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有的電影好看,有的電影給力,《讓子彈飛》顯然是既好看又給力的那種獨一無二類。從個人感覺上講,姜文能夠把影片拍到這種級別,無論是感覺、劇本、導演、表演、動作、畫面、喜劇、音響效果等方面,都已經完全超過我個人對電影的審美標準了。可是在我能力之外,依然有很多影迷或專業人士認為本片有些“過火”,於是給其扣上了“僅此而已,不夠完美”等帽子。呵呵~~ 這讓我想到了10年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評選。徐帆就是因為表演太用力,太過火,而輸給了呂麗萍,可是我想問問所有人,你們是更願意去看過火的徐帆呢,還是更願意去看“完美”的呂麗萍呢?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啥劇本叫簡單,啥劇本叫複雜?

“麻匪死磕惡霸”,《讓子彈飛》的故事似乎簡單地能夠用一個短語來總結。這簡直就像用“一個人救了一群人”來總結《辛德勒的名單》一般可笑。設計一個東西和實現一個東西是完全兩碼事。很多人很會設計一種很“擰巴”的情景,可是擰巴之後呢?緊張的氛圍如何鋪開;各方勢力如何一波三折地角力;節奏在某時某刻是改快一點兒還是慢一點兒;動作戲該打幾分鐘,讓誰贏;誰該死、誰該傷、怎麼死、怎麼傷,這種種的細節如何做到合理合適才是更顯示功力的。也正是因為在這些細節上的不斷精益求精,才使得修改了三十幾稿的《讓子彈飛》在故事層面上達到了近完美的姿態。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誤會”,並以此為引子,引發了一場不可避免的個性交鋒。如果沒有這場誤會,三個個性截然不同的人也不會擰到一起去。這個引子是相當有延展性的,而後期的延展更是精彩絕倫。引子之後是導火索,六子的死、縣長夫人的死,使得麻匪頭子張牧之和假扮湯師爺的馬邦德與黃四郎結下了解不開的樑子。導火索之後就是連場角力了,次過程的跌宕起伏之程度在電影史上也足以留下一筆。雖然是單純的你來我往的二人角力,但是在細節上的豐富和精細,讓每一次形勢的逆轉都出乎角色的意料之外,也出乎觀眾的意料之外。在雙方人馬誰都佔不了絕對的主動的情況下,一種“險”就深深埋下了。因為對手的頑強,雙方必須在必要的時刻兵行險招,而兵行險招的代價就是人性也跟著滑向懸崖的邊緣。就好像如果沒有諾蘭和希斯-萊傑打造的絕世小丑,蝙蝠俠就永遠只是一個單薄的超級英雄,而永遠不會化身為黑暗騎士一樣。如何把故事上的擰巴,真正發展開來,讓觀眾看到這種擰巴擰出的效果,才是能夠叫做“才華”的本事。《讓子彈飛》顯然證明了主創們的才華橫溢。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過火的表演看著多給力啊!

說句實話,就算是口味偏重的本人,也認為《讓子彈飛》中姜文和周潤發的表演有些過火。可是,這種過火卻給人難以言喻的給力感,因為你會臣服,臣服在這種過火的囂張中。本片中除了葛優意外,其他演員的表演其實都挺過火的,姜文和周潤發是長線過火,張默、陳坤等其他漢子也時不時得演得很過火。好在這片子本身就像是冬天端上的一個麻辣火鍋。一種爺們兒光著膀子,甩開腮幫子大快朵頤,吃到High、聊到High,誰還管第二天上不上火?如果這時候非要有個服務員端來幾罐王老吉來敗興致,不被罵個狗血噴頭才怪呢。於是,我選擇了把自己的火氣也調大一些,奉陪到底了。能夠如西恩-潘那樣“大而化小”的境界確實是演技的一種高峰,但是在商業片中能夠給足過火的力道,也真的是令人血脈噴張啊。話說回來,那些靠文藝片拿奧斯卡的影帝影后們,後來到商業片裡去表演,也大多容易給人過火的感覺哈。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影片最彰顯表演的段落有兩個,也是最容易給人“過火”感覺的地方。一個是三人餐桌,一個是張牧之讓馬邦德幫忙翻譯“驚喜”。這兩個段落一個是比較緩的壓迫,一個是比較急的壓迫,總之都會給觀眾極大的壓迫感。這種壓迫感一方面來自於導演出色的調度(前一段尤甚),另一方面來自於演員“過火”的表演(後一段尤甚)。如果觀眾事先沒有將自己的火氣也跟著調大的話,這兩段表演基本上是接不住的。其實即便是已經適應了全片普遍的火大,也很可能接不住這兩段更過火的演出。可是,如果沒有過火的演出,這兩段戲的根基就不復存在了。如果沒有姜文、周潤發和葛優的表演,三人餐桌怎麼可能如此“危機四伏”?如果沒有姜文的過火表演,翻譯的那場戲就該直接刪掉了。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血腥場面受不了,喜劇段落很想笑?

影片有兩場戲確實比較考驗內地傳統觀眾的觀影習慣的。一個是六子剖腹那場,一個是黃四郎手下假扮麻匪去禍害某家媳婦的那場。這兩場說白來,就是類型片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元素:色情與暴力。只是在姜文這裡,色情和暴力並不是作為獨立元素塞入影片的,如果是那種刪與留都無所謂的那種商業性填充,內地百姓喜聞樂見,可是偏偏本片中兩個商業元素都和敘事緊密聯繫。這就導致觀眾在看這種刺激性段落時附加了感情色彩,這樣一來由於感情偏向的催化作用,色情與暴力產生的刺激就會被成幾何倍數般放大,自然就會有人受不了。這也證明了姜文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做純粹的商業片,可實際上他絕不是以做純粹商業片為目標的。他的野心仍舊很大。他無意做商業片,只是想證明他對商業元素玩兒得轉。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這就得再提起本片的另外一個需要說說的環節,那就是喜劇。儘管大家都知道姜文做電影,絕對不會像馮小剛那樣把心思都花在喜劇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問起《讓子彈飛》的時候首先問“好不好笑?笑點多不多?”於是本片的喜劇從一個次要的位置被人為地拔高到了主要的位置。笑還是不笑,該笑還是不該笑,變成了部分觀眾糾結的問題。其實要我感覺,姜文在本片中放入了大量的笑點,不過是要傳達一種意味:“你TMD的想樂?有讓你樂的地方,不過樂完了給爺乖乖看爺想說的事兒!”也就是說,姜文通過本片傳達了和其在影片中張牧之一樣的一種“霸氣”。這種霸氣就是需要“俾睨天下”,將所有人掌控於掌心中。如果說電影界有暴君,那麼黑澤明、卡梅隆和姜文這種暴君,就是能讓人甘心臣服的。

《讓子彈飛》:過火不叫遺憾,證明了國人的才華橫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