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喜歡就關注唄:古今烽火臺,探秘中國歷史故事和文化

“三寸金蓮”一直是古代用來評判女子醜與美的一根準繩,而要能擁有一雙“三寸金蓮”就必須經過殘酷的纏腳過程。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中國古代婦女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纏足的歷史也就是中國婦女受摧殘的血淚史。纏足這一惡俗,不僅在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少數民族中不曾存在,也為世界各民族所僅見。

為什麼纏足成為整個中國大多數漢族婦女的習俗呢?中國有什麼樣的土壤滋生這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一惡俗流傳千年呢?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民族審美觀的不同

一種習俗的形成往往是各種歷史、文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就纏足而言,較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審美的要求,雖然這實際上是一種病態的審美觀。

但相關研究表明,不同種族或民族,在審美觀上的差異是極大的,有時甚至到了截然相反的地步。

比如在非洲中部的一些地方,女子在下唇上穿窟窿,窟窿裡戴上一塊水晶,說話的時候,由於舌頭轉動,這塊水晶也就跟著蠕動。當有客人問及酋長:“為什麼婦女要穿戴這些東西?"這位酋長會很詫異地回答說:“為了好看呀!”這位酋長之所以表示詫異,顯然是因為他覺得客人的問題提得太蠢。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在今天世界各地的土著居民中,此類事情仍然十分普遍。在中國南北方的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此類習俗,如文身、文面、鑿齒等,有的手術甚至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可見這種變革所造成的痛楚,在分量上一定是極大的。

而漢民族則是以追求小腳為時尚。“古代中國男人對女人的小腳,就像日本男人對女人的長頸,英國男人對女人的細腰一樣情有獨鍾”。大概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女性腳小更能展示身材,搖曳生姿。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纏足讓男子滋生了“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秘”

五代以前,就存在著人們欣賞女子小腳的心理。到五代的時候,纏足而舞的事情開始出現。在五代以後的千餘年裡,纏足更是成了女性優雅高貴的象徵,除了地處邊遠或少數需要乾重活的勞動婦女外,纏足幾乎成了所有女子都難以逃脫的厄運。

纏足是長期以來人們審美傾向發展的結果,所以它一出現,就受到很多文人的歡迎。連蘇軾、辛棄疾這樣傑出的文豪都有歌詠和欣賞纏足的篇章。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正是這種“可憐的感覺”,膨脹了封建士大夫們的自身優越感,從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秘”。有研究者發現,纏足後的婦女,要想能夠好好地站立行走,兩腿及骨盆肌肉必須要經常地繃緊。這種摧殘女性的惡習,從更深層、更隱秘的意義上,滿足了男人的性快感。

他們認為,這已經不僅僅是審美意義上的問題了,而是一種將一般的審美傾向推向極致的性心理問題。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纏足加劇了女人地位的下降

一件事情一旦形成一種觀念,約定俗成,其促進因素就大大地増加了。纏足產生的基礎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下婦女的發展空間越發窄小,家務勞動即使小腳女人也能應付,這就使纏足成為可能。纏足本是女性地位不斷下降的結果,而這種結果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女性地位下降,促進了纏足的推廣。其間,統治者的認可與實施,起了提倡與推廣的作用。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凡由上層社會需要和提倡的東西,往往都會被披上一層道德的外衣。愈是上層社會提倡,愈是披上道德外衣的習俗,就愈容易流為風尚,使之上行下效。婦女問題尤其如此。當時普遍認為,女子小腳是素質高的表現,是高貴的象徵。女子如果是大腳,還會受到嘲諷,承受巨大的壓力。古代女性的依附地位決定了她們只能迎合男性的喜好。

此外,上層社會的文人墨客賦詩作文,欣賞、研究以致歌頌女性的小腳,都對纏足的流行,以致演為風俗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一旦事情演化為風俗習慣,想要改變就不容易了。

“三寸金蓮”,纏至骨折,毀了多少代窈窕淑女

清初,滿族入關,在下令漢族男子削髮的同時,也曾命令婦女放足。然而,頭是剃了,足卻沒能放。直到民國年間,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一系列新思想的產生,婦女地位的提高,纏足才慢慢地被取消了。

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三寸金蓮”,已經是少而又少了,也許有一天這個因纏足而產生的詞也和其所描述的事物一樣會走進博物館。

以史為鑑,可開拓視野,啟迪智慧。小編帶大家探秘中國歷史,分享歷史知識和故事,傳承民族文化。如果你覺得文章有價值,希望你能關注、分享、收藏、評論,讓更多的人愛上中國歷史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