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房企沒有“冬天”,購房者回來了!

3月26日,萬科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鬱亮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萬科是一家危機感驅動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危機驅動的公司。他說當初說“活下去”的時候是對自己說的,當內部講話公開的時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擾。

困擾是相對的,數據是絕對的。萬科一席話之後,行業收縮確實開始加劇,倒不是說萬科有左右行業的能力,只是這一席話正好卡在這個節點。對於行業來說從去年年初開始,其實土地市場就已經開始降溫,反應到樓市上肯定需要一定的滯後期。

房企沒有“冬天”,購房者回來了!

另外,從去年開始大小房企分化開始加劇。中小房企的融資壓力徒增。按照wind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房地產相關債權,合計到期超過了10000億。

一邊是鉅額的到期債務,一方面是繼續擴大的融資需求。2018年下半年,房企在國內的信用發債規模達到了3685億,同比增長了53%,有些中小房企的融資成本已經超過了13%。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曾表示,預計2019年一些負債比率比較高的房企問題將更加嚴重,很多中小房企將被迫賣掉股權,甚至破產。

與中小房企不同的是大型房企,以萬科、保利等為例,他們的融資成本幾乎只有5%左右。鬱亮曾經說過要是萬科的融資成本抬高到7%—8%,那麼萬科大部分利潤將被腐蝕掉,可見冬天的說法也並不全面,這點從已經披露的A股房企上市公司年報中就能看出端倪。

數據顯示,截止3月30日,按照申萬行業分類,A股129家房企中已經有61家披露了2018年年報或業績快報,其中58家盈利,佔比超過了90%。換句話說,A股房企上市公司並未感受到明顯的寒意。去年喊得最兇,裁員最多,率先賣地的華夏幸福,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也超過了450億,淨利也達到了78億,同比增長超過了26.49%。所謂的困難也是跟平安對賭的困難,並非公司本身的困難。

房企沒有“冬天”,購房者回來了!

2019年2月,全國房價開始止跌回升。數據顯示,在142個樣本城市中房價環比上升0.335%,環比上升城市達到了94個,佔比66%。在今年3月中旬集中召開的房企業績說明會上,開發商普遍都比2018年底樂觀很多,原因是房子“突然”開始比較好賣了。尤其今年中央定調“一城一策”政策之後,北京和上海的樓市開始回暖,並出現了增長。另外不少城市悄然“鬆綁”,也給市場了一劑強心劑。

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也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都不會出現存量過剩的狀況。他說: 去庫存也只限於個別三四線城市,未來隨著小城市居民收入增加,我們會逐步淘汰掉農村的房子。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也認為,今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將會出現“鬆綁”的趨勢,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未來房地產還存在一定的增長週期。他堅信一線樓市並不存在泡沫。

房企沒有“冬天”,購房者回來了!

3月14日,陽光城的業績說明會上,CFO吳建斌就指出,目前市場的融資成本正在下降,而且市場資金比較充裕;同樣的觀點,碧桂園的CFO也表達過。

近期,多個城市首套房利率開始下降。且一線城市的房產交易增值稅也明顯出現了下降,深圳從12%下調至6%,上海從11%下調至6%。今年2月,深圳華潤瑞府開盤,均價2000萬以上的豪宅,其中400平米的秒光,230平米的也幾乎很快售罄。我們發現鬱亮口中的冬天並沒有來,等了半年等來的反而是春天。

3月26日,萬科業績說明會上,鬱亮說,萬科對於房地產行業“白銀”時代的判斷從來沒有改變過,他認為地產的白銀時代將持續很久。第一次提出白銀時代的時候是2014年,當時他遭到了孫宏斌的怒懟,代價是萬科丟了一哥的寶座。5年之後鬱亮重提白銀時代,隨著春天的臨近,這次鬱亮能對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