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1942年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发起了对缅甸的反攻,日军为对抗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3月发动了英帕尔战争。在参战人数上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日军约9万人,盟军约15万人,盟军方面亦有中国军队协同作战。战争结束时盟军仅以损失1.6万人大获全胜,而日军损失数约为盟军6倍。英帕尔战役不仅是日本军事史上的耻辱,更爆发了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集体抗命事件。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自古以来就尤为严重,他们强调效忠于天皇,更以为天皇为圣战献出生命为荣。日本军人自入伍开始就被灌以绝对服从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下,日本士兵多数已经成为了战争机器,只懂得服从上级命令。那么英帕尔战役中的日军集体抗命事件又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领导这次集体抗命事件的,正是日军15军第33师团的师团长佐藤幸德。佐藤幸德并非一个畏战的人,而是一个被军国主义彻底洗脑的战争狂热分子。1937年张鼓峰事件,佐藤幸德曾在部队折损大半的情况下,依旧负隅顽抗。这样一个日军口中的“勇猛之将”怎么会成为英帕尔战役中的逃兵呢?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主要是因为英帕尔战役,日军司令牟田口廉也的诸多荒唐决定。在后勤补给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牟田口廉也急功近利,执意发动战争。导致在1944年5月英帕尔战役进入僵持期,佐藤幸德带领的第33师团弹尽粮绝,多次要求后勤补给。牟田口廉也却以:没有食物完全可以从敌人那获取,的荒唐原因拒绝了佐藤幸德。佐藤幸德在一怒之下带领部队后退,离开了日军15军司令部。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面对英帕尔战役这样的大规模作战,仅由一个军司令官指点江山,既无大本营协同指挥,也没有完善的后勤部队,这无疑于是杀鸡取卵,丝毫没把日军士兵伤亡考虑在内。尽管日军多年来被军国主义思想荼毒极深,但这种活活被自家的后勤拖累死的结局是日军不愿看到的。战争后期日军反战论盛行,佐藤幸德被认为挽救了诸多部下的生命,在其出生的县城中还有佐藤幸德的纪念碑。佐藤幸德也成为了日本战争史上唯一一个做了“逃兵”还被立纪念碑的日本军官。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为何他能公然抗命,带部队做逃兵?

其实面对英帕尔战役当时的情况,坚守阵地固然是成全了对天皇的忠诚,但面对的也是必然会被饿死的绝境。尽管是佐藤幸德这样被军国主义思想彻底洗脑的战争机器,在面对无辜惨死时依旧选择了逃避。可见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本就是违反人性主观意识的,强行改变人性对于生存的渴望,使他们沦为只会战斗和服从命令的机器,这是何其不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