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俞军产品方法论》书摘

大约1个月前,听说俞军大神出书了,直接下单买了本。运了半个月才到货,喜搓搓的读完了。偏方法论一些,后面产品经理的成长与选拔可以快速过下。但其中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堪称经典,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给谁读的书


说实在的对小白不太友好。后面的交易模型、误判心理学、经济学、决策能力,如果没有接触过大量用户的PM是很难理解的。更适合对产品有一定理解,走出校园实际接触过企业业务的人读。



我在想些什么



1、建议大家可以深入思考下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也包括用户价值公式和人间第一定律。用户模型偏术,可以在宏观群体和微观行为上加以分析。交易模型偏道,在于产品的本质和核心价值。两个模型相关联之处在于用户的决策系统,受体验设计影响,却由交易模型来指导设计和决定是否长期留存。


2、做生意的思维


1)什么是个好生意,可以参照经济学基础的思维。

  • 比如百度是个好生意,信息复制和传播的边际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爬虫),边际利润高(广告有展示就算钱);
  • 游戏这种产品是个相对好的生意,边际效应不明显,边际成本低,互联网的发展使交易成本低,几乎没有边际成本,边际利润几乎净赚,缺点是依赖是否大火;
  • 线下实体店略微再差点。前期就需要投入固定的人力成本、房租水电。如果是饭店的话在原材料占销售额很低的部分,只要利润覆盖了固定投入,后面边际利润还比较高。但是服装店这种边际利润也相对固定(进价占价格比例更大一点)。而且更依赖于对实际地址和周边人群的考察,前期成本更大。

2)卖什么,在大多数城市里,有购买力的用户很少为温饱担心了。更多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是效用。可能是社交标签、生活中缺失感受的弥补。如果只付出一点人力成本,但能收获大于它的效用,就是值得的。


3)很多线下店近年来越来越难做,即便互联网入场带来了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也不足以有太大的变化。因为线下的交易模型更成熟,门槛低的生意各环节利润很薄。成熟的产业链只能依赖重大新要素来改变,比如5G。但互联网思维可以改造的是用户效用,营销手段。就像《影响力》所说,用户充满弱点。


4)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理解的更加透彻了,可以在很多场景套用、做变式。


5)产品经理是解决问题,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时代和企业决定了产品经理工作中具体做哪些事,现在市场上没有新要素,PM就是协调boy(girl),但何必工作中满足于协调,苦恼于协调。需求才是PM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甚至花费更多私人时间,在繁重的事务中抽离出来,反思复盘求新,等风起!




书摘



1、需求:需求来自用户,很难被凭空创造。作为产品经理,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产品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


不要猜测或改变用户,亲人都尚且难以影响,何况一个app,所以去解决问题,去迎合用户,去在需求方向上做引导修正


2、理解交易:为什么企业总是说创造用户价值,而不是创造产品呢?因为用户关心的是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包括这个产品给他什么效用组合,需要他付出多少金钱或时间等。用户自己也会在不同的产品间比较


不再是蓝海市场,不是满足或满足一部分需求,用户就会买账。用户的群体也更下沉,更要精细化体验,用户也要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比较。尤其是一些打发时间的娱乐向产品,足够的差异化,才能让用户的效用,即感知价值更大化。


3、用户的定义: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可以理解为,产品的用户,是在特定场景下具有特定需求的人。对每一个真实的人,满足的不同细分场景下的需求越多,可以说效用组合越强,那产品的价值也就越高。


4、用户行为背后的机制分析:我们做产品,最终目的是促成用户的一种行为

《俞军产品方法论》书摘

5、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6、理解企业本质

1)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2)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企业的本质是持续的赚钱


7、资讯产品的交易理解

交易主要是用户以“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获得资讯”的一个过程;用户需要判断“获得的资讯”的预期收益与付出的时间成本如何,收益大于成本,才会发生交易。


8、用户的成本分类

大概是金钱、时间、身体、心理等


9、交易模型的精髓

在于“如何创造利益(利从何来)”及“如何分配利益(利往何去)”两个命题。所以产品经理最终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发现市场上高于用户支付代价的用户价值,并设计合适的交易模型把他固化为产品


10、产品经理学经济学

4点就够,效用、边际、成本、供需定律

1)效用:欲望的满足程度。

  • 是心理感觉,不是事实,是特定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主观评价
  • 很多商品买的其实是效用(或效用组合),而不是具有相近物理属性的商品本身。
  • 产品效用与用户欲望的不对等性:大概分四类,底线需求(不能低于),够用就好(不用高于),越多越好(愿意多支付),惊喜(超过预期或参照系)

2)边际:包括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成本、边际利润

  • 边际效用在经济学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
  • 边际效用递减指随着边际效用,满足本身对人的效用越来越弱。比如最开始赚100w最开心,后面慢慢感觉变弱
  • 边际成本,主要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的信息制造分发边际成本很低,所以利润率比较高。比如制造业,一开始因为制造的规模效应,边际成本在降低。但到了某一个临界点,边际成本会上升(改变了市场或其他外界因素)
  • 边际利润:不同生意,多赚一分钱,产生的利润

3)成本

  • 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时间、钱、物、人、企业)同一时间只能发生一种用途A,因此该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其他用途都被放弃了,而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我们称之为该资源在用途A下的机会成本
  • 交易成本:所有用户(买方)付出的但企业(卖方)没收到的成本,以及所有企业(卖方)付出但用户(买方)没收到的成本。有几种常见的,搜寻成本、度量成本。寻价(议价比价)成本、决策成本。实施成本和保障成本(权力、违约、意外、监督)

11、人间第一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对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智能手机出现后,我们暂时还看不到下一个巨大新要素,未来一段时间内蓝海比较少,主要就是红海时代,比较适合用这个人间第一定律分析产品。可以通过追加效用组合、改变效用组合或降低各类交易成本来降低产品的相对价格,实现用户增长


12、新要素: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加速新要素的应用与普及


13、用户价值最大化


用户价值公式,将旧体验最小化:靠的是选择特定情境下的用户和选择用户的参照系(比如竞品)。将旧体验最小化,本质上是选择旧体验最差的被替代品的用户。

  • 极端情况之一是产品面向整个行业的“完美新用户”,这类新用户没用过同类竞品,因此旧体验为0,性价比最高。这个概念给产品发展路径的方法是,先最快速提高市场渗透率,把所有“完美新用户”的新体验都变成旧体验,之后竞品再想抢市场就很难了,因为会面临把“新体验-旧体验”之差做到大于“替换成本的问题”
  • 极端之二是垄断。没竞品

2)替换成本最小化:最常见的是认知成本、获取成本、使用成本。一般方法要不降低自己用户的替换成本,或者提升自己用户的流失成本(相当于提高竞品替换成本)


14、常见决策及约束


  • 逻辑决策方式: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认知水平。成本远高于数据决策。你只能在对方的认知约束内让他理解和接受他认为的事实,你只能按照对方的认知结构去设计沟通目标、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
  • 主观判断决策:最难的方式,没有数据或逻辑支撑。建议思考习惯是:有一个想法后,把他记下来,用过去所有经验证伪,如果无法证伪,那就假设他成立,存储起来。
  • 数据决策:不能万事靠AB。反例1)蓝海业务跑马圈地早期,过度强调数据决策反而拖慢组织效率。2)基础数据不足时,数据获取和使用的成本过高时,强调数据决策则不切实际。

15、数据驱动再谈:当一个项目找到方向,开始驶入高速公路的时候,以数据驱动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市场不确定,需要找新方向的时候,还是一味强调数据驱动就不是个好主意了




俞军老师的推荐书单

====================================

以下三本书,都是既可以当作产品经理的入门书,又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反复读的书:

  •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埃略特·阿伦森)
  • 《第一本经济学》(罗伯特·墨菲)
  •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学习理性思维决策的书,以下四本就够用很久了:

  •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约翰·安德森)
  •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 《超越智商》(基思·斯坦诺维奇)
  • 《思维与决策》》(第四版,夼纳森·巴伦)

进行基础入门后,对产品经理来说,最有学习价值的三个方向是行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

  •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
  •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
  •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
  • 《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

下面这几本书,也是很好的:

  • 《博弈与社会》(张维迎)
  •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 《消费者行为学》(利昂·希夫曼)
  •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
  •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罗纳德·B.阿德勒)
  • 《进化心理学》(戴维·巴斯)
  •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戴维·谢弗)


有想聊的,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