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蒙恬统领30万大军,为何不起兵反抗?而是被一个太监逼到自杀?

笆芭坝坝


公元前210年9月,公子扶苏被赵高派来的人执行死刑,当时蒙恬并不在扶苏身边,因此也就无法阻止赵高一伙杀死扶苏的计划。即使他在跟前,按照当时的情况,他估计也阻止不了,最多也就是扶苏求情而已,但这样的机会,赵高和李斯是不会给他的。在蒙恬心里,不管秦始皇怎么强势、残暴或者冷酷无情,也不可能杀了自己的儿子扶苏。再说扶苏虽然因为“焚书坑儒”的事情向秦始皇表达过“推行仁政”的主见,为此也曾被秦始皇严厉斥责过,但普天之下“虎毒不食子”的道理相比秦始皇不会违背人伦,把刀子举到亲生儿子的脖子上。所以尽管当时的局势有点诡秘怪异,蒙恬也没想到扶苏会死。只是他不知道秦始皇已经身死沙丘而已。


当赵高等人派来的使者以“不孝”之名处死扶苏以后,沙丘政变的主谋们立刻派李斯亲自来到九原大营来接替蒙恬的职务。李斯的到来,让原本就感觉事态很严重的蒙恬更是万分惶恐,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九原大营30万秦军的指挥调度权利转移到李斯手上,因为李斯拿着秦始皇亲自颁发的圣旨,他不能违背始皇圣意,只能按照始皇帝的要求来做。交出兵权之后,李斯把蒙恬阳周县软禁起来,蒙恬瞬间从九原大营的最高军事首长变成了一个有罪之人。

蒙恬一门三代均是秦国著名大将,爷爷蒙武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后又历经秦武王、秦昭王,父亲蒙骜历经秦昭王、秦庄襄王、秦孝文王三代秦王。到了蒙恬和弟弟蒙毅,他们蒙氏一门整整三代人为秦国发展贡献才智。作为秦国最有声望的军事家族,秦始皇登基之后,便开始培植忠于自己的亲信力量,蒙恬蒙毅兄弟俩的军事才华被秦始皇欣赏,着力对蒙氏两兄弟进行培养扶持,深得始皇帝的尊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被封为大将军和“忠信”将军、内史,统领精锐秦军守土扩疆。弟弟蒙毅被分为上卿,陪在秦始皇身边处理军政事物。蒙恬先后随大军征伐六国,并以副将的身份两次随李信、王翦远征伐楚,得到很好的锤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统一大业,实现了39代秦王统一华夏的夙愿,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千古一帝”。公元前219年,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塞北危险,秦国的边防安全成为秦始皇“攘内必先安外”的头等大事。放眼整个大秦帝国朝廷,满朝文武官员既能文治又能武统的人才除了蒙恬,似乎没有更适合人去为秦国挡住来自北方的威胁。

从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0年,整整9年时间,蒙恬带着30大军把匈奴大军从今天的榆林一直追赶到今天的包头,把秦国的北方边境线向北扩展了近千里。此后又修长城、修直道,使秦国的北方地区和东南地区连成一片,也为国家军事防御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果不是赵高发动的沙丘政变,蒙恬在秦国政治地位会更加突出,发展的空间会更大。然后,天意灭秦,沙丘政变的阴谋家们主导了秦国的发展方向,扶苏和蒙恬成为挡在他们前面的“绊脚石”,必须搬掉这些“绊脚石”,他们的阴谋诡计才能得逞,否则他们就会成为下场惨败的“卑鄙无耻之徒”。


赵高在沙丘政变以后的每一件事情上,俨然成了最有权威的发言者,就连李斯也处处顺着他的意思来办事,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胡亥,这个感觉有点另类的嬴氏家族成员,也毫无主见的跟着赵高的意思走,秦国此刻完全是一帮得志的小人在当道,除了黑暗,别的什么都没有。

他们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公子扶苏,派去给扶苏执行死刑的人根本没有想到完成这个任务会如此简单快捷,不费吹灰之力,扶苏就喝下了这杯“父皇”赐给他的美酒,带着“不孝有罪”的歉疚和希望得到父皇宽恕的心情,平静的离开了自己生活了30年的人间。

得知扶苏离开的这么平静,赵高内心暗自窃喜,他在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除去一个对自己构成危险的人,那么自己就会安全很多。接下来要除去的这个人就是蒙恬了,他的30万军队已经被李斯接管,带兵虎符也已经收缴上来,就算他再怎么厉害,如今也成为笼中之虎,待宰之羊,没有多大危险。


怎么处理蒙恬,赵高早已打定 “杀掉”的主意,就连杀死蒙恬的理由他都想好了,但为了给胡亥一个面子,赵高还是小跑着来到胡亥的跟前,装模作样的问胡亥对处理蒙恬是什么意见?胡亥想都没想就告诉赵高,蒙恬还是留着性命吧!赵高嘴角一笑,认为留下蒙恬是个祸害,万一他以后知道了咱们干的这些事情,还不烹了我们。胡亥哈哈一笑,你想怎么就怎么吧!

于是,赵高又模仿秦始皇的口吻,写了一道大骂蒙恬不忠不义的伪诏,派了两个人去给蒙恬执行死刑。蒙恬看到赵高派来的人,以为是秦始皇帝派来的,因为他到现在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在沙丘死了,也不知道胡亥即将成为秦二世皇帝。所以,他听完两个人宣读完诏书,就泪流满面的给始皇帝写了一封信,对这几年自己如何对始皇帝陛下忠心耿耿做了个总结。他对着使者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蒙恬希望使者把自己的书信带给秦始皇,却没有想到,他被这两个使者严厉斥责了一番“我们是来给你执行死刑的,没有权利给你传信”。同时,这两个人告诉他“扶苏已自裁谢罪”。

蒙恬一听扶苏死了,顿时感到天崩地裂,一下子陷入了冰天雪地的极寒地带,绝望、悲伤、凄凉、惶恐等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他仰天长叹,感觉上天不公,为何给了自己这么一个下场。更为秦国感到可悲,为何留不住公子扶苏这么一个继往开来的有为“君主”。然后无论他怎么思绪万千,这个世界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了。于是他仰天长叹:“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吞药自杀。


很多人说,蒙恬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不进行绝地反击呢?蒙恬一门三代均是忠于大秦帝国的忠义之臣,蒙恬绝不可能以蒙氏忠烈之名作为代价去绝地反击,这是其一。赵高封锁秦始皇身死沙丘的消息,并以始皇帝之名发布圣旨和诏书,不但蒙蔽了扶苏蒙恬的眼睛,也蒙蔽了秦国绝大多数中正臣民的心智,蒙恬手中有30万秦军,即使想绝地反击,也清楚自己的对手是秦始皇,自己根本没有胜算的机会,知道鸡蛋碰不破石头,为何还有枉自去送性命呢?这是其二。蒙恬一直期盼着公子扶苏能成为秦国的“二世皇帝”,所以只要扶苏在,只要扶苏不反击,他也不会擅自反击,一切以扶苏为主,这是蒙恬政治上必须坚持的原则,这点他很清楚,这是其三。蒙恬被赐死时,手中30万秦军的指挥大权已经被李斯取代,且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此时此刻,他已经成了笼中困兽,单枪匹马之人,无一兵一卒,所以也就不存在绝地反击的可能性!

蒙恬死时,为了让自己死的理所当然,他告天告地,说自己修长城修直道,让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挖断了地脉,如果要说自己有罪,这些就是自己最大的罪孽。说完便喝下毒酒死去,死时49岁。


大秦之歌


一、这样的问题就牵扯到蒙氏家族,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们家族在朝内受到秦始皇的重用,蒙甜在外掌管军务,其弟蒙毅在朝内辅助秦始皇,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当然,他们也是非常尽忠于皇帝,这样的家族重臣,家族荣耀蒙氏兄弟是非常看重的,与秦国大朝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应该是不会轻易背叛秦始皇的,况且如果稍有不测那是要灭门灭族,株连九族啊,他蒙甜在外掌军用兵秦始皇对待大臣将军恐怕早就有多项的预案与防备,这一点做为蒙甜来讲很是明白,深知其重。


二、蒙甜是掌管长城军团非常重要的秦国部队,又是监军扶苏已死,他没有叛变,甚至被赵高逼得自杀身亡,为什么他握有这么大的军事力量他宁肯自杀也不造反?其一,从蒙甜的心里秦始皇太伟大,太霸气,只有忠于,没有邪念,他在秦始皇的时代他本身也不敢。其二,有家族的原因,深怕连累家族造到灭族。其三,他当时不知道秦始皇已死,诏书是赵高矫诏的阴谋(他只是怀疑),这些送达诏书的人员只是执行朝廷的命令,代表皇帝来绝对完成皇帝的命令。蒙甜在接到诏书后实际已经脱离了军权,使者逼迫蒙甜自杀,蒙甜申辩,使者不以,蒙甜无奈吞药自尽。所以说赵高他们对下是行君命,理国政,下者只有听命而已,叛变既是非常也不是简单易事。


杨柳青青春之声


蒙恬自杀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赵高以秦始皇的名义下诏书令其自尽;其二、长公子扶苏已经自尽;其三、使者逼迫他尽快自尽,不给他申辩的机会。秦始皇的威慑力十分惊人,没有人抗反抗他的意志,不论是臣民还是对手。扶苏公子一死,蒙恬没有了主心骨,连起兵勤王的旗帜都没有了。另外蒙恬并非当场就自杀了,他被使者关了起来,在狱中给胡亥上书表忠心,最终书没有送走,使者逼迫他自尽。

秦始皇的权威十分巨大,不论是扶苏还是蒙恬皆不敢违抗,如果二人得知秦皇已死,则二人断不会自杀了事。以扶苏及蒙恬的威望可以控制边防军,打着勤王的名义推翻胡亥,但是给他们一万个胆,他们也不敢去推翻秦始皇。扶苏公子为人至孝,认为父亲要自己死,故毫不迟疑的引剑自杀;扶苏是蒙恬的魂,蒙恬是扶苏的胆,扶苏已死,故蒙恬不得不交出兵权,跟使者回咸阳申辩。蒙恬并不甘入此窝囊的死去,他要面见秦始皇申述自己的无辜!

以前秦始皇为锻炼扶苏的意志,让他知道军争的残酷,同时与军队建立密切的关系,故将扶苏送到蒙恬将军这里来。秦始皇本意是让扶苏有军旅经验,将来为君之治可以熟悉军事,而仅仅是一个书生治国;同时是让蒙恬保护扶苏,避免政敌借故除去扶苏。赵高深谙秦始皇心意,明白蒙恬不死,必会作乱,故一心要处死蒙恬。尽管蒙恬在得知胡亥为帝后及时向胡亥表忠心,但是依然得不到赵高的信任,逼迫他在狱中自尽。

赵高以前奉秦始皇密令在邯郸城破后诛杀赵国王族贵戚,结果赵高私自将以前得罪过太后及秦王的邻居通通一并诛杀。当时的执法将军蒙毅在城中安抚民众,发现了赵高在滥杀无辜,于是将赵高绑了治罪,依秦法当处死刑,报秦始皇嬴政批准。秦始皇考虑到赵高劳苦功高,又是在报自己的私仇,故特赦的赵高。从此赵高对蒙毅十分嫉恨,当权后将蒙毅处死,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故蒙毅被处死了自然也不会放过蒙恬。


大秦铁鹰剑士


首先蒙恬统领30万大军不假,可是在秦始皇病死后,胡亥假传秦始皇遗诏,令扶苏,蒙恬自杀。蒙恬心有疑惑,劝扶苏回帝都,再做打算,扶苏不听,自刎而死。蒙恬因有疑问,被官吏收押,这个时候他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怀着忠君卫国的思想,想回帝都辩解,甘愿收押,自是不会起兵反抗。

当他被收押阳周的时候,知道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想反抗没有兵权,自然不能起兵反抗。



还有他自杀并不是被太监逼自杀,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胡亥因蒙毅之过,连坐于他,让他自裁,他自知逃脱不过,不如体面的死去,遂自杀。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蒙恬,将门之后,蒙氏一族,世代忠良。爷爷蒙骜,战功卓著,被拜为秦国上卿,地位仅在三公之下。父亲蒙武,曾经和名将王翦并肩作战,同样声名显赫。而蒙恬更是文武双全,乃秦始皇之心腹,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



其对内,官拜内史,治理咸阳,秦始皇修长城、开直道,皆有蒙恬经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对外,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郤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而在击败匈奴后,蒙恬率领秦军为秦朝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不过,蒙恬的结局并不好,他站队公子扶苏且手握重兵,颇有威望。这导致其在秦始皇死后,遭到了赵高李斯等人的迫害。秦始皇驾崩后,李斯与赵高暗中谋划政变,扶持胡亥上位,并假造遗诏,以始皇身份赐死扶苏!蒙恬也因为支持公子扶苏而被剥夺军权,囚禁于阳周,最终为赵高所害!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蒙恬奉命戍守边疆,手握30万秦军,为何不反抗呢?

我总结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圣命难违

赐死扶苏,剥夺蒙恬军权乃是圣旨,圣旨即皇帝的旨意!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蒙恬身为臣子,面对秦始皇所以从君臣的角度来说。蒙恬必须要服从。否则就是不忠,蒙恬恰好是个忠臣。而且这三十万秦军不是他蒙恬的,而是皇帝的,蒙恬要反,至少得有人带着,比如跟着公子扶苏一起反。但当时扶苏直接就领旨自杀了,蒙恬也失去了所追随得人。



第二,蒙恬想要申辩

逼扶苏与蒙恬自杀,诏书到达长城军中时,扶苏准备自杀,但蒙恬不相信秦始皇会这样做,想复议,但被使者关押起来,而扶苏深信不疑的自杀,蒙恬被关押起来还没有死。所以此时的蒙恬或许还有活路。如果反了,那可就没任何退路可言了,他蒙家一大家子人可都在咸阳,肯定难逃一劫。



其实秦二世并不想杀蒙恬,在杀死扶苏后,他便想释放蒙恬。可赵高不一样,他之前与蒙恬弟弟蒙毅有旧仇,且忌惮蒙家势力,所以想要干净杀绝,于是赵高便诬陷蒙毅毁谤胡亥,胡亥杀了蒙毅,后又派人逼蒙恬自杀。



一代忠臣良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惜!


白话历史君


这个只是从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待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知道当时秦始皇已经死了,是赵高和胡亥,李斯等人下的伪诏给扶苏和蒙恬的。

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什么?秦始皇东巡,这个是天下尽知的,谁也没有会想到秦始皇会死在东巡的路上啊。那么李斯赵高等人发现秦始皇死了之后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就是封锁秦始皇已经死亡的消息,当时除了他们几个几乎是没有人知道的。这个时候再把赐死蒙恬和扶苏的诏书给他们看,他们自然不知道是赵高;李斯等人的奸计,都认为是秦始皇要赐死自己。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谁人敢反,秦始皇征那么民夫徭役,修长城,修阿房宫,给自己修陵墓等等,数十万人死了也没人敢造反。所以你觉得蒙恬和扶苏敢反吗?

而且虽然说蒙恬拥有三十万大军,但是要知道,大将手里的兵符只有一半,能调动的也只有自己的一些亲信部队,大军是调不动的,必须要有秦始皇的另一半兵符才可以调动这数十万大军。蒙恬又拿什么反呢?

扶苏自己呢?根本没有想到会是伪诏,因为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扶苏其实一直都在和秦始皇作对,秦始皇要以法治国,但是扶苏呢想要的是修生养息,给老百姓喘息的机会,扶苏也是几次和秦始皇的政策相反,所以秦始皇才把扶苏派往北方修长城的。当然秦始皇也是为了锻炼扶苏。但是扶苏不知道啊,扶苏以为是自己的父皇对他的不信任,将他赐死的。而且扶苏一直以来都是以百姓为重,他也不会造反的,造反就意味着把父皇数十年打下来的江山可能就毁了,又陷老百姓于战争之中,所以扶苏一看到这个诏书就自尽了,扶苏一死,蒙恬想要造反都没有理由了。蒙恬造反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呢?他还以为是秦始皇在呢?想要反秦始皇就是作死。


中国历史研究所



假设蒙恬造反了、且成功了——那么蒙恬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采用什么制度形式来管理他的国家?

第一个,若继续实行商鞅创立的法治体系,他自己就是第一个违法者,且是造反谋逆的大罪!于情于理、于国于君,都难容身天地间,他又以何理由约束臣民遵纪守法?拥护这套法治的最好做法,就是自己认罪伏法;

第二个,若废掉商鞅创建的法治体系?战国还有比这个更加优秀的体系吗?秦国无疑又回到变法前的老路,一个已经被证实走不通的死路、一个已经深深融入国家各个细胞百余年的法治模式,是那么轻易能掉头的吗?

换做任何一个人怕是都不好做出抉择吧?

想想当初,秦国是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才取得今天之成就?车裂商鞅、斩首数百私斗刑犯、劓鼻赢虔黥刑公孙贾、族杀甘龙一党诸多老氏族……“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举国臣民和三军将士能答应吗?

蒙恬虽然拥有数十万之众,但粮草辎重却靠朝廷保障的,一旦起兵谋反,首先被终止的便是粮草供应!仓促起兵,成功几率几何?从技术层面也非轻易做到的易事。

最重要一点,诏书的到来严重打击了蒙恬和扶苏耐以生存、作为臣下的根基——忠诚!“命其自尽”打掉了根基也击垮了人生的希望,蒙恬忽然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了,谁经得起如此打击和心境落差?

蒙氏一族满门忠烈,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恬一旦造反,无论成败,蒙毅和蒙氏一族首当其冲的是受连坐之累,这显然是蒙恬无法接受、也不愿承受的痛楚!因此,在崇尚刎颈之交为大义的战国,蒙恬选择自杀,是种无奈的政治牺牲。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自蒙骜开始,到蒙武,再到蒙恬和蒙毅,蒙氏一家都在秦国拥有很崇高的地位。可以说蒙家三代,世受君恩,也代代忠烈,忠君卫国,对秦国君主、对大秦帝国忠心耿耿,怎么可能造反作乱?哪怕被君主杀死,哪怕被奸贼所害,蒙氏一族也不改忠贞的本色。所以,蒙恬不会造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当然,一个英明的君主,在一个开明的政治生态里,是绝对不会对蒙氏家族下手的,因为这就等于自断臂膀。所以,自蒙骜开始,蒙氏在享受富贵的同时,也在君主手下保证了自己家族的安全。

可悲的是,秦始皇忽然离去,大秦帝国失去了权力真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的命运竟然被奸贼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赵高借一纸诏书,先后威逼利诱了李斯和胡亥,把他们拉上了贼船。从此,一张作假的诏书,便要赐死扶苏和蒙恬。奈何扶苏公子不听劝告,执意赴死。扶苏死后,蒙恬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清君侧”就是造反作乱,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只能无奈接受这个悲惨的结局,身家性命被贼人所害。蒙恬死后,大秦帝国也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历史的重量


首先我们并不能确定蒙恬真的是自杀,在这里用一个死字似乎更合适。

首先来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蒙恬统领30万大军,为何不起兵反抗?

原因有三:

1、他没有理由起兵反抗。当时扶苏公子已死,作为秦国将领的他,没有任何起兵的口号可以拿得上台面,在那个封建年代,君叫臣死臣便不得不死。对现代人来说或许很难想象,你叫我死,我还不得不死的事情,可在当时却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2、他不敢起兵。当时全天下只有赵高等少数几个人知道秦始皇的死讯,所有人都认为秦始皇是活着的,面对统一六国、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他没有勇气。而且他们蒙氏家族一直都是秦国的家臣,他也不敢因为自己一个人而让家族承担叛徒的罪名,在古代很多人都把名声看的比生死,还重要。但仔细想想,其实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3、他没有能力起兵。对于通过武力建立秦朝的秦始皇来说,兵权一直都是他最为看重的东西,为此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调兵,用兵制度。调兵的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将领手中一半在朝廷手中,没有虎符便调不了兵。而当时的蒙田如果想要起兵造反,能调动的也只有他的亲卫军。相对于强大的秦国这点力可以忽略不计了。

现在回答题主的第二个问题:蒙恬被一个太监逼到自杀?

在文章开始已经说过,我们并不能确定蒙恬就是自杀。对于数千年前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知道,通过史料去推测,资料也不一定真实。对于蒙田是自杀,还是他杀?很明确的告诉题主,不知道!!!

但有一件事是必须提出来的。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整个大秦帝国的顺位继承人的扶苏,接到了一道自己父亲传来的圣旨,便马上自刎了。这种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赵高等人既然敢假传圣旨,必定也会料想到扶苏可能有的反抗,而万全之策就是接到圣旨后的扶苏马上死去,而安排对扶苏的刺杀,才能保证他们计划的万无一失。这才是像心黑手狠的政治家,应该做的计划。



喜欢历史小故事的朋友点点关注,一起互相学习探讨一下 |・ω・`)


历史大男孩


蒙恬的死,与其说是被赵高给逼死的,不如说是他自己愿意做出的死亡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蒙恬当时统帅的可是三十万秦军精锐。这三十万秦军精锐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表现抢眼,攻占河套平原地区不说,镇守边关十多年,硬是让匈奴不敢南下。而蒙恬能够带领这三十万部队,显然是手握兵符的。

其次,蒙恬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秦国名将,在秦国统一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蒙恬这一代,兄弟两个一人担任武将,一人陪伴在秦始皇身边,都深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两个人都忠诚仁义,深受秦国士民的尊重。蒙氏一族在秦国的声望决定,如果蒙恬能够揭竿而起,选择“清君侧”的话,将会获得很多人的拥护。

第三,蒙恬曾经对让自己自杀的诏书表示质疑,但是赵高也只是派出李斯的部下接掌了兵权,将蒙恬就地囚禁。大凡古代的将领,谁没有一堆亲信跟随着,蒙恬即便被囚禁,估计也只是“禁足”的形式而已,而赵高的使者每天的任务就是劝他自杀。但是如果蒙恬不自杀也拿他没办法。

所以这样看来,此时的秦国在秦始皇新丧,胡亥立足不稳的情况下,尚且没有人能够动摇蒙恬的位置。但是蒙恬自杀了。

想来蒙恬选择自杀,又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就是扶苏已经死了,即便自己起兵清君侧,也不能把宅心仁厚的扶苏救回来当皇帝了。而自己的起兵无异于造反,这样造反,不但损害了蒙氏一族忠君忠诚的形象,更让秦始皇刚刚实现的统一梦想破灭掉。

第二个就是想要借此对胡亥以“死柬”。胡亥远在国内,自己地处边关,想要对胡亥表达一点自己的想法实在艰难。而如果孤身一人前去则无异于羊入虎口,带兵前去又显得不合礼法,形同谋反。只有自己一死,希望胡亥能像古代的明君一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杀掉赵高这样谋害国家忠良的奸佞小人。

可惜蒙恬打错了算盘,赵高跟胡亥早已蛇鼠一窝,沆瀣一气。胡亥之所以能当上皇帝还多亏了赵高,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杀了赵高呢?更何况赵高的扶持胡亥也是有目的的,因为胡亥是一个易于掌控的人物,胡亥当皇帝跟赵高当皇帝也没什么两样。

可惜了蒙恬兄弟的死,没有激起一点浪花。而且按照司马迁的意思,蒙恬在辅佐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助纣为虐了。他修长城,修秦直道,都消耗了大量的国力,给一个久经战乱的国家带来更为深重的压力,让民众深受苛政的痛苦,可谓死不足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