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前362年,秦魏河西之戰剛剛結束,21歲的嬴渠梁成為秦國的君主,史稱秦孝公。

當秦孝公站在櫟陽城頭,東望他公父魂牽夢縈的河西故地時,應該會想起祖先秦穆公立足河西故地,橫掃天下的豐功偉績。斯人已逝,秦人徒增悲嘆。孝公只能無數次的問,我的百里奚在哪裡。自己的父親畢生都在與魏國爭強,通過歷次征戰,雖收復了一部分河西地和函谷關,扶大秦於將傾。最終也殞命於河西戰場,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怎麼才能完成父親的遺願,收復河西故地。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孝公即位之初的秦與六國形勢圖,秦國僻居一隅,國家貧弱


秦孝公的內外困境

孝公即位之初的秦國,一片民生凋敝,像王小二過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放眼東望,此時已是大爭之世,關東六強中的魏國經過魏文侯變法,國力睥睨天下,憑藉著魏武卒的戰力,令天下戰慄。即便如一貫羸弱的韓國,也能間歇性的爆發抽打一下秦國。

秦景公十八年,晉會諸侯伐秦,渡過涇水。

秦厲共公十三年,義渠伐秦,兵鋒到達渭南。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紅點處為當時秦國都櫟陽大概位置,紅色斜杆區域為河西之地


秦國危如累卵,朝堂紛爭不斷。

自秦靈公始,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晉奪秦河西之地。諸侯卑秦,夷狄遇之,醜莫大焉。

秦穆公之後,秦國陷入了四代朝堂混亂。生產力低下,土地貧瘠,人民困苦,已然到了崩潰的邊緣。朝臣一度主張退回隴東故地,遠離中原紛擾,去草原做威武雄壯的套馬的漢子,那不香嗎?秦孝公走出了喧鬧的朝堂,對著月亮發誓重整舊山河,要讓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天下人之窗欞。

孝公的求賢令

要想猥瑣發育,就需要韜光養晦,不能浪,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孝公決定把剛剛奪得的河西和函谷關還給魏國,換來秦魏休戰,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然後向天下廣發英雄帖,招徠強秦大才。只要能讓秦國復興,給房子給地給戶口甚至可以列土封疆

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眾多懷才不遇的關東士子如過江之鯽湧入了函谷關,拉開了孔雀西北飛的大幕,我們的衛鞅同志也決定入秦實現心中夢想。

衛鞅是衛國人,衛侯庶出的孫子,所以也叫公孫鞅。是當時法家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其人刻薄寡恩,意志堅定。衛鞅通過孝公前的紅人景監得到面試機會。

衛鞅的面試—秦國版三顧茅廬

為了試探秦孝公的心志,衛鞅在前兩次和孝公的交談中給孝公描繪了帝道和王道的美好圖景,對孝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催眠,孝公醒來後都覺得這小夥子手法好。衛鞅摸準了孝公的心思,在第三次交談的時候拋出了準備已久的霸道方略,效仿春秋五霸,進行徹底的變革。兩人促膝交談三四天,秘密敲定了變法的方案。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孝公準備變法,但是擔心天下人的非議和保守派貴族的阻撓。衛鞅為了打消孝公心中塊壘,說出了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

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與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成大事者應行事果決,不能瞻前顧後。普通人安於現狀,習於常態。他們千顧慮,萬猶豫,最後什麼也做不成。做君主的只要逼著他們做就行了,只要他們得到了實惠,自然高興。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事情的成與不成,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意志力,不取決於所面對的困難。一句話,認準的事兒,幹就完了。

秦孝公三年,經過三年的醞釀準備,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衛鞅出任左庶長,正式變法。

左庶長,秦國高級官職。秦制四位庶長,大庶長贊襄軍機,類似於後世的宰相;右庶長為王族大臣領政;駟車庶長負責王族事物;除了衛鞅的左庶長為非王族大臣領政,其它三個必須為王族成員才可擔任。

從秦國官制可以看出當時的秦國的政權主要被王族,貴族牢牢把持,普通士族根本沒有上升通道,階級固化嚴重。衛鞅能擔任此職,也說明了秦孝公對衛鞅變法的全力支持。

商鞅變法的內容

變法分為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四個方面。

社會方面,先前,秦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擠在一個屋子裡生活,有濃厚的半遊牧風俗,衛鞅教育人民男女有別,每家超過兩個壯丁必須分家,不分家的賦稅加倍。反正就是分家分地分財產,杜絕吃大鍋飯的落後思維。把十家編為一什,,五家編為一伍,各家互相檢舉別家的過失,一人犯法,十家連坐,不告發的處以腰斬之刑;告發的按軍陣斬敵首級論賞。因私事鬥毆的處以刑罰。

經濟層面,廢除井田制這種落後的土地制度,鼓勵開荒,增加的土地,增產的糧食、布帛免稅。從事工商業的和遊手好閒的全部削籍為奴。統一秦國的度量衡。

軍事層面,軍事上一切向軍功看齊,軍功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標準,英雄不問出處。

政治方面,把散居的人口合併成縣,打造全國一盤棋的政治格局,每縣設置縣令、縣丞各一人。政治改革明確了尊卑次序,有軍功的家庭煊赫一時,即使鐘鳴鼎食之家沒有軍功也沒有政治地位,即便身為王族成員沒有軍功,也進不了族譜。

衛鞅針對秦國存在的各種弊端,對症下藥,革除阻礙秦國強大的各種不利因素。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孝公為衛鞅站臺宣傳,亦是警示宵小


保守派的阻撓

鑑於變法擺明了要分自己的蛋糕,秦國貴族堅決反對變更祖宗成法,認為新法是禍國殃民之舉。他們認為聖明的君主不改變民俗而管理民眾,不改變祖宗成法而治理國家,因為順應民俗成法,治理起來不費力氣,也不會出什麼亂子。衛鞅反駁說,人民安於習俗,庸俗的士人盲信書本上的道理,豈知春秋五霸法制不同一樣橫掃天下,法道不法古,也就是所謂的順應天時。聰明人制定法度,普通人被現有法制制約;賢能的人變更禮制,尋常的人被禮制約束,反對舊法的人不應該非難,而沿襲舊禮的人也不值得讚揚。

衛鞅曰: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君臣同心,其利斷金。


關鍵之時,秦孝公親自給衛鞅站臺,不顧秦國貴族的阻撓,把不支持變法的人全部趕出朝堂,提拔了一大批擁護變法的官員,堅決推行新法。

一場轟動的真人秀表演

衛鞅在國都市場南門放置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懸賞十金把木頭搬到北門。圍觀的人群越聚越多,但沒有人應徵。衛鞅把賞金提高的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人群中出來一個碰運氣的大漢,所有吃瓜群眾把關愛的眼神投向了大漢。大漢把木頭搬到北門,領金而去,現場的小夥伴全都驚呆了,不住的讚歎這活動舉行的好。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吃瓜群眾的心裡話


衛鞅通過徙木立信,向人民表明了他言出必行的決心,為變法打贏了一場輿論戰。即便在如今禮崩樂壞的大爭之世,誠信也依然是國家和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君臣扶持,銳意變法

變法的第一年,太子觸犯了新法,為了樹立新法的威信,秦孝公放逐了太子,並處罰了太子的老師公子虔,把另一位老師公孫賈處以墨刑。(墨刑:臉上刺字,然後以墨浸之,不讓其變色)

公子虔是秦獻公庶出的長子,秦孝公的大哥,公孫賈是秦國的王族。孝公為了心中理想,以雷霆手段徹底讓所有阻撓變法的人統統閉嘴,極大的支持了衛鞅,也讓變法運動成了當時秦國的頭等大事,客觀上促進了變法進程。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變法第四年,公子虔再次觸犯新法,衛鞅在孝公的支持之下,依照新法對公子虔處以劓刑(劓刑:割掉鼻子之刑),公子虔從此閉門不出長達七年。秦國無人再敢觸犯新法,守舊貴族在自己仇恨的小本本上刻下了衛鞅的名字,所有人恨不得手撕了他,實在不行用馬撕了他也行。為了新法的實施,孝公以果決手段大義滅親,以雷霆之勢震懾宵小,維護新法,扶持衛鞅。但是衛鞅不懂得變通,得罪了自己惹不起的人,衛鞅最終被車裂和此事有極大關係。

變法第七年,秦國漸漸顯現了富強的氣象,全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孝公鑑於變法的巨大成果,封衛鞅為大良造(大良造為當時秦國最高軍政長官),對衛鞅更是信任有加。同年,衛鞅親率新軍包圍魏國都城安邑。

變法第九年,衛鞅仿照關東故事,營建新都咸陽,秦國都城由櫟陽遷至咸陽。

孝公十九年(變法第十六年),天子致伯。(伯古文通霸字)

變法第十六年,天子遣使承認秦孝公的霸主地位。秦孝公的一腔熱血終於得到了回報,完成了自己光復穆公大業的畢生夙願。

變法第十七年,關東諸侯來秦祝賀秦法成功,秦派公子少官主持會盟,並朝見了天子。從此秦國在戰國諸強中終於站起來了,再也不是當初任人宰割的吳下阿蒙了。

變法的第十九年,魏國在馬陵之戰中被孫臏打敗,龐涓戰死,魏國精銳損失殆盡。衛鞅審時度勢,建議孝公對魏國開戰,收復河西。衛鞅親率秦國新軍與魏國展開了河西之戰,全殲魏軍,俘虜魏公子卬,一戰收復河西,恢復了八百里秦川的四塞之固優勢。魏國為了避秦鋒芒,把國都由河東的安邑遷移至中原的大梁。從此佔有黃河天險的秦國有利則東出爭霸天下,不利則退守函谷關和黃河天險,在戰國七雄中處於十分有利的戰略態勢。

衛鞅河西之戰,秦孝公封衛鞅商、於15邑,從此衛鞅號商君,秦國變法史稱商鞅變法。

河西之地

在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河西之地對秦國的重要性。

河西之地,是秦與晉,秦與魏之間的死結。秦國要東出,河西必須拿下。

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魏與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

八百里秦川號稱四塞之固,四塞分別為北邊之蕭關,西邊之散關,南邊之武關,東邊之函谷。秦國地處西北,能夠威脅它的主要是關東諸國,南邊的楚國的著力點一直都在中原,因此,函谷關是秦國的東大門,它的得失決定著秦國的存亡。

但是函谷關要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秦國必須佔據黃河以西的土地,藉助黃河、秦嶺及中條山和函谷關,關中形勝才能成型。

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佔據了河西的秦國才算真正擁有了完整的東線天險


沒有河西之地,秦國與魏國之間直接接壤,缺少了黃河天險,軍事壓力會陡然大增,鑑於此,秦國對河西採取的是中央直轄的管理模式,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這亦是孝公幾代先祖為此搏命的原因,衛鞅收復河西,孝公與其列土封疆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在秦孝公的鼎力推動之下,秦國經過整整二十年的變法運動後,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國家富強,軍隊精良,正式開啟了秦國東出,爭霸天下的時代。

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河西地對魏國也是同等重要,逼得魏國遷都。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寫在最後

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歲,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誅鞅後車裂以徇秦國,遂滅商君之家。

孝公在世時,始終維護商君周全。

孝公去世後,由於商鞅在秦國樹敵過多,被政敵用馬撕了。老貴族們終於如願贏得一籌,但是秦國再也不是老貴族們能左右的了。從這裡也能看出做人不能太商鞅,平時不能太苛刻,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否則樹敵過多,最後只能是自取滅亡。

戰國時代,各國相繼變法,為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能夠貫徹到底。

以我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是秦國強大最重要的奠基者,他一生銳意進取,矢志不渝的追求強國夢,並且通過深入骨髓的制度建設,導致後世之君只能遵守他的制度,確保了新法一萬年不動搖,秦不亡,法不滅。孝公對商鞅的一如既往的信任,商鞅對孝公心無旁騖的忠誠,譜寫了中國歷史上最璀璨君臣協奏曲。

第二個原因,當時的形勢所迫,秦國和關東六國沒法比,別國不努力尚可苟活,秦國不行。戰國不同於春秋時期,臣服是行不通的,國家之間打得全是兼併戰爭。對人口稠密面積狹小的中原強國而言,蠶食和兼併秦國是最優解,觸發的連鎖反應是最少的,八百里秦川,沃土甲天下,如和氏璧一般誘惑著關東列強,而秦又是列國中實力最弱的。君子無罪,懷璧其罪。如果秦國沒有變法圖強,沒有自衛的能力,亡國滅種只是時間問題,想回故地放馬牧羊都是奢望。


璀璨的君臣協奏曲—秦孝公與商鞅

最高統治者愉快的達成了共識


最後一個原因是,商鞅變法為底層民眾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晉升階梯,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的政權不可避免的被底層上來的的軍功貴族牢牢把持,經過二十年的殺伐決斷,軍功貴族的實力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強,同時秦國也開啟了不拘一格任用關東士子的制度,老貴族即使想反撲也只能望天興嘆了。

在以後的時間裡,我準備寫一下深刻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和關鍵的事件,例如秦昭王,魏文侯,劉邦,劉秀,楊堅,李世民等等。開篇寫秦孝公和商鞅是因為他們君臣把僻居一隅的弱小秦國強大起來,沒有他們二人,秦國東出爭霸天下無從談起,他們一力奠定了秦國的各種制度,後世即使為平庸無能之君,大秦統一的步伐依然不止。而秦國統一華夏,對中國歷史的重要性不需贅言。對於深刻改變中國歷史的二位先賢,我是十分敬仰。

敝文粗陋,還望大家斧正。懇請三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