利。對於那些在白山做出重大犧牲的人來說,這當然是不公平的。(特約:鴻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