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金國被滅源自“自作孽、不可活”--談談宋蒙滅金

金國,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一個善騎射的馬上民族,曾經滅亡北宋,給宋人帶來揮之不去的“靖康之恥”。但是,即便強大如金國,也逃不脫被蒙古滅亡的命運,有觀點認為,金國亡於南宋的目光短淺,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與豺狼結盟,滅金後自己也被滅。其實,這是片面的看法,冤枉南宋了,金國的滅亡,純粹應證了一句古話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是自取滅亡。

傳統印象中,兩宋在軍事上給人的印象是積貧積弱。尤其是,兩宋均亡於外族。北宋是聯金滅遼,結果為金所滅;而南宋則是聯蒙滅金,卻也為蒙所滅。因此有人說,兩宋統治者缺乏軍事戰略眼光,兩次犯同樣的錯誤,犯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錯誤。也是活該亡國。但要說北宋滅亡,那是宋徽宗好大喜功,想著藉機收復幽雲十六州,輕率決定聯金滅遼,結果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一親手引狼入室之舉,導致自己的滅亡。但是南宋真的就不懂得前車之鑑嗎?非也,南宋君主可能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大多數要比北宋的精明的多,事實上,南宋聯蒙滅金,也是經過數十年的權衡最終作出的唯一正確的抉擇。這一軍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對南宋而言。有其幾方面的原因:南宋對國家現實利益的考慮;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推向敵方;蒙古勢力強大;強烈的民族仇恨意識(這一部分佔的比重並不多)。

一,南宋方面的現實考慮:

在宋金蒙三方的角逐中,南宋對金國,對蒙古人的企圖是心知肚明的,南宋朝廷很早就認識到蒙古的威脅,但在世仇金國金國依舊冥頑不靈的情況下,南宋朝廷有兩派意見,一派是主張扶持金朝,驅狼御虎,以金國為對抗蒙古的屏蔽;另一派則認為應趁此機會滅亡金朝,並由此振奮精神,再圖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圖。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在蒙古人勢力興起的形勢下,金已經由過去的仇敵轉而為今天的緩衝國,只要金能抵禦蒙古人的進攻,南宋繼續向金輸納歲幣也是未嘗不可的。蒙古勢力很強,已經具備了滅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滅亡金朝之後,與宋為鄰,對宋朝並不是一件好事。若不與金朝絕交,繼續輸納歲幣,則有利於金人抗蒙,這樣,南宋也有機會舒緩時間,組織力量,對抗蒙古人的南下。喬行簡的主張,在宋金世仇終於可以得報的情況下,難以得到贊同。南宋名臣真德秀等人主張"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並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 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應該乘“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宋朝應該儘快使自己強大起來,既可以改變自己原來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又可以應付蒙古的進攻。

雖然南宋朝廷意見不一,但也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所以,即便前有靖康之恥,宋朝也只是選擇了不與金朝結盟。在戰爭開始,金朝滅亡指日可待的情況下,即使主張滅金以報世仇的真德秀,對於如何處理與蒙古的關係,也提出應該謹慎對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認為聯蒙滅金可能重蹈當年聯金滅遼的覆轍。在南宋朝廷內部,雖然“滅金”的聲音很響,但”聯蒙“的策略一直沒有成型。但是最終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夾擊,使金朝走向滅亡,主要是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敵人一邊。

金國被滅源自“自作孽、不可活”--談談宋蒙滅金

宋、金,蒙形勢圖


二、金國方面的錯估形勢和錯誤決策:

1208年,金章宗死後,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金國開始逐漸處於下風。1211年,金軍主力盲目出擊尋找蒙軍主力決戰,結果接連在野狐嶺、會河堡兩次會戰中敗北,主力野戰部隊損失慘重,一時之間兩河地區兵力空虛,局勢危如累卵。為避蒙軍鋒芒,1214年七月金國舉朝南遷,將兩河、山東地區拱手讓給了蒙古人。但事實上,當時蒙古人擅長野戰,還不具備很強的攻城能力,金國還是可以把剩餘兵力重點佈防在幾個最重要的城市,是可以有效防止蒙古人深入金境抄略的,金國還是有能力做到穩固防守的。但是金國太平日子過久了,被蒙古鐵騎嚇破膽了,放棄這些戰略要地後,不僅北逃回他東北的後路被切斷,喪失數百里戰略迴旋空間,更要命的是,輕易放棄兩河、山東,僅憑河南一地產出的糧食根本無法供養金國軍隊,金國頓時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的。

在這種情況下,體現金國“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作死想法產生了,

面對強敵壓境,金國主戰派想到了“取償於宋”。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金國主戰派盲目自信。金國的謀臣孫大鼎就說:“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想攻打南宋。但他們忽視了一個明顯的事實:金國已經今非昔比,恐怕難以與宋抗衡。在這一點上,金國主戰派的賭徒心理一點不亞於希特勒,在1940-1941年納粹德國的實力鼎盛時期,希特勒也不敢貿然在東西兩線同時開戰,在進攻西歐,橫掃法國前也要先穩住蘇聯,直到把英國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才敢發動“巴巴羅薩”侵蘇戰爭,相比較金國而言,希特勒顯得保守多了。而金國的兩線作戰比二戰時德國的兩線可直接多了,德國還有波蘭,維繫法國,南歐等地區做緩衝,而此時金國可是在蒙古和南宋夾擊下的“夾肉餅”,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果然,金國以“歲幣不至”為理由發動南侵,共計二十多萬軍隊從兩淮、京湖、四川三個方向對南宋發動了攻擊。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金國不僅未能達到“取償於宋”的目的,反而損失慘重:不僅消耗大量有生力量,而且使自己國力更加虛弱,真正成了”一腳可以踹爛的破房子”。即便如此,宋廷此時還保持著清醒,並沒有對金國落井下石,也沒有與蒙古結盟。但宋金聯合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另外,此前蒙古進攻西夏時,西夏也曾向金國求救,但金國卻趁火打劫,以致後來入侵南宋時,西夏堅定地站在了南宋一邊。可以說, 金國的滅亡是金國君臣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誰都攔不住所造成的。

三、宋蒙聯盟形成的直接動因--拖雷假道攻金的意外成功

1230年,蒙古對金的攻勢嚴重受挫,在攻打慶陽、衛州、潼關等諸戰役中接連敗北,說明此時金國尚有一定實力,此時亡羊補牢尚不晚。而蒙古也把“假道滅金”再一次被提上日程。1231年,蒙軍攻克鳳翔後,窩闊臺召集蒙古諸王大臣商議滅金。最終通過如下決議:拖雷(郭靖兒時的小夥伴,這時已經長大了)率右路軍自鳳翔過寶雞,渡渭水,迂迴四川后沿漢水之下,進入河南,從背後攻擊金軍,而窩闊臺率中路軍自白坡渡黃河,斡晨那顏率西路軍由濟南西下。當然,蒙古一開始還是希望南宋能夠主動借路,但卻遭到南宋拒絕。老實的拖雷也只能訴諸武力強行叩關了。1231年4月,蒙軍果然從東道入境,一時之間宋軍來不及重新部署,只能眼睜睜看著蒙軍入境。更為令金國大跌眼鏡的是,宋軍主動為“借路”蒙軍提供糧草和嚮導,蒙軍順利的通過了四川。但這時蒙軍也已經疲憊不堪,等待他們的竟然是以逸待勞的15萬金軍。

很快,4萬蒙軍被15萬金軍團團包圍,在金軍的持續打擊下,蒙軍處境愈發艱難。但金國也是悲催的可憐,主帥完顏合達、副帥移剌蒲阿之間相互掣肘,使金軍數次貽誤戰機。連老天爺都看見金國不順眼,居然站在非正義的侵略一方,正如1941年冬,莫斯科的一場大雪挽救了蘇聯紅軍一樣,一場救命的大雪拯救了拖雷,卻要了金國的命。這場大雪下了三天三夜,金軍自進入中原以來還從未遇到如此寒冷的天氣,以致“僵凍無人色,幾不能成軍”,而蒙古人常年生活在塞北,很像蘇聯紅軍,比較適應這種天氣,拖雷於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出擊,在三峰山之戰中大敗金軍。金國賴以生存的關河防線已經殘破,精銳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亡國之鐘已經敲響了。

金國被滅源自“自作孽、不可活”--談談宋蒙滅金

歐洲人眼中的“上帝之鞭”--蒙古鐵騎


四、聯蒙滅金決策的最終形成

金國被滅源自“自作孽、不可活”--談談宋蒙滅金

機動防禦作戰鼻祖---孟拱


對南宋而言,經歷三峰山大敗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就在這時,

聯蒙滅金開始成為主流觀點。按照《宋史·理宗紀》記載,1232年11月,蒙軍再次進攻金國的時候,南宋也出兵趁火打劫了一把,小試身手,相助蒙古一起圍攻開封。最後開封城破,金哀宗被迫逃往蔡州。但氣息奄奄的金國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並沒有放棄生存機會,但也沒有放棄作死的節奏。金哀宗居然又想到“進取興元,經略巴蜀”,攻佔南宋領土尋找自己生存空間,繼續與南宋為敵,這純粹是自己找死。此時南宋不會再給金國任何機會了。南宋朝廷得到邊報之後,名將孟珙奉命主動出擊,先迫降了鄧州、申州,後又大敗武仙於馬鐙山,“降其眾七萬”,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徹底切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眼見形勢不妙,“見了棺材也掉了淚”,“到過黃河也死了心”的金哀宗終於浪子回頭一回了,派遣使臣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南宋別趁火打劫了,可惜為時已晚,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唇”的實力了,唇已經潰瘍腐爛了,還不如割了,省的發炎後感染牙齒。

這時,南宋軍事才能不亞於岳飛的名將,著名的機動防禦作戰大師孟珙從一個副將的位置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開啟了自己滅金抗蒙的開掛人生。孟拱說了如下一番話:“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孟珙的一番話代表了南宋對待金國“趁你病、要你命”的立場,翻譯過來大致意思是:第一,金國敗局已定,無可救藥。如果聯合金國抗蒙,到時候蒙古收拾了金國,必然馬上掉頭攻打南宋。與其如此,還不如聯合蒙古,不激怒蒙古,滅金後還能儘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決戰,為南宋的備戰爭取時間。第二,聯合蒙古滅金,還可以趁機搶一些地盤,既增加戰略縱深,還能增強實力;第三,通過戰爭向蒙古展示宋軍軍力,使之不敢輕視自己。

名將就是名將,他的戰略眼光確是獨到,當時的形勢是,面對神仙也救不了的金國,無論南宋出不出兵,金國都滅亡在即,南宋出兵的重點只能是滅金“和蒙”,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南宋“聯蒙滅金”的決定,終於出爐。1233年19月,南宋政府最終下達了出兵的命令,孟珙率忠義軍2萬運糧30萬石北上,抵達蔡州城下與蒙軍會師。南宋出兵助糧,固然有一血“靖康恥”的心理,但最根本的目的在於“和蒙”,延緩蒙古侵略南宋,這是符合南宋利益的正確之舉,是南宋唯一正確的抉擇。

最終,1234年正月(學歷史時最好記的年代),宋蒙聯軍攻破了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城,金哀宗匆忙傳位後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亦在亂軍中被殺死,金國滅亡。由於宋軍表現突出,最後分得了大部分戰利品,其中還包括金哀宗的屍體,在滅亡金國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京西又得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從這一點來看,孟拱的戰略構想一一實現,南宋在“聯蒙滅金”這一事件中還算是受益者。當年四月孟珙歸來,受到英雄般的禮遇。之後,宋廷以金哀宗的屍體在臨安祭祖,以報靖康之恥。不管怎麼說,靖康之恥終於得以洗雪,南宋朝野被壓抑了百餘年的精神總算為之一振。或許這也是對岳飛,對辛棄疾,對韓侂冑等抗金英雄和對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最好告慰了。

五、對宋蒙結盟滅金的思考

金國被滅源自“自作孽、不可活”--談談宋蒙滅金

從圖可知,南宋佔據的半壁江山,足有能力對抗蒙古入侵


在蒙古鐵騎南下,內部叛亂頻仍的危急形勢下,金朝朝廷上下沒有依靠和籠絡周邊政權,尤其是南宋來穩定後方,沒有抓住可能的盟友,進而積極備戰,抵擋蒙古大軍的南下。而選擇不顧南宋朝廷當時在對金朝問題上的不同意見,為了歲幣之事而攻擊南宋,將可能的盟友推到對方,自己親手造成四面楚歌的困境,金國死的一點也不冤枉。

對南宋來說,由於金國的冥頑不靈,聯蒙滅金也是最佳選擇了,金國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被蒙古消滅已是遲早的事,且根本不需要與南宋建立軍事同盟。南宋在強大的蒙古面前,並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南宋所能做的,只是守住自己的淮南之地,不使金朝勢力南下。也為了讓蒙古在滅了金朝之後,稍微停頓一下南下的步伐,讓南宋可以多備戰些時日。實際上,南宋並不是亡於“聯蒙滅金”,而是亡於自己後期的政治腐敗,奸臣當道,賈似道誤國。宋蒙滅金後,立即把矛頭指向了南宋,而南宋軍民在孟拱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抗蒙戰爭的勝利,江陵破敵,保衛黃州,收復襄樊,夔州退敵,成功阻止了蒙古入侵,成就他“機動防禦大師”的美名。說明在當時的南宋,只要君臣同心,團結一致,發展經濟,整飭軍隊,內修政理,是能擊敗蒙古入侵的,後來,即便孟拱逝世後,宋蒙爆發的合州之戰,也讓蒙古大汗蒙哥斃命,而著名的襄陽保衛戰,更讓蒙古膽寒。從1234年金國被滅到1279年的崖山之戰南宋滅亡,相隔45年之久,期間,蒙古經歷了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三個大汗。所以說,南宋的滅亡源於自身,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可惜了,最後,隨著崖山之戰陸秀夫的最後一跳,從此再無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