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只夠溫飽,創業的都有成為有錢人的潛質,你認同嗎?

向日葵的明媚R


不認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兩個定義,一個是“打工”,一個是“創業”,簡單來說,自己是老闆或者有公司股權的都可以稱之為是“創業者”,剩下的就是“打工者’。

而題主的題目很顯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的確,創業者因為持有公司股權,相比於普通打工者更有可能成為有錢人,畢竟一點公司做到一定規模,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公司的股東。

但這並不意味著打工者就沒有機會成為有錢人,畢竟成為有錢人的途徑千千萬,並不是只有創業這一條。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一、創業者為什麼更容易成為有錢人?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創業者之所以更有成為有錢人的潛力,是因為相比於普通的打工族,創業者能夠最大化的享受公司的利益,公司收益越高,創業者獲得的利潤也就越高,自然更容易積攢財富。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都知道的是,創業者之所以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往往也是因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要知道並不是隨隨便遍遍出來個人就能創業,更不是誰都有能力讓公司盈利,讓自己成為有錢人。

所以,一個創業者之所以能成為有錢人,往往是一種綜合能力和綜合條件的體現,並不是大家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二、什麼樣的打工者也能成為有錢人?

我和一個在財富管理行業做理財顧問的學員聊過她服務的一些客戶類型。要知道她們定位高淨值客戶的標準是可投資資產(不包括房產等不動產)1000萬以上。

記得她說過,她也有很多客戶是公司高管,比如來自IT行業、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扽等。

這些公司高管並沒有公司股權,但依然積攢到了足夠多的財富,原因就是,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了無可替代,所以公司願意出很高的薪水,比如年薪100/200萬甚至更高,來聘請他們。

所以,打工者也是有可能成為有錢人的,只要你的能力足夠強,職位也能達到一定的水平,還是有可能實現年薪百萬的。

三、成為有錢人還有什麼途徑?

之前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身邊有很多隱形的有錢人,所謂隱形就是平時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吃著一樣飯,做著一樣的工作,但人家就是身價幾千萬。

這類人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抓住了一些時代的機遇,比如2010年之前買房,2015年之前投資股票,使得自己的身價突然翻了幾十甚至幾百倍。

所以,並不是打工就沒有機會成為有錢人,如果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去抓住一些時代的紅利,成為有錢人也不是不可能。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