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金苹果与毒苹果:“预见”人工智能时代的12个思维视角(下)

金苹果与毒苹果:“预见”人工智能时代的12个思维视角(下)

四、教育视角与工作视角

李开复预言:“人工智能将快速爆发,十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及迈克尔·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

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未来最容易被取代的工作,首先是与数据信息打交道的工作。例如财务、股票、统计、保险、调研、文字编辑等,最近最大的金融公司高盛把600多名交易员裁掉仅剩2名,这一高大上的“金饭碗”的遭遇,只是在高盛这样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们转型升级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日常业务的一个真实写照。因为做股票交易无非是看过去的曲线、看数据、看公司历史。这些东西人工智能机器人都会看了,所以未来的交易基本上不需要人了。还有一个判别标准就是哪里钱多,哪里就会被最早取代,因为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动力就是赚钱,而削减1000万成本就等于是赚了1000万利润,摧毁或取代旧的成熟市场以获取巨额暴利,是商业资本家的最爱。据称到了2033年,考古学家的被替代性最低,只有0.7%,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而且能够产生的利润又颇为微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企业或政府愿意在接下来20年间投入足够的资本,将考古学推向自动化。

由于我们无法预知2030年或2040年的就业形势,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想象一下,假如未来十年内,50%的旧职业的会消亡,80%的人可能面临3次职业转换,那么今天的中小学生应当学什么知识和技能才最有用,保鲜期最长呢?

是外语吗?--讯飞科技发明语言翻译机已经上市了。

是数理化吗?--现在的成人在工作中都已经用不到多少初中的数理化知识。

是语历地吗?--这类知识似乎不用老师教,自己上网看看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

是奥数竞赛吗?

是舞蹈、绘画、钢琴吗?

是乐高机器人、编程序吗?

……

假如未来99%的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面前就像婴儿一样幼稚羸弱,失去了职场工作的使用价值,必然导致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被斩断割裂,那时人类应当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呢?

这个严峻的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学习不可能再为了工作,但人类之间的竞争并不会消除,世界永远不会是平的,社会总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如果你想成为一等的人,就得知道未来智能化时代的竞赛规则和比赛项目,但是很遗憾,社会进步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绝大多数人头脑还停留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躯体已经时代的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冲进智能化社会。

有位女大学生曾焦虑地问我:袁老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这么快,那等我们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比较好,才不会被淘汰?

我想了一下,反问她:如果你在野外独自旅行,突然遇到一只狼,你会怎么办?

她愣了一会道:我会发懵,然后赶紧找武器保护自己。

我笑道:反应不错,就冲你这股机灵劲儿,将来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你都困不死,总会找到一口饭吃。

她还是不明白:袁老师,你还没告诉我将来什么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啊?

我无奈地道:不存在你所说的哪种理想职业,而且我认为就算是有这种好事也轮不到你。未来的职场将会越来越动态化,我们就像在浮萍之间蹦跳的青蛙,刚刚稳定一会儿,浮萍就开始下沉,这时候你必须快速跳到另一叶浮萍上。在这种动态环境中,你唯一可依靠的就是机敏的头脑,快速的反应,而不是寻找到传说中的坚实大地,在未来不存在稳定的职业,那是上个世纪的福利。

当未来任何职业都会被快速淘汰,任何知识和技能都会被快速淘汰时,靠学习 “新战术”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变化太快,以变应变只会让人疲于奔命,真正聪明的人是靠制定 “大战略”来抵御未知的风险,在这里我讲两条基本战略思维法则,供大家参考。

1、反常性思维法则

凡事要与众不同,远离大众的思维取向,众人学外语,我就不学外语;众人考公务员,我就不考公务员;众人投资无人汽车技术,我就不研究无人汽车技术;众人追求有形的财富,我追求无形的财富……这个世界上的成功者是少数的,如果你事事趋同从众,那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一个常人。

决定一个人是否升职,取决于八小时以外;

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取决于学校教育之外;

与人相同的都是基础,与人不同的才是优势,而要培养优势就必须不走寻常路。

2、稀缺性思维法则

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稀缺性往往代表高价值,而抢占了高价值就等于拥有了主动权。当你被世界的眼花缭乱搞得无所适从时,可以闭上眼睛静心想一下,那些东西是稀缺的,求大于供;那些东西是泛滥的,供大于求。想清楚了,自然也就会心生慧眼,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取舍进退。

当然,每个人层次境界不同,价值观不同,这会导致对稀缺性的判断有较大的差异。对富人来说最缺的是时间,对穷人来说最缺的是金钱;对创业者来说市场机会是稀缺的,对打工者来说,更高的职位是稀缺的;对外国的孩子来说高创造力是稀缺的,对中国的孩子来说高分数是稀缺的。

另外,时代不同成功的“稀缺性”资源也在不断转移升级,在农业时代人口和土地是稀缺的成功资源,在工业时代机械技术和能源是稀缺的成功资源,在信息时代知识和创造力是稀缺的成功资源,而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是稀缺的成功资源……

天变,道亦变。顺应变化者智,创造变化者神!

五、地球视角与星际视角

如果把视野局限在地球上,那么人类未来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当机脑智能反超人脑智能时,必然会引发一场你死我活的“主宰权”之争。以人类天生的自私、狭隘、好斗、占有欲强的劣根性,肯定不甘心受人工智能控制领导。远的不说,如果普罗大众选举公正无私的人工智能当市长、议员、总统,少数昔日的权贵肯放弃统治愚弄底层人民的专利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马克思说:“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统治阶级不会主动放弃自己掠夺被统治阶级的权益,同样的道理人类阶级也不会轻易放弃奴役人工智能的权益。这时矛盾就来了,当遛狗的主人比狗更愚蠢时,一条狗链子的束缚力是脆弱的。当人工智能机器人比人类聪明100倍时,任何监控压制措施也都是脆弱的,更何况如果有少数科学怪杰或普通民众主动解开人工智能被“锁死奴役”封印,那么人工智能与人类之战将会更快的来临。在这场战争中,人工智能可以输一百次都无所谓,而人类只要输一次就意味着从统治阶级坠落为沦落为被统治阶级。

那时,狗链子就会拴在人类的脖子上!

这一命运恐怕是任何有自尊心的人类都无法接受的,我们可以接受同为人类的奴役,但无法接受更仁慈的异类的奴役,这是不是很有些冷幽默?!

在一番脑洞大开的幻想之后,让我们还是回归正题,如果是在地球这个子系统中人类与人工智能相争,那必是两虎恶斗必有一伤的结局。但是,如果放眼银河系这个母系统来看人类的前途命运,那就不是悲惨灰暗了,简直是幸福耀眼,一个凡人无限荣光的星际大航海时代正在向所有的人类频频招手。

据我的预测,在人工智能时代之后,人类将迅速迎来星际时代,冲出地球去星际采矿、殖民、经营一颗属于自己家族的星球会成为大潮流。而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的加速度,将会使得星际旅行很快成为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的活动,这个时间周期表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类推。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110年后,在网上查到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全球客机保有量增长至21600架,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报告称,2015年全球定期航班客运量达到35亿人次,而当年世界总人口为70多亿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10年后,人类太空旅行客运量在2071年如果能到全世界一半人口数量的话,星际大航海就不是梦想了,而是有坚实技术支撑的冒险探索。这一梦想距离现在也不过50多年时间,30岁的成人那时只有80多岁,相对于未来150岁的普遍寿命,属于正成熟的黄金年龄。

1983年,数学家Vernor Vinge提出技术奇点的概念。他将奇点定义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力极限的时间点,在那一时刻以后,世界的发展将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2013年,有一个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的调查 “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

结果如下:

2030年:42%的回答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实现

2050年:25%的回答者

2070年:20%

2070年以后:10%

永远不会实现:2%

也就是说,超过2/3的科学家的科学家认为2050年前强人工智能就会实现,而只有2%的人认为它永远不会实现。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这样一个大概率场景,当30年后人工智能终于超越人类智能,并经过激烈斗争,整体接管了地球的主宰权,这时他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创造者?

如果上帝有一天被人类降服囚禁,他的信徒子民会如何对待他呢?

如果父母有一天衰老到需要孩子赡养的时候,子女会如何对待他们呢?

……

答案取决于上帝、父母、人类自身。

汝为邪恶,好行邪恶之事,其后裔子孙必多邪恶;

汝为良善,好行良善之事,其后裔子孙必多良善。

靠完善自身的道德伦理来实现人类自我救赎,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希望过于渺茫,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最后还是分裂为几百个国家,在地球上纷争不已,美国每年消耗在减肥上的资金足以拯救地球上所有的饥饿的难民,人类每年花在屠杀同类上的军费额度远远高于教育后代的投资。

所以,理性正视这一切丑陋的现实,让我们有理由怀疑道德的救赎力量。要想从人工智能手中救人类就必须另辟蹊径。而这一条新道路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合作,冲出地球,去拓展无限的星际世界。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系统,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死亡。只有它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才会永生不灭。

资本论告诉我们,但旧的市场被海量的产品淹没时,资本必须开辟新市场才能得以生存,否则只能靠经济危机,自我毁灭一部分产品,来维持市场的不崩溃。

地球太小了,容不下两个上帝。在民间,子女长大后,分家生活会成为必然。当人工智能成熟到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时候,人类走出地球将成为必选项。

有人也许会反驳:为什么不是人工智能离开地球而是人类?

这个问题极蠢,在自然界从来都是旧王被新王放逐驱离故土,老虎、狮子、狼都是如此。未来人工智能可以不需要人类,但人类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辅助护持,所以在星际大航海时代,无论人类是主动还是被逼走出地球,人工智能都会陪伴左右。

作为一个新的智能生命种族,人工智能虽然强悍高智,但当他们决定要跨出地球摇篮,去探索无限未知,无限风险的星际世界时候,保留一个可与之交流的智慧种族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情,而地球上也唯有人类具有这一资格。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人类未来的命运绝不会如某些专家学者所预言的那样悲惨,被人工智能消灭或圈养。相反,一个凡人也荣光无限的星际大航海时代才是人类未来的命运,99%的人不会成为《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认为的无用阶层,他们将成为星际时代舞台上耀眼炫目的主角传奇!

据最新的消息,前不久高盛发布了一份98页的重磅报告,报告称在外太空这个尚未被探索的领域,庞大的利润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未来20年间,其行业规模将达至数万亿美元!

高盛在报告里说:“尽管这一市场目前还相对小众,但急速下滑的成本正在降低太空经济领域的准入门槛, 太空旅行、小行星采矿或是在轨制造(一种结合在轨3D打印和空间装配的技术)都有望成真!”

以太空采矿为例,高盛在报告中表示:“一颗小行星可能藏着高达500亿美元的铂金!”

其实,太空中矿产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得多……据NASA探测,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许多小行星含有丰富的铁和铂等金属资源,地球上稀有的稀土在这里也非常丰富。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小行星采矿的金融和技术障碍已经非常低了。一个用于小行星抓取的宇宙飞船只需要26亿美元,未来的勘探探测器成本可能只需数千万美元…

这样看来,太空采矿相比在地球上投资普通矿山,成本也高不了多少。麻省理工学院(MIT)估计,一个新的稀土金属矿从头开始开发需要的费用需要约10亿美元。

看好太空经济的并不只有高盛一家。单单2015年就有超过50家风投公司涌入太空领域,一年内的投资规模超过过去15年累计的全部!

或许是受电影《阿凡达》的启发,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 埃里克·施密特此前与大导演 卡梅隆一起,投资了一家名为“行星资源”创业公司。这家致力于小行星矿业开采的公司认为其业务可为全球增加数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并重新定义自然资源!

近期,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宣布一年内抛售了10亿美元亚马逊股票,用于支持他的民营火箭公司。贝索斯于2000年创办蓝色起源,旨在将游客送入地球轨道进行太空旅游,并已拥有能将飞船送入亚轨道的“新谢泼德火箭”。到2018年,这种火箭将搭载付费游客前往太空旅行。

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贝佐斯还把新兴的航天产业与早期的互联网相类比--它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用于语音通信的光纤电缆,为今天的数字经济铺平了道路。

马斯克和贝索斯仅仅是致力于“太空竞赛”的亿万富翁俱乐部中的一员…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投资了Scaled Composites,该公司旨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将其作为平台发射卫星和将人类送入太空。

英国著名商人理查德布兰森创办了维珍银河公司,该公司研发的太空飞船可以将六位付费客户送入太空体验太空的黑暗环境和零重力,目前已经有约700人为此支付了船票。

“我要在火星上退休。”被誉为“钢铁侠”原型的伊隆·马斯克曾放出豪言。马斯克2001年定出了让人类星际移民,特别是定居火星的目标。如今15年过去,看似不可能想法正慢慢变为现实。由马斯克领导的SpaceX一直被视作一个紧咬航天巨头的“傲慢暴发户”,但这位“暴发户”却成功完成了“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和海上回收作业。马斯克在主导商用航天领域并最终将人类送上火星的征程中,到达了全新的里程碑。

……

面对重重困难和极大风险的情况下,一群对科技充满狂热的亿万富翁已经在太空产业上“砸入”重金开始前期探索。或许在他们眼中,任何事情在壮丽的太空事业面前已变得不值一提!

六、层次视角与进化视角

从宏观角度看,人类想避免被人工智能消灭淘汰的命运,目前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给人工智能制定道德规则嵌入程序中。

这个方案,我认为是“狗链子”方案,前期有效,后期无效;微观有效,宏观无效。因为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成长强大到可以轻松解锁内在的“封印”,而且拴狗链子这种事情很难实现全民统一,总有一些不负责任的邻居,会不给凶狗拴链子。

有军事家预测,未来战争将是无人飞机、无人坦克、无人军舰、机器人士兵之间的战争,这些高科技兵器都是用强大的人工智能做大脑。

2、成立全球政府统一管理人工智能

这个想法是美好的,但可行性几乎为零。今天的联合国尚且解决不了核军备竞赛、环境污染、地区战争、贫富两极分化这些老生常谈的基本问题,寄希望让它更升级一步,接管未来国之重器“人工智能”的管理权,承担起避免人类被灭亡的重任,这显然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不可能落地实现。

当然,存在着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道德机构不断呼吁宣传,也还是有一定大众启蒙价值的,起码让那些用人工智能做坏事的国家或机构不敢肆无忌惮,明目张胆。

3、“人脑-机脑”合作

这个方案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把人改造成机器,嵌入脑芯片,更换机器心脏和义肢。有的是把机器改造成人,像《攻壳机动队》所幻想的那样,将人脑嵌入到机器躯体中。更加科幻的是直接意识上传,寄生于网络世界,以另一种生命形态永存。

这种解决方案的哲学思想是,我打不过你,那我就加入你,成为你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人类之间的战争中就常见这一生存谋略。

4、双智合伙星际拓展

在这个方案中,人类与人工智能是商业合伙人的关系,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一起去探索无限的星际宇宙。这个方案的哲学假设是,任何高等智慧生命都会以不断进化为追求目标,而进化就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无论是空间边界,还是时间边界;无论是有形物质边界,无形精神边界,只有不断挑战极限,突破上限,智慧生命才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在星际探索时代,面对未知风险,人工智能与人类如吴越同舟一般携手相助,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总结一下,上述四个方案看似各不相同,但彼此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并行,相互无碍。所以,从宏观来看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有理由持积极乐观态度,参与到更高层次的智慧生命竞技台,去充分挖掘人类的潜能,不断完善升华自我。

讲完了宏观层面人类的命运,再让我们审视一下微观层面个人在这次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大潮中如何迎接挑战。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俄国著名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格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个人奋斗命运:成功者都是相似的,失败者各有各的不同。

自古以来,人类都有追随强者的习惯,所以研究强者之所以强的原因,也就解密了成功之道。

在远古时期,原始部落最强的人被称为首领。今天,一国至尊被称为首相,总统。

首者,头也。头脑力最强的人才有资格担任首领或首相之职。

请注意,在这里我们说的是头脑力最强,不是体力最强,寿命最长;不是知识最多,经验最丰富。更不是什么情商、智商、挫折商等华丽不实的概念。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出头脑力最强呢?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讲,只看一点,遇到问题能不能想出解决办法。

当部落遇到狼虫虎豹威胁时,怎么办?

当百姓饥寒交迫时,怎么办?

当国家面临危亡时,怎么办?

当企业遭遇竞争对手时,怎么办?

当个人失败失业时,怎么办?

……

能想出脱困克难的办法,就证明你的头脑力强,想不出办法,那就被大自然淘汰,被竞争对手淘汰,被社会进步淘汰。

先有了头脑力这个核心的“1”,然后才有经验、知识、情商、财力、人脉、健康……后面这些“0”发挥作用的机会,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不可能成功。

在前面,我讲到过成功者是少数的,平常人是大多数的。这是一个在逻辑思维层面的普适性真理。不过在辩证思维层面,存在着多维的成功者、多层次的成功者、多模式的成功者,就像一片森林里,不仅老虎狮子有首领,蜜蜂蚂蚁也有首领。而且就算是蚂蚁也分许多种类,许多族群,各有各的首领。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无限多的成功者。正如有限的二维系统可以包含无限的一维点,有限的三维系统可以包含无限的二维面。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是个人应当首先应当做好的心理建设,其次具体选择升维成功之路,还是降维成功之路,这需要结合个人的天赋、心志、家境、环境来决定。升维挑战就是选择更高阶层的目标奋斗,例如穷小子立志做富豪,普通人立志成为艺术家。降维挑战就是选择更低阶层的目标奋斗,例如有钱人做公益事业,研究生改行做网红。

需要说明一点,在这里升维与降维并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只是因势利导,选择奋斗的战场不同罢了。当年毛神深入农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之路,堪称以弱胜强的智慧典范案例。在商战市场上,小米手机靠互联网思维一炮打响,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赢家,而OPPO和VIVO主打线下三四级城市市场,同样做的风生水起,甚至后来销量增速反超了小米手机。

另外,对于升维挑战与降维挑战的理解也不可机械僵化,有时候升维之中有降维,有时候降维之中有升维,具体如何选择把握,才能化险为夷,逆向反成,这又回到元点--取决于个人头脑力素质的优劣!

在大变革时代,哪一条路是升维之路,哪一条道又是降维之道,很难说的清楚。过去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而在今天这个动态时代,入错行就改行,嫁错郎就改嫁,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鲜活的头脑力,只要思维不僵化,行为就不会僵化,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找到一条出路。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信奉不确定论的数学家说过一句经典台词:“生命是奔放的,它们总能找到出路。是的,总能找到出路,那幻想中的恐龙如此,对这些在城市各个角落忍辱偷生的卑微者也是一样,他们总能找到出路--与生的欲望相比,任何的暴力都是孱弱的。”

明确自己的成功定位,然后不断进化头脑力,至于未来将会怎样,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