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因為一寫高興了就剎不住車,本文長達8900字,全篇閱讀大概需要耗費您10分鐘左右的時間。)

清朝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在歷史上的口碑向來是褒貶不一,而且總體上貶大於褒。前兩年一部大紅的紀錄片《國家寶藏》,又讓這位乾隆爺因為審美問題和“蓋章狂魔”的惡癖被段子手玩壞。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我也懷疑乾隆不是雍正親生的……

中國古代的皇帝要論起被後人戲說的次數,乾隆若是謙居第二的話,第一基本無人認領。人們耳熟能詳的除了劉羅鍋跟和珅這對活寶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恐怕就要數“十全武功”了。不過跟前者相比,後者的出身就要正經多了,雖然也逃不掉被人玩壞的下場。


簡單說說乾隆皇帝的功過是非。

在中國2千多年的王朝史中,不乏賢王雄主,也不缺昏暴之君,當然數量最多的是平庸的守成皇帝。不過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一朝盛世之後經常會冒出個敗家子來,輕則將祖輩辛苦攢下的家底敗光,中則將盛世鬧騰成亂世、使得國勢轉衰,重則直接把自家江山玩沒了。比如劉漢之武帝、劉宋之文帝、楊隋之煬帝、李唐之玄宗、朱明之英宗,而滿清的此類代表則非乾隆莫屬。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史上四大敗家子——漢武、隋煬、唐玄、清高,其他人根本排不上號

清朝前期有“康雍乾盛世”之說。公平的講,康熙內外皆能,其作為在歷代皇帝中排不進前三也能進前五;雍正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但論其能在守成之君中也算是佼佼者;而乾隆就讓人一言難盡了。一方面他好大喜功又好興兵事、風流自賞又性喜奢靡,同時還大興文字獄、重用和珅等奸佞,終於將康熙、雍正兩朝辛苦積攢下的家底禍禍了個精光。在乾隆執政中期之後,所謂的“盛世”景象已然不在,無論國、民都陷入了普遍的貧困,儘管其後他的兒子嘉慶和孫子道光拼命的整頓弊政、力圖中興,連龍袍都打上補丁繼續穿,可惜漢宣(孝宣中興)不是誰都做得來的,大清朝還是無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像劉詢那樣能力挽狂瀾的中興之主2千年就出了這麼一個,嘉慶和道光差得太遠了

所以把乾隆認定為清末備受列強欺凌、最終喪權辱國的罪魁禍首,應不為過。

不過在另一方面,乾隆在位期間延續了康雍兩代對西北、西南的強勢擴張政策,在政治、軍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對蒙古、新疆、西藏以及西南地區分裂勢力的最終勝利,徹底穩定了清朝對於上述區域的統治(“新疆”這個名字就是乾隆取的)。可以說今日中國領土疆域的大體框架,就是在乾隆朝奠定並穩定下來的,從這個角度看,他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又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清朝在西北、西南方向的大部分疆土,是在乾隆朝打下或是穩定下來的

乾隆這個人吧,好顯擺、愛嘚瑟,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狗肚子裡裝不下二兩香油”。在他把持政權的60多年時間裡(還當了3年太上皇),大大小小發動了10場戰爭,清史號稱“十全武功”,乾隆晚年對此也頗為自得,號稱“十全老人”。因為這些戰爭並非全部取勝,而且不乏小題大做、得不償失之舉,因此後人、尤其是滿清和乾隆的反對者經常以此作為嘲笑和批判乾隆的依據。不過,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得長遠些再對此作出評判,恐怕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再簡單說說“十全武功”是怎麼回事。

1、“十全武功”之一、二——兩平準噶爾。

明崇禎八年,皇太極出兵漠南蒙古,徹底滅掉了蒙古帝國。此後漠西(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強大了起來,噶爾丹於清康熙十七年建立汗國,並與正在大肆擴張的俄羅斯人勾結,與清政府發生矛盾(《尼布楚條約》就因準噶爾突然出兵攻打喀爾喀蒙古,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在談判中讓步)。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準噶爾背後捅刀,使得喀爾喀蒙古被迫撤軍,俄國人趁機佔領了貝加爾湖東岸的大片土地

於是清政府下定決心解決準噶爾問題。康熙三次親征準噶爾,毀掉了自己的健康,但也終於幹掉了噶爾丹,結果又冒出來個策妄阿拉布坦。雍正繼位後再接再厲繼續攻打策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策零,不過雍正打仗的手藝比他老爹差出好幾百裡地,一直打不贏,雙方只好罷兵言和。

乾隆十年,準噶爾內亂,鬧騰了將近十年。乾隆十九年,輝特部族長阿睦爾撒納爭權失敗只好東逃,使得乾隆得悉內情,認為徹底搞定了準噶爾的時機已到。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準噶爾全盛時期佔據了現在的新疆、西藏和青海,是清政府的最大威脅

次年二月,乾隆派遣定邊將軍班第和定西將軍永常分兩路討伐準噶爾。因為此時準噶爾亂作一團,清軍又有阿睦爾撒納做帶路黨,所以一路勢如破竹,到五月便佔領伊犁,並活捉準噶爾可汗達瓦齊和青海和碩特部可汗羅卜藏丹津,將其押解京師。乾隆大喜,晉班第為一等公,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

(乾隆一嘚瑟大了就忘形——此役後釋放了被準噶爾押為人質的回部首領大小和卓,為日後的回部之亂埋下了隱患。)

此為一平準噶爾。

此後乾隆為了分化衛拉特勢力,仍將其劃分為四部,欲仿照喀爾喀蒙古之例,使之成為大清西藩,不過這種做法卻讓阿睦爾撒納大為惱火。

阿睦爾撒納又是投奔清朝又是當帶路黨,可不是為了當什麼見鬼的雙親王,人家的遠大理想從來都是當上準噶爾的大汗。在慾求不滿之下,阿睦爾撒納發動了叛亂。

當時清軍大部已經班師,只留班第與參贊大臣鄂容安率500戍卒屯守伊犁。乾隆二十年十月,阿睦爾撒納率諸衛拉特圍攻伊犁,清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班第與鄂容安自盡殉國。駐守在烏魯木齊的永常先是不敢赴援,後又畏敵逃走,使得一平準噶爾之役前功盡棄。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一平準噶爾的前功盡棄與乾隆的決策關係很大,這個鍋他必須背

乾隆聞訊大怒,詔治永常之罪,又遣策楞為定西將軍率軍平亂。

策楞不愧是正經姓鈕鈷祿氏的狠人,一戰即收復伊犁,將阿睦爾撒納攆到了哈薩克。不過此後策楞擔心衛拉特諸部復叛,便屯兵伊犁不進,被不耐煩的乾隆撤職治罪(押解赴京途中遇準噶爾亂兵,不幸遇難),改派定邊右副將兆惠攻入哈薩克境內。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姓鈕鈷祿的不但都是狠人而且大都是聰明人,鈕鈷祿•策楞也不例外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策楞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衛拉特綽羅斯部和輝特部再度叛變,阿睦爾撒納也潛回伊犁欲自立為王。準噶爾形勢愈發不妙,迫使乾隆不得不再遣蒙古親王兗札布與兆惠分兩路進軍,剿滅阿睦爾撒納。

這回兗札布和兆惠的運氣不錯,衛拉特諸部不但再次內訌,而且瘟疫橫行,死傷無算。清軍趁機連續發動進攻,很快將諸部平定,兆惠再次攻進哈薩克,阿睦爾撒納被迫逃入俄羅斯,後也染上疫病死掉。乾隆令理藩院行文俄國,要回了阿睦爾撒納的屍體。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兆惠是乾隆朝的名將,平滅準部、回部,使新疆得以收復,他功不可沒

因為衛拉特反覆叛變,因此乾隆命兆惠徹底清除準噶爾餘孽。此後兩年間,兆惠到處搜捕,大肆屠殺,衛拉特部十不存一,事實上已經消亡。

兩平準噶爾之役,乾隆不但消滅了在西北地區最大的敵手,而且拓地兩萬餘里,是名副其實的大捷。此外還有兩個意外收穫——其一是烏梁海(也叫兀良哈)的內附,乾隆將其分為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和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三部,歸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其二就是蒙古土爾扈特部的東歸,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不多說了。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如今除了阿爾泰烏梁海的一部分,烏梁海三部大多屬俄國和蒙古,令人痛心

2、“十全武功”之三——平定回疆。

清政府平定準噶爾之亂後,控制了天山以北地區。但在天山以南,還被大大小小的“和卓”(即回王)割據,此前各回部附庸於準噶爾汗國,但也曾相互爭戰。策妄阿拉布坦曾將葉爾羌和卓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霍集佔囚禁在伊犁,乾隆一平準噶爾之後曾將二人釋放,不過霍集佔曾參與阿睦爾撒納叛亂,後逃回葉爾羌,並蠱惑其兄波羅尼都率回部獨立。

乾隆二十二年,霍集佔殺死兆惠派來招撫回部的副都統阿敏道,宣佈與其兄建立“巴圖爾汗國”,此後人們習慣上將波羅尼都稱為大和卓、霍集佔為小和卓,並將清政府鎮壓這次叛亂稱為平定大小和卓之戰。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回部的勢力遠弱於準部,但討平回部難在地理和後勤補給

大小和卓叛亂後,庫車、阿克蘇和拜城三地回部不肯從逆,率部北走伊犁向兆惠告變。乾隆聞訊再次大怒,任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軍8千攻入回疆,與大小和卓的軍隊1萬餘人先戰於阿克蘇,再戰庫車。雅爾哈善雖然擊敗了叛軍並攻克庫車,但損失較重,而且沒抓住和卓兄弟。於是策楞的悲劇再現——暴躁的乾隆認為雅爾哈善無能,將其押解回京斬首,並責令兆惠即刻南下,務必儘快肅清回疆。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明朝動不動的打屁股,清朝動不動就砍腦袋,完全不講道理

前有策楞和雅爾哈善兩顆血淋淋的人頭做榜樣,又攤上乾隆這個得了急驚風的大老闆,兆惠可不敢再當慢郎中,立即率4千精兵疾進突襲葉爾羌,結果被大小和卓以數倍兵力團團包圍。兆惠也算一員猛將,率軍築寨死守,被圍3月有餘直至彈盡糧絕,仍死戰不降,這就是史書中有名的“黑水營之圍”。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黑水營之圍是清軍的著名敗仗之一,兆惠卻沒被砍頭,難道只因為他是乾隆的親戚?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駐阿克蘇的定邊右副將軍富德與侍衛舒赫德率3千餘兵,冒雪赴援兆惠,在呼爾璊與兆惠裡應外合,終於突破了大小和卓的包圍圈,還師阿克蘇。

剛打了個敗仗、感覺脖子陣陣發涼的兆惠不敢再大意,連忙召集了3萬大軍,與當年夏末與富德兵分兩路分別攻打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不再行險而是以力壓之,大小和卓便無法抵敵,只能逃走,兆惠和富德隨後一路緊追,戰獲甚重。大小和卓最後逃到帕米爾高原的巴達克山(今阿富汗和塔吉克境內),被該國國王殺掉,將首級獻於清軍,至此天山南路徹底被清軍掃平。

乾隆在平定天山南北的準部和回部之後,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並親自為其定名“新疆”。從此清朝威震中亞地區,巴達克山、克什米爾、乾竺特(今巴基斯坦境內)、浩罕(今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及吉爾吉斯境內)、布哈爾(沒查到在哪兒……)、愛烏罕(今阿富汗)、安集延(今烏茲別克境內)、博洛爾(又沒查到……)及上述地區的哥薩克部紛紛遣使入貢,臣屬於中國。而俄羅斯人從16世紀開始的在亞洲大陸跑馬圈地,自在遠東被《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所阻之後,又被清軍在平定準部和回部的兵威所懾,不得不在中亞地區又停下了腳步。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這是新疆首次直接納入中國版圖,並接受中央政府管轄

扯個閒篇——兆惠這貨可能是深知自家老闆不好伺候,所以一邊追著大小和卓往死裡揍,一邊沒忘了抓個大美妞獻給乾隆投其所好。大色鬼乾隆果然龍顏大悅,將其封為容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香妃,具體事蹟就不用俺廢話了。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真正的容妃與被傳說、戲說的香妃完全不是一回事

策楞和雅爾哈善僅僅因為慢性子就丟了腦袋,而打了個大敗仗的兆惠最後卻得以善終,還獲美諡文襄,是否與此有關,俺就不知道了……

3、“十全武功”之四——平定苗亂。

雍正曾在雲貴川桂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採取剿撫並用的方式在當地強行設置流官,以改變之前歷朝對於西南邊陲地區只能“羈縻”、土司處於事實上的獨立地位,中央政府無法實現有效統治的現實。在清廷的軍政壓力下,當地以苗族為主的土司雖然勉強聽命,但是於心不甘,叛亂層出不窮。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改土歸流對於大一統國家的意義,怎麼形容都不過分

羈縻州是中國古代王朝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始於秦漢、興於唐宋,在元朝達到頂峰。羈縻是什麼——官員世襲、領地自治,賦稅什麼不存在的,稱臣納貢得看心情,心情糟糕了弄不好就造反揍你丫的!所以所謂的羈縻之地,實際上並非中原王朝的有效領土,將其劃入疆域純粹是因為臉皮太厚。像在羈縻制度達到極致的元朝,官兵經常在輿圖上標明是本國領土的地方被全殲——出征八百媳婦國時(詳見俺以前的文章 ),一次剛走到四川境內就被當地土司消滅,另一次在貴州境內走著走著就大軍就沒了……連雲南都沒走到。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元朝的疆域看似嚇人,其實大半都是無法有效統治的“羈縻”地區

這種事情在非常強調一統集權的明清兩朝根本沒法忍,紛紛採取改土歸流的辦法,取消土司世襲、設置州縣、派遣流官進行直接統治。這種中央政權與土司之間的矛盾,在乾隆在位期間最為激化,並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

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剛剛繼位,便派遣張廣泗為雲貴、兩廣、川鄂湘七省經略,平定苗疆叛亂。張廣泗採取安撫熟苗、力剿生苗的策略,選取精兵猛攻九股苗和沿清水江各寨,很快就將各路叛苗擊潰,被迫逃入深山。此後張廣泗又兵分八路,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使得叛苗斷糧之後再進山搜剿。到乾隆元年六月,共毀苗寨1千餘座,斬首4萬級,苗亂遂平。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平苗之役沒有兩討金川名氣大,但波及地域之廣、人口之眾遠大於後者

此後數年間,黔湘粵等省又有幾次小規模的土司叛亂,均被張廣泗平定,因此深受乾隆信任,晉雲貴總督兼領巡撫,封三等世代承襲的輕車都尉,乾隆十年又加太子少保銜。

乾隆在西南諸省平亂,雖然同樣存在殺戮過重的問題,但極大的打擊了世襲土司的分裂勢力,使得清廷對於西南的統治得到了有效的加強,此後才能發動大小金川之役。

4、“十全武功”之五、六——兩討金川。

大小金川位於今天的四川西北部阿壩州境內的金川縣和小金縣,當時不過彈丸之地、數萬人口,但是地勢極為險峻,易守難攻。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大小金川不過彈丸之地,但清廷數徵耗費之大,簡直讓人目瞪狗呆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發動叛亂,乾隆任命平廟有功的張廣泗為川陝總督討伐莎羅奔。張廣泗採用平苗故技——撫熟剿生,並分兵七路打算奇襲大小金川,不過這回他信任的“熟蕃”良爾吉暗結莎羅奔,導致軍情洩露,使得張廣泗的攻勢毫無進展。這一次乾隆又沉不住氣,派大學士納親前去督戰,結果納親與張廣泗不合,又輕敵冒進混亂指揮,使得請軍損失慘重。於是熟悉的一幕再次發生——乾隆第N次大怒,將張廣泗斬首、納親賜死。

氣急敗壞的乾隆又把小舅子傅恆派到大小金川,而傅恆則放手信任名將嶽鍾琪,採用精兵偷襲、直搗敵巢的辦法,連續取得勝利。而且莎羅奔曾在嶽鍾琪部下作戰,對嶽非常敬畏,於是遣使請降。乾隆此時正因為在這麼一塊彈丸之地喪師靡餉搞得焦頭爛額,於是立刻借驢下坡。下詔赦罪班師。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朝的名臣中,人品才華出眾而且極受信任者,無人能出傅恆之右

此為一討金川之役。

金川之役後嶽鍾琪一直做四川提督,有他坐鎮將士用命、四夷懾服,即便偶有叛亂也是他人到即平。不過自從乾隆十九年嶽鍾琪病故之後,金川又開始不消停了。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嶽鍾琪是岳飛21世孫,堪稱乾隆朝漢人第一名將

莎羅奔老病之後,其侄郎卡便趁清廷用兵西北平定準部和回部叛亂之際,屢屢挑起事端。郎卡死後,其子索諾木和小金川土司僧桑格聯手對抗官兵,使得西南局勢再度惡化。

殺大臣如殺雞一般的乾隆再度賜死辦差不力的四川總督阿爾泰,改派自己的老丈人桂林(循貴妃之父,算老丈人吧)與大學士溫福共討金川。結果老丈人打仗手藝太潮,不但仗沒打贏還累得全軍覆沒,暴脾氣的乾隆又不好宰掉老丈人,只好將其革職,改派軍機大臣阿桂繼續討伐金川。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在乾隆朝傅恆是第一名臣的話,阿桂能排第二

阿桂還算靠譜,先是一戰拿下小金川,把僧桑格攆到了大金川。不過另一路的溫福遇襲身亡,喪師3千餘人,連累得小金川也得而復失。不過阿桂繼續靠譜,於乾隆三十八年復奪小金川,並兵分三路進攻大金川,屢戰屢勝,打得索諾木魂飛魄散,殺掉好兄弟僧桑格獻屍求和。阿桂不理,繼續進攻,終於在乾隆四十年攻下勒烏圍,索諾木先是亡走噶爾崖,最後不得不投降。

一討金川用時3年,二討金川用時5年,而金川之亂前後延綿合計20年,喪師累計數萬,靡費國帑達7千萬兩,為平定西北所耗的兩倍,國庫為之一空,堪稱得不償失。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十八年清廷的年入大概才5千萬兩銀子,可見兩討金川靡費之巨

但另一方面,清廷徹底廢除了川西北地區的土司制,鞏固了改土歸流的成果。

5、“十全武功”之七——緬甸之役。

乾隆中期時,因時任雲南總督吳達善貪汙濫殺而且無能,引來緬甸犯邊。繼任總督劉藻派兵反擊,結果先勝後敗,於是乾隆N+1次大怒。不過這回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居然沒殺劉藻,只是將其降為湖北巡撫,沒想到老劉也是個暴脾氣,憤而自殺。

繼繼任總督是大學士楊應琚腦子不好,先是密奏緬甸“可取”,戰敗後又諉過於內附土司,不出意外的把乾隆惹火了,於是老楊也不出意外的丟掉了腦袋。

乾隆三十二年至次年二月,繼繼繼任總督明瑞先是攻入緬甸,又因糧盡撤退,在途中被緬兵包圍,所部近2萬人大部戰死。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緬甸之役完全是乾隆好大喜功所致,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乾隆這下里子面子都丟沒了,憤憤的拒絕了緬王的求和,再次派出小舅子傅恆為經略、名將阿桂為雲貴總督,從全國調發軍隊5萬人,非得跟緬甸死磕到底。

乾隆三十四年,傅恆發動對緬作戰,先是大敗緬甸水軍,又攻克新街,但在老官屯受阻,屢攻不下。不過對於清軍來說真正的大敵不是緬兵,而是氣候和環境——入緬的3萬大軍中因疫病死亡者過半,連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副都統永瑞、提督五福等大將都相繼病死,傅恆也未能倖免,一病不起。

乾隆愛煞了皇后富察氏,對小舅子自然愛屋及烏,聞訊後大驚失色,裡子面子都不要了立刻下令傅恆班師。正巧此時緬王也跑來求和,乾隆再次借驢下坡,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緬甸納貢投誠,正式成為清朝屬國。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與富察皇后的愛情堪稱經典,而後者的早逝也是造成前者後來性格大變的原因之一

跟兩討金川之役相比,緬甸之役更加得不償失,而且乾隆最終還是搭上了小舅子傅恆的一條性命。

6、“十全武功”之八——平定林爽文之變。

這個比較簡單——乾隆五十一年冬,致力於“反清復明”的天地會首領林爽文,因不滿臺灣總兵柴大紀等搜捕、殺害會中成員,於是糾集會眾殺死彰化知縣俞峻、及清兵300餘人。同時另一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也起兵響應,攻下彰化、諸羅與鳳山,聚眾3千餘人,共推林爽文為盟主,並蓄髮易服,建元順天。一時全臺皆亂,清廷震動。

從次年起,乾隆先後派遣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閩浙總督常青等人平亂,但是除了臺灣總兵柴大紀奮力保住府城外,其餘要麼作戰不力,要麼膽怯無能。乾隆只好再調傅恆之子、陝甘總督福康安和內大臣海蘭察赴臺督辦軍務,福、海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平定這種規模的叛亂不在話下,僅用時三個月便將林爽文和莊大田擊敗捕獲,平定了這場內亂。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林爽文之變其實沒什麼好說的,除了保證了國家的一統

不過此後又有一個插曲——臺灣總兵柴大紀本來平林之亂中屢立功勳,但得罪了福康安,於是後者便參了前者一本。乾隆自然聽信內侄,便將柴大紀押赴京師審問,結果老柴也是頭倔驢,竟然當面頂撞乾隆——那還有個好?於是又一位清朝名將丟了腦袋。

7、“十全武功”之九——安南之役。

在明朝時,成祖朱棣曾征服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但不足20年再度失地。此後安南的黎朝傳承百年後,權臣當政,阮氏據順化獨立,於是安南又分裂為安南和廣南兩國,安南也由權臣鄭氏秉政。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越南屁大的地方從古亂到今,懶得說

乾隆五十二年,廣南攻打安南,殺權臣鄭棟,國王黎維祁不知所蹤,其母、妻及宗室逃亡廣西,求救於清廷。此時的乾隆鹹吃蘿蔔淡操心,認為黎氏守藩奉貢百年不絕,作為“天朝上國”有興滅繼絕之責,於是下令兩廣總督孫士毅、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2萬討伐廣南。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孫士毅出鎮南關,一路勢如破竹,又有安南軍民做帶路黨,很順利的攻陷河內。此時黎維祁也不知從哪個耗子洞裡鑽了出來,再次被冊封為國王。

這一仗打得太順,於是孫士毅有點飄了,放鬆了警惕。乾隆五十四年元旦,廣南親王阮文惠突襲河內,孫士毅猝不及防之下大敗而逃,得以撤回鎮南關的清軍還不到一半。此後黎維祁也攜家帶口逃入廣西。

乾隆聞訊N+2次大怒,將孫士毅一擼到底,改派大侄子福康安為兩廣總督,本是決意再戰。不過此時阮文惠也害怕清軍報復,遣使謝罪求和。此時乾隆已經年老,而且清朝的國力已經支撐不起曠日持久的戰爭,便在阮文惠滿足了他的受降條件之後(遣送戰俘、處決戰犯、阮文惠赴京為乾隆慶生、為清軍陣亡將士建祠設祭),封其為安南國王。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安南之役與緬甸之役一樣,純粹是乾隆吃飽了撐的

至於委屈巴巴的黎維祁,乾隆把他弄到北京編入漢軍旗,當了大清的順民。

這一場如同兒戲的安南之役,乾隆再次裡子面子全丟光,堪稱可恥。

8、“十全武功”之十——廓爾喀之役。

廓爾喀其實就是尼泊爾,雖然是個地僻人稀的小國,但以民風悍勇著稱(如後世大名鼎鼎的廓爾喀僱傭兵),本來跟中國沒有什麼聯繫,不過到了清朝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廓爾喀人所謂“驍勇善戰”,其實大都是誇大其詞,連已經腐化的清軍都打不過

元朝時期西藏首次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不過蒙古人管理國家的水平也就是那麼回事,連自己的老家嶺北行省都在事實上處於“羈縻”狀態下——從成吉思汗時代一直亂鬥到明朝中期,靠著萬曆皇帝的經濟援助才趕走了瓦剌、降服了兀良哈,還能指望他們把西藏管成啥樣?明朝繼承了對於西藏的主權,設置了烏斯藏都司,不過各級軍政機構的官員名義上由明廷任命,但實際上都封委當地的僧俗首領出任,中央政府對於當地的控制力並不強。到了清朝前期,準噶爾的策凌敦多布曾攻入西藏並佔領拉薩,羅卜藏丹津也在青海發動叛亂,但是康熙和雍正數次用兵驅逐準噶爾勢力,最終將青藏納入清朝版圖。雍正二年,清廷在青海設置西寧辦事大臣,雍正六年又設置拉薩辦事大臣,從此歷世達賴、班禪須經中央政府冊封也成為定製,並確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務、邊境國防的決定權歸中央等原則,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西藏也是在清朝正式被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廓爾喀之役還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因此才有廓爾喀之役,要放在以前,中央政府想插手也沒可能。

乾隆四十五年,班禪赴京慶賀皇帝壽誕後不幸病故,朝廷賞賜的財物引得其兄弟仲巴呼圖克圖和沙瑪爾巴爭奪。沙瑪爾巴失敗後便於乾隆五十三年煽動廓爾喀入寇後藏以為報復,當時的駐藏大臣巴忠首鼠兩端,一邊以歲賜白銀1.5萬兩誘得廓爾喀退兵,一邊上奏乾隆已將廓爾喀“擊退”。次年廓爾喀國王拉特納巴都爾來要錢,結果沒人搭理他,於是廓爾喀二次侵入後藏,攻陷首府扎什倫布,繼任駐藏大臣保泰只好向朝廷告急。乾隆N+3次大怒,可惜此時巴忠已經畏罪自盡,他沒人可砍,便再次派出大侄子福康安和海蘭察去砍廓爾喀人。福海組合倒是很爭氣,乾隆五十七年二月抵達後藏,四月就打跑了廓爾喀收復失地,六月翻越喜馬拉雅山,攻入廓爾喀700裡。不過廓爾喀人死守國都加德滿都,清兵久攻不克,還打了個敗仗,於是雙方陷入了僵持。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福康安人品才華皆不如其父傅恆,但說他是乾隆的私生子純屬胡說八道

此時廓爾喀實際已經被打殘了,只得遣使求和。而清朝這邊,乾隆年老怠政,福康安意興闌珊,於是雙方很快達成和議——廓爾喀取消歲賜要求,清朝冊封拉特納巴都爾為廓爾喀國王,成為中國藩屬,訂五年一貢制,福康安撤軍。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愛顯擺也不是沒有好處,比如我找圖就一點也不費勁


最後簡單評價一下乾隆的“十全武功”。

說到“十全武功”,我映入腦海的第一印象竟是白樂天的名句“半江瑟瑟半江紅”——儘管以此形容其譭譽參半不甚貼切,但我也不想改了。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的十全武功以及他治下的江山也像這條大江,美則美矣,但無奈夕陽西下

這十場戰役中,緬甸、安南戰役純粹是乾隆好大喜功所致,得不償失不說,其結果近乎恥辱;平林和平苗兩役(有些資料認為平苗一役不在“十全武功”之內,而將廓爾喀之役一分為二列入其中,個人以為不妥,不用)的規模和影響與其餘八戰相比不值一提;兩討金川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與清廷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卻是大大的得不償失;相比之下廓爾喀之役就很有必要了——在三哥還沉迷於載歌載舞不可自拔的時候,尼泊爾始終是對於西藏地區最大的外部威脅,這一仗徹底打消了廓爾喀對於西藏的野心;而兩平準部和平定回疆之亂的收穫和意義,無論怎麼拔高都不為過,可以說今日之中國仍受其遺澤。

從漢唐通西域以來,天山南北只能算是中國的勢力範圍,而不能算作疆域,而且這種脆弱的聯繫也是時斷時續。元朝時,天山南北屬於察合臺汗國所有,鑑於蒙古四大汗國與元朝的實際關係,仍不能將其作為元朝的通知範疇。明朝時,此地仍為蒙古諸部佔據,明廷只能望之興嘆。乾隆討平準部、回部之後建新疆,天山南北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這無論如何都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不可磨滅的一件大事。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僅憑開拓西北的三場戰役之功,乾隆愛怎麼吹就怎麼吹吧

有此一功在手,乾隆哪怕嘚瑟上天、自稱“百全”、“千全”老人,起碼我本人就算捏著鼻子也得忍了。而且就算再討厭滿清的朋友,在破口大罵之前是不是也要因此注意一下用詞?(其實滿清入主中原,僅從疆域論,東北、蒙古、新疆、西藏都是其帶給中華民族的豐厚嫁妝,即便清末喪權辱國,但中國之所得仍遠大於所失之土)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對比晚明、盛清及晚清疆域,我沒什麼話說

不過這十場戰役之所得,大都是仰仗於前線將領和士兵的謀略和勇氣,而乾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負面的——瞎謀劃、濫用人、亂指揮,稍有挫折就“大怒”,隨後便是殺雞一般亂砍腦袋。若不是他胡亂摻和,這幾仗肯定不會打得如此費勁,所以想罵乾隆的童鞋請繼續,我沒意見。

半江瑟瑟半江紅——客觀的回顧一下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不管什麼仗只要乾隆一摻和,難度立刻變成地獄級

此外乾隆一朝對內的用兵,還有乾隆三十九年討平山東王倫叛亂、乾隆四十六年討平甘肅蘇四十三之亂、乾隆四十八年討平甘肅田五之亂等。可能是國內民變四起太過丟人,所以沒將其列入自己的“武功”之內,也算是乾隆罕見的謙虛了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