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小學教師有必要都搞課題研究嗎?

教育快遞


課題研究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中,很多老師當成了負擔,根據我自己的實際情況談一下自己的課題研究經驗。

我在2009年開始教授通用技術教學,當時山東高考考基本能力,通用技術學科開始得到學校的重視,但好景不長,2013年山東高考把基本能力考試取消,通用技術就成了沒孃的孩子,很多學校不再開設這門課,很多通用技術老師又回到了信息技術、物理等教學崗位上,當時,也讓我去再教物理,我堅持沒有去,因為我在通用技術課中加入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鼓勵學生髮現身邊的問題,善於解決問題,並及時梳理解決方案,一是把好的解決方案轉化成創意、發明,再申請為國家專利。二是孵化成實物作品,形成成果。並且在學校裡舉行大型的技術作品展,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的認可。當時還是自己單打獨鬥,在出現瓶頸的時候,我們學校領導建議是不是做一個科技創新方面的課題來進行研究,一是組建創新教育團隊;二是總結梳理創新教育經驗。於是我們申請了山東省教育廳教科所“十二五”重點研究課題《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與創造力培養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不斷提升我們通用技術教師科研能力,促進科技創新教育校本化的實踐研究。這項課題已經在2015年順利結題,後續我們進行了多項課題研究課題。

現在我們開始了師生同步的《黃河口溼地資源保護》課題研究,有通用技術、地理和生物教師組成研究課題教師團隊,高一和高二各有30名學生研究分課題,“黃河口溼地資源保護與開發”為主題的實驗探究,利用現有的生物學、統計學、實驗調查等知識,提出各自的探究問題,或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查閱論文、請教老師、實地考察等,此項課題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下面分享幾張課題研究的圖片:

研究課題開題

學生開題彙報

如果把課題當成了負擔,當然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當成實際的教學的“利器”,會給教師的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我是愛造物的崔老師,希望和大家一起多交流。


愛上造物


中小學一線教師搞課題研究純粹是瞎扯淡!作為一線老師,根據教學實際,寫一些心得、反思之類的無可厚非,讓老師去研究什麼課題,就顯得過於勉強,既然是課題,那就要那些搞研究的人,根據眾多的個體現象去優化總結出普遍的結論,再經過返回個體進行論證,最後形成可以實施的值得推廣的一些經驗或模式。如果一個學校、一兩個老師就能研究出課題,那要那些所謂的學者、專家幹嗎?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至於怎麼教,各有專長,各有特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能夠讓學生認真、主動、樂意且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就是好的教學。老師就是運用自身特長去高效率提高教學效果,其他的則由所謂的專家來發現眾多個體中的亮點,並加以研究推廣。


真心的好人111


中小學教師都搞課題研究其實是浮誇風,多年來的課題研究有什麼成果?東拼西湊,剪裁剪裁而已。每篇論文都只是天南發地北,面子工程罷了。 本人從教三十多年,前二十年沒有什麼課題研究,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曾出不窮。其結果如何?只是瞠目結舌。 回想當年在某地聽公開課,借用某實驗小學的學生,一堂講讀教學是:你讀讀,他讀讀。你真棒!你厲害!誰對誰錯沒去評,快樂教育就這樣。一堂課四十分鐘,誰會誰懂?連我聽課的老師都沒弄𢤦。 所以說,很多課題只是花拳秀腿,。 讓老師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就算不錯了。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學會技能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非要每位老去做高大上的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見成果的,更不是每位老師都能研究出適合大眾的教法學法,每位老師都成好專家學者可能嗎?


蘇沛歌天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要,中小學教師有必要進行課題研究,但研究的成果一般都很難推廣!

我最近幾年都在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幾乎每年都要承擔一個課題,已結題的有3個,分別獲得市普課題一、二、三等獎。其中2016年,被區教科體局評為教研科研先進個人。

課題研究的意義在於:

一、課題研究是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中小學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二、課題研究,促使教師專業知識科學化、系統化。

三、課題研究,有助於形成較強的教科研意識,培養嚴謹的教風。

四、課題研究也是某些地方評定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

課題研究,雖然很有必要,但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是尷尬的。

很多獲得省、市一等獎的課題研究成果,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這是不是也可以當做一個課題研究來探討呢?


Lance課堂


中小學一線教師搞什麼“課題研究”都是一些勞命傷財、害人害己、違反教學常規、為了進職稱的浮誇虛假行為!

一、勞命傷財:花去教師個體本人大量精力,佔用了大部分教師大量的教學時間,如果大面積地進行,還要花去學校和個人大量資財;

二、害人害己:學生是受害最嚴重者。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課題”,究竟有多少時間去面對學生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失去了大量教學時間,學生成績會好嗎?學生成績低劣又牽連到個人職稱的升級。結果...

關於違反教學常規就是完全打亂一線教師正常的教學計劃、進度等...;浮誇虛假方面,這是眾所周知的,在此就不一一細述了。


長庚不老


不請自來。

部分中小學教師的卻有必要搞課題研究,但是把課題研究同職稱掛鉤就有些不切實際了。

個別中小學教師搞課題研究的意義。

中小學教師站在教育的絕對一線,日常面對的就是學生,所以課題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上都是通過實踐檢驗的,比那些所謂的專家閉門造車更有意義。特別好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在一線推廣。

中小學教師搞課題研究的阻力。

  1. 沒有時間。現在中小學教師的時間基本上都被、無意義的手寫備課、課後反思、改作業、教學日記、上公開課、為迎接上級各類檢查而做假檔案、處理學生間雞毛蒜皮的糾紛、寒暑假期間還要面類似班主任培訓、校本教材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師德師風培訓等千奇百怪的培訓……。


  2. 沒有精力。中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可謂繁雜不堪,而且當前社會家、教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教師處理日常工作都已經是疲憊不堪,難以承受,對於這種勞心費神、費精力腦力的課題研究,基本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3. 沒有能力。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為本科以下,所運用的教學方式、掌握的教育理論知識也都是基礎性、規律性,突然要選擇一個新的領域進行深入的,系統的、完整的研究,不可謂不難。據我所知,很多為了職稱而進行的課題,大多數都是通過粘貼、複製、縫縫補補而來,是絕對意義上的形式主義。

總之,理論上來說中小學教師搞課題研究是有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但是由於我國中小學教師目前並不真的具備搞課題研究的條件,而最終淪為徹頭徹尾的形式主義。


獨家悶悶


作為教師,既要教學,也要研究,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研究什麼,怎麼研究,這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關,也與教師的工作量有關。現在雜七雜八的任務太多,課題使本身就任務繁重的教師又多了一個包袱。再說術業有專攻,就整體而言,教師就是教師,他們不是教育家,至少大多數教師不是。他們可以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某一具體事情上積累一些經驗與感悟,但硬要把這些經驗和感悟上升到理論的層面,就有些勉為其難了。所以,課題論文可以也應當提倡,但不能作為教師必須的任務。有些大專家聲稱要把教師培養成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這大概是大躍進的遺風吧!


用戶5544579843


中小學教師有沒有必要搞課題研究,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從主管部門來看,為了進一步促使中小學老師向更專業更具職業發展力方面轉變,很有必要搞課題研究。

作為老師來說,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已的業務能力,進一步促進自已職業發展,期待將來成為一名有研究能力的學者型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去。

再說,需晉升高級職稱的老師,比如副高,正高,都是教授級別的學者型教師,也是體現自己教學能力與科研水平的學者型教師,如果只是一個教書匠,看來也挺搞笑的,對吧?

當然國家也為此拿出許多經費來促進老師參與到課題研究。

基於以上原因,課題研究與研究成果則是未來老師晉升職稱的必備條件之一。

可現實是,特別在農村中小學,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並不可。有的只是單純地為了晉級而去做的。

並且課題研究的成果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並不大。

意猶末盡,省去三百字。

很多老師會認為沒必要的原因,因為他們只簡單地認為只要自已盡力教好學就行啦,其它都無關緊要。

當然,若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在結題後能得到相關的科研經費,大多數老師也願意積極參與的。

(最後一句話不要告訴別人。否則後果自負。特此聲明:其實我也不知道。)






一襲輕嵐


可以負責任地講:完全沒有必要。據我所知,現在的中小學老師進行所謂的課題研究 ,純屬扯淡,所謂的論文都是東拼西湊,胡亂摘抄!都是被晉升職稱所逼,即使“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毫無推廣和實踐價值!寫出來的東西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不相信可以讓他們自己先不看材料能口述自己寫的曾經發表了的“論文”或者“科研成果”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估計他們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吧!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當老師們職稱晉升下來以後看看還有多少人在搞所謂的課題研究!絕大多數的論文都是花錢發表!到晉升職稱時候舔著大臉說:省級,國家級.......!真誠的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還是要以民族教育事業為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本職工作,不要追求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當然了 ,為了自己的職稱晉升另當別論。


灌河柳1


有教師說:現在中小學教師評職稱,特別是評高級職稱要求教師必須有課題研究結題證書,很多優秀的教師因此而拒之門外,遺憾終身!我認為,其實不然,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會不進行課題研究,也自然不會有這方面的遺憾。連課題研究都不做的教師,算不上優秀教師。

教師搞課題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教師不禁要問:課堂研究有什麼用,對於一位教師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帶著偏見和功利性去看課題研究,那它只不過是為了晉級的一紙證書而已。 如果是為了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途徑,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把教育教學當成事業,而不是職業或者謀生的工具,那麼進行課題研究,就有著不尋常的意義。

首先,通過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驗性活動,可以促使教師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專業書籍,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從而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之後,教師會結合實際鑽研教材教法,對照理論,思考、討論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改變已有的教學方式,該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是每一位教師們願望,而做課題研究正好是教師實現願望的一個途徑。課題研究實際是通過不斷地嘗試——把新的方法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際中去,再不斷地總結、反思——效果如何,還有什麼不足、不好之處。然後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調整、提升。從而更新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行為,使教師在反覆的研究、應用中不斷成長。

第二,課題研究,可以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也只有應用,才會使研究有意義和價值。它會改變教師的學生觀,讓教師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對於學生的成長和對教師的認同感,都會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通過課題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學生的反饋結果,會讓教師新的思路,探尋更多的方法,使老師對舊的問題產生新的看法、思考新的解決辦法。每一個新的東西,都應該是有價值的。對於研究的過程,特別是這中間出現的錯誤的、正確的東西,要進行描述、總結,形成文字材料。在不斷書寫中,就形成教師自己的研究理論,這都是教師的第一手資料,有著獨特的價值。當教師把自己的經驗之談投到報刊、雜誌,如果被採用了,它所產生的價值就更多了。

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對於實際工作很有意義,但是進行課題研究,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精力,還需要領導給予物質和精神的支持,沒有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只會停留在形式上,很難有實際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