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公元1725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为了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争取更大的利益,派遣使臣萨瓦率领2000人的谈判队伍,从莫斯科南下,前往中国北京,商讨所谓两国边境问题。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完全是一派强盗作风,时而劫掠一下沿途百姓,时而又挑拨蒙古各部反叛清廷,搜集沿途情报,收留清朝逃犯,南移恰克图等地的防卫,一路上不断生事。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生事,走了一年,使团才到达北京。

到了天子脚下,俄罗斯人也一点都不收敛,猪八戒倒打一耙,反诬清朝军民在边境挑衅,公然提出,要收复俄罗斯因《尼布楚条约》而丧失的所谓“领土”。

清朝雍正皇帝派遣大学士隆科多为首席谈判代表,负责与俄罗斯交涉。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1727年7月,谈判改在恰克图附近的布尔河畔,继续进行。

隆科多是康熙年间的老臣,又曾在蒙古高原征战过,对北疆地区事务非常熟悉,了解罗刹国人的狼子野心。因此,在谈判中,隆科多性格坚定,态度强硬,谈判技巧也极其灵活,可比当年主持《尼布楚条约》的另一位皇亲索额图专业多了。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隆科多提出,中俄以安加拉河为界河,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是大清领土。诸位看官如果不熟悉地理,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贝加尔湖以东其实在康熙年《尼布楚条约》中就被划定为罗刹国领土就行了,隆科多这么做,是以进为退,最差的结果也不过维持原状。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俄罗斯使臣不断采用各种卑鄙手段,企图收买,欺瞒,哄骗中国代表团。可因为隆科多太专业,对边境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更以停止中俄贸易为威胁,逼迫俄罗斯使臣让步。当时罗刹国对清朝的贸易,非常的重视,是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故而隆科多一提出这一点,萨瓦就慌了。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罗刹国使臣焦头烂额,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就只能中止谈判,灰溜溜地滚回去了。

可就在萨瓦准备收拾铺盖卷走人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清朝首席谈判代表隆科多竟然被雍正皇帝紧急召见,而且召回去就再也来不了了,先是被逮捕抄家,又定了41条大罪,圈禁在畅春园。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消息传来,罗刹国使团一片欢腾,感谢上帝保佑俄罗斯,终于不用面对那个讨厌的隆科多了。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许多人物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但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受篇幅所限,表现不够。

比如隆科多,前面康熙屡次表扬他是把“宝刀”,佟国维鼎力举荐,可除了在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时按老皇帝既定命令行事,其他时候就是个举止轻浮,投机取巧,颟顸贪婪的老官僚。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以老康熙之识人,佟国维之老成,怎么会把隆科多这样一个平庸的人,放在上书房大臣,九门提督这样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呢?

历史上的隆科多,当然不是这样的。他早年追随康熙皇帝,为人精明能干,作战英勇,以功获得康熙皇帝的重用。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隆科多的亲姐姐,就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他是康熙货真价实的亲小舅子,而且是最能干的亲小舅子。

康熙晚年,授命隆科多出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也就是后来的九门提督),除了负责京师防卫,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在京的皇子,王公,大臣的不法举动。因为这些都是在秘密进行,所以正史上记录的不多,但老康熙正是因为隆科多工作出色,才决定授予他更大的权力的。

有不少野史,说隆科多最大的功劳,是帮助雍正夺宫篡位,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不可否认隆科多的确出了力,但也是在老康熙的临终授意之下进行的。康熙此事做的太机密,才给后世小说家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隆科多被雍正抄家圈禁,自有其跋扈,专权,贪婪等等原因,但绝没有小说家杜撰的逼宫一事。

雍正选择在中俄谈判最要紧的时候,罢免其首席代表资格,给整个谈判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隆科多是北疆问题专家,而继任的策凌等人完全都是饭桶,一问三不知,无论是谈判的态度,技巧,还是对边疆地区熟悉的程度,都远不及隆科多专业。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接下来一个多月的谈判主导权,就完全掌握在了罗刹国代表萨瓦,郎格等人手中,罗刹国代表团高兴坏了。

1727年8月31日,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订,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以策凌为首的一群清朝饭桶,在没有战败,甚至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就再次确定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属于罗刹国,又把原来“待议”的贝加尔湖以南,西南地区的广大领土,全部以条约的形式,划给了罗刹国。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自此,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就再也不属于中国,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条约签订十个月后,一代政治家,外交家隆科多死于禁所。受清朝官方史料影响,在后世人的印象中,隆科多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当年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领土完整,而做出的卓越贡献。

雍正晚年的清朝地图,贝加尔湖已在中国以外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攘外必先安内,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在雍正皇帝看来,外国侵略只是疥癣之疾,统治集团内部出了问题才是肘腋之患,所以当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统治者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安内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思考,慈禧才会说出“宁予外族,不予家奴”“量中华之力,结与国欢心”之类无耻的话来。外人只是要钱要土地,自己人要命啊!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而岳飞之所以必死,是因为在宋高宗和秦桧看来,他比金国人的威胁还要大。

讽刺的是,《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饭桶策凌居然在边境地区,鸣炮庆祝胜利。真不知道这样的“胜利”,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隆科多之死,高兴的不是雍正皇帝,而是俄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