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咽痛發熱 ≠ 扁桃體炎,這 4 種情況千萬小心

咽痛伴發熱,是呼吸科的常見症狀之一,很多醫生會在觀察扁桃體腫大後診斷扁桃體炎,但有些患者經抗菌治療無效,竟然不是扁桃體炎?!


還能是什麼情況?筆者這就講講接診過的 4 個咽痛患者。

咽痛 VS 異常淋巴細胞

1. 簡要病史

患者女性,18 歲,因「咽痛、發熱一週」就診。

患者一週前開始出現咽痛、發熱,就自行服用感冒藥,2 天后持續發熱(38〜39°C),咽痛症狀明顯,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給予「阿洛西林」治療 4 天,症狀未見好轉。

查體: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 II 度腫大,表面有很多滲出物,頸部可及多發淋巴結腫大;雙肺呼吸音清無羅音;心臟腹部檢查均無異常。

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 21.9 x 109/L, 中性 24%,淋巴細胞 60%,單核細胞 9%,異常淋巴細胞 10%;B 超檢查發現頸部和鎖骨上多發淋巴結腫大。

2. 當機立斷

該患者扁桃體腫大的典型體徵是滲出明顯,因此也容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但其血象中的「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與細菌感染的血象不符。

同時,患者血中會出現異型淋巴細胞,這是診斷本病的一個關鍵,特別是異淋超過 10% 或絕對數超過 109/L 。

患者最終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轉入感染科給予「更昔洛韋+磷黴素」治療後病情好轉。

3. 咽痛與「傳單」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簡稱傳單),是一種由 EB 病毒感染引發的淋巴細胞增生性感傳染病,主要侵犯兒童和青少年。

臨床上以發熱、咽喉痛、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和血中淋巴細胞增多並鏡檢發現異型淋巴細胞為主要特徵。

傳染源是隱性感染者和病人,由於 EB 病毒大量存在於唾液腺及唾液中,因此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而青年人感染本病的主要渠道則是接吻。

EB 病毒進入易感者口腔後,會立即侵犯扁桃體中 B 淋巴細胞並在細胞中複製,導致滲出性咽扁桃體炎和咽喉痛,同時局部淋巴管受累、淋巴結腫大。此後通過病毒血症再感染其他部位的 B 淋巴細胞(特別是在富含淋巴細胞和肝脾),引起肝脾腫大。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有:更昔洛韋、磷黴素。本病有自限性,預後大多良好,不過在急性期病人需要行呼吸道隔離。

如患者出現高熱可選用糖皮質激素對症處理;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可使臨床症狀改善、病程縮短。

咽痛 VS 甲狀腺區輕壓痛

1. 簡要病史

患者,男性,33 歲,以「反覆發熱、乏力、咽痛一月餘」為主訴就診,頭孢治療效果不理想。

查體:咽不紅,雙扁輕度腫大,表面無膿點;雙側鎖骨上和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甲狀腺區輕壓痛。甲狀腺超聲示甲狀腺形態飽滿伴片狀回聲偏低。

血常規:白細胞 10.9 x 109/L, 中性 69.9%,CRP 128 mg/L;血沉 85 mm/h。

甲狀腺功能: T4~116 µg/L(45~109)、FT3~8.98 pmol/L(3.5~6.5)、FT4~27.58 pmol/L(11.5~22.7)、TSH 0.043mIU/L(0.35~5.5)。

2. 診斷與分析

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予以「塞來昔布」治療後,症狀有所改善。

亞甲炎起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後 1~3 周發病起病多急驟,呈發熱,伴怕冷、寒戰、疲乏無力和食慾不振。

最為特徵性的表現為甲狀腺部位的疼痛和壓痛。常向頜下、耳後或頸部等處放射,咀嚼和吞嚥時疼痛加重。

甲狀腺病變範圍不一,可先從一葉開始,以後擴大或轉移到另一葉,或始終限於一葉。病變腺體腫大,堅硬,壓痛顯著,但扁桃體通常無異常。

病變廣泛時,泡內甲狀腺激素以及非激素碘化蛋白質一時性大量釋放入血,因而除感染的一般表現外,尚可伴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常見表現。

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正常或偏高,紅細胞沉降率增速,常>50 mm/h,血清 T3、T4、FT3 與 FT4 濃度升高,甲狀腺攝碘率降低,甲狀腺掃描可見甲狀腺腫大,但圖像顯影不均勻或殘缺。

治療上主要是對症處理為主,可予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

如果患者全身症狀較重有持續高熱、甲狀腺腫大壓痛明顯者可採用強的松 20~40 mg/d,用藥 1~2 周後逐漸減量,療程 1~2 月。



咽痛 VS 抗菌無效,激素敏感

1. 簡要病史

患者,女性,70 歲。因「咽痛伴發熱 10 天」為主訴入院。10 天前受涼後咽痛,伴發熱、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藥無改善,6 天前就診當地醫院,查血常規「白細胞 26.7 x 109/L 」。

查體:右側咽峽弓變直以及懸雍垂偏曲和水腫,扁桃體腫脹明顯,右側扁桃體內隱窩潰瘍,整個鼻咽部黏膜充血狀態。雙側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質地中等可移動、無壓痛。

入院後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 3.0 bid 聯合左氧氟沙星 0.5g qd 治療 3 天后,症狀無改善,後為緩解咽痛予以地塞米松治療後咽痛好轉,體溫恢復正常。

2. 循證不易

此類患者,單看扁桃體形態改變與細菌性扁桃體炎很相似,但抗菌治療效果差而對激素治療敏感。

另外,患者的全身症狀(如發熱、貧血)明顯,查體可以發現多處淺表淋巴結腫大。

行鎖骨上淋巴結穿刺後,示血管免疫母細胞性 T 細胞淋巴瘤。

最終診斷:扁桃體惡性淋巴瘤。

咽痛 VS 發熱咽痛、退熱不痛

1. 一波三折的病史

患者,女性,56 歲,因「咽痛、發熱一週」入院。一週前出現發熱(體溫 38°C),伴有咽痛、全身乏力,發熱時伴有關節和肌肉痠痛;無畏寒、寒戰,無咳嗽、咯痰。

查體:左側扁桃體 II 度腫大,表面無膿點;頸部和腋窩淋巴結腫大,心肺體徵陰性,腹平軟,無壓痛。血常規示:白細胞 8.1x 109/L 。

入院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給予了「頭孢曲松+阿奇黴素」治療 3 天,仍持續發熱(38~39°C)。

複查血常規示:白細胞 11.6 x 109/L ,血沉 74 mm/h,降鈣素原(PCT)正常,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NAP)增高(積分 384,陽性率 98%),血培養結果陰性。

腫瘤指標:除鐵蛋白一項異常增高(4380 µg/L)外,其他均正常;自身抗體、類風溼因子和血管炎抗體正常。

輔助檢查:B 超(肝膽胰脾、泌尿系、甲狀腺)、心超均正常,PET 檢查結果是左鎖骨區、肝區和腸繫膜多發淋巴結增大伴 FDG 代謝略增高。

後治療調為左氧氟沙星聯合頭孢吡肟抗感染 3 天,體溫還波動在 37~39°C 之間。複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 12.4 x 109/L 。

2. 讓人意外的診斷

根據臨床結果,判斷為成人斯蒂爾病。

停用抗菌藥並給予糖皮質激素(甲強龍針 80 mg/d)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

成人斯蒂爾病的診斷標準包括:

  • 主要條件 4 條:發熱大於 39 °C 並持續 1 周以上;關節痛持續 2 周以上;典型皮疹;白細胞增高大於 10 且中性粒細胞大於 80%;

  • 次要條件 3 條:咽痛;淋巴結腫大;類風溼因子和抗核抗體陰性。

符合 3 個主要條件和 3 個次要條件可以診斷本病。成人斯蒂爾病患者的血清鐵蛋白增高很明顯,雖然不是診斷標準之一,但在本病活動期幾乎所有患者血清鐵蛋白明顯增高,而在疾病緩解後該指標又會明顯下降,有助於診斷本病。成人斯蒂爾病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的咽痛,且常在疾病的早期出現,有時存在於整個病程中。發熱時咽痛出現或加重,熱退後緩解是它的特點。咽部檢查可見咽部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扁桃體腫大但咽拭子培養陰性。治療主要為糖皮質激素。

咽痛發熱 ≠ 扁桃體炎,這 4 種情況千萬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