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前362年,秦魏河西之战刚刚结束,21岁的嬴渠梁成为秦国的君主,史称秦孝公。

当秦孝公站在栎阳城头,东望他公父魂牵梦萦的河西故地时,应该会想起祖先秦穆公立足河西故地,横扫天下的丰功伟绩。斯人已逝,秦人徒增悲叹。孝公只能无数次的问,我的百里奚在哪里。自己的父亲毕生都在与魏国争强,通过历次征战,虽收复了一部分河西地和函谷关,扶大秦于将倾。最终也殒命于河西战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怎么才能完成父亲的遗愿,收复河西故地。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孝公即位之初的秦与六国形势图,秦国僻居一隅,国家贫弱


秦孝公的内外困境

孝公即位之初的秦国,一片民生凋敝,像王小二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放眼东望,此时已是大争之世,关东六强中的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国力睥睨天下,凭借着魏武卒的战力,令天下战栗。即便如一贯羸弱的韩国,也能间歇性的爆发抽打一下秦国。

秦景公十八年,晋会诸侯伐秦,渡过泾水。

秦厉共公十三年,义渠伐秦,兵锋到达渭南。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红点处为当时秦国都栎阳大概位置,红色斜杆区域为河西之地


秦国危如累卵,朝堂纷争不断。

自秦灵公始,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晋夺秦河西之地。诸侯卑秦,夷狄遇之,丑莫大焉。

秦穆公之后,秦国陷入了四代朝堂混乱。生产力低下,土地贫瘠,人民困苦,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朝臣一度主张退回陇东故地,远离中原纷扰,去草原做威武雄壮的套马的汉子,那不香吗?秦孝公走出了喧闹的朝堂,对着月亮发誓重整旧山河,要让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天下人之窗棂。

孝公的求贤令

要想猥琐发育,就需要韬光养晦,不能浪,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孝公决定把刚刚夺得的河西和函谷关还给魏国,换来秦魏休战,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然后向天下广发英雄帖,招徕强秦大才。只要能让秦国复兴,给房子给地给户口甚至可以列土封疆

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众多怀才不遇的关东士子如过江之鲫涌入了函谷关,拉开了孔雀西北飞的大幕,我们的卫鞅同志也决定入秦实现心中梦想。

卫鞅是卫国人,卫侯庶出的孙子,所以也叫公孙鞅。是当时法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其人刻薄寡恩,意志坚定。卫鞅通过孝公前的红人景监得到面试机会。

卫鞅的面试—秦国版三顾茅庐

为了试探秦孝公的心志,卫鞅在前两次和孝公的交谈中给孝公描绘了帝道和王道的美好图景,对孝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催眠,孝公醒来后都觉得这小伙子手法好。卫鞅摸准了孝公的心思,在第三次交谈的时候抛出了准备已久的霸道方略,效仿春秋五霸,进行彻底的变革。两人促膝交谈三四天,秘密敲定了变法的方案。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孝公准备变法,但是担心天下人的非议和保守派贵族的阻挠。卫鞅为了打消孝公心中块垒,说出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成大事者应行事果决,不能瞻前顾后。普通人安于现状,习于常态。他们千顾虑,万犹豫,最后什么也做不成。做君主的只要逼着他们做就行了,只要他们得到了实惠,自然高兴。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事情的成与不成,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力,不取决于所面对的困难。一句话,认准的事儿,干就完了。

秦孝公三年,经过三年的酝酿准备,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卫鞅出任左庶长,正式变法。

左庶长,秦国高级官职。秦制四位庶长,大庶长赞襄军机,类似于后世的宰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负责王族事物;除了卫鞅的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其它三个必须为王族成员才可担任。

从秦国官制可以看出当时的秦国的政权主要被王族,贵族牢牢把持,普通士族根本没有上升通道,阶级固化严重。卫鞅能担任此职,也说明了秦孝公对卫鞅变法的全力支持。

商鞅变法的内容

变法分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四个方面。

社会方面,先前,秦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挤在一个屋子里生活,有浓厚的半游牧风俗,卫鞅教育人民男女有别,每家超过两个壮丁必须分家,不分家的赋税加倍。反正就是分家分地分财产,杜绝吃大锅饭的落后思维。把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互相检举别家的过失,一人犯法,十家连坐,不告发的处以腰斩之刑;告发的按军阵斩敌首级论赏。因私事斗殴的处以刑罚。

经济层面,废除井田制这种落后的土地制度,鼓励开荒,增加的土地,增产的粮食、布帛免税。从事工商业的和游手好闲的全部削籍为奴。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军事层面,军事上一切向军功看齐,军功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标准,英雄不问出处。

政治方面,把散居的人口合并成县,打造全国一盘棋的政治格局,每县设置县令、县丞各一人。政治改革明确了尊卑次序,有军功的家庭煊赫一时,即使钟鸣鼎食之家没有军功也没有政治地位,即便身为王族成员没有军功,也进不了族谱。

卫鞅针对秦国存在的各种弊端,对症下药,革除阻碍秦国强大的各种不利因素。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孝公为卫鞅站台宣传,亦是警示宵小


保守派的阻挠

鉴于变法摆明了要分自己的蛋糕,秦国贵族坚决反对变更祖宗成法,认为新法是祸国殃民之举。他们认为圣明的君主不改变民俗而管理民众,不改变祖宗成法而治理国家,因为顺应民俗成法,治理起来不费力气,也不会出什么乱子。卫鞅反驳说,人民安于习俗,庸俗的士人盲信书本上的道理,岂知春秋五霸法制不同一样横扫天下,法道不法古,也就是所谓的顺应天时。聪明人制定法度,普通人被现有法制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反对旧法的人不应该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也不值得赞扬。

卫鞅曰: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君臣同心,其利断金。


关键之时,秦孝公亲自给卫鞅站台,不顾秦国贵族的阻挠,把不支持变法的人全部赶出朝堂,提拔了一大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坚决推行新法。

一场轰动的真人秀表演

卫鞅在国都市场南门放置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悬赏十金把木头搬到北门。围观的人群越聚越多,但没有人应征。卫鞅把赏金提高的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群中出来一个碰运气的大汉,所有吃瓜群众把关爱的眼神投向了大汉。大汉把木头搬到北门,领金而去,现场的小伙伴全都惊呆了,不住的赞叹这活动举行的好。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吃瓜群众的心里话


卫鞅通过徙木立信,向人民表明了他言出必行的决心,为变法打赢了一场舆论战。即便在如今礼崩乐坏的大争之世,诚信也依然是国家和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君臣扶持,锐意变法

变法的第一年,太子触犯了新法,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秦孝公放逐了太子,并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把另一位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墨刑:脸上刺字,然后以墨浸之,不让其变色)

公子虔是秦献公庶出的长子,秦孝公的大哥,公孙贾是秦国的王族。孝公为了心中理想,以雷霆手段彻底让所有阻挠变法的人统统闭嘴,极大的支持了卫鞅,也让变法运动成了当时秦国的头等大事,客观上促进了变法进程。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变法第四年,公子虔再次触犯新法,卫鞅在孝公的支持之下,依照新法对公子虔处以劓刑(劓刑:割掉鼻子之刑),公子虔从此闭门不出长达七年。秦国无人再敢触犯新法,守旧贵族在自己仇恨的小本本上刻下了卫鞅的名字,所有人恨不得手撕了他,实在不行用马撕了他也行。为了新法的实施,孝公以果决手段大义灭亲,以雷霆之势震慑宵小,维护新法,扶持卫鞅。但是卫鞅不懂得变通,得罪了自己惹不起的人,卫鞅最终被车裂和此事有极大关系。

变法第七年,秦国渐渐显现了富强的气象,全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孝公鉴于变法的巨大成果,封卫鞅为大良造(大良造为当时秦国最高军政长官),对卫鞅更是信任有加。同年,卫鞅亲率新军包围魏国都城安邑。

变法第九年,卫鞅仿照关东故事,营建新都咸阳,秦国都城由栎阳迁至咸阳。

孝公十九年(变法第十六年),天子致伯。(伯古文通霸字)

变法第十六年,天子遣使承认秦孝公的霸主地位。秦孝公的一腔热血终于得到了回报,完成了自己光复穆公大业的毕生夙愿。

变法第十七年,关东诸侯来秦祝贺秦法成功,秦派公子少官主持会盟,并朝见了天子。从此秦国在战国诸强中终于站起来了,再也不是当初任人宰割的吴下阿蒙了。

变法的第十九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打败,庞涓战死,魏国精锐损失殆尽。卫鞅审时度势,建议孝公对魏国开战,收复河西。卫鞅亲率秦国新军与魏国展开了河西之战,全歼魏军,俘虏魏公子卬,一战收复河西,恢复了八百里秦川的四塞之固优势。魏国为了避秦锋芒,把国都由河东的安邑迁移至中原的大梁。从此占有黄河天险的秦国有利则东出争霸天下,不利则退守函谷关和黄河天险,在战国七雄中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态势。

卫鞅河西之战,秦孝公封卫鞅商、於15邑,从此卫鞅号商君,秦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河西之地

在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河西之地对秦国的重要性。

河西之地,是秦与晋,秦与魏之间的死结。秦国要东出,河西必须拿下。

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魏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八百里秦川号称四塞之固,四塞分别为北边之萧关,西边之散关,南边之武关,东边之函谷。秦国地处西北,能够威胁它的主要是关东诸国,南边的楚国的着力点一直都在中原,因此,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它的得失决定着秦国的存亡。

但是函谷关要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秦国必须占据黄河以西的土地,借助黄河、秦岭及中条山和函谷关,关中形胜才能成型。

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占据了河西的秦国才算真正拥有了完整的东线天险


没有河西之地,秦国与魏国之间直接接壤,缺少了黄河天险,军事压力会陡然大增,鉴于此,秦国对河西采取的是中央直辖的管理模式,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亦是孝公几代先祖为此搏命的原因,卫鞅收复河西,孝公与其列土封疆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在秦孝公的鼎力推动之下,秦国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变法运动后,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国家富强,军队精良,正式开启了秦国东出,争霸天下的时代。

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河西地对魏国也是同等重要,逼得魏国迁都。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写在最后

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诛鞅后车裂以徇秦国,遂灭商君之家。

孝公在世时,始终维护商君周全。

孝公去世后,由于商鞅在秦国树敌过多,被政敌用马撕了。老贵族们终于如愿赢得一筹,但是秦国再也不是老贵族们能左右的了。从这里也能看出做人不能太商鞅,平时不能太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否则树敌过多,最后只能是自取灭亡。

战国时代,各国相继变法,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能够贯彻到底。

以我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是秦国强大最重要的奠基者,他一生锐意进取,矢志不渝的追求强国梦,并且通过深入骨髓的制度建设,导致后世之君只能遵守他的制度,确保了新法一万年不动摇,秦不亡,法不灭。孝公对商鞅的一如既往的信任,商鞅对孝公心无旁骛的忠诚,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君臣协奏曲。

第二个原因,当时的形势所迫,秦国和关东六国没法比,别国不努力尚可苟活,秦国不行。战国不同于春秋时期,臣服是行不通的,国家之间打得全是兼并战争。对人口稠密面积狭小的中原强国而言,蚕食和兼并秦国是最优解,触发的连锁反应是最少的,八百里秦川,沃土甲天下,如和氏璧一般诱惑着关东列强,而秦又是列国中实力最弱的。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如果秦国没有变法图强,没有自卫的能力,亡国灭种只是时间问题,想回故地放马牧羊都是奢望。


璀璨的君臣协奏曲—秦孝公与商鞅

最高统治者愉快的达成了共识


最后一个原因是,商鞅变法为底层民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晋升阶梯,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政权不可避免的被底层上来的的军功贵族牢牢把持,经过二十年的杀伐决断,军功贵族的实力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同时秦国也开启了不拘一格任用关东士子的制度,老贵族即使想反扑也只能望天兴叹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准备写一下深刻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和关键的事件,例如秦昭王,魏文侯,刘邦,刘秀,杨坚,李世民等等。开篇写秦孝公和商鞅是因为他们君臣把僻居一隅的弱小秦国强大起来,没有他们二人,秦国东出争霸天下无从谈起,他们一力奠定了秦国的各种制度,后世即使为平庸无能之君,大秦统一的步伐依然不止。而秦国统一华夏,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不需赘言。对于深刻改变中国历史的二位先贤,我是十分敬仰。

敝文粗陋,还望大家斧正。恳请三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