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面对育儿分歧,怎么说老人才会听?

岁月静好静待花开时光


两代人不同,都需要沟通,大家划清楚教育边界线。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最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其一,要看老人家或者自己是否强势?其二,自己的沟通技巧,其三,自己的育儿的知识是否不断学习?

一方过于太强势,会导致老观念与科学观点想冲突,引起家庭矛盾,而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同日而语。最好的办法,举例子,拿着书本的观点,以及相关的视频给他们看。

跟老人沟通,注意语气,先肯定他们的观点,但是再搬出道理跟他们分享。

还有就是不断学习育儿知识,以及有效的实践,总结结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坚持自己的观点,原则,例如,宝宝吃饭的习惯,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这些都是要家人统一口径。


家有魔娃


育儿分歧这个问题在家庭还是比较棘手的,我以我爸来说下我的感受。

育儿分歧的几个问题

1、刷牙问题

我爸认为现在孩子小刷什么牙?等大了自然就会刷。是会刷但不想刷呀!你看外甥女她们爱刷牙吗?牙齿一个个龋坏,牙齿都是坑洞。我爸只是笑不说话了。

所以让老人听话可用怼的,这个简单粗暴但效果好,至少你做的时候他不再干预。

2、尿布问题

我女儿2岁时,还在用尿不湿,我爸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大了还用?晚上就应该叫孩子起来尿尿,花钱不说,孩子这样也不舒服些阿!

我解决办法是,无视他的唠叨。好在是自己的父亲,他也不会说什么。而且他也不帮我带,所以他也只是说说而已,也管不了那么多。如果是孩子的爷爷估计会插手,所以如果想让老人听,孩子就得自己带。

3、吃花生问题

女儿还不到2岁时,我是没让她吃过花生的,但我爸就说我不会带孩子,真是无语。他说孩子想吃就让她吃,这个花生吃了好的,有什么关系?

哎,还好是自己的爸,若是公公,准得吵架。最后还是给孩子吃了花生,但我一直很紧张地看着孩子吃。

如果是孩子的爷爷这样做,建议多点耐心解释,如果有“机会教育”一定不要错过。一般老人看到案例,都会沉默,有的老人就会听。

总之,孩子尽量自己带,就会拥有大部分的话语权,多少公公婆婆也会听。


花醒育儿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与妈妈,婆婆共同带孩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分歧。



当时生大宝的时候,自己年纪小不懂事,另外当时的信息没有现在发达,带宝宝的时候都是老人怎么说就怎么弄,大宝是08年夏天出生的,当时正好是江苏最热的时候,婆婆说要给孩子绑上腿,以后腿才能长的直,后来我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发现孩子屁股上,大腿根上面都是一片一片的红疹,跟婆婆说不要绑孩子腿了,要勤换尿布,婆婆还是坚持她自己的意见,最后孩子整天整夜的哭闹,她说给孩子涂点烧锅的草木灰就好了,为此我和她吵了一架,自己抱着孩子回了无锡。



今年有了二宝,是我妈妈照顾我,平时一切都好,就是在孩子可以添加辅食以后,我发现我妈妈会给孩子做辅食时偷偷加盐,有时候大人吃饭还会喂大人的菜给孩子吃,还说小孩子吃点盐才有劲,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跟她说一岁以下孩子不能吃糖和盐,她会反驳,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带的,你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



跟她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我把她拉进了几个母婴交流群,让她多了解其他人的育儿经验,还会带着她一起看视频,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以及看别人分享的辅食做法,育儿技巧。每当看见他人分享的育儿路上踩过的坑,她还会特意告诉我,提醒我要注意。



通过这些事情,我觉得其实老年人并非都是特别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鲜事物,而是我们年轻人要注意方法,不能生硬的要求老人一下子就接受,毕竟他们的理念在他们心里几十年了,早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可以带着爸妈一起学习,多听多看多交流。

一味的抱怨只会把家庭关系闹得更糟糕,并不能让他们立刻接受改变,多一点包容少一点生硬的拒绝,要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害你的孩子。(我是小葱妈妈,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育儿知识!)


小葱妈妈的亲子时光


这个真是难倒了在一起住的。因为孩子,和老人红脸过,争辩过,而且她们真的是很倔强,咋说都不听的,偷摸的你看不见还那样。为了孩子,我也真是绞尽脑汁了……

1🍀我家二宝13个月。母乳喂养,辅食也是我自己做,有些容易过敏的我都要避开,自己都不敢吃的。像花生🥜。二宝吃了以后会引起寻麻疹,这个告诉过婆婆,几次叮嘱,还是偷着喂。我真是气死了,过年了,家里瓜子,花生很多,没事他们吃就偷摸给孩子吃一颗。那几天孩子的腿都抓破了……后来我说了也不听,还整个那啥也别吃了,[捂脸]。没办法我就上网下载了专家的文章,里面说花生是高治敏食物,我又给他们看的孩子腿,这才制止住。看来医生,专家的建议比我们好用。

2🍀就是儿子比儿媳妇说话管用。这个不说都知道,所以有啥事让老公去沟通,基本没问题的。

3平时多给她们发些育儿知识。现在都有手机。让他们看看。遇到分歧找例子对比,比我们用嘴说管用。





小东北ai


个人经验,最好的育儿分歧解决方案,就是借力打力,共同学习。


说心里话,最开始对于婆婆带娃,我打心眼里排斥。一来,我和老公属于异地恋,长期是我自己独自工作生活,如果婆婆带娃,那势必要婆媳共同居住。两个本来陌生的人,突然变成同居密友,还有这么层微妙的关系,实在是尴尬。 二来,婆婆虽然带大了几个孩子,但全部是用老家那种传统方式带娃,现代的带娃理论,听不进去,也不相信,比如出了月子就要把尿,不给用纸尿裤,要给宝宝挤奶核。

尤其是听说朋友家的孩子,在被奶奶在老家带了两年后,原本乖甜软萌的小宝贝,变成了满嘴脏话,不爱卫生,撒泼打滚的混世魔王,就更胆战心惊了。看着那两口子闹心后悔,我也坚决反对把娃送回老家。

毕竟是工薪家庭,再多的讲究,都得败给现实。婆婆带娃毕竟是最安全稳妥,又经济实惠的最佳办法。

从孩子落地,到蹒跚学步,我和婆婆也没少为带娃问题争执。但我打心底里,还是对婆婆充满感激的,毕竟人家大老远的跑来给我带娃,抛家舍业不说,还得伺候我们娘俩。但感激归感激,该有的冲突一个也不会少。


长期的相处下来,我总结了几个特别好用的小技巧,解决育儿分歧:

  1. 寻求其他宝妈的意见

找带过娃的亲友咨询正确育儿方法。

宝宝两个月左右,闹肠绞痛,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宝宝难受的又踢又打,肚子胀的鼓鼓的。

婆婆非说是我吃饭吃的凉了,宝宝吃奶导致的。我又气又恼,本来宝宝生病就着急,又被莫名其妙的指责,当然生气。我大冬天的吃饭,怎么可能吃的凉,难不成滚烫的东西就下肚吗?

我当着婆婆的面,视频咨询了朋友,才知道是肠绞痛,注意宝宝保暖,排气,用点益生菌就熬过去了。婆婆也不叨叨了,每天很积极的帮宝宝排气。

2.婆媳一起去咨询医生

一起去咨询一下儿科医生

宝宝头发长的稀少,还有很明显的一个圈。婆婆非说是磨的,不让管。去了儿保科,大夫很肯定的告诉说是缺钙,缺维D,让加量补充。婆婆回来执行的也很好,比我记得还牢。

3,婆媳同看育儿资料

搜索育儿资料,婆媳共同学习。

没事的时候,我会搜集一些育儿视频,主要是最近带宝宝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要不要把尿啊,婴儿辅食啊之类。

婆婆辛苦了一辈子,打心眼里喜欢宝宝,但带娃的方式还是有点粗放。做个辅食,就是清水白面条,或者啥也不放的白面疙瘩汤,果腹可以,营养实在谈不上。

所以我就在网络电视上搜集了很多婴儿辅食的做法,一起学。还暗搓搓的,在她微信里,加了很多育儿公众号。她比我看的还带劲。

4,尝试婆婆土办法

学会尊重婆婆,尝试她的土办法。

其实换个角度看,即便是亲妈,和我们现代人的育儿理念也会有分歧。而他们那代人,有些带娃方法,还是很好用的。觉得可以接受,那就可以用一下。

比如出了百天,婆婆就每天带宝宝出去遛弯。给宝宝手工做了爬爬服,在家满地爬。我也放心,不是很在乎,是不是地上凉啊,会不会脏啊。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相信,婆婆其实和我们一样,是打心眼里爱宝宝的,只是受限于眼界和文化水平。我们可以多点耐心,和她一起学习育儿知识,借专家或者其他宝妈之口,化解育儿矛盾。

当然也可以鼓励婆婆加入带娃的社群,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学习成长,最终受益人,还是我们的宝宝。


芽朵妈妈


育儿的问题老人有老人的带法,宝妈有宝妈的带法,磕磕绊绊很正常,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点主要矛盾,第一,孩子吃东西的问题。第二,孩子为人处世的问题。。。

先说孩子吃东西的问题

在孩子吃东西的问题上,宝妈讲究科学育儿,而老人则没有那么多讲究。比如一岁之前该不该吃盐的问题,老人觉得不吃盐没力气,影响孩子学习走路等问题,我妈妈曾经跟我讲,谁谁家孩子,一岁半了都不会走路,后面开始吃盐了才慢慢会走路了。而我坚决依照科学育儿的方法,一岁之前没有给宝宝吃盐,一岁之后才给她吃的,而我宝宝也是刚好在11个月的时候会扶站,12个月的时候开始慢慢的学走路,事实证明,宝宝一岁之前不吃盐是不会走路没力气的,不过至于说的一岁之前吃盐会加重肾负担,让孩子以后形成重口味的习惯,这个倒是似乎没有看到科学的跟踪依据。因为我家孩子一岁之前从没吃过盐,可是自从我给她的面条加盐后,她再也不愿意吃没盐的面条了,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宝宝的味蕾会自动告诉他们什么口味才是他们喜欢的呢?

总体说来,如果宝妈总是跟老人因为宝宝吃饭的问题发生矛盾,那么我是建议宝宝的辅食由自己来制作,零食由自己来买,因为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文化,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科学育儿,遇到没有文化的老人,宝妈要么亲力亲为,要么就采取“眼不见为净”的方式任由老人去带孩子,毕竟老人带大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传统育儿,有的传统育儿的道理可能科学育儿还没有探索到而已。

对于零食问题我是坚持在宝宝2岁之前不让她接触饮料等物品的,现在生活好了,老人总想给孩子吃好的,却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比如我爸妈就认为乳饮料是好东西,觉得可以给孩子喝,我不让的话,他们还一副我虐待孩子的表情,所以如果家里老人没文化,就不要试图去纠正他们的育儿观念,自己亲力亲为,不用他们操心,他们也就没有这么多话了,否则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这个家就有的吵了。

再说说教孩子为人处事的问题

老一辈带孩子,孩子有点好吃的,老一辈会给孩子讲“快藏起来,一会小伙伴看见了都给你吃没了。”而年轻一辈的是主张孩子去分享自己的东西;老一辈带孩子,孩子被欺负了,老人会替孩子“出头”,而年轻一辈则主张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解决;老人带孩子去超市,会捡一些不能试吃的产品给孩子吃,占点“小便宜”,而年轻一辈却很少有这种情况……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老人带孩子的同时,宝妈宝爸们下班后别忘记询问宝宝这一天都干了什么,跟小伙伴有没有冲突,这样可以帮宝宝梳理一下一整天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完全不用去跟老人争个你错我对,只需要把道理讲给宝宝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即可。

总而言之,大家都是为了宝宝更好,那么就要分清楚谁是带孩子的主力,谁是搭把手的副力,如果孩子主要是交给老人带,你还去指手画脚,跟老人争个高下,家庭战争肯定是一触即发的,如果孩子主要是自己带,那老人讲的对的你听着,讲的你认为不对的,就别做,当做耳旁风即可,这样才能保证家庭和谐。


妈咪驿站


说真的,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我是有两个儿子的单亲父亲!我这三十多年,在有孩子之前从没挨过打,但有了孩子后,因为育儿分歧,我父亲直接扇我耳光都有好几次了!虽然也带他们上育儿课,早教也是让他们带着去得,可是不管用,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为了避免家庭纷争,我就毅然决然的带着孩子出来自己住!周一到周六我自己带,只有周日去爷爷奶奶那!这样有做还是有三个好处的:一,家里不再有争吵了,孩子能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成长,这对孩子的婴幼儿期甚至少年期都是至关重要的!二,一周七天,我有六天的时间来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教育和陪伴孩子!没有人会对我指手画脚!这样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周日让父母带一天,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一天的娇纵而放弃自己的习惯!三,父母有一天的时间好好的去和自己的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带孩子期间我全程不参与!他们爱怎么惯就怎么惯,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这样既让父母得享天伦之乐,也让孩子有个放肆的时间,毕竟我带孩子还是有一些规矩在的!我们出来住以后,我和父母的关系明显缓和了,家里也没有矛盾了,我也终于不再挨打了!

所以不要妄想去改变老人的想法,其实不止老人,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的想法!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最好的育儿经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亲自带,那是你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所以要想没有分歧就和老人分开住并且自己带孩子!


五所步能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面临着隔代教育的问题。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和老人的育儿分歧不是单单某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是怎么长大的?我们的父母当年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陪伴我们的时间确实很少很少(当然也有些幸运儿是例外)。所以,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对自己子女有愧疚感的父母,更容易在自己的孙辈身上进行“补偿”。

比如: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包办孩子的所有事,包括穿衣穿袜,帮孩子背书包等等。

在这里,我想插一个小小故事。

有一次,儿子学校开家长会。我和孩子同学的奶奶排排坐。在会议开始前,我们闲聊着。我说阿姨带孙子辛苦了,真羡慕你儿子有你帮忙带。听了我的话,她的回答让我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她说:“我帮他们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才是本分。我放着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给儿子全职带孩子,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求年轻人下班回来,不要指手画脚,说话说声音小点就可以了。”她一边说一边抹眼泪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是这样。

当我们和老人的教育理念有分歧的时候,我的意见是,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那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触及原则性问题,那么你就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跟长辈好好沟通。

你想啊,一家人在一起,你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是什么?肯定是矛盾出现后,又没有好好沟通,去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就经常教育我,“同一句话,说话的语气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说话要小声说,笑着说。”

我们不能用指责的语气去指责长辈,这势必会影响家庭和谐。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初衷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方法上我们不能接受罢了。

在我看来,只要真的用心去沟通,这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无论父母帮我们带孩子带得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感恩,用感恩代替抱怨。尊重长辈的劳动和付出,心平气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请记住,孩子是自己的,所有对孩子所应负的责任,都不能让长辈去代替我们完成。还有,父母不求回报的辛苦付出,希望我们能看到。永远别忘了,我们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永远都会第一时间影响到我们的孩子。


星语星言


家有俩宝,老大今年9岁,老二未满周岁,现在和老人一起住,在育儿这一块儿还是比较和谐的。下面来说一说我的经验吧。

和老人一起带孩子的时候,宝妈要提前给老人普及一下育儿知识,普及的手段有很多,可以通过看电视。和他人聊天,及自己的讲述等多渠道进行。让老人了解一些必要的育儿知识。在带老大的时候,因为是家中第一个孩子吗,大家都比较重视,我就买了几本书回来学习。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有意无意的讲给老人听。老人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些育儿经,因为他们也会害怕我们年龄小没有育儿经验,老人更害怕我们带不好孩子,所以当时我们交流的比较多。有时带孩子出去玩儿时,我也会请婆婆和我们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在孩子外出玩时,我会找一起玩儿的宝妈聊天,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知识,老人听多了也会了解一些,知道哪方面可以做,哪方面不可以做。

老人带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要平心静气的跟老人解释哪一方面出错了,应该怎么做。毕竟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是出于好心。只是他们的知识有限,所以会做一些不利于孩子的事情。而且大多数老人,他们的目的就在于带好孩子,这样说清楚对孩子有利的事情,他们都会乐于改正。

如果老人真的做错了还不听劝,宝妈可以找和老人关系比较好的人或是在老人面前说话比较有权威的人,去劝解老人,摆事实讲道理,相信老人还是能听进去的。

个人认为老人的育儿经,还是需要年轻人平时多多普及。因为有时有的事情说一遍,可能老人不上心,但说的次数多了,老人会上心的。比如我们家,平时不自觉就在交谈中就会说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自己不懂的还会去请教医生。老人在家接触多了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他们的老观念也会随之改变。而且我婆婆会在学习了新东西以后,会和她经常一起带孩子的奶奶们炫耀,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

改变老人的育儿观是一个长时间的事情,不是短时间一句话两句话都能说的清楚。就像我们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现象出现。当老人带孩子出现一些错误时及时制止,在下一次老人可能出现这种错误前,我们及时提醒老人,不让他们出现同样的错误。像我们自己一样,意识到了错误马上改正。也请给老人一点时间,让他们及时改正。这样我们和老人的育儿道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爱宝贝儿妈咪


这个分歧在孩子出生后,爆发到差点离婚!作为过来人的我,现在孩子6岁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孩子谁在带,就放心交给谁,家人怎么带都要尊重。“我会想我的理念是对的,是为孩子好,为什么大人不听!?大人会想你们小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带,也没什么事!自己带了孩子才知道大人的辛苦,如果有不满,自己带。我要上班怎么带?”这些种种我都经历过,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有好坏两面,让孩子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是一件好事,现在不经历,以后进去社会也要经历。孩子不会因为今天的奶粉喝多少就饿坏,也不会因为小屁屁用尿不湿红肿就一辈子不能好……,这些小事带给他的影响远远小于整个家庭不和谐吵架带来的影响!所以孩子谁带就按照他的带法,尊重对方,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长大,性格也健全。比起说怎么做人,自己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