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唯有死戰,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東漢末年分三國,戰亂紛爭不斷。三足鼎立的局勢從赤壁之戰之後就基本形成,但是真要說三國的開始則應該魏、蜀、吳建立之後: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魏國建立;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蜀漢建立;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至此,三國的局面才算是正式形成,到公元280年吳末帝孫皓投降三國正式結束,期間一共72年。


唯有死戰,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蜀國的滅亡在後主劉禪的帶領下沒有堅持多久就投降了,因此大家對劉禪的印象就有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誕生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言,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後期的蜀漢沒有血性,就那麼投降了,有點對不起先主劉備的拼搏與扶漢的志向。

雖然後期的蜀漢大多數都主投降,但是還有一位誓死不降的人,“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一城”,他就是蜀漢北地王劉諶。


唯有死戰,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蜀漢政權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劉禪繼位。此後諸葛亮進行六次北伐,每次都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功虧一簣。諸葛亮死後蔣琬接替其位置輔政,他的方法就是“蕭規曹隨”,完全效仿諸葛亮的方法治國,無功亦無過,他也支持姜維北伐中原。

其實正是由於蜀漢數次北伐,消耗了大部分的國力、人力才導致蜀漢滅亡這麼快的,景耀六年,在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劉後主召集群臣商議,譙周力排眾議勸說劉禪投降。這時,劉諶就出場了。

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個兒子,被封為北地王,當他聽說他的父親要接受譙周的建議投降,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便說:“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只是劉禪不聽,他接著說:“就算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我們只有死戰才能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爺爺啊,我不同意就這樣投降了。”


唯有死戰,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劉禪就說他:你小子還年輕,不懂得什麼輕重。說完把他給趕了出去。在他勸說劉禪之前他就破口大罵譙周,說他是迂腐膽小的書生,危難關頭就知道投降,對譙周是狠狠的羞辱了一頓,但是最終還是不濟於事,終究擋不住他父親投降的決心。劉諶回去後是悲憤欲絕,他想不通他的父親為什麼就這樣輕易的投降了,其實在外面還有姜維率領的軍隊,只要他們堅持住就還有機會,他不理解,他唯有一死才能去見他的爺爺,他的妻子子女也與他一同自盡而亡。

或許是他真的太年輕,我們總說年輕人做事容易衝動,考慮的問題比較少,只顧一時,不顧一世,其實,那時的蜀漢真的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刻,堅守也只是徒增傷亡而已。雖然如此,劉諶依然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絕地,仍有勝機,死戰,或可破敵!國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難道就只能等死或投降嗎?雖然機會渺茫,但只要奮起反擊就仍有一線生機,奇蹟也許就會發生在下一刻,如果遇到困難就投降了,什麼時候也強大不了,逆境而上方能展現人的成長。郝經評價劉諶:嗚呼!親王義兼臣子,國有難,猶當死義,以先諸臣,先王所以封建宗子,而故維城也。

慷慨激昂的北地王劉諶,面對國家危難時刻,唯有死戰,安能言降。時至今日他依然為人們所敬重,紛紛蜀土祠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劉諶的精神今日依然珍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