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面對育兒分歧,怎麼說老人才會聽?

歲月靜好靜待花開時光


兩代人不同,都需要溝通,大家劃清楚教育邊界線。而且,父母的言行舉止最重要!

在實際生活中,其一,要看老人家或者自己是否強勢?其二,自己的溝通技巧,其三,自己的育兒的知識是否不斷學習?

一方過於太強勢,會導致老觀念與科學觀點想衝突,引起家庭矛盾,而實際情況不同,所以不能同日而語。最好的辦法,舉例子,拿著書本的觀點,以及相關的視頻給他們看。

跟老人溝通,注意語氣,先肯定他們的觀點,但是再搬出道理跟他們分享。

還有就是不斷學習育兒知識,以及有效的實踐,總結結果,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堅持自己的觀點,原則,例如,寶寶吃飯的習慣,學習的習慣,生活的習慣,這些都是要家人統一口徑。


家有魔娃


育兒分歧這個問題在家庭還是比較棘手的,我以我爸來說下我的感受。

育兒分歧的幾個問題

1、刷牙問題

我爸認為現在孩子小刷什麼牙?等大了自然就會刷。是會刷但不想刷呀!你看外甥女她們愛刷牙嗎?牙齒一個個齲壞,牙齒都是坑洞。我爸只是笑不說話了。

所以讓老人聽話可用懟的,這個簡單粗暴但效果好,至少你做的時候他不再幹預。

2、尿布問題

我女兒2歲時,還在用尿不溼,我爸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大了還用?晚上就應該叫孩子起來尿尿,花錢不說,孩子這樣也不舒服些阿!

我解決辦法是,無視他的嘮叨。好在是自己的父親,他也不會說什麼。而且他也不幫我帶,所以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也管不了那麼多。如果是孩子的爺爺估計會插手,所以如果想讓老人聽,孩子就得自己帶。

3、吃花生問題

女兒還不到2歲時,我是沒讓她吃過花生的,但我爸就說我不會帶孩子,真是無語。他說孩子想吃就讓她吃,這個花生吃了好的,有什麼關係?

哎,還好是自己的爸,若是公公,準得吵架。最後還是給孩子吃了花生,但我一直很緊張地看著孩子吃。

如果是孩子的爺爺這樣做,建議多點耐心解釋,如果有“機會教育”一定不要錯過。一般老人看到案例,都會沉默,有的老人就會聽。

總之,孩子儘量自己帶,就會擁有大部分的話語權,多少公公婆婆也會聽。


花醒育兒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與媽媽,婆婆共同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分歧。



當時生大寶的時候,自己年紀小不懂事,另外當時的信息沒有現在發達,帶寶寶的時候都是老人怎麼說就怎麼弄,大寶是08年夏天出生的,當時正好是江蘇最熱的時候,婆婆說要給孩子綁上腿,以後腿才能長的直,後來我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發現孩子屁股上,大腿根上面都是一片一片的紅疹,跟婆婆說不要綁孩子腿了,要勤換尿布,婆婆還是堅持她自己的意見,最後孩子整天整夜的哭鬧,她說給孩子塗點燒鍋的草木灰就好了,為此我和她吵了一架,自己抱著孩子回了無錫。



今年有了二寶,是我媽媽照顧我,平時一切都好,就是在孩子可以添加輔食以後,我發現我媽媽會給孩子做輔食時偷偷加鹽,有時候大人吃飯還會喂大人的菜給孩子吃,還說小孩子吃點鹽才有勁,一副振振有詞的樣子,跟她說一歲以下孩子不能吃糖和鹽,她會反駁,說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麼帶的,你現在不也長得好好的。



跟她多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我把她拉進了幾個母嬰交流群,讓她多瞭解其他人的育兒經驗,還會帶著她一起看視頻,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以及看別人分享的輔食做法,育兒技巧。每當看見他人分享的育兒路上踩過的坑,她還會特意告訴我,提醒我要注意。



通過這些事情,我覺得其實老年人並非都是特別固執己見不肯接受新鮮事物,而是我們年輕人要注意方法,不能生硬的要求老人一下子就接受,畢竟他們的理念在他們心裡幾十年了,早已經根深蒂固,我們可以帶著爸媽一起學習,多聽多看多交流。

一味的抱怨只會把家庭關係鬧得更糟糕,並不能讓他們立刻接受改變,多一點包容少一點生硬的拒絕,要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害你的孩子。(我是小蔥媽媽,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育兒知識!)


小蔥媽媽的親子時光


這個真是難倒了在一起住的。因為孩子,和老人紅臉過,爭辯過,而且她們真的是很倔強,咋說都不聽的,偷摸的你看不見還那樣。為了孩子,我也真是絞盡腦汁了……

1🍀我家二寶13個月。母乳餵養,輔食也是我自己做,有些容易過敏的我都要避開,自己都不敢吃的。像花生🥜。二寶吃了以後會引起尋麻疹,這個告訴過婆婆,幾次叮囑,還是偷著喂。我真是氣死了,過年了,家裡瓜子,花生很多,沒事他們吃就偷摸給孩子吃一顆。那幾天孩子的腿都抓破了……後來我說了也不聽,還整個那啥也別吃了,[捂臉]。沒辦法我就上網下載了專家的文章,裡面說花生是高治敏食物,我又給他們看的孩子腿,這才制止住。看來醫生,專家的建議比我們好用。

2🍀就是兒子比兒媳婦說話管用。這個不說都知道,所以有啥事讓老公去溝通,基本沒問題的。

3平時多給她們發些育兒知識。現在都有手機。讓他們看看。遇到分歧找例子對比,比我們用嘴說管用。





小東北ai


個人經驗,最好的育兒分歧解決方案,就是借力打力,共同學習。


說心裡話,最開始對於婆婆帶娃,我打心眼裡排斥。一來,我和老公屬於異地戀,長期是我自己獨自工作生活,如果婆婆帶娃,那勢必要婆媳共同居住。兩個本來陌生的人,突然變成同居密友,還有這麼層微妙的關係,實在是尷尬。 二來,婆婆雖然帶大了幾個孩子,但全部是用老家那種傳統方式帶娃,現代的帶娃理論,聽不進去,也不相信,比如出了月子就要把尿,不給用紙尿褲,要給寶寶擠奶核。

尤其是聽說朋友家的孩子,在被奶奶在老家帶了兩年後,原本乖甜軟萌的小寶貝,變成了滿嘴髒話,不愛衛生,撒潑打滾的混世魔王,就更膽戰心驚了。看著那兩口子鬧心後悔,我也堅決反對把娃送回老家。

畢竟是工薪家庭,再多的講究,都得敗給現實。婆婆帶娃畢竟是最安全穩妥,又經濟實惠的最佳辦法。

從孩子落地,到蹣跚學步,我和婆婆也沒少為帶娃問題爭執。但我打心底裡,還是對婆婆充滿感激的,畢竟人家大老遠的跑來給我帶娃,拋家舍業不說,還得伺候我們娘倆。但感激歸感激,該有的衝突一個也不會少。


長期的相處下來,我總結了幾個特別好用的小技巧,解決育兒分歧:

  1. 尋求其他寶媽的意見

找帶過娃的親友諮詢正確育兒方法。

寶寶兩個月左右,鬧腸絞痛,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寶寶難受的又踢又打,肚子脹的鼓鼓的。

婆婆非說是我吃飯吃的涼了,寶寶吃奶導致的。我又氣又惱,本來寶寶生病就著急,又被莫名其妙的指責,當然生氣。我大冬天的吃飯,怎麼可能吃的涼,難不成滾燙的東西就下肚嗎?

我當著婆婆的面,視頻諮詢了朋友,才知道是腸絞痛,注意寶寶保暖,排氣,用點益生菌就熬過去了。婆婆也不叨叨了,每天很積極的幫寶寶排氣。

2.婆媳一起去諮詢醫生

一起去諮詢一下兒科醫生

寶寶頭髮長的稀少,還有很明顯的一個圈。婆婆非說是磨的,不讓管。去了兒保科,大夫很肯定的告訴說是缺鈣,缺維D,讓加量補充。婆婆回來執行的也很好,比我記得還牢。

3,婆媳同看育兒資料

搜索育兒資料,婆媳共同學習。

沒事的時候,我會蒐集一些育兒視頻,主要是最近帶寶寶發現的一些問題。比如要不要把尿啊,嬰兒輔食啊之類。

婆婆辛苦了一輩子,打心眼裡喜歡寶寶,但帶娃的方式還是有點粗放。做個輔食,就是清水白麵條,或者啥也不放的白麵疙瘩湯,果腹可以,營養實在談不上。

所以我就在網絡電視上搜集了很多嬰兒輔食的做法,一起學。還暗搓搓的,在她微信裡,加了很多育兒公眾號。她比我看的還帶勁。

4,嘗試婆婆土辦法

學會尊重婆婆,嘗試她的土辦法。

其實換個角度看,即便是親媽,和我們現代人的育兒理念也會有分歧。而他們那代人,有些帶娃方法,還是很好用的。覺得可以接受,那就可以用一下。

比如出了百天,婆婆就每天帶寶寶出去遛彎。給寶寶手工做了爬爬服,在家滿地爬。我也放心,不是很在乎,是不是地上涼啊,會不會髒啊。

最後,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相信,婆婆其實和我們一樣,是打心眼裡愛寶寶的,只是受限於眼界和文化水平。我們可以多點耐心,和她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借專家或者其他寶媽之口,化解育兒矛盾。

當然也可以鼓勵婆婆加入帶娃的社群,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學習成長,最終受益人,還是我們的寶寶。


芽朵媽媽


育兒的問題老人有老人的帶法,寶媽有寶媽的帶法,磕磕絆絆很正常,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兩點主要矛盾,第一,孩子吃東西的問題。第二,孩子為人處世的問題。。。

先說孩子吃東西的問題

在孩子吃東西的問題上,寶媽講究科學育兒,而老人則沒有那麼多講究。比如一歲之前該不該吃鹽的問題,老人覺得不吃鹽沒力氣,影響孩子學習走路等問題,我媽媽曾經跟我講,誰誰家孩子,一歲半了都不會走路,後面開始吃鹽了才慢慢會走路了。而我堅決依照科學育兒的方法,一歲之前沒有給寶寶吃鹽,一歲之後才給她吃的,而我寶寶也是剛好在11個月的時候會扶站,12個月的時候開始慢慢的學走路,事實證明,寶寶一歲之前不吃鹽是不會走路沒力氣的,不過至於說的一歲之前吃鹽會加重腎負擔,讓孩子以後形成重口味的習慣,這個倒是似乎沒有看到科學的跟蹤依據。因為我家孩子一歲之前從沒吃過鹽,可是自從我給她的麵條加鹽後,她再也不願意吃沒鹽的麵條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寶寶的味蕾會自動告訴他們什麼口味才是他們喜歡的呢?

總體說來,如果寶媽總是跟老人因為寶寶吃飯的問題發生矛盾,那麼我是建議寶寶的輔食由自己來製作,零食由自己來買,因為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文化,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科學育兒,遇到沒有文化的老人,寶媽要麼親力親為,要麼就採取“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任由老人去帶孩子,畢竟老人帶大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認傳統育兒,有的傳統育兒的道理可能科學育兒還沒有探索到而已。

對於零食問題我是堅持在寶寶2歲之前不讓她接觸飲料等物品的,現在生活好了,老人總想給孩子吃好的,卻有時候會“好心辦壞事”,比如我爸媽就認為乳飲料是好東西,覺得可以給孩子喝,我不讓的話,他們還一副我虐待孩子的表情,所以如果家裡老人沒文化,就不要試圖去糾正他們的育兒觀念,自己親力親為,不用他們操心,他們也就沒有這麼多話了,否則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這個家就有的吵了。

再說說教孩子為人處事的問題

老一輩帶孩子,孩子有點好吃的,老一輩會給孩子講“快藏起來,一會小夥伴看見了都給你吃沒了。”而年輕一輩的是主張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東西;老一輩帶孩子,孩子被欺負了,老人會替孩子“出頭”,而年輕一輩則主張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解決;老人帶孩子去超市,會撿一些不能試吃的產品給孩子吃,佔點“小便宜”,而年輕一輩卻很少有這種情況……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在老人帶孩子的同時,寶媽寶爸們下班後別忘記詢問寶寶這一天都幹了什麼,跟小夥伴有沒有衝突,這樣可以幫寶寶梳理一下一整天所遇到的問題。這種情況完全不用去跟老人爭個你錯我對,只需要把道理講給寶寶聽,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即可。

總而言之,大家都是為了寶寶更好,那麼就要分清楚誰是帶孩子的主力,誰是搭把手的副力,如果孩子主要是交給老人帶,你還去指手畫腳,跟老人爭個高下,家庭戰爭肯定是一觸即發的,如果孩子主要是自己帶,那老人講的對的你聽著,講的你認為不對的,就別做,當做耳旁風即可,這樣才能保證家庭和諧。


媽咪驛站


說真的,這個問題我太有發言權了!我是有兩個兒子的單親父親!我這三十多年,在有孩子之前從沒捱過打,但有了孩子後,因為育兒分歧,我父親直接扇我耳光都有好幾次了!雖然也帶他們上育兒課,早教也是讓他們帶著去得,可是不管用,他們依然我行我素!所以為了避免家庭紛爭,我就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出來自己住!週一到週六我自己帶,只有週日去爺爺奶奶那!這樣有做還是有三個好處的:一,家裡不再有爭吵了,孩子能在一個平和的環境中成長,這對孩子的嬰幼兒期甚至少年期都是至關重要的!二,一週七天,我有六天的時間來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教育和陪伴孩子!沒有人會對我指手畫腳!這樣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即使週日讓父母帶一天,孩子也不會因為這一天的嬌縱而放棄自己的習慣!三,父母有一天的時間好好的去和自己的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他們帶孩子期間我全程不參與!他們愛怎麼慣就怎麼慣,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這樣既讓父母得享天倫之樂,也讓孩子有個放肆的時間,畢竟我帶孩子還是有一些規矩在的!我們出來住以後,我和父母的關係明顯緩和了,家裡也沒有矛盾了,我也終於不再捱打了!

所以不要妄想去改變老人的想法,其實不止老人,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的想法!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最好的育兒經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親自帶,那是你的責任,不是老人的責任!所以要想沒有分歧就和老人分開住並且自己帶孩子!


五所步能


現如今,很多家庭都面臨著隔代教育的問題。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和老人的育兒分歧不是單單某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

我們是怎麼長大的?我們的父母當年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陪伴我們的時間確實很少很少(當然也有些幸運兒是例外)。所以,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對自己子女有愧疚感的父母,更容易在自己的孫輩身上進行“補償”。

比如: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包辦孩子的所有事,包括穿衣穿襪,幫孩子背書包等等。

在這裡,我想插一個小小故事。

有一次,兒子學校開家長會。我和孩子同學的奶奶排排坐。在會議開始前,我們閒聊著。我說阿姨帶孫子辛苦了,真羨慕你兒子有你幫忙帶。聽了我的話,她的回答讓我至今都清楚的記得,她說:“我幫他們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才是本分。我放著好好的退休生活不過,給兒子全職帶孩子,我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求年輕人下班回來,不要指手畫腳,說話說聲音小點就可以了。”她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確實是這樣。

當我們和老人的教育理念有分歧的時候,我的意見是,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那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觸及原則性問題,那麼你就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跟長輩好好溝通。

你想啊,一家人在一起,你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是什麼?肯定是矛盾出現後,又沒有好好溝通,去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就經常教育我,“同一句話,說話的語氣不一樣,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說話要小聲說,笑著說。”

我們不能用指責的語氣去指責長輩,這勢必會影響家庭和諧。我們要知道,他們的初衷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方法上我們不能接受罷了。

在我看來,只要真的用心去溝通,這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無論父母幫我們帶孩子帶得怎麼樣,我們都應該感恩,用感恩代替抱怨。尊重長輩的勞動和付出,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最後,請記住,孩子是自己的,所有對孩子所應負的責任,都不能讓長輩去代替我們完成。還有,父母不求回報的辛苦付出,希望我們能看到。永遠別忘了,我們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處理問題的方法,永遠都會第一時間影響到我們的孩子。


星語星言


家有倆寶,老大今年9歲,老二未滿週歲,現在和老人一起住,在育兒這一塊兒還是比較和諧的。下面來說一說我的經驗吧。

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的時候,寶媽要提前給老人普及一下育兒知識,普及的手段有很多,可以通過看電視。和他人聊天,及自己的講述等多渠道進行。讓老人瞭解一些必要的育兒知識。在帶老大的時候,因為是家中第一個孩子嗎,大家都比較重視,我就買了幾本書回來學習。並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有意無意的講給老人聽。老人也會反饋給我們一些育兒經,因為他們也會害怕我們年齡小沒有育兒經驗,老人更害怕我們帶不好孩子,所以當時我們交流的比較多。有時帶孩子出去玩兒時,我也會請婆婆和我們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在孩子外出玩時,我會找一起玩兒的寶媽聊天,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老人聽多了也會了解一些,知道哪方面可以做,哪方面不可以做。

老人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們要平心靜氣的跟老人解釋哪一方面出錯了,應該怎麼做。畢竟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是出於好心。只是他們的知識有限,所以會做一些不利於孩子的事情。而且大多數老人,他們的目的就在於帶好孩子,這樣說清楚對孩子有利的事情,他們都會樂於改正。

如果老人真的做錯了還不聽勸,寶媽可以找和老人關係比較好的人或是在老人面前說話比較有權威的人,去勸解老人,擺事實講道理,相信老人還是能聽進去的。

個人認為老人的育兒經,還是需要年輕人平時多多普及。因為有時有的事情說一遍,可能老人不上心,但說的次數多了,老人會上心的。比如我們家,平時不自覺就在交談中就會說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對於自己不懂的還會去請教醫生。老人在家接觸多了耳濡目染,時間長了,他們的老觀念也會隨之改變。而且我婆婆會在學習了新東西以後,會和她經常一起帶孩子的奶奶們炫耀,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樣子的。

改變老人的育兒觀是一個長時間的事情,不是短時間一句話兩句話都能說的清楚。就像我們自己在育兒過程中,也有錯誤的現象出現。當老人帶孩子出現一些錯誤時及時制止,在下一次老人可能出現這種錯誤前,我們及時提醒老人,不讓他們出現同樣的錯誤。像我們自己一樣,意識到了錯誤馬上改正。也請給老人一點時間,讓他們及時改正。這樣我們和老人的育兒道路,才會越來越好走。


愛寶貝兒媽咪


這個分歧在孩子出生後,爆發到差點離婚!作為過來人的我,現在孩子6歲了,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孩子誰在帶,就放心交給誰,家人怎麼帶都要尊重。“我會想我的理念是對的,是為孩子好,為什麼大人不聽!?大人會想你們小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帶,也沒什麼事!自己帶了孩子才知道大人的辛苦,如果有不滿,自己帶。我要上班怎麼帶?”這些種種我都經歷過,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人一件事都有好壞兩面,讓孩子經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是一件好事,現在不經歷,以後進去社會也要經歷。孩子不會因為今天的奶粉喝多少就餓壞,也不會因為小屁屁用尿不溼紅腫就一輩子不能好……,這些小事帶給他的影響遠遠小於整個家庭不和諧吵架帶來的影響!所以孩子誰帶就按照他的帶法,尊重對方,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長大,性格也健全。比起說怎麼做人,自己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