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說武漢是中國第一個收回外國租界的英雄城市?

901z


武漢確實稱得上是收回外國租界的英雄城市,但不是第一個。第一個收回外國租界的城市不是武漢,而是天津。

先說天津的事,再說武漢的事。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紛紛在港口城市設立租界,其中天津成為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最高峰時,共有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俄國、日本、奧匈帝國、比利時9個國家在天津設立了租界,作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和掠奪中國資源的據點。這裡面有八個國家組成的八國聯軍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個國家沒派兵參戰,也乘火打劫在天津設立租界,這就是比利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居然答應了比利時的要求,送了一塊地給比利時做租界。

(上圖右下角悟空問答的“答”字處即為天津比利時租界)

別的國家租了界以後,多少還投點錢,用於租界環境建設,提高所租地面的現代化水平,帶動周邊繁榮,加速城市空間的變遷。但比利時租的這點地,是八國聯軍搶剩下的(俄租界以南,海河與大直沽村之間,直到小孫莊,面積約為740畝),地方偏僻,人跡罕至,比利時本國工商企業根本不去,連比利時領事館都不設在比利時租界裡。這門可羅雀的悲慘景象,連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人都看不下去了,象徵性的在比利時租界裡開了一家和記蛋廠以示友好,這才讓比利時人好歹有了點收入。租了25年,比利時人除了借錢修了一條進出租界的馬路,其它一點市政建設的跡象都沒有,還欠下了9萬多兩銀子的鉅額債務。

到了1926年,素有愛國外交家之稱的顧維鈞出任北洋政府代總理。他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為維護民族利益做了一件好事,即在這年10月中國比利時條約已滿60年之際,於11月6口,以北洋政府國務會議的名義,決定廢除1865年清政府與比利時簽訂的中比條約。外交部亦發表終止中比條約的宣言。

騎虎難下的比利時人正好借坡下驢,就湯下麵,雙方在1927年1月17 日改訂新約,比利時駐華公使當場宣佈,比利時願將天津比利時租界交還中國,以示友好。但因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反對北洋政府和外國政府的簽約資格,且北洋政府無力承擔購買租界土地的費用,此事擱淺。直至1931年,才正式收回天津的比利時租界,同時,由中國政府償還比利時因管理、建設租界欠下的9萬3千兩白銀(包括利息)。

(外交次長凌冰與比利時公使舉行租界交接)

也就是說,在1927年1月17日這天,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天津的比利時租界,引起了各國的極大關注。這比武漢國民政府在1927年3月15日收回漢口和九江租界早了57天,所以說天津是第一個名義上收回外國租界的城市。


說完了天津,再說武漢的事。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確實如此。從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推翻腐敗的清王朝;到戰天鬥地抗擊洪災;再到自力更生,建設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有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首創精神和英雄事例。說得更遠一點,自古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連秦始皇的暴政都敢推翻,更別提賴在自己家裡不走的些許蠻夷了。

1861年3月21日,英國駐華參展巴夏禮與湖北布政使唐訓方訂立了《漢口租界條款》,英國人在漢口設立了第一個租界,英租界。根據《漢口租界條款》記載,中英雙方實地“查勘,定準漢口鎮市以下街尾地方,自江邊花樓巷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量得共長二百五十丈,進深一帶一百一十丈”為租界範圍(約為458畝)。

其後,俄國、法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紛紛效仿,在漢口沿江地帶畫地而治,設立租界,一直從花樓街綿延到現在的武漢長江二橋沿江一帶,都是外國租界。

(1876年武漢全圖)

(漢口租界圖)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把古代楚國人對鳳凰的崇拜,訛傳成了湖北人難纏。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什麼時候開始把湖北人說得這麼狡猾呢?在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茅塞頓開。清政府把洋人當爹供著,湖北人可未必,更何況是武漢人。

前文說到漢口的第一個租界是英租界,英國人是三月份劃定江邊區域為租界的,他們要是晚幾個月來是一定不會選這裡的。三月份正是長江枯水期,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景緻甚是迷人,但再過三個月就是長江汛期,清政府已經搖搖欲墜了,那有人來管防汛這事?一到汛期,江邊這一帶就變成一片汪洋。當初籤合同時,可沒一個湖北人提醒一下,說這地方每年淹水,英國佬只能揣著租界條款看著這片澤國抹眼淚。

(漢口租界大水)

(漢口租界大水)

(漢口租界大水)

哭也哭了,但英國人也沒有毀約要求換地方,事實上也沒地方可換。當時的漢口還稱為漢口堡,沒有現在的漢口這麼大,屬於漢陽縣的一塊飛地。適合做租界的還只有沿江這一帶,水上交通極為便利,從漢口駛出的外輪可直達法國馬賽、德國漢堡和荷蘭鹿特丹等國際港口城市。

租界建立後,外商陸續進入其中,租界內以國際慣例為統一經營標準,各類產業均取得良好發展。1865年,英國麥加利銀行在英租界掛牌營業,其後英國匯豐銀行 、美國花旗銀、法國東方匯理銀行 、俄國道勝銀行 、德國德華銀行 、日本正金銀行 、比利時華比銀行紛紛進駐漢 口。對傳統錢莊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改變了漢口金融業的面貌 。同時,租界內的路政、水電、交通、通訊、醫療、教育、娛樂、治安、消防等方方面面,均參照西方近代文明的新要求建設,加速和提升了漢口整體的城市建設水平。

(左圖:漢口英租界洞庭街。右圖:漢口美國領事館,現為武漢人才市場)


收回漢口英租界是國共兩黨首次合作的重大勝利


1927年元旦,武漢民眾為慶祝國民政府遷漢和北伐勝利,連續三天舉行盛大慶祝活動。1月3日下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隊來到臨近租界的空場內進行宣傳講演,一群英國水兵見人越聚越多,竟蠻橫地衝人華界,用刺刀驅離人群,當場刺死1人,重傷80餘人,傷300多人,造成了“一·三慘案”。這終於激起了工人和市民的極大憤慨,連日自發地同英國水兵和巡捕進行格鬥。慘案發生時,工會領導人李立三、劉少奇、林育南、項英、向忠發等聞訊,當即赴現場視察,決定通電各人民團體和各界同胞,聲討英水兵的暴行,決心領導全省有組織的工人兄弟與英帝國主義鬥爭到底。是夜,蘇聯駐華顧問鮑羅廷召集在漢的中共中央委員和湖北區委商討對策,決定由鮑羅廷對國民政府和國共兩黨臨時聯席會議施加影響以貫徹中共的主張。

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當晚即緊急召見英國駐漢領事葛福,表示強烈抗議英軍暴行,限令其迅速撤退水兵及義勇隊,租界由中國軍警接防,以平民憤,否則將不能保證負英國僑民之安全。葛福自知事態重大,4日晨下令,英方將租界邊沿及江漢關一帶所設沙包電網全部撤除,水兵及英僑義勇隊全部撤退,巡捕也撤走了。國民政府衛戍司令部即派三連精良軍隊入駐英租界,工人糾察隊也隨之到達維持秩序。

(民國外交部長陳友仁)

4日晚,中共中央臨委在漢開會,討論是否帶領群眾去佔領和收回英租界的問題。經激烈爭論,最後決定進入租界、收回租界。5日,由李立三擔任總指揮,舉行了有30萬人參加的反英示威大會。是日大雨滂沱,天氣很冷,群眾卻是熱氣騰騰,會場“為死難同胞報仇雪恨”、“堅決收回英租界”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會後怒火熊熊的群眾,包圍佔領了英租界巡捕房和碉堡,拆除軍事設施,驅逐了英巡捕。其時,整個英租界內擠滿了從四面八方湧進來的碼頭工人、海員、人力車伕和店員,反英口號響徹雲霄。英國僑民不知所措,紛紛逃往停在江邊的4艘英國輪船。英領事館被重重包圍,領事葛福不得不打電話求國民政府派兵保護。這一來,實際已造成收回英租界的既成事實。

當漢口英租界被國民政府接管之際,1月6日,九江又發生了英兵毆傷工人和英艦開炮的事件,憤怒的中國民眾衝入租界,奮起反抗。駐在九江的北伐軍第二師當即向英領事抗議,並很快接管了九江英租界。

1月7日,國共兩黨臨時聯席會議和國民政府根據鬥爭形勢的發展,決定成立“漢口英租界臨時管理委員會”,主持英租界行政事宜,由外交部長陳友仁為主席委員。陳友仁對英水兵的暴行十分氣憤,但他明白要真正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絕不能感情用事,而必須通過正常的外交談判。

1月15日,中英雙方開始正式談判。北京英使館參贊歐馬利自恃有英艦保駕,一開始態度強硬,公然要求國民政府歸還租界。陳友仁當即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如果按英方的要求處理,必然會引起民眾罷工,使租界根本無法生存,因此雙方的交涉只能面對現實。首次會談毫無結果。

(長江上的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

此後,雙方又經16次談判,至1月底才基本達成協議,即由國民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改為中國的市政特別區。但英國並不甘心,從本國和印度急調萬名“中國遠征隊”向上海進發。同時,英國又照會美國政府共同出兵,暴露出堅持武力恫嚇的真面目。國民政府斷然決定中止談判,拒絕在業已達成的協議上簽字,向英方施加壓力。1月30日,陳友仁發表宣言揭露英國調動軍隊的事實,“國民政府不得不視英國集中軍隊之行動,為一種對於中國民族主義勒迫之行動。”。宣言在國際上引起極大反響,美、法、意等國認為沒有必要對華出兵;日本和德國聲稱只要他們僑民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就採取不干涉主義。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國民政府拒絕簽字,在英國內也引起軒然大波,倫敦外匯市場交易清淡,股票大跌。2月10日,英國政府終於決定讓步,外交大臣張伯倫在倫敦宣佈除自印度出發已在途中之軍隊即將在滬埠登陸外,其他調自地中海及英國本土的軍隊將改而在香港集中。19日,陳友仁和歐馬利簽署《漢口英租界協定》,翌日,復簽署《九江英租界協定》。3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收回了漢口和九江英租界。

這場聲勢浩大的收回漢口英租界鬥爭,由中國共產黨率先發起,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積極參與,採用工人運動和外交鬥爭相結合的方式,顯示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強大威力。這也是八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帝外交鬥爭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史館


當時武漢最早的租界是英國租界,設在漢口。從清末時期,英法兩國對我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設立。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法倆國迫使中國簽訂“ 天津條約”,這種條約明顯的就知道是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中國需增設漢口等十個通商口岸。也就是這個時候,英國人的兵艦瘋狂的闖入武漢的漢口,然後脅迫當時的清朝湖廣總督官文(官文 滿州正白旗 1855.6—1867.2 )歷史上湖廣總督比較出名的幾位有:林則徐,張之洞,李鴻章,最厲害的應該是蔡毓榮(1672—1678 漢軍正白旗人 蕩平三藩之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拓展下,查找歷史資料。

(早期漢口租界)

書歸正傳,英國人找到官文後就是搶地,史書是有記載的,自"漢口鎮市以下衙尾地方,沿漢口江邊花樓巷(今江漢路附近)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迪卡東角(今合作路)止,量得共長250丈,進深一帶110丈(至今郡陽街)……共合地基458畝零80弓"(弓,舊時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五尺)。可見,英國是當時武漢的第一個外國租界。

由於清朝末期腐敗無能,導致國內很多城市有外國租界,例如上海、天津、武漢等這樣的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城市。那武漢這座城市後來不斷被外國人侵略割地,導致俄國、法國 、日本、比利時相繼在漢口割地成立租界,當時統稱叫漢口租界。

1911年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革命領導者發動了以武昌起義,並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佈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清朝雖然終結了,但是各國的租界都還在。當時革命雖然成功,但是各方勢力並未統一,而是軍閥混戰稱霸一方,當時在1926年以蔣介石為核心領導者發動了北伐戰爭,成功的擊潰了吳佩孚、孫傳芳倆個大軍閥,自此中國革命區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

(漢口租界)

以上是當時整個大背景,為什麼費了這麼多筆墨呢,就是為了鋪墊,那什麼時候武漢開始收回租界呢,答案是北伐戰爭勝利結束後,當時1927年為了慶祝北伐勝利,以及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同年的1月3日中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隊在漢口江漢關前臨近英租界的空地上講演,吸引了眾多群眾,但秩序井然。用非常喜慶的詞語說就是普天同慶,舉國沸騰。

當時的漢口租界,各個國家對這種情況是持恐慌態度的,害怕國人闖入租界,所以立馬派遣巡捕和僑民義勇隊手持槍械,沿街佈防。可見對方有多擔心。所以在中午的時候又著急忙慌的把當時駐漢口的英國海軍長江分艦隊司令卡梅倫找來, 派兵以及軍艦支援。卡梅倫隨即將英水兵和陸戰隊全部登陸驅逐中國民眾。當時的場面已經比較混亂了,隨著演講活動的結束,群眾也進行了後撤。就在群眾隊伍後撤之時,英國租界的士兵瘋狂的用刺刀向群眾衝擊,刺傷30多人,2人重傷,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漢口“一·三”慘案。但憤怒的民眾,毫不畏縮,以磚石抗擊英兵暴行。

(漢口租界,1927年,中國收回第一個英國租界)

慘案發生以後,當時的武漢國民政府正在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獲悉事件後,徐謙(民國政治家)主張率領軍隊包圍漢口租界進行警戒。由於當時事件鬧的很大,所以民眾自發的組織起來遊行,並且各種貼標語,例如“收回漢口英租界”、“打倒英帝國主義”等標語,強行搗毀租界電網,和路障沙袋等。第二天傍晚武漢國民政府決定全部接受各界代表要求,並隨即派軍警開入租界,維持秩序。

(今武漢市江漢關博物館,位於江漢路盡頭,英租界遺留建築)

第三天也就是1927年1月5日,李立三任指揮,率領武漢30餘萬市民舉行對英示威大會,憤怒的民眾衝進英租界,要求(1)立即收回英租界;(2)立即收回海關;(3)立即收回英輪內河航行權;(4)立即撤銷英人領事裁判權。自此英租界迫於巨大的壓力,將治安管理事宜交國民政府負責。隨後國民政府立即決定設立以陳友仁為首的漢口英租界臨時管理委員會,開始接管租界。


每日有點料


歷史上本沒有武漢這個地名。之所以稱之為武漢,其實是武昌、漢口漢陽的簡稱(或統稱),就像華中華南華北一樣。


樓上九頭鳥


這些西方歐美式房子都在,目前中國只有上海外灘(南京路一帶),漢口江漢路,原天津租界才有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