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400斤牛犢9500元,為何大家還不養繁殖母牛?

張瀾_ATM


大家不養繁殖母牛有這幾點原因。

一 繁殖母牛週期長,基礎母牛,買成熟的大母牛,不好買,誰家生產好的母牛會賣掉,都是不怎麼下犢子的母牛才會淘汰。


自己培育繁殖母牛,需要一年以上才可以配種。就是白喂一年,才可以懷上牛犢子。

母牛懷胎九個月下牛犢子。分娩後兩個月才會發情。自己培育的年輕母牛,需要兩年才會產下牛犢子。


二 效益不比育肥牛高。成年母牛,一年只可以產一胎,一胎只有一個牛犢子,牛犢子在飼養三個月左右,才可以出售。一年母牛大概需要兩千五左右的飼料錢,加上小牛三月的飼料錢,三千多的飼料錢。這樣一頭小牛的利潤是六千左右,這裡邊沒有算年輕母牛養了一年的費用,只是懷孕母牛的費用。養育肥牛,育肥一年也有四五千的利潤。你可以算算育肥合適,還是繁殖合適。

三 養繁殖母牛管理要求高,風險大。養育肥牛做好防疫,掌握好飼料,就可以了,比較省心。繁殖牛就不同了,需要發情、配種、保胎、分娩、照顧牛犢子……這麼多環節,那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導致牛犢子死亡。一年白喂,賠上了飼料、時間、精力。繁殖牛的風險比育肥牛大很多。



總之養繁殖牛效益和育肥牛差不多,風險比育肥牛大的多


農村裡的逍遙


400斤牛犢9500元,為何大家還不養繁殖母牛?現在牛值錢是事實,農民人養牛,現在卻越來越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現在農村人,除了有職業的人以外,無業農民,都不願意在家種田,更不願意在家養牛,都願意進城打工,收入比較穩定,月月都能領到現金工資。在家裡養牛,農村俗話說得好,“家財萬貫,長毛的不算”,若是牛得了瘟病,再貴的牛也打水漂了。所以,養牛風險大。

第二,養牛非常辛苦。農村養牛,都是以放牧的方式放養。只有冬天,草枯草死,綠色野草非常缺乏,只有在牛欄裡喂稻草。一到春天,有了青草,放牛人就得天天放牛。不管天晴下雨,還是大風乾旱,即使放牛人生病,牛天天要吃草,一天都不能耽擱。放牛人十分辛苦。


第三,養牛週期長。一個牛從出生到出欄上市,一般的需要餵養三年,才能達到標準可以出售。若是生長慢,放工不到位,牛飽一餐餓一頓,沒有喂好,還得更長時間。若是生長快,照料得認真仔細,牛長勢猛,也得兩年出售。養牛週期長,變現慢,哪怕價格太貴,不如打工能掙錢,錢來得快。所以,養牛的特別養母牛的人越來越少。

總之,農村現在都是一些留守的老人在家,連留守的婦女少之又少。這些老人年齡大了,不能放牛,因此農村基本上沒有人或者根本不願意放牛。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現在一頭牛犢能夠賣出1萬塊錢,在農村怎麼很少農民去養牛?”,在以前的時候,身處農村的人能夠經常看到有農民牽著牛犢。但是現在一頭牛犢能夠賣出1萬塊錢,為何養牛犢的農民卻少了。懂得養牛的農民都知道牛一年就生產一回,絕大多數的農民一年產的牛犢非常少。不過,母牛也有存在不發情的時候,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很難保證這一年有下一窩的牛犢!其實,在農村養牛犢的農民變少了,主要是這三個原因!一起來看看吧,喜歡小編的記得點個贊!

一、農民知道養牛辛苦

身為一個農村人,其實是身處養牛的辛苦,在小的時候就能夠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需要養牛戶天天盯著這些牛!很多人以為在農村都是依靠放牧的方式進行放養,其實現在能夠進行放牧的地方變少了,甚至很多地區都出現禁山的情況。不得不說,有些地方是缺乏綠色的牧草,再加上現在是處於冬天,大多數的農民只能在牛棚喂一些牧草。

農民沒有可以放牧的地方,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主要是需要農民每天去牛棚進行餵養!就算農民生病了,也要去牛棚給牛進行餵養,並且一天也不呢能耽擱!所以,在農村進行養牛是非常辛苦的。

二、農民知道養牛的週期長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一個牛從牛犢到大牛,一般是需要一年多的時間,當然這也是養的比較快的。畢竟需要農民每天都要將牛準時餵食,不能讓牛餓著,很多人說“要是牛犢一頓沒吃飽,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其實這句話說得沒錯!

再加上養牛的週期長,在途中就需要農民進行時時刻刻對牛進行投資,畢竟養牛的過程中,難免會遇上疫情,還有就是需要給牛餵養飼料,這樣需要費用。因此,很多農民不僅僅是知道養牛的週期長,還知道養牛需要很高的投入,當然當牛出欄賣出的時候,利潤也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為什麼在農村養牛的人變少了!

三、在農村缺乏勞動力,大多數都是老人

其實身處農村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這就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缺乏勞動力!在年輕人眼裡,在農村養牛還不如去城市打工,不僅有穩定的收益,還能夠每個月給家裡發點生活費。而在農村養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農民每天精心照料牛犢,雖然一頭牛犢能夠賣出1萬塊錢,但是能夠沉下心去養殖牛的農民卻寥寥無幾,畢竟養牛的風險大!

在農村缺乏勞動力的狀況,這樣很多農民不願意去養牛的原因。儘管能夠問一下長輩如何養牛,這樣農民養牛就能夠少走彎路,畢竟長輩的養牛技巧和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就出現一頭牛犢能夠賣出1萬塊錢,也沒有過多的農民去養殖,主要的原因是以上這三點!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感謝你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


一起趣看三農


首先要知道牛一年才生產一回,絕大多數才產一個犢牛。這還是樂觀的。母牛經常存在不發情的情況,即使發情帶不上就要等二十天後,這樣就很難保證一年下一窩犢牛,而母牛一年的草料成本至少要四千元,犢牛長到四百斤也至少要三個月,相當於在非常順利的情況下養十五個月賺三千多元,即使順利利潤也不高,期間還要承擔不孕,流產,各種疾病的風險,所以養繁殖母牛的就少了。


東北養牛人喜子


現在牛的成本太高,養少了沒什麼意思,多養戍本太高,


志剛養羊專業合作社


育肥牛犢的成本是高了些,每天增肥三斤來計算,10~12個月可以出欄。利潤回報比能繁母牛週期,來的相對還要短一些。從養殖風險上看,育肥牛和能繁牛都具有風險性。農民們常說,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個頭,個人認為從降低養殖成本,增大養殖基數,增強養殖經驗以及長遠性獲利等各方面來說,養母牛要好於育肥,只是獲利週期稍長一些。


大灤州小市民


任何時候的養殖業都存在高風險!雖然價格可觀,可是養殖成本和動物生長環境的嚴格性,大大降低了養殖戶對飼養牛的熱情!希望能幫到你!


西施D衣櫃


牛養殖週期長,是需要過程的!等你看到漲價再養,牛仔下來了就不一定是這個價格啦~


湖鄉漁哥


養殖週期很長 難在短時間獲得利潤


小夏姐姐VLOG


我覺得1:養殖週期很長,2:下犢成功率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