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傅瑩:我的對面是你,中國的對面是世界

傅瑩大使是在世界上講述“中國故事”的專家能手。她先後擔任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十二屆全國人大一至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不論是與派駐國的高級官員打交道,還是回答刁鑽的外媒記者的提問,傅瑩大使都以溫柔的態度和敏捷的才思,把“中國故事”講好,讓人聽得進去,進而能夠吸引人、打動人、說服人,形成了獨特的“傅瑩方式”。

傅瑩大使把她這麼多年來代表中國向世界發聲的心得體會都寫入了她的新書《我的對面是你——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她在9月13日舉行的新書發佈會上說,在當今的國際輿論背景下,中國的處境並不樂觀,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需要加強中外溝通。她在發佈會上發表了以《世界需要更多地聽到中國人的聲音》為題的主旨演講,以下是她的演講摘選。

現在,中國面對的國際輿論環境相當困難和負面,如何去傳播中國信息,如何維護國家形象,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美國不少記者和學者承認,在美國都是美國人在講中國,但是,即便媒體想找中國人採訪,例如找一位專家或學者來確認某個事或者回應一些觀點,也很難找到。美國媒體記者已經習慣於接受來自各種渠道的關於中國的二手信息。許多在美國流傳的說法,在我們看來是不準確甚至是滿懷偏見的,但是因為沒有其他信息去對沖,人們往往篤信不疑。

這些年美國出版了不少美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例如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2015年寫的《百年馬拉松》,納瓦羅(PeterNavarro)2011年寫的《致命中國》。雖然充滿了臆測,也沒有嚴肅的學理分析,但據說在美國還挺有市場。普通美國人看了這些書,會對中國產生誤解,甚至是憤怒。

如今中美陷入嚴重的貿易糾紛,從美國媒體和一些官員和議員講的帶有情緒的話語當中,不難看到納瓦拉、白邦瑞的影子。即便是“301條款調查報告”這樣嚴肅的美國政府文件,也不乏納瓦羅式的捕風捉影。

問題在於,當一個快速成長的中國進入國際社會大眾的視野,當許多國家的公眾都希望瞭解中國的時候,我們如何提供及時和充分的信息?能不能也拿出同樣生動的書和文章,去滿足世界對中國的信息飢渴?

溝通是必要和有用的,只有建立起這樣的信念,才有可能做出努力,才能讓世界聽到更多中國人的聲音。現在中美關係陷入困境,更需要相互溝通,需要有更多的中國人向美國民眾傳遞中國人的信息和觀點。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如何培養溝通的能力。要實現傳播的目的,首先要讓人聽懂,進而接受自己傳播的信息、觀點和道理。因此除了需要技巧,也需要有一個尊重對方的態度,用尊重去贏得尊重。

溝通的手段千差萬別,最基本的是坦誠相待,講真話、講實話,用事實去打動人,對內對外皆是如此。對溝通評判依據是結果,不是我想講什麼,甚至不是我講了什麼,而是對方聽懂了什麼,進而接受了什麼。我在書裡把態度和方法歸納為“道”與“術”,兩者都很重要,互為表裡。

中國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富有前瞻性和符合人類進步方向的主張。年輕一代將在新的世界平臺上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和國家的復興目標,學會溝通和善於溝通,是跟上國家走向世界的步伐的起點。我希望這本書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