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CES無新事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但也許不是壞事。

作者 | 小沐、楊逍


趨勢與洞見No.60

在一座賭城參加科技展意味著什麼?


當地的導覽會時不時對你回味這座城市的癲狂:某位旅客來此幾天內賺到三十萬美金,然後又輸掉;夜晚的燈火連綿至遠處地平線,凌晨三、四點的城市仍無睡意。


紙醉金迷的拉斯維加斯,似乎見慣了人來人往,只管自己閃耀。人群、酒店、老虎機、展會,已成為賭城的標配。


又一年,「甲子光年」來到拉斯維加斯,與17.5萬人共同感受CES(國際消費電子展)的前沿脈搏。


那些年年重複的抱怨仍在迴響:CES沒那麼重要了。


“今年沒有往年熱鬧,那種擁擠感減少了。”一位連續4年參加CES的觀眾告訴「甲子光年」。


受全球大環境影響,中國參展商從去年的1500多家下降到1200多家;不少行業媒體也吐槽,廠商帶隊預算壓縮,公司又經費不足,不如留在國內觀望。


年年重複的期待和試圖從紛繁現象裡找到趨勢的努力也從未停止:


連續四年帶領中國企業家、投資人組團參加CES的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認為,沒有熱詞的CES並不意味著沒有亮點。


“今年是最務實的一年。以前大多是說概念,為將要推出的產品造勢,今年很多都是已發佈的產品。”王煜全說。


「甲子光年」今年的CES觀察則是既在此地又不在此地。


我們會分享在此地獲得的不可替代的一手見聞;也將跳出此地,來梳理一條CES及其背後的消費電子科技發展脈絡。


主線其實非常清晰:不管產品如何更迭,底層的需求卻鮮有改變。


荒涼沙漠中的繁榮賭城,再次展現了多變的載體與永恆的內容需求之間碰撞出的奇景。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人頭攢動的CES


1. 新鮮不斷的CES

回到需求原點前,先看看今年CES的皮相,這世界又多了哪些新奇玩意兒?

汽車:更多內容


今年CES上,吸引最多人流、製造最多衝擊的非汽車相關展臺莫屬。


從2015年開始,CES就逐漸“車展化”。


並非汽車廠商不務正業,道理很簡單——汽車正在從出行工具變成智能電子產品。


推動這一轉型的力量是網聯汽車、新能源、智能化交互和自動駕駛等潮流。


而汽車“電子品化”的集中體現是它正飢渴地索取著內容。


於是汽車有了更多的屏幕:


拜騰和三星展示了尺寸誇張的汽車大屏。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拜騰首款量產車型M-Byte部分展示,其特色是48英寸屏幕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三星推出的Digital Cockpit 2020數字版駕駛艙,內置八個顯示器以及八個攝像頭


松下試圖讓遊戲手柄入駐汽車後座。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松下車座後面的屏幕可以連上手柄打遊戲


而車載內容爆發的背後,重要的驅動力之一就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方興未艾的技術趨勢,當人們不再需要開車,當司機可以解放大部分注意力,我們當然需要更多內容來填充無聊。


今年CES上,亞馬遜、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汽車互聯網上大顯身手。


亞馬遜將Alex和AWS應用到了自動駕駛上,Alex不僅是語音助手,還連接了Amazon Pay、Fire TV等服務,存儲在雲中的個性化用戶資料能讓汽車更懂你。比如,在每天早晨啟動汽車時,它會提醒你如何走,最方便去哪兒順路買杯咖啡。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亞馬遜員工指導觀眾使用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騰訊此次也在CES上發佈了TAI3.0生態車聯網,包含兩大車載應用:騰訊隨行和騰訊愛趣聽,還展示了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TAD Sim(Tencent Autonomous Driving Simulator)。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松下則亮相了cirrus聯網車輛平臺,可實現交通網絡運營中心和車內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預計2020年春季量產。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松下展出的帶有cirrus聯網車輛平臺的車


自動駕駛方面,首先燃起戰火的領域是上游的激光雷達:


先是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覽沃科技(Livox)展出了兩款已量產的針對L3/L4的激光雷達——Tele-15和 Horizion,前者零售價為9000元人民幣,後者為6400元人民幣,對比此前售價高達數萬元的激光雷達產品,這價格便宜得驚人。


接著禾賽在CES期間宣佈已完成1.73億美元C輪融資,創該領域最高單筆融資記錄。


速騰聚創發佈了首款MEMS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Smart,號稱這是第一款量產的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則發佈了售價僅100美元、撲克牌大小的Velabit。


眾玩家發力,產品價格創新低,激光雷達市場競爭加劇,高級別自動駕駛前景利好。


另一個行業大新聞是,以隨身聽發家的 CES 老面孔索尼(SONY)宣佈入局自動駕駛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展臺上的索尼首款純電動概念車——VISION-S


“索尼造車”並非心血來潮,早在2015年,索尼就收購了比利時的一家測距影像傳感器技術公司,開始佈局自動駕駛。


超前的概念車是CES在汽車領域的另一大亮點,且大多為自動駕駛或半自動駕駛設計。


如本田發佈的Augmented Driving Concept(增強型駕駛概念車),沒有單獨的中控臺,輕拍兩下方向盤就能啟動汽車。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奔馳的VISION AVTR外觀融合了電影《阿凡達》元素,其電池採用了基於石墨烯的有機化學電池,能實現700多公里續航和15分鐘充滿電。其交互方式也很新穎,菜單功能可以投射到乘客的手中。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奔馳VISION AVTR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展臺上的奔馳 Vision EOS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奧迪AI:me概念車,前排有磁性杯架、可伸縮的方向盤,主要通過人眼追蹤、語音輸入和車門內飾面板上的觸摸感應進行控制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現代概念飛行汽車S-A1,這東西真正發佈的幾率很小,也許正因如此,排隊體驗的人非常多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Tier 1廠商現代摩比斯的未來汽車自定義系統展示,用戶可以在該平臺上定製個性化汽車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Tier 1 廠商愛信精機(AISIN)展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內部結構


在更為底層的汽車芯片領域,高通、地平線等芯片廠商也進一步推進著汽車芯片的應用和合作。


如高通推出軟硬件一體的平臺“Snapdragon Ride”和“Car-to-Cloud”的汽車雲服務,並且還高調透露已在汽車芯片領域獲得了 65 億美元的訂單;


來自中國的地平線在CES上發佈了新一代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去年8月發佈的車規級芯片征程二代也在CES上露了臉。


通信:更快更寬


通信領域,5G“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在CES上得見更多落地蹤跡,現場5G相關的場景主要有三個:移動設備、自動駕駛和物聯網


移動設備上,5G手機、5G平板、5G電腦筆記本等已成為3C廠商的必備展品。


TCL率先展出了5G新品,包括TCL 10 5G、10Pro,10L以及摺疊屏手機Foldable;


一加在CES上首推概念機OnePlus Concept One。華為、三星等都展示了5G手機;


聯想、惠普、戴爾也分別展出了Yoga 5G、Elite Dragonfly G2和Latitude 9510三款筆記本。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三星的4G和5G遊戲機對比,左邊的4G遊戲畫面明顯有卡頓


雷蛇則推出了Sila 5G 家用路由器;Linksys 展示了 5G 移動熱點、5G 調制解調器、5G 無線組網網關、5G 室外路由器、以及多款 Wi-Fi 6 組網設備等新品,預計2020年春季開始陸續發佈。


自動駕駛+5G方面,三星展示的5G概念汽車,可以實現超低時延通信,除了能提供豐富的娛樂應用,也會更安全。


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則是5G+物聯網的熱門場景。


海爾、長虹、三星、TCL等都在CES中展示了智慧家居解決方案,形態大同小異,主要包括家電的互聯互通和協作機器人對人力的替代。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TCL的智能烘乾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海爾的廚房機器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三星的物聯網硬件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創維也有包括電燈、廚房、油煙機、家電、TV、遊戲等的整體家居解決方案


屏幕:更美更清晰

顯示設備上,8K屏幕和柔性屏在今年CES上大放異彩。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8K的顯像對比圖(左為4K,右為8K)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LG展區前的曲面屏


索尼除了推出8K的高清電視之外,還提出了一個結合動態液晶LED背景顯示屏的虛擬電影拍攝方案,拍攝地後方設置一塊顯示背景屏幕,攝像師在拍攝視頻時,通過圖像處理,基本實現真實場景和背景的融合,拍出景深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柔宇這次在CES上發佈了智能手寫本RoWrite 2(柔記2)和Mirage柔屏智能音箱兩款新品,據瞭解,智能音箱將在美國先行發售。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柔宇的Mirage柔屏智能音箱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柔宇用柔性屏做了一棵電子樹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柔宇智能手寫本


此外,華為、三星、TCL、LG等廠商也都展出了摺疊屏手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三星摺疊屏手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LG的摺疊屏手機


曲面屏則增加了遊戲的體驗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雷蛇展出的曲面投影賽車類遊戲裝置


其他亮點還包括騷氣的三星“橫屏變豎屏”、LG“捲簾屏”,各大顯示屏巨頭都在做的“透明屏”,以及用投影交互實現的“處處皆可屏”。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三星的橫屏、豎屏隨意切換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LG的“捲簾屏”,65英寸4K OLED電視,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上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夏普的透明屏,花紋為屏幕上的內容,其他為背景牆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兩位現場觀眾正興致勃勃玩投影遊戲


AR/VR:從耳目到四肢


VR體驗上,在以往聚焦試聽的設備之外,也出現了專為腳、手等四肢設計的VR穿戴設備。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現場觀眾的腳上穿戴了特殊的設備,可以在VR遊戲中行走移動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可旋轉360度的VR體驗設備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可模擬觸覺的手套,能在遊戲、訓練中,提供更為逼真的體驗感,目前還未上市


結合各類手柄,槍擊類VR遊戲的體驗感和沉浸感進一步優化。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松下的VR眼鏡


來自中國的 Nreal 在CES上展出了一款MR(混合虛擬現實)眼鏡,外觀類似普通太陽鏡,可以通過眼鏡清晰地看視頻、打遊戲等,預計2020年上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Nreal的MR眼鏡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戴上Nreal後看到的影像


RhinoX的MR眼鏡,目標市場不僅僅是個人娛樂,還將應用到工業製造設計領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攝影設備:上天入水


除了展示內容的設備,生產內容的設備也在同步進化——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大疆把旗下所有產品和解決方案都帶到了CES現場,包括無人機系統、手持影像系統、機器人教育及創新業務。


而前文提到的由大疆旗下的獨立公司覽沃科技發佈的激光雷達傳感器,也標誌著大疆業務開始從消費者轉向汽車、智慧城市、機器人等to B 市場。


此外,還有一些無人機公司也另闢蹊徑,比如Timax推出了能裝進手錶的微型無人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Timax的“小隻”無人機,可以裝進手錶


Power Vision的無人機可以停落在海面,其底座材料非常輕盈。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Power Vision無人機

Robosea “鯊魚”水下攝影機器則能直接入海,並配有水面、水下監控功能。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Robosea水下攝影“鯊魚”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鯊魚”攝影機背後的終端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一款可以帶到脖頸並對周圍環境拍全景照片的攝像機


法國初創公司NextMind還展示了“腦機接口”類產品。


戴上NextMind的傳感器,這位觀眾通過“意念”直接對屏幕下達指令,選中相應的4個數字,設備顯示他選對了3個數字。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協作機器人:更少的工作


近年來才逐漸進入CES的機械臂產品則是乘了柔性控制、AI等技術的東風,走出了工業場景的“圍欄”,開始滲透到日常生活。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日本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製造商歐姆龍(OMRON)展出了可與人打乒乓球的機器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可以“端茶倒水”機器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洗碗機器臂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牆壁清潔機器人


逛累了:休息下


最後說點展會上的小享受。


在拉斯維加斯辦展,少不了遊戲機,現場也有遊戲機展商,不少觀眾都在玩這種“老虎機”。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小型的老虎機

UniMed的筋膜槍,非常適合逛展休息時使用。


別看這產品小,在2019年隨著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和短視頻平臺一批網紅帶貨小火了一把,國內某頭部廠家雙11當天2小時的銷售額就突破了千萬元人民幣。


其實消費領域,還是成熟的“低科技”好賺錢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UniMed的筋膜槍


當然,最舒服的是另一個“低科技”產品——按摩椅,來晚了根本沒位。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2.從未改變的Vegas

2020CES的現場依然是眼花繚亂,但穿越現象看本質,理解消費電子的主線很簡單:突飛猛進的是電子,不變的是消費


接下來,我們回到CES的歷史,其實53年來,CES都一直展現著一種強大的需求方向,它只解決以下問題——人類永無止境的感官追求和難以排解的寂寞,說白了就是娛樂和消遣。


在這個領域,關鍵是內容與信息。


從芯片到模組到零部件再到最終的硬件和內容產品,這一長串的產業鏈都是在為信息和內容打造生產工具及載體——一路誕生了音箱、耳機、照相機、電視、遊戲機、PC、智能手機、無人機、VR/AR/MR眼鏡、自動駕駛汽車……


這個過程中,硬件產品和內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衍生出了紛繁炫目的形態。


視聽:CES的源頭與常青樹


從這角度理解CES,

一個不變的熱點是視聽感官


實際上CES本身就脫胎於芝加哥音樂節,在1967年的首屆CES上,主要的展出產品只有三類:收音機、電視和留聲機


這也就不難理解,每年的CES上都有音視頻產品的一席之地。


這包括早已不算前沿科技的耳機,從1969年看上去像“火星人”的立體聲耳機開始,耳機一路創新更迭:


頭戴式耳機、便攜式、入耳式、繞頸式……

耳機降噪技術從軍用進入尋常百姓家;

紅外線耳機、無線耳機讓人們擺脫了線的束縛。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69: 內置收音機、豎著收音天線,形似“火星人”的立體聲耳機


另一個大品類是音箱,它從笨重走向輕便,並隨著AI熱潮,梅開二度,再次成為焦點——智能音箱及其背後的語音技術被部分人視為下一個時代的重要流量入口。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99:車載影音系統增添了汽車的舒適性 (圖片來源:天極網)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93:索尼小型存儲光盤播放器MiniDisc可播放長達74分鐘,達到當時數字音樂行業的巔峰水準


眼睛的享受也不能落下。在LG的炫目8K柔性屏之前,CES一路見證了電視和顯示屏從黑白到彩色、從厚到薄、從凸到平再到凹、從顯像管走向液晶屏的進化。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69:松下1.5英寸屏幕、重量僅2磅的電視機驚豔全場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2020:三星的曲面遊戲屏


硬件在迭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音視頻內容的演化,所以迪士尼等內容廠商也是CES常客。


相比硬件領域幾年一洗牌的變動不居,內容巨頭雖也起起落落,但至少存在一兩家迪士尼這樣的百年老店,內容和強勢IP是比技術創新更深、更寬的護城河


而內容領域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大小、新舊玩家皆可包容——人們總想看到新面孔。


在如今的熱門流媒體領域,今年又有3家平臺第一次參加CES:Quibi、NBC環球旗下的Peacock,和AT&T旗下的HBO Max,為2020年三家平臺的正式上線打前站。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會前舉辦的關於2020 技術趨勢觀察新聞發佈會(圖片來源:Robyn Beck/AFP)


僅看HBO Max一家的早先預告,屆時我們將可以享受《老友記》(Friends)、《西部世界》(Westworld)、《生活大爆炸》(Big Bang Theory)、《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等經典電視劇的流媒體內容。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2020,HBO Max在CES 晚宴上展出的《西部世界》真實場景,為第三季流媒體內容預熱


遊戲:宅男們的小宇宙


視聽之外,電子遊戲是殺死無聊、放鬆精神的另一神器,突出特點在於其互動性。只不過在最初聯網不普及的時代,電子遊戲更多是人機交互,而非人與人的社交。


這種帶點“自閉傾向”的互動已成為宅男文化的一部分,在21世紀有過之而無不及,紙片老婆大行其道。


而一切的起點是80年代,一起登上CES舞臺的家用電腦和遊戲機:Commodore 64個人電腦、Amiga家用電腦、Western Technologies Vectrex遊戲主機閃耀全場。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82上展示的Commodore 64 個人電腦 (圖片來源:遊訊網)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82上的Western Technologies Vectrex遊戲主機 (圖片來源:GAMERSKY)


在設備外,遊戲內容也同步豐富。


任天堂在1985年的CES上展示了任天堂娛樂系統。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1988年,CES上出現了現象級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遊戲的交互式體驗及其通過關卡、獎勵、失敗形成的反饋機制,使無數少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互聯網:從戰火紛飛到“玩物喪志”


90年代,手機和電腦開啟近20的CES霸場模式,但背後更大的力量在於互聯網——信息的傳遞模式發生了變化


60、70年代,電子信息的傳遞方式是從電話網絡的“一到一”變成廣播網的“一到多”,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由此繁榮。


而90年代後興起的互聯網,則進一步讓信息傳遞方式從“一到多”變成了“多對多”,傘狀結構進化為網狀結構。


作為消費者,接受信息的來源不再是較為單一的大眾媒介,而是無數個體,而未來個體將擴充到萬物,物聯網的世界,將再次放大信息的交換,其釋放的魔力可想而知。


這種信息傳遞模式的變化體現在CES上,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是到2006年前後,谷歌、雅虎等以互聯網軟件起家的公司開始搶走電子產品製造廠商的風頭


也是在2006年,各國都開始大力發展寬帶網絡,將傳統的固話網絡(語音)、計算機網絡(數據)、移動電話網絡(語音與數據)、廣播電視網絡(影音多媒體)進行整合,新的網絡基礎設施,意味著通信、娛樂、信息、消費等各類服務有了交融的可能性。


當年谷歌就曾計劃為用戶提供“電視節目下載”,包括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CBS,將娛樂內容從固定的電視終端解放出來,通過互聯網在移動終端中隨心所欲地傳送、播放。


PC互聯網在當時已逐漸發展到成熟形態。


另一邊,移動互聯網也在90年代埋下伏筆。


起初它的進化也是以硬件+網絡基礎為主導,方向是功能改進——越來越穩定、越來越輕便。


先是在1989年電話進入無繩時代;隨後,無繩電話又從大哥大演變為翻蓋、旋轉翻蓋;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89 :無繩手機正式到來(圖片來源:天極網)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1995:翻蓋手機引領潮流


屏幕則從半屏發展向全屏;控制從鍵盤操作發展到觸屏。


2007年CES期間,蘋果在自家大會Macworld上發佈了第一代iPhone。


2009年,Palm在CES上發佈了被寄予翻身期望的WebOS和Palm Pre,但終究沒贏過蘋果。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CES 2009 年:Palm發佈WebOS和搭載該系統的Palm Pre,左滑右滑等目前常見的觸屏交互方式在這款系統和硬件上被廣泛應用



隔年,Palm被惠普收購,老牌手機廠商摩托羅拉先後被賣給 Google 和聯想,諾基亞手機業務在2013年被微軟收購、後來又將品牌授權給初創公司 HMD。


網絡基礎方面,2011年,4G手機成為CES亮點。


多年前,無線技術展區只能龜縮在CES展廳後面的帳篷裡,而2011年的CES,4G則成為展會焦點,風頭一如如今的5G。


當年CES上,美國第一家開始銷售4G設備的運營商斯普林特(Sprint)一口氣展出了17款4G(WiMax)設備,包括由Novatel無限公司生產的4G無限移動熱點,和一款4G手機——宏達電EVO Shift 4G。


全屏形態+觸屏交互+App Store+更強力芯片的算力支持+4G網絡,這一系列硬件特點共同催生了移動互聯網,手機也再不是一個通信工具,而變成了一個娛樂終端。


為戰爭和學術目的而誕生的互聯網也終於在移動互聯網上展現出了文明過度成熟時的形態——“玩物喪志”。


不管是那些從PC互聯網時代過度而來的兩朝元老,如Facebook、Youtube、電子遊戲,還是原生於移動互聯網的Instagram、微信、快手、抖音,生存和壯大的,都是那些聚焦於消滅寂寞的社交產品和娛樂產品。

就連買買買這種持續千年的剛需行為,如今也需要一個節日、一場晚會、一種拉人砍價的儀式來添油加醋,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所說:其實拼多多要做的是線上的“Costco+迪士尼”。


而需要多動手指的搜索則由於人們變懶傾向和App生態割裂在新的春天裡徘徊於危機邊緣。用戶需要被“喂到嘴邊”的信息,且更擅長滿足八卦趣味的信息流推送更有優勢。


“好玩”替代“有用”,成了最重要的吸金法則。


硬件-軟件新週期:人類也在“電子化”


2015年之後,CES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硬件-軟件”週期: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AR/VR、自動駕駛、5G等成為主角,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波熱潮依然會沿著硬件突破再到軟件拾取內容紅利的路數演進。


現在這批新興的AR/VR眼鏡廠商、自動駕駛系統廠商和今年CES上頗受外媒關注的雲遊戲產業鏈相關公司,正努力提升產品性能,探索新的交互方式,以獲得一張通向未來的船票。


而“出道”更晚的年輕人也不必擔心趕不上趟兒,在硬件進展後,內容創新、模式創新將帶來更洶湧的機會。


比爾·蓋茨在2008年最後一次於CES上發表演講時曾提出下一個“數字十年”的重點:將人們聯繫在一起,以用戶為中心。


此外,他還談論了三個未來科技發展的要點:

1)顯示技術的發達,將讓高清體驗無處不在

2)所有設備都將同服務連接在一起

3)自然用戶界面的作用很重要,新的交互方式會出現


12年後回看,一一印證。


現在,整個世界的電子化進程已經到了臨門一腳,將從無機物走向生命體:人類自身。


其實回望曾在CES閃亮一時的電子產品:MP3將收音機、錄音機留在過去,手機又讓MP3、MP4失去存在價值,聯網電腦讓遊戲廳客人減少,個人手機又使電腦變得暗淡。


產品迭代很快,人類的核心需求卻很少,對試聽享受、遊樂、社交的底層需求總會被流變的硬件承載,而最新的硬件發展方向就是對人類身體的增強


2018年開始在CES上亮相的各類腦機接口產品,是這種未來可能性在今天的零星微光。


消費科技的演進脈絡,總是螺旋上升,互相融合,而最本質還是通過內容體驗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提供各種服務,實現生活、工作、娛樂等的便利。


對內行遠見者來說,CES真的無新事。


3.科技很快,人性很慢

最後給熱鬧的大秀灑一點點冷水。


在CES的官網上,主辦方這樣形容自己:The Global Stage for Innovation,全球創新舞臺。


CES無新事 | 甲子光年


這個概括看起來令人振奮,但忽略了創新這個一般意義上的褒義詞往往也帶來很多問題


熱鬧非凡、欣欣向榮的CES,同時展現著消費電子本身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兩面影響。家長擔憂過早接觸手機、平板會讓孩子視力損傷或沉迷電子遊戲,而下一代硬件產品AR、VR以及腦機接口等對身體、心智的影響則仍是未知數;無孔不入的Twitter、Ins和永遠無法完全消除的App上的小紅點,讓人陷入信息焦慮;微信這樣社交產品大大擴大了每個人的社會關係交往面,卻沒帶來更多朋友。發展中和發達地區的人類逐漸擺脫了食品危機,吃得更飽了,但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卻在上升。


90年代,曾在中國引起未來學狂熱的阿爾文·托夫勒有一個基本預言:人類在數億年演化中形成的深層心理結構不可能在數十年裡快速改變,於是人們能容忍的環境變化程度小於人類創新活動實際帶來的環境變化,從而會引發一次深刻的總體性的危機。


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而背後的需求卻數十年來大同小異,這多少印證著托夫勒的想法,

科技很快,但人性進化很慢。


而在CES及互聯網、電子消費品之外的世界,全球76億人口中,仍有30多億人無法使用網絡,困擾他們的則是另一些問題,如衛生問題和能源緊缺。


整個世界現在非常需要一些重大科技突破來挽救全球日趨緩慢的增長:強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星際旅行以及支撐這些宏偉設想的是材料、能源、生物科學的進展。


從這個意義上,CES無新事,但這也許不是壞事。


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移動互聯網之後,如今的AI+物聯網多還停留在處理特定任務、提升效率的階段且應用分散在各行各業,它離使人“玩物喪志”還有相當的距離;這也逼迫人才和資本,迴歸到90年代互聯網熱潮之前的創新路徑——

天平在向硬件、效率和生產上的突破傾斜。


消費電子可以沒有新事,但世界卻必須向前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